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纯隐神经痛临床上少见,作者近遇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55岁。因左下肢弥散性疼痛8年,加重2年就诊。患者于1984年出现左小腿内侧弥散性疼痛,尚能忍受,近2年渐加剧,呈压榨性胀痛,从小腿内侧面向下放射至足内侧面,于行走、活动及站立时明显,休息及平卧后缓解。既往无腰外伤及糖尿病史。检查: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4岁.因左上肢疼痛、乏力7年余,伴肌肉萎缩5年,加重2年,于2007年8月27日入住我科.患者自诉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疼痛,首先为前臂内侧疼痛,后逐渐进展为左上肢上臂内侧疼痛,以夜间为著,常疼痛难忍,影响睡眠.初为阵发性,逐渐进展为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例1 15岁男性,因渐起左下肢肌肉萎缩伴无力6年于2006年5月6日入院。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渐起左下肢肌肉萎缩,久站或剧烈运动后感左下肢乏力,进行性加重并伴有左腘窝、左小腿内侧及左大腿内侧深部疼痛,天冷时明显。1999年行手术切除左小腿肿块,术后病检示“血管球瘤,并向肌肉深层浸润”。查体:左下肢肌肉萎缩明显,左大腿髌骨上15cm周径为37cm,较右侧减少5cm。左下肢肌力Ⅴ^-级。左臀大肌深处、大腿内侧、腘窝及小腿内侧各有一压痛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表现颞叶内侧信号异常的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方法 通过总结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及国内外文献报道确诊的28例核磁共振表现为颞叶内侧信号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结果 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癫痫、精神行为异常等。影像学检查与边缘叶脑炎典型征象无明显差别。血清及CSF梅毒特异性检查阳性。结论 神经梅毒与边缘叶脑炎有相似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征象,确诊需检查梅毒特异性抗体。尽早青霉素或头孢曲松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现将1例泪腺癌发生脑膜-脑实质广泛转移报告于下。 顾××,男,34岁。5年前发现左上睑外方肿胀、复视,逐渐加重,于两年半后手术。病理诊断为混合瘤。术后3个月左面部痛觉减退,6个月左额疼痛,9个月左下颌牙龈疼痛及同侧口腔粘膜感觉减退、视力明显下降。当时检查发现左上睑米粒结节一个,左侧Ⅱ、Ⅲ、Ⅳ、Ⅴ_(1、2)和Ⅵ颅神经损害。乃行肿瘤刮除连同眼球摘除。病理诊断为泪腺癌。近3个月来头痛、左听力减退,20日来呛咳。检查:左侧嗅觉  相似文献   

6.
以神经根痛为唯一首发症状的淋巴瘤病例较少见,本院收冶2例,现报告如下。 病历摘要 例1,陈××,男,34岁。于1986年2月18日入院。缘于入院前2个月,无何诱因左腰背部阵发性剧痛,呈烧灼样或针刺样,每次发作持续数10分钟至数小时不等,行走或下蹲可使疼痛缓解。 查体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内科系统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和尺神经伴行血管的尺神经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方法采用保留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和尺神经伴行血管的尺神经松解术,对36例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总结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尺神经功能评价:可3例,良9例,优24例。肘内侧感觉评估:33例患者切口下方皮肤触觉、痛温觉同对侧,3例患者出现痛温觉轻度异常,未出现术后疼痛患者。结论保留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和尺神经伴行血管的尺神经松解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手术效果良好,保留肘内侧感觉功能,降低术后疼痛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脑网络拓扑属性的变化。方法对29例非PSD脑卒中患者(Non-PSD组)及19例PSD患者(PSD组)进行DTI检查。使用确定性纤维追踪方法基于部分各向异性值构建大脑白质结构网络。使用图论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脑网络拓扑属性,并对两组大脑网络聚类系数(Cp)、特征路径长度(Lp)、归一化的聚类系数(γ)、标准特征路径长度(λ)、小世界属性值(σ)、全局效率(Eglob)及局部效率(Eloc)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有σ1,Non-PSD组σ明显高于PSD组(P0.05)。两组Eglob、Eloc、Lp、λ、Cp、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on-PSD组右嗅皮质Cp明显高于PSD组,左背外侧额上回、右背外侧额上回、右眶部额上回、额中回左、左岛盖部额下回、左三角部额下回、左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右海马、右角回、左尾状核、左豆状苍白球、左颞上回Cp均明显低于PSD组(均P0.05)。NonPSD组左眶部额下回、右眶部额下回、左内侧额上回、左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左后扣带回、左海马、右海马、右丘脑、右颞中回节点效率均明显低于PSD组(均P0.05)。结论 PSD患者大脑结构网络均具有小世界属性,部分脑区Cp发生改变,部分脑区节点效率也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肝豆状核变性骨-肌型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遇见1例骨-肌型肝豆状核变性,自发病至确诊历时8年,特报道如下。 张×,男,23岁,缓慢进行性双下肢无力12年余,说话迟缓伴流涎4年,于1978年3月24日入院。1965年9月起,患者自觉走路不快并伴足跟部疼痛。此后2年内疼痛延及双膝及髋部,但始终不伴关节红肿。检查抗“O”、血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状态与皮质下腔隙性梗死部位及病灶数、白质病变和内侧颞叶萎缩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59例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二级预防门诊登记的最近一次症状性缺血性卒中病史3个月的脑小血管病患者。根据详细的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将59例患者分入无认知障碍组(24例)、轻度认知障碍组(22例)和血管性痴呆组(13例),采用头颅磁共振成像多重序列检查及斜冠状面重建,依据所得图像进行皮质下腔隙性梗死病灶计数、白质病变评分和内侧颞叶萎缩评分。结果: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与皮质下腔隙性梗死病灶总数有关(P=0.004),其中皮质下白质部位腔隙性梗死病灶数在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认知障碍组和血管性痴呆组患者丘脑部位腔隙性梗死病灶数多于无认知障碍组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大部分的白质病变病灶位于额叶和顶枕叶,颞叶和基底节的白质病变较少。3组之间双侧额叶(P=0.033)和双侧基底节(P=0.009)的白质病变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例患者中,43例完成磁共振成像斜冠状面重建。左右内侧颞叶萎缩一般呈同步发展;3组之间左或右内侧颞叶萎缩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在13例左内侧颞叶萎缩评分≥2分的患者中,11例为无认知障碍组和轻度认知障碍组患者;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均有内侧颞叶萎缩,其中6例患者的左右侧平均内侧颞叶萎缩评分≥2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皮质下白质腔隙性梗死病灶数[比值比:2.39(95%可信区间:1.19~5.80),P=0.005]和左内侧颞叶萎缩评分[比值比:10.21(95%可信区间:2.02~51.75),P=0.003]是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认知损害程度与皮质下白质腔隙性梗死病灶数和左内侧颞叶萎缩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丘脑血管病后中枢性痛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丘脑血管病中枢性痛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0~85岁,平均65.5岁。高血压30例。脑出血21例,脑梗塞19例。疼痛出现的时间,最短3天,最长在发病后4月。全部病例为瘫痪侧阵发性自发剧痛,疼痛弥散性界线不清,多数患者上肢重于下肢。伴痛觉过敏者24例,深感觉障碍8例,共济失调10例。头部CT检查40例,病灶分布在左丘脑25例,右丘脑15例。 讨论 脑血管病中枢性痛以丘脑综合征为代表,有丘脑及丘脑以上部位包括内囊后肢,辐射冠区,顶叶皮质等部位感觉通路病变,分真性和假性丘脑综合征,前者痛剧烈后者轻,本组40例经检查均在丘脑区,说明为真性。占同期收住院的脑血管病的11%。对侧半身自发性剧痛、感觉过敏,是由于丘脑腹后核病变所致,腹后内侧核支配对侧头面感觉,腹后外侧核支配  相似文献   

12.
骨化性肌炎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骨质结构在骨骼肌结缔组织内沉积而引起肌肉硬化的疾病 ,现报告 1例经病理确诊的患者如下。1 病例 男 ,41岁。因左前臂肿胀、疼痛 3年 ,加重伴四肢近端变细 3个月于 2 0 0 0年 8月 2 9日入院。患者 3年前自觉左腕部变粗 ,戴手表时较紧 ,后逐渐向前臂发展 ,1年半前 ,因患部明显肿胀 ,且每遇感冒肿胀明显加重 ,而赴北京、上海各医院就诊 ,经检查风湿、自身抗体等均正常 ;肌电图示肌源性改变。肌肉活检光镜、电镜检查符合骨化性肌炎的特征 ,服用强的松 5 mg/ d,肿胀可缓解 ,但后来需递增剂量 ,最大至 6 0mg/ d。…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选取2012-05—2013-02收住院的5例喉上神经痛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0~76岁,患病时神志清,精神差。均不明原因出现左侧下颌部阵发性疼痛,如电击样剧痛,持续2min左右,疼痛难忍,曾服药治疗效果欠佳。入院时疼痛加重,间隔时间缩短仅有10min,疼痛时间延长2min,严重影响生活。检查:口腔、颌面部:左下颌及张口活动时可触发疼痛,疼痛时向耳后传导,并出现痛性抽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伴发抑郁症状(PD with depression,PDD)患者边缘系统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为临床早期诊断PDD提供依据。方法纳入早期原发性PD患者16例,其中PDD患者7例,不伴发抑郁症状(PD without depression,PDND)9例,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6例。所有受试者均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运动部分(UPDRS PartⅢ)、H&Y分期评定及MRI+DTI检查,测量边缘系统各感兴趣区域(region-of-interest,ROI)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平均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D组较健康对照组HAMD评分高(P<0.05),除右丘脑背内侧外,PDD组较健康对照组各ROI区FA值均有下降(P<0.05);PDD组左额叶眶部、双侧前扣带束及左丘脑背内侧FA值较PDND组下降显著(P<0.01);3组间各ROI区ADC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PD伴抑郁患者边缘系统已出现广泛白质微结构的异常改变,其中左额叶眶部、双侧前扣带束及左丘脑背内侧FA值的下降,对PDD患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海马硬化的颞叶内侧癫痫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2例术前诊断伴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患者,在术中脑电监测下行颞前叶及颞叶内侧结构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海马硬化。术后无重大并发症,随访均无癫痫发作。结论伴海马硬化的颞叶内侧癫痫的手术效果良好,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本院接诊 3 6例曾被误诊为心绞痛发作的焦虑症患者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3 6例中男 16例 ,女 2 0例 ;年龄 2 3~ 62岁 ,平均 ( 4 2 .6± 7.6)岁。患者均因间断出现心悸 ,心前区或左胸疼痛 ,胸闷 ,气短 ,紧束感或濒死感 ,伴心情紧张 ,出冷汗 ,面色苍白等症状而就诊综合医院心脏内科或急诊科。均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其中12例还接受核素心肌显影检查 ,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结果均不支持冠心病或心绞痛发作诊断。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 ,以及营养和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自1990~2016在我国各种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关于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病例报道文献,回顾并分析本科诊治的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共检索出32例患者,结合本例患者共33例,其中男27例,女6例,平均年龄(58.9±10.67)岁(34~84岁),主要表现为进展性四肢瘫痪(93.9%)、构音障碍、吞咽困难(93.9%)、头晕(59.3%)、呼吸困难(56.2%); 头颅核磁共振DWI表现为双侧延髓内侧V型、心型或者Y型高信号灶; 随访患者中84%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结论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可能和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变异有关,临床表现复杂,以急性进展的四肢瘫为特征,核磁共振检查有确诊意义,本病预后较差,患者多遗留严重的残疾。  相似文献   

18.
脑原发性网织细胞肉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原发性网织细胞肉瘤属于罕见的颅内肿瘤,我院发现1例,现报告于下。胡×,女,13岁,因左额及左耳阵发性针刺样疼痛2月余于1977年8月19日首次入院。无发热、恶心或呕吐。既往除有肺门淋巴结核史外,余无特殊。检查:一般检查无异常发现。颅神经、四肢肌力及肌张力、腱反射和感觉等均正常,无病理反射,仅发现双眼底视乳头水肿。腰穿脑脊液清亮,呈直线喷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患者中<1%为延髓内侧梗死,而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则更为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女,47岁。因"左侧后颈部疼痛1周,突发四肢无力伴吐词不清1 d"于2011年5月31日入院。患者1周前无诱因出现左侧后颈部疼痛,呈剧烈牵扯样疼痛。当地医院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予以止痛治疗无效。1 d前,患者站起时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出现非相邻两个神经节受累症状临床极少见。我院从1992年10月至1998年10月共收治77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4例(5-2%)有非相邻多神经节受累表现,现报告如下。1 资料例1:男,22岁。因左臂内侧、左胸背同时出现针刺样痛和水泡疹3天入院。进院次日又出现左眼内眦、鼻根及左前额部位疱疹,左眼眶发胀,疼痛剧烈,无发热。既往史无特殊。体检:左侧三叉神经眼支及第2胸神经皮节区片状簇集水泡疹,疼痛沿受累神经支配区放射,疱疹周边正常皮肤痛、触觉减退,左眼球结膜充血。诊断: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眼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