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舍曲林治疗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用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舍曲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12.3±5.3)分、血清BDNF(13.6±3.2)ng/ml、hs-CRP(9.7±0.8)mg/L均优于对照组的(18.6±7.6)分、(9.6±1.8)ng/ml、(11.2±1.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的应用有助于提高BDNF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加速神经功能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尼莫地平对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在给予营养脑细胞药物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舍曲林50~100mg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尼莫地平30mg/次,3次/d。两组患者经过8周治疗,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AMD-17评分均显著降低,第6周显著低于第4周、第4周显著低于第2周、第2周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尼莫地平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不仅具备良好的抗抑郁疗效,而且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舍曲林结合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首先将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4例,给予舍曲林50 mg/d结合认知疗法,对照组24例,给予单用舍曲林50 mg/d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末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舍曲林结合认知疗法与单用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均有良好的效果,但研究组起效快,疗效更佳(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结合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抗抑郁药物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抗凝、活血化瘀及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同时预防并发症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舍曲林50 mg、1次/d口服,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有效率分别为88.0%、84.0%和52.0%、56.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舍曲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继发抑郁症的情况,说明舍曲林可以用于脑卒中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舍曲林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91例,全部通过临床CT或MRI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46和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似的脑血管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增加服用舍曲林胶囊,每天晨服1粒(50mg),连服8周后,观察2组患者经治疗后HAMD评分,SDS评分和ADL评分变化.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HAMD评分、SD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ADL评分有明显提高,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数值比较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能够调节大脑5-羟巴胺浓度,改善抑郁症状,促进日常活动能力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对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3月,6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分,巴氏尔指数的变化,并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分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分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三种量表与治疗前比较,舍曲林组均有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1月三种量表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另两个时点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P<0.05);舍曲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月,3月,6月三种量表比较均有差异(P<0.05);脑卒中合并抑郁的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有明显疗效,并且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潘东  甘井山 《中国药房》2014,(20):1848-1849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9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 g,口服,tid;盐酸舍曲林50 mg,口服,qd。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舍曲林50 mg,口服,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黄晓红 《中国药业》2012,21(18):91-9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舍曲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0例。舍曲林组患者给予舍曲林75 mg/d,联合治疗组在舍曲林治疗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 g、每日3次,疗程8周。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评定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2周后抑郁症状得以改善,舍曲林组4周时症状才改善;联合治疗组疗效略优于舍曲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舍曲林治疗抑郁起效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56例按纳入顺序的单双号分为帕罗西汀组和舍曲林组各28例,在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基础上,分别加服帕罗西汀和舍曲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症状,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各个时间点2组HAMD评分及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舍曲林组患者头痛、口干便秘、体质量增加、嗜睡发生率低于帕罗西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和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肯定,但舍曲林更为安全,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脑卒中后约60%的患者发生抑郁或恶劣心境,同时伴有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为探讨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将舍曲林与阿米替林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方法将18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2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采用早期康复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比较2组第2、4、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情况。同时比较2组第4周和第8周抑郁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第4周、第8周的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组第4周、第8周的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康复联合心理干预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改善PSD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志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78-79,82
目的评价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91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5例采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阿米替林口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1周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4周及8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多出现于治疗早期,随着治疗持续,不良反应逐渐减轻。结论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好,安全系数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7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汗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调查抑郁的发生情况,评定其与卒中性质、损害部位、病灶数目、失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和脑出血抑郁发生率无明显关联。大脑半球梗死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干和小脑梗死者,左半球卒中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右半球卒中者,左侧基底节区梗死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除额叶外非基底节区梗死者,左侧额叶梗死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非额叶梗死者。大脑半球梗死灶为多发者HAM D评分明显高于大脑半球梗死灶为单发者。失语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失语者。伴PSD者欧洲脑卒中评分(ESS)明显低于不伴PSD者。结论:PSD的发生与卒中、梗死或出血无关,与卒中损害部位、病灶数目、是否伴有失语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配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抑郁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度洛西汀治疗和康复训练并辅以心理疏导;对照组只采用度洛西汀治疗,两组共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MESSS)和Barthel指数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HAMD评分、HESS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度洛西汀配合康复训练卒中后抑郁患者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更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卒中后抑郁的起病时间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进行评估。结果:90例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卒中后抑郁19例,发生率21.1%,其中轻度抑郁11例,中度抑郁8例,重度抑郁0例。脑卒中后抑郁起病时间为脑卒中发病后11~39d,平均(25.7±5.3)d。抑郁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9.34±6.78,17.31±10.24,P<0.05)。结论:绝大多数脑卒中后抑郁为轻、中度抑郁。脑卒中后抑郁的起病时间多在卒中发病后一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卒中后抑郁呈正相关,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越重,抑郁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汪耀  方传勤 《安徽医药》2016,37(10):1232-1235
目的 探究早期血清Tau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87例,在发病72 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对血清Tau蛋白进行测定,并在发病3个月时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患者认知功能。根据发病3个月的MMSE评分,并参考Hachinski缺血评分及DSM-IV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卒中后痴呆组和非痴呆组。比较两组的Tau蛋白水平,并将Tau蛋白水平与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个月后卒中后痴呆发生率为26.4%。痴呆组72 h内血清Tau蛋白水平(107.98±14.50)pg/mL,非痴呆组为(75.17±6.26)pg/mL;卒中后痴呆患者血清Tau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卒中后非痴呆组(t=14.752,P<0.05)。偏相关分析,Tau蛋白水平与MMSE呈负相关(r=-0.144,P<0.05)。结论 早期血清Tau蛋白水平或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纳入PSD组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口服,20 mg/次,1次/d,早餐后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天丹通络胶囊,2.0 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以中国卒中量表(C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2、4、6周后,两组的HAMD量表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的C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但治疗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PSD比单纯使用盐酸帕罗西汀起效快,且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在急性脑梗死后疲劳(post stroke fatigue,PoS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0例PoSF患者,按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卒中单元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以2周为1个疗程,2组疗程完成后,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对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共65例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后2组精力量表评分均升高,疲劳症状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精力量表评分和疲劳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卒中单元治疗PoSF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丽 《天津药学》2012,24(3):21-23
目的:探讨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口服,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状明显改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显著差异)及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情况明显改善,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疗效佳,可同时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精神及身体状态,无明显副作用,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黄蜀葵总黄酮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下丘脑CR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吉莉  周兰兰 《安徽医药》2009,13(9):1025-1027
目的研究黄蜀葵总黄酮(TFA)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下丘脑CRF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复合孤养和应激制备PSD大鼠模型。观察PSD大鼠糖水消耗量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SD大鼠下丘脑CRF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光密度,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下丘脑CRFmRNA的表达。结果TFA(50、100mg·kg-1,ig,qdx24d)可明显增加PSD大鼠糖水消耗量,降低PSD大鼠CRF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光密度值,并抑制下丘脑CRFmRNA的过度表达。结论TFA可显著降低PSD大鼠下丘脑CRF和CRFmRNA的过度表达,其机制可能与TFA抑制HPA轴的过度亢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