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医论痰,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痰指肺家之痰,广义的痰包括一切水谷精微代谢障碍停聚体内之物.有的肉眼可见,有的为微观所见,只能从脉象上得知.微观可见的如沉积于血管中的粥样斑块.至于肉眼可见的,如妇女过多的带下物,胃中呕吐的涎沫,小便排出的白浊物,眼中过多的分泌物等.<内经>云:膏梁厚味,酿生痰浊.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食肥甘厚味,体力劳动相对减少,造成营养物质相对或绝对的过剩.这些过剩之物,即乖变为痰.当今的多发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多由痰引起,因而研究痰证的证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先仅对痰浊在上、在中、在下的临床表现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之一,该病病程长、痛苦大、致残、致死率高.因此有效的防治是当代学者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对慢性乙型肝炎采用从整体出发,以补肝益气,滋养肝肾,活血理气,清利湿热等方法予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7.
8.
汗证临床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为心液 ,精气所化 ,故不得过泄 ,过则为病。临证切勿就汗论汗 ,而应在辨证的基础上 ,审因论治 ,以求不止汗而汗自收。 久病自汗 未必尽虚 俗云 :“自汗多阳虚 ,盗汗多阴虚 ,久病自汗必虚。”《丹溪心法。自汗》说 :“自汗之证 ,未有不由心肾俱虚而得之者。”临床中则不尽然。余临床中曾治王某 ,女 ,54岁。自汗两年余 ,汗出之前阵发怕冷 ,继则烦热 ,少寐 ,口咽 ,舌质略红 ,脉弦细。一老中医说过 :“自汗一证 ,辨有邪无邪 ,有邪者多实 ,无邪者多虚 ,散邪无迫津之因 ,汗可止 ;补正无漏汗之隙 ,汗自收。切勿见汗止汗 ,闭邪于内 ,以致迁延… 相似文献
9.
10.
1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约有三千万乙型肝炎患者,且大部分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最常见致病因素。在全世界,慢性乙型肝炎位于死亡原因第9位,可见其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目前,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并无特效治疗方法及药物,众多患者寄希望于中医药,而中医... 相似文献
12.
13.
14.
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免疫性疾病。笔者通过几年的临床治疗总结,发现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以湿热阻滞中焦为多见;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往往以气虚血瘀为主;而乙肝病毒携带者多为正虚邪恋所致。针对乙肝不同病程阶段的病理变化和症状表现,临床采用清热利湿、益气活血、益肾解毒等治法,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 相似文献
15.
笔者治疗慢性胃炎有所体会,介绍如下。1 肝邪犯胃,安胃必先制肝 肝邪(包括胆)犯胃,症见胃脘胀痛,时而牵连胁背,常因郁怒而痛甚,食少,嗳气频频,或泛吐酸苦水,叹息则舒,苔薄脉弦。治宜舒肝理气,和胃降逆。常用柴胡、赤芍、白芍、枳实、香附、郁金、蒲公英、炙甘草等。若肝气上逆,嗳气较频,可加沉香、旋覆花、代赭石;胃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苏梗、乌药、香附、豆蔻等。用药宜通灵轻巧,疏通气机,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而不宜用阴柔滋腻之品。若肝郁日久化火,则痛势急迫,心烦易怒,嘈杂吐酸,口干,口苦,烦热,舌红苔黄、脉弦数,应慎用香燥之品,… 相似文献
16.
17.
先贤原无“哭证”命名,笔者基于临床突出“哭”的外在客观表现,屡见不鲜,因而不揣冒昧,僭立“哭证”病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肺……在声为哭。”又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灵枢·本脏》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所病矣。”根据《内经》的理论指导,以“哭”归属于肺之病变而辨证施治,获效迅捷。兹选案例四则: 一、张×男26岁农民。母诉:神识昏愦,发热便秘,溲短而黄,醒时喊妈,呜呜痛哭,不吃不喝,已有四天。望见颜面赧红,唇爪暗紫,舌色紫红,苔黄厚垢。闻及鼾声如雷,痰鸣如锯。切诊脘腹胀满,脉来滑数有力,腋温39.3℃。诊为温热劫液为痰而阻肺,热毒内结阳明而腑实,始因谣言中伤,复趋表里闭阻,遂致昏愦而悲恸痛哭。投以宣自承气汤加味:石膏60g 大黄10g杏仁6g 瓜蒌15g 枳壳10g 甘草6g 礞石滚痰丸15g入煎,安宫牛黄丸2粒打碎分冲。服1剂,粪下秽臭,热退哭止,神清诉谣,悲恸 相似文献
18.
肝气郁结型崩漏证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漏一症,有寒热虚实之分,更有气郁血瘀之别。笔者临床20余年,对肝气郁结型崩漏治疗体会如下。1 病因病理《傅青主女科》说:“妇人怀抱甚郁,口干舌渴,呕吐吞酸,而血下崩者,人皆以火治之时而效,时而不效,其故何也?是不识为肝气之郁结也。”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易受七情刺激而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变生经、带、产诸疾。肝气不疏,“气有余便是火”,火郁于内,扰动血海,血海失守则成崩漏。久漏可成崩,气血耗竭,亦必致成漏,日久则气血失调,气机失和,五脏受累。2 证 治郁结,是指气机壅滞不利而言。戴思恭:“郁者,结聚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腹痛是其常见症状。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反复探究乙型肝炎的腹痛证治,现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两个方面探讨如下。1 病因病机 乙型肝炎的病机演变复杂,引起腹痛的原因甚多,寒热虚实均可罹致,常见原因如下。 1.1 肝郁脾虚:《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横逆犯脾、气机不利,或脾胃素虚、不任肝木克伐、失其健运、转输不利,均可致腹痛。《景岳全书》云:“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 相似文献
20.
辜大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8,12(3):33-33,32
慢性乙型肝炎是感染乙肝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病变。以其感染面广,发病率高,对健康危害性大等特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迄今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近四年来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指导下,从虚辨治慢性乙型肝炎35例,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