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进展。方法对2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发热,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其中21例脑脊液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生长。经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氟康唑治疗,总有效率达76.92%(20/26);4例早期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可减少误诊率。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均为一线抗真菌药物,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 ,62岁。因反复发热、头痛一月于 2 0 0 2 0 4 2 2入院。缘于 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呈间歇性 ,间歇期 1~ 2d ,以午后明显 ,体温高时达 38 6℃ ,同时伴有头痛 ,发热时伴呕吐。查体 :神志清楚 ,瞳孔正常 ,体温 :36 3℃ ,脉搏 88次 /min ,呼吸18次 /min ,血压 15 /10kPa( 113/75mmHg) ,脑膜刺激征阳性 ,未引出病理反射 ,行腰穿术 ,测脑脊液压力为 2 5 0mmH2 O ,脑脊液检查示Pandy试验阳性 ,蛋白 1 40g/L ,氯化物 98 3mmol/L ,糖0 2mmol/L ,检出隐球菌 ,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上采用甘露醇、氟康唑、菌必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性头痛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低颅压性头痛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急性发病12例,慢性发病3例;女性9例,发病年龄28~56岁。93.33%患者有体位性头痛,恶心和呕吐是主要伴随症状。腰穿脑脊液平均压力(41.2±30.85)mmH2O,女性患者明显低于男性患者(P〈0.05)。影像学检查和脑池显影均未见明显异常。全部患者均保守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典型体位性头痛,腰穿脑脊液压力〈60mmH2O为原发性低颅压性头痛的主要特点,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低颅压综合征是临床少见的脑脊液压力低于70mmH2O的一组症侯群。主要表现为体位性头痛,坐立位时头痛加重,平卧时头痛减轻或消失,可伴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现将我科2007—06~2009—06收治的9例上呼吸道感染后低颅压综合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8例临床、脑脊液和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脑脊液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以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头晕、耳鸣为主要表现,部分伴有神经系统体征,腰穿脑脊液压力均低于70mmH2O,27%患者红细胞增多,33%脑脊液蛋白增高,影像学检查可见硬膜增厚、强化、硬膜下积液和硬膜下血肿等表现,给予大量补液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体位性头痛、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点,影像学可呈现硬膜增厚强化等特征性改变,治疗以大量补液为主。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9岁,以“生气后持续性头痛5d”为主诉入院,以头顶部胀痛为主,伴恶心,不伴呕吐及发烧,头痛与体位无关,似与情绪有关,平素失眠。既往有“神经性头痛”病史。近期无口服特殊药物史。入院后内科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无明确定位体征,脑膜刺激征阴性。入院后脑CT示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等均无异常,心电图及胸片正常。给予神经营养及对症治疗后,自觉病情略缓解。诊断:神经性头痛?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入院第4天做第一次腰穿检查,测脑脊液压力400mmH2O(1mmH2O=0.0098kPa),脑脊液中新鲜红细胞90+/mm^3,糖、氯化物正常,蛋白定量644g/L,脑脊液未查到一般细菌、结核菌及新型隐球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无异常。诊断:颅高压原因待查。给予患者降颅压治疗并积极查找高颅压的病因。眼底检查:左眼底出血,视乳头无水肿。颅底平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作者医院治疗的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采用同时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AMB并联合应用氟康唑或氟胞嘧啶治疗。结果痊愈4例,好转3例,死亡1例;鞘内注射后均有头疼、恶心呕吐及下肢麻痛等症状,并出现短暂性双下肢截瘫2例,尿潴留1例,意识障碍2例。结论反复行腰穿放脑脊液控制颅压并联合鞘内注射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肯定,但患者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正>低颅压综合征是指颅内压力降低(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70 mm H2O)所导致的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部分患者还伴有恶心、呕吐、眩晕、耳鸣、复视、自主神经症状、颈抵抗等。此病发病率较低,约为五万分之一[1],由于临床较少见,且表现多样化,极易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性头痛等其他病症。现将亚急性甲状腺炎引起类脑膜炎性低颅压综合征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S)的临床及脑脊液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SIHS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头痛,可伴恶心、呕吐、眩晕 、耳鸣、复视、共济失调、颈项强直;脑脊液压力均低于70mmH2O,红细胞0~1700×106/L;白细胞0~200×106/L,以淋巴和单核细胞为主;蛋白0.37~2.4g/L.影像学检查:本组全部行头颅CT检查,正常6例,双额颞硬膜下积液2例,脑室变小、脑组织肿胀3例.3例头颅CT检查正常者行头颅MRI检查,1例弥漫性硬脑膜增厚.给予大量补液、对症、支持治疗,颅压≤35 mmH2O者予以生理盐水鞘内注射,效果良好. 结论正确了解SIHS 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MRI特点,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感染后炎症反应综合征(PIIR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PIIR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为12岁男性,反复发热、头痛、呕吐半月,CSF涂片、培养提示新型隐球菌阳性,予以抗真菌、降颅压等治疗后病情好转,但随后再次出现头痛加重、频繁呕吐。复查CSF涂片、培养均阴性,头颅MRI提示病灶较前增多、范围增大,考虑PIIRS。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0 mg/d)口服治疗后,患儿头痛、呕吐逐渐缓解,复查头颅MRI提示颅内病灶范围较前明显减少、部分病灶消失。结论 免疫功能正常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在抗真菌治疗过程中出现反常恶化,但CSF培养持续阴性,同时出现新的头颅影像学表现,尤其是大脑额顶叶区域出现脑膜增厚强化需要警惕PIIRS。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改善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PIIR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的临床表现、颅内压、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改变,为鉴别诊断这两种脑膜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01—2011-12第1次我院38例结核性脑膜炎和18例新型隐球菌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颅内压、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数据,采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脑脊液中白细胞数、糖、氯化物和蛋白含量。结果不论结核性脑膜炎还是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均以亚急性起病、颅压升高、脑脊液白细胞数和蛋白含量升高、糖含量和氯化物含量降低为主。但结核性脑膜炎病例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和蛋白含量高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P<0.05),而前者的氯化物含量却低于后者(P<0.05),在颅压变化程度和糖含量方面两种疾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颅内压、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结果有一定诊断价值,但仍应进一步寻找病原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及脑脊液特点。方法总结分析25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或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目眩、颈强直等表现,脑脊液压力均低于70mmH2O,3例患者CSF红细胞增多,4例患者CSF蛋白增高,25例患者中23例头颅CT检查正常,2例双侧脑室系统均匀性缩小,给予大量补液,支持、对症治疗,症状严重者予以鞘内激素注入治疗,症状均消失。结论正确了解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并鉴别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肾脏病患者并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分析4例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并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治疗特殊性和转归。结果例1为原发性小血管炎、Ⅲ型新月体肾炎患者;隐球菌败血症用氟康唑治疗过程中并发隐球菌脑膜炎和葡萄球菌败血症。例2、3、4均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狼疮性肾炎(LN)维持治疗期出现发热,头痛,例1和例4继发癫痫,例2复视。例2和例3分别误诊3和5个月。4例均无家鸽接触史,有多种抗生素应用史,脑脊液均发现隐球菌。抗真菌治疗5~9天后体温正常。例1:氟康唑治疗22个月,大蒜素(120~60mg)7个月,痊愈。例2两性霉素B(总量2837mg)和氟康唑17个月。例3尿毒症行腹膜透析,伏立康唑静脉输注,1月后死亡。例4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输注并伏立康唑口服。例2和例4仍在抗真菌治疗中。结论肾脏病患者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尤其是癫痫、复视者,警惕隐球菌脑膜炎;有效长程抗真菌治疗外,加强支持治疗和并存的其他感染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男8例,女16例;多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体位相关性头痛,即座位或站立位时头痛,平卧时减轻或明显缓解;头痛一般位于前额,也可位于后枕部及颞部;头痛性质均为胀痛。24例患者腰穿脑脊液检查示压力均≤60 mmH2O(1 mmH2O=0.0098 kPa)。本组24例患者行头颅CT检查发现,21例正常,2例脑肿胀,1例脑肿胀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发现,10例脑下坠,8例静脉窦扩张(以上矢状窦扩张为主),6例脑室、脑池变小,9例硬膜下积液;4例行增强扫描检查发现,3例弥漫性硬脑膜强化。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体位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脑脊液压力常≤60 mmH2O。头颅CT、MRI检查可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3岁.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呕吐呈喷射性,为胃内容物,伴双眼视物模糊及右眼胀痛,时有胸闷出汗等.查体:神清,言语少,双侧视乳头水肿,左侧鼻唇沟变浅,右眼外展受限,闭眼正常.多次行腰椎穿刺提示脑脊液压力大于400 mmH2O.外院应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6h一次,症状控制欠理想.入院停用甘露醇6h后复查腰穿,测脑脊液压力为450 mmH2O,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均未见异常,墨汁染色未见隐球菌.颅脑MRI示脑室大小形态正常,中线居中,室周间质未见水肿,脑沟脑裂正常,未见占位性病变.颅脑MRV示上矢状窦走形正常,双侧横窦狭窄(图1a).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前调整阀门压力为160 mmH2O,术中间断释放脑脊液,待脑脊液压力下降后再将其连接阀门.术后症状缓解,1周后再次行腰椎穿刺提示脑脊液压力为130 mmH2O,复查颅脑MRV示上矢状窦走形正常,左侧横窦形态同术前,右侧横窦狭窄处再通(图1b).  相似文献   

16.
低颅压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 ,伴有眩晕 4例、耳鸣 2例、颈项强直 2例。 9例行腰穿检查 ,脑脊液 (CSF)压力均 <70mmH2 O ,8例患者CSF中红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升高 ,1例患者为血性CSF。治疗以大剂量补充生理盐水为主 ,2例腰穿时行CSF置换 ,均痊愈。结论 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腰穿CSF测压检查可确诊。本病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脑脊液(CSF) 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0例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直立性头痛,部分病例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头晕、颈强直;脑脊液压力测定,20.4~40.8 mmH2O为8例,41.8~51.0 mmH2O为11例,52.0~68.34 mmH2O为6例,测不出压力5例.CSF红细胞(440~600)×109/L 13例.白细胞(52.02~68.34)×109/L 9例,蛋白400~600 mg/L 8例,压颈实验无阻塞.影像学检查:本组全部行头颅CT检查,正常8例,双额颞硬膜下积液6例,脑室变小、脑组织肿胀9例,8例头颅CT检查正常者行头颅MRI检查,2例弥漫性硬脑膜增厚.给予大量补液、对症、支持治疗,颅压≤35 mmH2O者予以生理盐水鞘内注射,效果良好.结果 认识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CSF和影像学表现至关重要,本病应警惕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并注意与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鉴别.结论 正确了解SIH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和MRI特点,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6岁,学生,因不规则发热伴头痛1个月余,以"头痛待查"收治.患者入院前曾在外院和门诊接受过治疗(对症及抗菌等治疗).2002年10月22日入院.体检:意识清楚,体温37.7℃,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3次脑脊液检查白细胞(149~920)×106/L(多叶核0.80~0.82,蛋白0.5~1.0 g/L,葡萄糖2.3~3.4 mmol/L,氯化物115.6~125.0 mmol/L).住院第22天腰穿测压力130 mm H2O(1mmH2O=0.0098 kPa),奎根试验(-),2次脑脊液查隐球菌(-).细胞刮片、MRA和脑电图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考虑为"非典型性化脓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19.
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原指因不明的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70mmH2O所产生的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不伴外伤,腰穿所导致脑脊液生成减少,吸收增加或脑脊液漏等情况.由于独特的临床表现逐渐被人们认识,但仍有许多问题至今仍未阐明,易误诊.现将我院1999-01~2005-01收诊28例SIH分析报道如下,以期提高对SIH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合并疾患、脑脊液及影像学改变、治疗及转归等的特征,探寻其中的规律。结果该组患者皆不伴有明确的免疫缺陷性疾病,多以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为主要表现,通过脑脊液检查能够较快确定诊断,脑实质的影像学改变很常见,两性霉素B治疗安全有效,鞘内注射及脑室穿刺等治疗方法也是可行的,早期治疗可以改善预后。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易感病因仍有不明之处,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法仍有待规范,预后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