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淋巴囊和内淋巴管与内耳内淋巴引流有关,通过离子交换使内淋巴囊内的内淋巴液趋于一种低钾高钠状态。与水吸收有关的酶有钠-钾ATP酶和碳酸酐酶。在内淋巴囊的组织学中可见这些酶,可能与各种类型的细胞生理过程有关,以此调节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系统的离子和液体浓度。阻断碳酸酐酶的作用可能控制梅尼埃病的症状。乙酰唑胺就可以减轻豚鼠实验性内淋巴囊水肿的程度。现经研究表明,乙酰唑胺作为一种特殊的碳酸酐酶抑制剂在鼠内淋巴囊进行活体研究,可用以阐明药物影响上皮细胞形态及呼吸作用的机理和程度。注射乙酰唑胺后的即刻,内淋巴囊上皮并无变化,亮上皮细胞与暗上皮细胞均可见许多扩张  相似文献   

2.
碳酸酐酶(CA)系一种催化二氧化碳向碳酸转化的酶。近年来,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来使此酶定位,并发现此酶普遍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尤其是与离子转运有关的细胞。中耳的定位亦已有许多报道。通过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现已证明,CA分布于耳蜗及前庭器官的多种类型的细胞中,提示这些部位的CA在内淋巴分泌中起重要作用。尽管已有关于内淋巴囊(ES)中CA活性组织化学的动物实验报道,但尚未见有ES中CA定位的免疫组织化学报道。  相似文献   

3.
梅尼埃病基本的病理改变是内淋巴积水。关于内淋巴积水的发生有多种推测,任何因素使内淋巴液的生成超过重吸收均可能导致内淋巴积水,内淋巴囊一直被认为是内淋巴液的主要吸收部位。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内淋巴管在内淋巴液重吸收中的作用可能比内淋巴囊更重要。本文将内淋巴管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梅尼埃病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微血管分布模式,通过墨汁血管灌流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对10只豚鼠的颞骨(20侧)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做全面观察分析。结果:①20侧颞骨中有17侧(85%)内淋巴管、内淋巴囊有脑膜后动脉和前庭后动脉两条供血来源,其余3侧(15%)则发现前庭后动脉缺如;②脑膜后动脉在内淋巴囊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前庭后动脉(P<0.01),但两者在内淋巴管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淋巴管、内淋巴囊的血供来源及微血管分布模式存在一定的解剖差异,脑膜后动脉是内淋巴囊血管网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内淋巴间隙积水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作者们用豚鼠作实验,堵塞内淋巴囊及管后观察到发生内淋巴积水时,直流电电位、K~+作用浓度或蛋白质含量等方面无显著改变。内淋巴囊的K~+作用浓度仅为耳蜗部内淋巴的1/9,在耳蜗内淋巴K~+的浓度为150 mEq/l(毫当量/升),而内淋巴囊则为17mEq/l。通过实验显示直流电电位、离子浓度及蛋白质含量在内淋巴系统的不同部位有差异,这种差异提示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功能。破坏内淋巴管后发生内淋巴积水符合纵流学说  相似文献   

6.
前庭学     
971776豚鼠内淋巴管与内淋巴囊微血管模式及解剖差异/陈继川…//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一1997,32(1)一32一34 通过墨汁血管灌流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对10只豚鼠的颖骨(20侧)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做全面观察分析。结果:①20侧颖骨中有17侧(85%)内淋巴管、内淋巴囊有脑膜后动脉和前庭后动脉两条供血来源,其余3侧(l5%)则发现前庭后动脉缺如;②脑膜后动脉在内淋巴囊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前庭后动脉(P<0.01),但两者在内淋巴管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5)。结论:内淋巴管、内淋巴囊的血供来源及微血管分布模式存在一定的解剖差异,脑膜后动脉是内淋巴管网…  相似文献   

7.
豚鼠内淋巴管与内淋巴囊微血管模式及解剖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微血管分布模式,通过墨汁血管灌流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对10只豚鼠的颞骨(20侧)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做全面观察分析。结果:①20侧颞骨中有17侧(85%)内淋巴管、内淋巴囊有脑膜后动脉和前庭后动脉两条供血来源,其余3例(15%)则发现前庭后动脉缺如;②脑膜后动脉在内淋巴囊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前庭后动脉(P〈0.01),但两者在内淋巴管的分布频率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淋  相似文献   

8.
1981年作者曾报道单纯乳突凿开水与内淋巴囊分流术治疗梅尼埃病可获相同效果,认为内淋巴囊手术实际上是起安慰作用,引起强烈反响,许多报道相继提出异议。为此该作者再次对内淋巴囊手术疗效进行讨论。手术的作用机理。内淋巴囊手术包括减压术、分流术和内淋巴囊切除术三种方式。减压术的机理难以证实,因为内淋巴囊本身嵌在硬脑膜内,囊的颅内壁已经减压,分流术试图将一根引流管插入囊腔中,会对内淋巴囊内壁产生某种程度的损伤,期望对总量不足半滴的液体进行引流,甚至设想经内淋巴管引流椭圆囊内的内淋巴液,似乎有些不合理。即使这种…  相似文献   

9.
Na ̄+-K ̄+-ATP酶在Na ̄+-K ̄+离子主动性跨上皮转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应用对硝基苯酚磷酸(p-NPP)为底物的柠檬酸铅一步法K ̄+-NPP酶电镜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反映Na ̄+-K ̄+-ATP酶活性的K ̄+-NPP酶在豚鼠内淋巴囊的超微结构定位分布。结果: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内淋巴囊超薄切片上的K ̄+-NPP酶活性反应产物仅分布于上皮细胞底侧面胞膜的胞浆一侧,向上一直延续至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水平,内淋巴腔面胞膜未见反应产物。提示丰富的Na ̄+-K ̄+-ATP酶活性特征性地分布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底侧面胞膜,表明Na ̄+-K ̄+-ATP酶在内淋巴囊上皮Na ̄+-K ̄+离子交换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根据动物和健康人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的光镜、超微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内淋巴液外渗有三种假说:①内淋巴液水份经内淋巴囊上皮被动转运;②离子经细胞主动交换伴随水的被动外渗;③内淋巴液经上皮主动泡饮(vacuolar bulk)外流。第二种形式的形态特点包括扩张的细胞外间隙及其顶部可渗漏的紧密连接和上皮外侧膜缘的Na~+、K~+-ATP酶。许多具有液体转运功能的上皮诸如胆囊、肾近曲小管、收集管等其细胞外间隙的大小都随其  相似文献   

11.
豚鼠内淋巴囊碳酸酐酶组化分布测定和超微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组织化学、细胞化学结合图象分析,观察了豚鼠内淋巴囊(ES)碳酸酐酶(CAH)的分布和超微定位。结果发现:在ES的近侧部仅少数上皮细胞有阳性反应,中间部和远侧部的大多数上皮细胞着色;中间部和远侧部CAH阳性产物灰度值明显高于近侧部(P<0.01)。在ES上皮细胞的阳性产物主要位于内淋巴腔面细胞膜、微绒毛、细胞浆、侧膜皱褶和基侧膜皱褶处;表明CAH在调节内淋巴的容量、离子转运及内环境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进一步研究内淋巴囊上皮细胞Na ,K -ATP酶不同 β亚基的表达。方法 采用豚鼠内淋巴囊冰冻切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Na ,K -ATP酶不同 β亚基mRNA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胞浆内可见Na ,K -ATP酶不同 β亚基的阳性颗粒 ,β1亚基表达较弱 ,β2 亚基表达较强。结论 结合其他报道 ,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具有多种亚基异构体组成的Na ,K -ATP酶的表达 ,而结肠上皮、肾小管上皮的Na ,K -ATP酶几乎仅有α1β1型 ,提示其离子转运过程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豚鼠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的表面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正常豚鼠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的表面超微结构。结果 内淋巴管的管腔面光滑、平整,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少且短。细胞间隐窝小而少。内淋巴囊近端部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明显增多、变长,细胞间隐窝明显.偶尔可见细胞顶部的胞饮小泡。内淋巴囊的中间部腔面上皮突起,复合折叠形成褶皱,细胞间隐窝多而大,突向囊腔的细胞多,囊腔内充满细胞和细胞碎片。根据电子密度上皮细胞可分为亮细胞和暗细胞两型,其中暗细胞较多,两型细胞表面均有大量长的微绒毛。细胞顶部可见到较多的胞饮小泡。内淋巴囊远端部的结构与内淋巴管近似,腔面光滑,上皮褶皱小,无细胞间隐窝,上皮细胞以亮细胞为主,表面微绒毛少而短,几乎没有胞饮小泡。结论 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各部分的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同,各有特点,这种结构特点可能与其在内淋巴代谢中的不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刺激性G蛋白(GS)和抑制性G蛋白(Gi)在内淋巴囊上皮的表达,为深入研究G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查阅Gs和Gi的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并委托Gibco公司合成引物,应用RT-PCR和原位杂交法检测Gas和Gai mRNA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的表达。结果:扩增的Gas和Gai片段长度分别为340bp和431bp;正常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内可见Gs和Gi的阳性颗粒。结论:正常豚鼠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存在Gas和Gai mRNA的表达;G蛋白在内淋巴囊的信号转导和离子通道调节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牟忠林  刘兆华陈剑 《耳鼻咽喉》2003,10(3):173-175,T001
目的:检测刺激性G蛋白(Gs)和抑制性G蛋白(Gi)在内淋巴囊上皮的表达,为深入研究G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查阅Gs和Gi的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并委托Gibco公司合成引物,应用RT—PCR和原位杂交法检测Gas和GαimRNA在内淋巴囊上皮细胞的表达。结果:扩增的Gas和Gai片段长度分别为340bp和431bp;正常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内可见Gs和Gi的阳性颗粒。结论:正常豚鼠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存在Gas和GaimRNA的表达;G蛋白在内淋巴囊的信号转导和离子通道调节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研究表明内淋巴囊的上皮细胞有调节内淋巴的作用,而内淋巴囊吸收内淋巴的过程是需要Na~+-K~+-ATP酶驱动的。Na~+-K~+-ATP酶由α、β两种位于胞浆膜内的亚单位组成,α亚单位有α_1、α_2、α_3三种异构体,它含有包括Na~+-K~+-ATP磷酸化结合位点在内的所有酶催化位点,而β亚单位有β_1、β_2两种异构体,它可能在Na~+-K~+-ATP酶复合体功能成熟及与膜结合方面起作用。Na~+-K~+-ATP酶构形的多样性与其多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内淋巴管闭塞后对内淋巴囊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影响,对12只成年豚鼠经后颅窝进路用Kimura和Schuknecht氏法行内淋巴管闭塞,术后24小时、48小时处死动物各6只,取出颈骨。4只豚鼠用于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观察内淋巴囊细胞的形态学变化;8只豚鼠进行内淋巴囊组织培养,培养基中加入10pCi/ml“C标记的葡萄糖,经4/J‘时培养后进行组织固定包理切片,并用四种酶处理后用X线自动照相,计数内淋巴囊上皮细胞结合“C葡萄糖的颗粒密度。另用8只正常豚鼠作为对照组。结果:①光镜检查内淋巴管闭塞组与正常对照组内淋巴囊细胞结构无明…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多糖蛋白复合物的结构特征,采用具有高电子密度的胶体针和阳离子铁蛋白作为标记物,来显示豚鼠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多糖蛋白复合物的分布;另外,通过神经氨基酸酶及透明质酸酶消化内淋巴囊上皮的酶化学诊断技术,来观察胶体钍在内淋巴囊上皮中各部分多糖蛋白复合物成分的反  相似文献   

19.
前庭学     
日41468豚鼠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透射电镜观察(摘要)/王锦玲一护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一1994,29(2)一115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正常豚鼠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的细微结构,研究其结构特征与功能的关系。结构特征显示其在调节内淋巴容量、内淋巴离子浓度和维持内耳内环境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介绍材料与方法并报告观察结果。图5(木干1}、马41469豚鼠外淋巴间隙阻断术对前庭和耳22卫蜗的影响/冷同嘉…夕中华一耳鼻}帅叹科杂志一1994,29(2)一96~97 对18只豚鼠施行单侧外半规管外淋巴间隙阻断术。术前、后观察ABR、旋转试验,并作火棉胶连续切片光镜检查…  相似文献   

20.
与耳蜗内离子浓度比较,内淋巴囊内的K+浓度低,Na+浓度高,内淋巴囊电位相对于外淋巴为正值。内淋巴囊离子分泌增多和/或重吸收减少可引起梅尼埃病。临床上有采用利尿剂来治疗梅尼埃病。但内耳,特别是内淋巴囊中的离子和液体转运机制及梅尼埃病内耳病变的性质和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