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探讨小儿疾病的误诊规律,为儿科医生诊断儿科疾病提供依据。对1985年~1991年进行尸检的2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确定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228例尸检患儿中,病理与临床诊断符合者190例(83.3%),误诊38例(16.7%),大于1岁患儿共73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者66例,符合率为90.4%小于或等于1岁患儿共155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者124例,符合率为80%,两组 相似文献
3.
小儿血行播散性结核病4例尸检病理及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4例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患儿,临床均漏诊并死亡,均经尸检确诊,报道如下。临床资料:4例患儿为本院1995~1997年间住院患儿,均来自农村。例1男,28天,以发热、打喷嚏4天入院。体检:肝脾肿大;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强,右肺片状影;脑脊液糖30mm... 相似文献
4.
62例小儿尸检病例的临床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2例小儿尸检病例的临床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广州,510632)唐依华,朱秀顺,李建文尸检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将62例小儿尸检进行临床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从中吸取教训。1资料和方法我院1982年10月至1994...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肝外胆道闭锁42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6个月前、后两组的肝脏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对比,其差异有显著意义,肝细胞巨变占6个月前病例的41%,多呈局灶性分布,偶 然整个肝小叶巨细胞变。肝脏患有病毒性或与病毒感染有关的疾病占本组病例的45%,包括麻疹病毒、HBV、CMV、RubV和引起新生儿肝炎有关联的病毒是肝外股道闭锁的主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结核病的发病率有所降低,治愈率逐年提高。但仍有部分病例,因误诊而未能及时治疗,甚至死亡。现将本院儿科1958~1993年尸体解剖。以及1979~1993年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结核病的病例,与原临床诊断对照,以了解主要误诊原因。 资料及方法 本组66例,尸检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最大10岁,最小2个月。活检病例34例,其中 相似文献
7.
余玮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87,(6)
早搏是小儿心律失常最多见的类型,占我院小儿心律失常住院患儿总数的58.8%,大多数勿需特殊治疗可以自愈。少数顽固病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疗效不满意,但停药后未见1例恶化,绝大部分预后良好。现将我院近10年来(1976~1985),因早搏拟诊“病毒性心肌炎”收治住院的87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87例中3月~3岁8例,~7岁21例,~14岁58例。>3岁79例占90.8%。男53例,女34例,男:女=1.5:1.87例患儿中合并上呼吸道感染46例,支气管炎7例,肺炎4例,急性肝炎和肾炎各1例。其中发热者55例;26例有咳嗽、气促;21例有神萎、乏力; 相似文献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3例尸检病理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12):1058-1059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致病因素及进展过程。方法 对符合ARDS病理改变的43例尸检肺脏进行回顾性评分和临床分析。结果导致ARDS的基础疾病复杂,各器官、系统的危重疾病均可导致。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不及时阻断,可致急性肺损伤(ALI)、ARDS,最终演变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胃肠功能不全可加重其他器官损伤。结论危重患儿SIRS、ALI、ARDS、MODS是迅速发展的过程。应重视胃肠功能不全,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9.
502例尸检病理与临床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2~1991年502例小儿尸检病例进行病理与临床诊断对照分析,结果:基本符合407例,符合率81.1%;误诊95例,误诊率18.9%。疾病分类结果表明:传染病误诊率最高(55.6%),其次为恶性肿瘤(33.3%)和败血症(26.3%)。并对可能造成临床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141例儿童尸检病理报告分析,总结尸检病例的主要病理/死因及误诊分析,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86年6月至2006年6月,141例儿童尸检结果,按①疾病分类: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对每一例的一项主要病理诊断予以分类、统计;②年龄分组:28 d一3岁为婴幼儿组,~7岁为学龄前期组,~14岁为学龄期组;③临床诊断列出多项时,统计时计前三项,若其中有一项与病理诊断一致时,则为基本相符,反之为临床误诊.结果 (1)主要病理诊断/死因前三位是:①按系统分:肿瘤41例(29.1%),呼吸系统25例(17.7%),感染性疾病18例(12.7%);②按疾病分: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18例、败血症12例、小叶性肺炎11例.(2)前10年首位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后10年则为肿瘤;28 d~3岁尸检95例(67.4%),同时发现少见病;(3)基本相符为90例(63.8%),临床误诊51例(36.2%);误诊情况:间质性肺炎、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等.结论 对危重患者的诊断应兼顾常见病与少见病;尸检可以检验、证实、修正临床诊断,有助于总结临床诊治经验,但对先天性代谢性疾病要结合尿氨基酸筛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145例新生儿尸检病理与临床误诊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晓春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1)
145例新生儿尸检病理与临床误诊对比分析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321000)孙晓春1981~1994年,我院儿科新生儿住院死亡共484例,其中尸检145例,尸检率为30%。同期儿科尸检数236例,新生儿占61.4%(145/236)。现将145例新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上海历年来小儿尸检情况,特收集上海5家单位的资料。并对其尸检数、尸检率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本资料分别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简称新华)1959~2004年的2095例小儿尸检、第一妇婴保健院(简称一妇婴)1957~2004年2240例围产儿尸检、国际妇幼保健院(简称国妇)1974~2004年1894例围产儿尸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简称市儿)1962-2004年1369例小儿尸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简称儿科)1982~2004年895例小儿尸检,共计8493例。 相似文献
13.
小儿深部霉菌感染12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免疫受损的人群中,易引起霉菌感染,而且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甚高。现将我科1963年至1990年收治的12例深部霉菌感染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56例儿童尸检病理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我院56例儿童尸检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近几十年儿童致死性疾病的变化及诊断符合率子以探讨。材料与方法取自我院1958年12月至1992年6月间501例尸检材料中,1岁至16岁儿童尸检56例进行统计,项目包括:性别、年龄、年代、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二者在主要致死性疾病上诊断一致为基本符合,不一致为误诊,临床没有明确者为诊断不明)。疾病分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疾病分类”进行。结果56例儿童尸检数占全部尸检数的11.13%,刃24例,女32例,男女比例1:1.33;年龄1岁~2岁32例,2岁~10岁13例,10岁以上11例。年尸检量… 相似文献
15.
22例小儿肺炎尸检病理与临床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小儿肺炎的临床诊疗问题。提倡气道气流动力学的实践应用。对1988年-1998年10年来死于婴儿肺炎的22例尸检资料与临床资料。以气道气流动力学理论为依据作出初步的推理性研究。结果发现22例尸检资料均有气道受阻。5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中2例为胎粪袁入,3例可能同胃食道返流(GER)所致的吸入有关;17例原发性肺炎中心肌损害达14例,脑神经细胞有变性者10例,肝、肾损害分别为13例和9例。病理改变与X线胸片及血气分析结果有较明显的相关性。提示肺炎会导致气道气流动力学的明显变化。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层流和涡流的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儿科肾脏疾病中以肾小球疾病为最常见,近年来肾脏病学家们认为间质性肾炎并非少见。目前国内有关这方面资料报道较少,过去临床医师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虽已有足够的间质性肾炎证据,仍不能及早诊断,或仅诊断为肾炎或肾衰。本文就严重感染所致经病理确诊的12例小儿间质性肾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围产期医学的进展,使新生儿医疗保健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但如何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当前妇儿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今将我院1986~1988年围产儿78例尸检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尸检肾囊肿病的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内蒙古妇幼保健院1987—2011年进行尸检发现肾囊肿病的新生儿或引产胎儿病例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组织病理学及合并症进行分析。结果 11例肾囊肿病分别属Ⅰ、Ⅱ、Ⅲ型,并同时合并心脏、肺脏、消化道、外生殖器和骨发育异常。其中2例进行染色体分析后均为(46,XX),无异常。结论肾囊肿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常合并身体其他部位发育异常,严重威胁患儿健康,已生育过本病患儿的夫妇再次妊娠时应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颅内出血20例尸检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产儿颅内出血20例尸检及临床分析广东省中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528402)施玉琪,李德东,黄东明颅内出血是早产儿早期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本文就我科经尸检证实的早产儿颅内出血20例进行分析,对其临床特点作一简要探讨。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0.
67例小儿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贵龄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1,(5)
本文对67例小儿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其中男49例,女18例,发病年龄1.5至14岁,年龄高峰12~14岁。非何杰金氏淋巴瘤(MHL)40例,何杰金氏病(HD)27例。NHL 中以弥漫型原淋巴细胞性及无裂细胞性较多;HD 中以混合细胞型多见。小儿恶淋好发部位以结内型多于结外型,结内型以颈部最多,NHL 结外型以腹腔多见,本组 HD 无结外型。小儿恶淋预后差,31例获随访,28例死亡,病死率90.3%,其中21例在1年半内死亡。本文对小儿恶淋的特点及预后差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