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朝宁  覃卫 《广西医学》2010,32(2):251-252
目的探讨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2 436例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6例,医院感染率1.0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口腔、皮肤黏膜、消化道等,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为主。结论新生儿监护室易发生医院感染,应加强新生儿监护室管理,以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产科及儿科住院新生儿1460例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者137例,感染率9.4%;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感染的发生与体重、胎龄、住院环境及其他因素有关。结论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患人群,感染率较高。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与监控,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9月~2009年9月住院分娩的3441例新生儿的资料,采用前瞻性加回顾性的方法进行调查,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统计。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1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胃肠道、皮肤软组织。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早产、低体重、窒息、高胆红素血症、自身免疫功能等因素相关,针对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预防对策。方法通过对本院新生儿病区2009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并对感染高危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新生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侵袭性操作的应用,病室环境污染,手卫生执行率低,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加强新生儿病房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洗手依从性等防治措施可以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我院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监控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对260例新生儿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对其中20例院内感染患儿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1998年5月~1999年5月住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的所有新生儿,男140例,女120例,共260例。1.2 调查方法 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即新生儿于入院后即为监测对象,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病例临床医生及时上报我科,我科按月于病例归档前对所有出院新生儿病例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予以调查、核实,并按已设计好的表格逐项登记。1.3 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并分析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发生率,分析其相关因素,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控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新生儿科发生医院感染的29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469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298例,感染率为4.61%。胎龄〈37周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37周的新生儿(P〈0.05),有侵入性操作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无侵入性操作的新生儿∽〈0.05),住院时间越长,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伊〈0.05)。本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前3位分别是消化道感染、败血症和呼吸道感染。结论加强早产儿管理,加强侵入性操作的监控和管理,缩短住院时间,加强新生儿入室处置和分室管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10年10月1日~12月31日我院儿内科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现患率的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调查2010年10月1日~12月31日,我院儿内科所有出院患者,包括转科、转院、死亡的患者.1.2调查方法由主管医师对所管患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与出院病例相结合的方法.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是否为医院感染病例.2结果2.1医院感染现患率本次应调查儿内科住院患者380例,实查380例,实查率100%,其中非新生儿312例,新生儿68例;发生医院感染14例次,其中新生儿2例,感染率为2.94%,非新生儿12例,感染率为3.85%,均为单一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存在着诸多易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因素,为探讨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规律,笔者对1996~1998年我院儿科住院的52例新生儿医院内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 1 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对我院1996~1998年650例儿科住院的新生儿病历逐项查阅登记。医院内感染按照全国感染监控网规定的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9.
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分析和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秀丽 《当代医学》2010,16(30):121-122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5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300例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通过调查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历特点,寻找与流行病相关因素,筛选出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结论针对各种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后,可减少新生儿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6月的新生儿1984例,采用回顾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1 984例新生儿中发生感染15例,感染率为0.756%;其中呼吸道感染4例,新生儿脓疤疹11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由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以及新生儿的个体原因引起.绪论 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加强母婴同室病房的管理,加强健康宣教,从而减少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皮肤医院感染的原因和控制措施.方法对1998年1月~2005年12月在中原油田总医院儿科住院的4863例新生儿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生新生儿皮肤医院感染374例,感染率为7.69%;感染主要以新生儿脐炎和新生儿脓疱疮为主,其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乙型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新生儿皮肤的特点是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内因,环境因素是外因,工作人员、新生儿母亲及家属在新生儿感染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探讨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用以指导感染防控工作。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新生儿病房成立至今3年内发生的医院内感染的病例,分析感染部位、主要病原菌、耐药菌情况、结局以及与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2011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1 825例,其中发生医院内感染84例次,感染率4.6%,死亡1例,死亡率0.05%。医院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和结膜炎居多,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最常见的细菌葡萄球菌属,耐药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医院感染与胎龄、出生体重密切相关,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革兰阳性菌是我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管理和防范,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生儿室的医院内感染特点,为医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新生儿室住院的1 25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 256例住院患儿中,发生医院内感染63例,感染率为5.02 %,感染部位分别为呼吸道30例、占47.6 %,口腔18例、占28.6 %,皮肤9例、占14.3 %,其他6例、占9.5 %.结论:加强对新生儿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及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和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管理、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利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2007年发生医院感染的98例新生儿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8.70%,例次感染率9.95%,医院感染部位前三位依次是呼吸系统、皮肤、口腔,分别占54.46%、12.50%,10.71%;住院时间≥7d较〈7d发生医院感染明显增高(P〈0.01),早产儿较足月儿更易发生医院感染(P〈0.01),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与新生儿性别无关(P〉0.05)。结论应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定为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的重点科室,强化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加强监护管理,提高医护质量,缩短病程。加强围生期保健,防止早产对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和探讨新生儿病房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制度的意义,分析在新生儿院内感染中所占的比例.以便采取切实的预防措施,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2007年1月53例出院患儿发生的院内感染,采取整体回顾性调查.结果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无菌操作不严格、物品消毒、医护人员双手卫生、住院环境不合格均有关,感染部位多见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结论 应加强新生儿病房内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新生儿室住院的1512例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512例住院患儿中,发生医院内感染86例,感染率为5.69%,其中皮肤粘膜感染73例,占84.9%;体重在2.5kg以上的患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体重在2.5kg以下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是减少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有效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3年12月到2008年12月榆次区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49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孕周、出生体重、窒息、抗生素的应用、侵入性操作及医源性传播都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故应加强管理,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和探讨新生儿病房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制度的意义,分析在新生儿院内感染中所占的比例。以便采取切实的预防措施,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2007年1月53例出院患儿发生的院内感染,采取整体回顾性调查。结果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无菌操作不严格、物品消毒、医护人员双手卫生、住院环境不合格均有关,感染部位多见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结论应加强新生儿病房内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1 535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总的医院感染率是7.2%。随着新生儿体重的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增加;不同体重发生医院感染率有极显著性差异。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89.2%在皮肤粘膜。结论:低体重儿童易发生医院感染,提示要特别注意低体重新生儿的诊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以减少新生儿监护室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某院监护室收治的1689例新生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其发生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有18位患儿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1.07%,主要是呼吸道、口腔、皮肤粘膜部位发生感染。结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并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