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采用蓝桉和大叶桉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止咳、祛痰、平喘和抗炎作用.方法 止咳实验采用浓氨水引咳法;化痰实验采用气管酚红法;平喘实验采用喷雾致喘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中、高(8、16g/kg)剂量时,两种桉叶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均有较明显的止咳、祛痰、平喘和抗炎作用,且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中、高剂量组间相比,止咳和平喘作用差异不明显(P>0.05),祛痰和抗炎作用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两种桉叶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止咳和平喘作用无统计学差异,采用蓝桉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祛痰和抗炎作用优于用大叶桉制备的桉叶止咳糖浆.  相似文献   

2.
桉叶止咳糖浆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桉叶止咳糖浆止咳、平喘、祛痰、抗炎功效的药效学进行研究。方法平喘作用采用喷雾致喘法,止咳作用采用氨水喷雾法,祛痰作用采用气管酚红法,抗炎作用采用小耳廓肿胀法。结果桉叶止咳糖浆大、中、小剂量组对小鼠氨水引咳的R值分别为182.7%、172.7%、164.5%;明显延长氨茶碱致豚鼠咳嗽的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促进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泄量;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桉叶止咳糖浆具有明显的止咳、平喘和祛痰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抗炎功效。  相似文献   

3.
三种不同产地桉叶挥发油提取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3种不同产地桉叶的挥发油提取率及挥发油中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 方法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然后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GC 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的3种主要成分进行分析. 采用外标两点法标准曲线方程和峰面积计算出各成分的含量. 结果云南产蓝桉叶和大叶桉叶挥发油中, α 蒎烯, 柠檬烯和桉油精的含量较接近, 而四川产大叶桉叶挥发油中这3种成分的含量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前两者的桉油精含量最高, 而后者是α 蒎烯的含量最高. 结论不同产地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桉叶止咳糖浆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桉叶止咳糖浆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提高质量标准控制水平。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桔梗、枇杷叶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结果:桔梗、枇杷叶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件强。阴性无干扰。盐酸麻黄碱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结果线性、精密度、重复性、溶液稳定性较好,方法可行。结论:提高后的质量标准方法町行,能够对桉叶止咳糖浆的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5.
段韵  刘向荣  罗丽芳  习丹 《江西医药》2011,46(2):106-109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桉叶止咳糖浆中黄芩苷与麻黄碱的含量。方法黄芩苷采用PE-Rack C18(5umm,150mm×4.6mm)色谱柱,以0.1%磷酸溶液-甲醇(58:4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7nm,柱温为30℃。麻黄碱采用Diamonsil C18(5μm,250×4.6mm)色谱柱,以0.1%磷酸溶液(含0.1%三乙胺)-乙腈(97:3)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05nm,柱温为25℃。结果黄芩苷在2.8~9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1%,RSD=1.72%(n=6);麻黄碱在0.1513~2.071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43%,RSD=1.10%(n=6)。结论结果表明本方法测定桉叶止咳糖浆中黄芩苷与麻黄碱的含量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美罗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国产美罗培南对产β-内酰胺酶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对110株产β-内酰胺酶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相关抗菌药物进行比较。结果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国产美罗培南作用略强于亚胺培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体外抗菌作用优于头霉素、第四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结论 国产美罗培南是治疗产β-内酰胺酶细菌所致感染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7.
GC—MS对蓝桉果实及大叶桉果实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蓝桉果实和大叶桉果实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2种中药中提取挥发油,然后经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用归一化法计算含量。色谱条件:DB-WAX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mm,0.25μm),柱温条件:起始温度40℃(3 min)5℃·min-1 250℃(10 min),MS检测器,进样量1μL,载气He(1.0 mL·min-1)。质谱分析条件:电离方式为EI,离子源温度200℃,电子能量70 eV。结果:蓝桉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31个成分,大叶桉果实中鉴定出34个成分,两者指纹谱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本法可靠,可用于2种果实化学成分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韩旭 《首都医药》2022,(2):92-93
目的 分析200株淋球菌分离菌株对7种抗生素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及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等情况.方法 对200株淋球菌行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四环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和大观霉素共7种抗生素MIC检测,纸片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分析淋球菌抗菌活性和TRN...  相似文献   

9.
测定头孢他美对临床分离菌株 (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 )的体内、体外抗菌活性 ,同时测定了头孢他美对产 β-内酰胺酶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及它对 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并与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 4个头孢菌素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头孢他美具有和它们相似的抗菌活性 ,而且具有很强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桉叶苷的分离和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垂枝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var. pendula Blak. et Jacob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IR, MS, 1HNMR, 13CNMR(DEPT), 1H-1H COSY, 13C-1H COSY, COLOC和X-射线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结果 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三十烷醇(I),β-谷甾醇(II),对羟基苯甲酸(III), 胡萝卜苷(IV), 5,7-二羟基-2-甲基-苯骈吡喃酮-7-O-β-D-{6-O-[4R-(1-甲基-1-羟基)-乙基环己-1-烯]-甲酰基}-吡喃葡糖(V)。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V为一个新化合物,命名为桉叶苷(camaldulens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