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康剑云  刘宝生 《中国药师》2011,14(5):695-697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早期耱尿病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良好控制血压、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谷维素),治疗组加用盐酸吡格列酮15mg,po,qd,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NS)、hs—CRP、PAI-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盐酸吡格列酮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FBG、HbA1c、TC、TG,hs—CRP、PAI-1、UAER、F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还可以降低尿微量白蛋白、hs—CRP、PAI—1水平,对延缓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2.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84例应用较大剂量的门冬胰岛素30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盐酸吡格列酮。随访2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的变化。结果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组空腹血糖(FPG)、2小时血糖(2hPG)、GHba、FINS、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与时间成正比,治疗6个月后疗效趋于稳定,GPT、GOT、γ-GT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平均较治疗前胰岛素用量减少10%左右)。所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和下肢水肿,两者发生率分别为7.1%和2.3%,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长期注射大剂量胰岛素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的血糖水平。对因脂肪肝而至的肝酶谱的增高有治疗作用,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盐酸二甲双胍和盐酸吡格列酮(均降糖药)为对照,评价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观察240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组(试验组)和盐酸二甲双胍、盐酸吡格列酮组(对照组).结果 用药16周后,与基础值相比,试验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分别下降(1.92±1.77)mmol·L~(-1),(2.49±3.13)mmol·L~(-1),(1.27±1.45)%;对照组,FBG、PBG、HbA1c分别下降(2.24±2.11)mmol·L~(-1),(2.89±3.71)mmol·L~(-1),(1.49±1.52)%,2组下降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0% vs 12%).结论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吡格列酮(A组)和非吡格列酮(B组)组,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GFR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在治疗3个月后A组为(112.3± 18.5)ml/min,B组为(157.0±20.3)ml/min,两组GFR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和尿素氮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吡格列酮对肾脏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5.
周艳花  张明伟  王全顺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64+66-64,66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盐酸吡格列酮组)45例和观察组(盐酸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45例,后将两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IgM高于对照组,血清IgA、IgG及c3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补体C4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免疫状态的影响较单纯运用盐酸吡格列酮要大,可显著改善患者机体状况。  相似文献   

6.
苗志宏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72-227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口服降糖药(OHA)失效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46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单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组,B组为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组。进行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胰岛素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对治疗成功组患者随访3个月。结果: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逆转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且吡格列酮组效果更明显,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短期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强化治疗OHA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可得到进一步改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窦念涛 《安徽医药》2008,12(8):742-74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6例使用用磺酰脲类及双胍类药物治疗3个以上月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服盐酸吡格列酮随访2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和谷丙转氨酶(GPT)等变化。结果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GPT亦较治疗前下降(P〈0.05)。不良反应为下肢浮肿,发生率为2.8%,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对因脂肪肝所致的GPT增高有降低作用,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金芪降糖片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芪降糖片与盐酸吡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金芪降糖片组(A组)、盐酸吡格列酮组(B组)和金芪降糖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组(C组),疗程为12周。分别测定3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结果:3组治疗后FPG、2hPG和HOMA-IR治疗后低于治疗前,HOMA-IS高于治疗前,A组与B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和B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金芪降糖片抗糖尿病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TNF-α、β-淀粉样蛋白(Aβ)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5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吡格列酮组,STZ25mg.kg-1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吡格列酮10mg.kg-1.d-1灌胃干预12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测试其认知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TNF-α和Aβ表达。结果:吡格列酮组与糖尿病组Morris水迷宫测试中逃避潜伏期分别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吡格列酮组Morris水迷宫测试中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中心区停留时间百分比和通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P<0.05);TNF-α表达吡格列酮组和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Aβ表达吡格列酮组和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吡格列酮组TNF-α和Aβ表达较糖尿病组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受损;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减退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海马组织TNF-α、Aβ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T2DM)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T2DM与40例正常人(NC),分别测各组血浆内皮素(E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白蛋白肌酐比(ACR)以及其他有关项目。并对45例T2DM加用盐酸吡格列酮干预治疗12周。结果与NC相比,T2DM组ET、HsCRP、ACR均显著升高(P〈0.01)。T2DM组治疗后ET、HsCRP、ACR明显下降,胰岛素敏感性增加(P〈0.05—0.01)。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对T2DM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和盐酸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采取平行双盲随机对照法 ,两组病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和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组。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空腹血糖 (FBG)、餐后2小时血糖 (2hPG)、肝功能、肾功能。结果 :两种药均有降低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二甲双胍降低胆固醇的幅度优于吡格列酮 ,但两种药对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幅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和盐酸二甲双胍两种药对2型糖尿病的高脂血症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用离子对HPLC法测定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地西泮为内标,采用Symmetry C18柱(150mm×4.6mm,5ym),流动相为甲醇~2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58:4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32nm(盐酸二甲双胍)和300nm(格列本脲)。结果: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分别在0.500~16.016μg/mL(r=0.9995)和20.040~120.240μg/mL(r=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0.14±1.79)%(RSD=0.62%,n=3)和(99.95±1.16)%(RSD=0.56%,n=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及其糖耐量水平的影响。方法8周龄健康Wistar大鼠,用链脲菌素(STZ)加高脂肪高热卡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组(n=10)、吡格列酮组(n=10,10mg·kg-1.d-1,灌胃),健康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n=10),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水平(FINS),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B(IL-1B)、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急相反应蛋白C(CRP)水平。结果FBG、FINS和HOMA-R水平,糖尿病组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吡格列酮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TF实验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餐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吡咯列酮明显减低糖尿病大鼠餐后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6、TNF-α、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显著升高(P〈0.05),而吡格列酮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下调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中药降糖药中加入11种化学降糖物质(阿卡波糖、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甲苯磺丁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喹酮、盐酸吡格列酮、瑞格列奈)的HPLC检测方法。方法:C18(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mol·L^-1醋酸铵溶液(用冰醋酸调pH值至4.0)(60:4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结果:本法快速、准确、灵敏。结论:可用于中药降糖药加入上述11种化学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肥胖T2DM患者,在口服吡格列酮一段时间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情况下,加用艾塞那肽,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糖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肽(C-P)、体重指数(BMI)等变化情况,计算胰岛素抵抗(H0MA-R),胰岛β细胞功能(H0MA-β)。结果治疗后BMI、FPG、2hPG、HbA1C、HoMA-IR、TC、TG均下降;C-P,HOMA-β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艾塞那肽联合吡格列酮可显著改善肥胖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同时能降低患者的体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辉 《天津药学》2011,23(6):52-53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一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炎症的治疗价值。方法:将80名初诊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42例),治疗组空腹口服吡格列酮15mg/次,1次/d对照组早晚餐后口服二甲双胍500mg/次,2次/d,疗程为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R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血清CRP下降更明显(P〈0.05);而对照组体重指数(BMI)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吡格列酮在有效降糖的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CRP水平,提示其有更明显的抗炎作用,可能对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干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格列吡嗪片联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格列吡嗪片联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格列吡嗪片联用吡格列酮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BP,PG,BMI,HbA1c,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及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结论格列吡嗪片联用吡格列酮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压,减重,同时改善IR。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6例,根据血糖情况分为甲、乙两组。甲组25例空腹血糖为7.0-11.1mmol/L,给予盐酸吡格列酮15mg/d,早晨顿服,二甲双胍缓释片1.5g/d,睡前顿服。乙组21例空腹血糖不低于11.1mmol/L,尿酮体阴性,给予预混重组人胰岛素制剂(优泌林30R)和二甲双胍缓释片1.5g/d,睡前顿服。两组患者均控制饮食及加强运动锻炼,观察用药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甲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6,(2):464-466
目的:评价盐酸二甲双胍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联用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单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如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 h血糖值(P 2 h BG)、糖化血红蛋白值(Hb Alc)值和胰岛素指标如空腹胰岛素值(FINS)、餐后2 h胰岛素(P 2 h INS)值,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值和胰岛素指标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值和胰岛素指标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值和胰岛素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为14.29%(P<0.05)。结论: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值和胰岛素指标值,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纳入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分别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1 g/次,每日2次)和盐酸吡格列酮片(30 mg/次,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以及两组患者SOD、MDA水平。结果 给予降糖药4周后,两组患者FPG、PPPG、HbA1c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甲双胍组患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吡格列酮患者则无显著性变化。吡格列酮组患者血清MDA水平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显著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吡格列酮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均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并发症;吡格列酮降低MDA水平效果优于二甲双胍,但增加SOD水平仅见于二甲双胍。两种药物对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不同,有利于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