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时新生儿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探讨其在呼吸机诱发肺损伤(VIL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36例为机械通气组,未使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31例为非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组在机械通气后12、4、487、2 h和撤机后24 h采集静脉血,非机械通气组在同样时段采集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SF。结果机械通气组SF水平明显升高,与非机械通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升高程度与使用机械通气天数呈显著相关性(r=0.431 P=0.011)。机械通气后48 h SF水平出现明显变化,且持续在高水平上波动,随着病情好转撤机,SF水平逐渐回落,提示机械通气后48 h患儿可能开始出现肺损伤。结论动态观察新生儿机械通气时SF水平可能有助于监测VILI的发生,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感染时血清SAA、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及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的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28例新生儿败血症及20例病毒感染患儿血清SAA、CRP水平,分别与20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败血症患儿血清症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SAA)与(CR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6.43%,其中SAA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RP.病毒感染者SAA检测敏感性为100%,而CRP检测对病毒感染不敏感.提示细茵感染者SAA与CRP均升高,病毒感染者仅SAA升高而CRP不升高,因此同时检测SAA与CRP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并有助于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感染时血清SAA、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及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的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28例新生儿败血症及20例病毒感染患儿血清SAA、CRP水平,分别与20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败血症患儿血清症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SAA)与(CR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6.43%,其中SAA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RP。病毒感染者SAA检测敏感性为100%,而CRP检测对病毒感染不敏感。提示细菌感染者SAA与CRP均升高,病毒感染者仅SAA升高而CRP不升高,因此同时检测SAA与CRP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并有助于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4.
观察30例不同病因新生儿休克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发现休克时SOD水平总体上对照组升高,休克中度组与存活组SOD水平升高,重度组和死亡组水平下降,在pH≤7.0及pH〉7.0组也见到相同变化,结果表明,氧自由基广泛参与新生儿休克的过程,休克早期机体代偿性SOD水平上升高,晚期呈衰竭状态,外源性SOD应及早应用以拮抗氧自由基的细胞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了54例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及52名足月健康新生儿血浆纤维结合蛋白(P-FN)含量。新生儿感染极期为160±76μg/ml;新生儿感来恢复期为325±130μg/ml;足月健康新生儿为246±48μg/ml。各组之间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新生儿感染极期P-FN含量明显低于足月健康新生儿,感染恢复期P-FN含量逐渐升高并高于足月健康新生儿。提示测定P-FN含量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具有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目的是观察血清中各种急相蛋白在新生儿细菌性感染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正性急相蛋白包括CRP、α_1AGP和Hp在感染患儿中均见增高,其中CRP反应敏感,且随着炎症控制,血中水平迅速下降,α_1AGP和Hp对炎症反应虽不够敏感,但持续升高的时间却比GRP长。负性急相蛋白中,不论Tf或PA对炎症的反应均不如正性急相蛋白敏感。对细菌性感染新生儿,如能同时测定血清CRP、α_1AGP和PA,无疑会提高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汁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临床资料 :选择本科 19981999年收治的新生儿患儿中作过全套肝功能检查 ,确诊为病理性黄疸[1] 的患儿 10 0例。其中缺氧性疾病组 (包括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 2 0例 ,感染性疾病组 (包括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重症脐炎、破伤风等 ) 2 8例 ,溶血性疾病组 (包括新生儿溶血病、头皮下广泛出血、头颅大血肿 ) 2 0例 ,母乳性黄疸组 2 0例和肝炎综合征组12例。另选择无病理性黄疸的缺氧性疾病组患儿 2 0例和感染性疾病组患儿17例及无上述疾病的单纯性生理性黄疸 18例 (对照组 )作为分析对象。  检测方法 …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时血清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为凝血功能紊乱的早期灵敏指标。本文通过检测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以及正常新生儿的血清D-D水平,观察新生儿感染时血清D-D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心肌酶活性在新生儿感染时的变化及其与临床之间的关系,我们测定了其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的活性。方法将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除去有窒息及心脏疾患的病例,共49例作为实验组,与正常新生儿对照,用瑞士产COBAS生化分析仪,采用速率法及免疫抑制法检测。结果急性感染组AST(78.09±49.49),LDH(393.96±2586.59),αHBDH(853.80±561.43).CK(445.32±361.56),CKMB(74.90±32.28)明显高于对照组AST(36.69±13.12),LDH(234.71±104.25),αHBDH(491.21±177.13),CK(124.69±57.67),CKMB(22.38±10.64)。t分别为4.11,2.69,8.43,4.41,7.97。P均<0.01;而与恢复期AST(42.20±29.49),LDH(225.80±113.42),αHBDH(563.80±220.44),CK(191.96±103.74),CKMB(26.73±7.39)比较t分别为4.36,1.65,1.45,2.03,3.10。P分别为<0.01,>0.05,>0.05,<0.01,<0.01。结论新生儿感染时,心肌酶活性增强,且LDH与αHBDH持续时间长,故新生儿感染时应注意维护新功,营养心肌。  相似文献   

10.
观察30例不同病因新生儿休克时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变化,发现什克时SOD水平总体上较对照组升高,休克中度组与存活组SOD水平升高,重度组和死亡组水平下降,在pH≤7.0及pH>7.0组也见到相同变化。结果表明,氧自由基广泛参与新生儿休克的过程,休克早期机体代偿性SOD水平上升,晚期呈衰竭状态,外源性SOD应及早应用以拮抗氧自由基的细胞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1978年1月~1980年4月,对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门诊及住院婴儿共78例,分别随机进行了血清AFP测定的动态观察,其中诊断为新生儿肝炎者62例(轻型30例,重型32例)。结果如下:(1)新生儿肝炎时,其血清AFP值升高占98.4%,轻型肝炎在31.5~50,000ng/ml,重型肝炎在320~100,000ng/ml;(2)血清AFP值的高低,主要与临床病情轻重有关,但与病程无明显相关,轻型肝炎83.33%在3,000ng/ml以下,重型肝炎90.63%在3,000ng/ml以上;(3)新生儿肝炎痊愈时,AFP值均降到正常,轻型肝炎78.5%呈直线下降,重型肝炎75%呈峰峦型下降,其恢复正常的时间较轻型肝炎为长;(4)讨论了有关问题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婴儿肝炎综合征血清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珊  张洪 《临床儿科杂志》1999,17(3):153-155
为研究婴儿肝炎综合征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用镀铜镉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28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和30例正常婴儿血清NO2/NO3和cGMP的含量,结果: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NO2/NO3和cGMP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一型婴儿肝炎综合征与重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相比,差别显著性(P〈0.05)。患者治疗后血清NO2/NO3和cGMP的含量低于治疗前(P〈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在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7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分为危重组33例和非危重组45例。在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检测血AST、CK、CK-MB、LDH。结果1治疗前危重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非危重组(P<0.01);2治疗后危重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仍显著高于非危重组(P<0.01);3非危重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下降显著(P<0.01),危重组治疗后心肌酶虽有下降趋势,但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时常合并心肌损害,测定心肌酶尤其是CK-MB,对诊断心肌损害以及指导临床治疗与转归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镁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大鼠脑损伤早期就有脑组织细胞游离镁和组织总镁的下降,镁在脑损伤的降低将参与其继发性损害。本文对50例NHIE患儿进行血清镁测定以探讨其血清镁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对象50例为1996年至1997年本科新生儿病房收治NHIE患儿,其中男35例,女15例,胎龄37至41周,出生时均有窒息,Apgar评分<7分,于生后48小时内入院,按临床分度标准轻度组13例,中度组22例,重度组15例。另选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2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7例。各组新生儿间胎龄,性别,分…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硬肿症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由于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技术的进展,发现许多非甲状腺疾病可引起甲状腺激素代谢的改变.新生儿先心病、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造成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也有报道.但对新生儿硬肿症的甲  相似文献   

16.
窒息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窒息在出生前后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 ,体内各系统均有可能发生相关病理生理改变。目前对新生儿窒息的脑、心、肺、肾等脏器的损害己有较多研究 ,但对新生儿胃肠道功能损害中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情况报道较少 ,为此 ,我们对 93例窒息新生儿及 30例正常新生儿外周静脉血总胆汁酸 (TBA)进行检测 ,以了解窒息新生儿血清TBA的代谢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对象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7月收住我科的 93例窒息新生儿 ,其中轻度窒息 38例 ,重度窒息 5 5例。男 5 4例 ,女 39例 ;体重 2 .4 5~ 4 .2 5kg。正常对照组为同期出生新生儿 …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窒息时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活性在判断新生儿窒息是否有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其它并发症的参考价值。方法设对照组(24例)和新生儿窒息组(31例),并在新生儿窒息组中分设HIE组、无合并症组、合并症组,分别测定血清中LDH、α-HBDH、CPK、CK-MB的活性,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新生儿窒息组的两组心肌酶活性比较中CK-MB差异显著(P<001),HIE组和窒息合并症组与窒息无合并症组的心肌酶活性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中CK-MB作为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生化指标特异性强。血清中CK-MB等心肌酶活性升高程度对判断新生儿窒息是否有HIE及其它并发症的存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血清sIL-2R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庞琳 《临床儿科杂志》2000,18(5):313-314
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但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十分明了,有关其免疫学发病机制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临床上重视。我们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检测了外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旨在探讨支原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临床资料 ①观察组:系我院1995年3月~1996年3月收治的83例根据血清特异性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时血清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B)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0例轻度窒息、50例重度窒息和50例正常新生儿的第1、3、5、7天进奶后2 h检测血清TBA、PAB、丙氨酸转氨酶(ALT)和白蛋白(ALB),并把病例中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40例列为HIE组.结果 100例窒息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清TBA异常率为65%,4组间TBA和PAB随着时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例组经治疗后血清TBA逐渐下降,轻度、重度窒息组分别在第3、7天恢复正常,HIE组第7天仍高于对照组(P<0.05);各病例组经治疗后血清PAB值逐渐上升,轻度、重度窒息组分别在第5、7天恢复正常,HIE组第7天仍低于对照组(P<0.05);窒息时新生儿Apgar评分与TBA值呈负相关(P<0.05),与PAB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TBA和PAB是反映窒息患儿肝功能损害灵敏的生化指标,动态测定血清TBA和PAB值变化趋势能反映窒息患儿肝脏损害情况及其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2和4在新生儿不同感染时的变化,探讨它们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例不同胎龄(26—43周)新生儿外周血,分为败血症组、细菌性肺炎组、细菌性脑膜炎组、尿路感染组、先天性梅毒组和非感染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TLR2和4mRNA转录水平(与β—actin拷贝数比值),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和TLR4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强度)以及TLR2和TLR4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 1.TLR2mRNA在败血症组明显增加(6.14±0.80),在G^+菌败血症组表达最为显著(6.43±0.74),细菌性肺炎组(5.49±0.62)、细菌性脑膜炎组(5.61±0.60)和先天性梅毒组(5.89±0.38)增加也很显著。细胞表面TLR2蛋白表达与mRNA变化一致。2.TLR4mRNA在G-菌败血症组表达最高(6.78±0.79)。在细菌性肺炎组(5.33±1.07)、细菌性脑膜炎组(5.87±0.70)和尿路感染组(5.38±0.91)也明显增高。TLR4阳性细胞百分比在各感染组显著增加。3.G^+菌败血症组TLR2mRNA显著高于TLR4mRNA的表达,G-菌败血症组TLR4mRNA显著高于TLR2mRNA的表达。TLR2阳性细胞百分比水平各组均明显高于TLR4。结论新生儿感染时TLR2 mRNA/蛋白和TLR4 mRNA显著增高,特别是在严重感染败血症组。提示TLR2和TLR4信号传导途径参与新生儿抗感染免疫机制,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新生儿感染免疫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