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肉瘤盱市转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VD.结果 VEGF在骨肉瘤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70.00%(21/30),其中有肺转移的病例阳性率为92.31%(12/13).无肺转移病例的阳性率为52.94%(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肉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与骨肉瘤的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骨肉瘤中VEGF表达强度与MVD呈正相关(r=0.799,P<0.01);有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瘤组织中MVD与无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瘤组织中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肺转移的明显高于无肺转移的病例.结论 VEGF是促进微血管生成的主要细胞因子,检测VEGF表达与MVD值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肉瘤盱市转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VD.结果 VEGF在骨肉瘤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70.00%(21/30),其中有肺转移的病例阳性率为92.31%(12/13).无肺转移病例的阳性率为52.94%(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肉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与骨肉瘤的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骨肉瘤中VEGF表达强度与MVD呈正相关(r=0.799,P<0.01);有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瘤组织中MVD与无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瘤组织中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肺转移的明显高于无肺转移的病例.结论 VEGF是促进微血管生成的主要细胞因子,检测VEGF表达与MVD值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肉瘤盱市转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VD.结果 VEGF在骨肉瘤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70.00%(21/30),其中有肺转移的病例阳性率为92.31%(12/13).无肺转移病例的阳性率为52.94%(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肉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与骨肉瘤的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骨肉瘤中VEGF表达强度与MVD呈正相关(r=0.799,P<0.01);有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瘤组织中MVD与无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瘤组织中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肺转移的明显高于无肺转移的病例.结论 VEGF是促进微血管生成的主要细胞因子,检测VEGF表达与MVD值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新生血管生成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新生血管生成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可否用于预测HCC侵袭、转移和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 2 0例正常肝组织、2 0例肝硬化组织、85例HCC及癌旁组织中CD34的表达 ,以及HCC的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CD34的染色定位在血管内皮细胞上 ,HCC窦样血管CD34表达为强阳性 ;除门管区小血管分支及中央静脉外 ,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基本不表达CD34 ;HCC的MVD范围 (18~ 36 0 ) / 0 74mm2 、(15 6 5±6 2 4) / 0 74mm2 。HCC的MVD与肿瘤大小、病灶数目、分化程度、门静脉瘤栓形成、包膜状况均有显著关系 (P <0 0 5或 0 0 1) ;与HBsAg是否阳性、术前AFP水平无关 (P >0 0 5 ) ;与预后亦有关 ,少血管组(MVD <15 6 )预后显著优于多血管组 (MVD≥ 15 6 ) ,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期少血管组为 5 3个月 ,多血管组为 14个月 ,(P <0 0 0 1)。结论 CD34的表达反映了HCC的新生血管化 ,与HCC的发展有关。MVD可作为判断HCC侵袭、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CD105和VEGF在大肠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CD 10 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在大肠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鼠抗人CD10 5和免疫人VEGF单克隆抗体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 48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 48例远癌大肠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VD)及VEGF进行检测。结果 以CD10 5标记的大肠癌组织MVD及VEGF的表达与远癌组织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大肠癌组织中MVD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大肠癌组织MVD及VEGF的表达均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 (P <0 .0 1)。结论 CD10 5和VEGF在大肠癌组织新生血管中均有良好表达 ,可作为大肠癌新生血管有价值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环氧合酶2对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2 (COX 2 )在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人胰腺癌组织COX 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 ;同时标记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vWF和血管壁Ⅳ型胶原 ,计算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建立裸鼠胰腺癌细胞株PC 3移植瘤 ,观察选择性COX 2抑制剂Celebrex对肿瘤组织MVD的影响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研究裸鼠移植瘤组织VEGF表达变化。结果 COX 2在人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87 5 % ,VEGF阳性率为 5 8 3%。COX 2强阳性组MVD平均值显著高于COX 2弱阳性 +阴性组 ,P <0 0 1。VEGF阳性组MVD平均值高于VEGF阴性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COX 2与vWF和Ⅳ胶原标记的MVD均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99和 0 6 ) ,P <0 0 5。在裸鼠移植瘤的体内实验中 ,与对照组MVD(6 3 89± 13 6 7)相比 ,Celebrex处理组MVD为 32 2 5± 12 99,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 PCR结果表明Celebrex处理组肿瘤组织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结论 COX 2与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其高表达促进了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 ;可能作用机制是上调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在骨肉瘤微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对骨肉瘤侵袭性转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局部原发性骨肉瘤和27例转移骨肉瘤原发灶标本中VEGF、p53的表达,计算MVD值.对比两骨肉瘤组中VEGF、p53表达、MVD值以及其它临床病理因子的差别.结果转移骨肉瘤组VEGF阳性表达率和MVD高于局部骨肉瘤组(P=0.049 4,P=0.030 2);p53蛋白表达在两组肿瘤中无显著差别(P>0.05);转移骨肉瘤组中肿瘤平均直径大于局部骨肉瘤组的平均直径(P=0.035 0;VEGF和p53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MVD值高(P=0.012 5,P=0.003 6);VEGF与p53表达阴阳性一致率为51.2%.VEGF和p53共同阳性表达组MVD值最高(42.7±22.4),而VEGF和p53共同阴性表达组MVD值为最低(23.3±20.1),差别显著(P=0.007 7).结论p53和VEGF共同参与骨肉瘤血管生成并有协同作用.多血管质骨肉瘤侵袭性强并易发早期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表皮生长因子C(VEGF C)表达与血管和淋巴管密度及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6 8例胃癌组织中VEGF C、CD 31及淋巴管内皮标记物VEGFR 3,计算VEGF C表达的阳性率及肿瘤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结果淋巴结阳性组中VEGF C阳性率 (70 % )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 (30 % ) ,P <0 0 5 ;与VEGF C阴性组 (2 4 4±2 1 )比较 ,VEGF C阳性组淋巴管密度 (2 9 6± 3 0 )明显增高 ,P <0 0 5 ,而微血管密度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与淋巴结阴性组比较 ,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淋巴管密度 (31 6± 2 1 )、微血管密度 (4 0 2± 2 3)均有显著提高 ,P <0 0 5。结论VEGF C主要通过调节胃癌组织微淋巴管的生成而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 ;微淋巴管密度与微血管密度均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nm2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骨肉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骨肉瘤组织中nm23、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MV)密度。结果 骨肉瘤中nm23阳性信号呈浆型和/或核浆型,阳性表达率为85.00%,其中有肺转移的病例阳性率为81.25%,无肺转移病例的阳性率为87.50%,差异无显著性(P>0.05);VEGF的阳性率为65.00%,其中有肺转移者的阳性率(87.50%)明显高于无肺转移者(50.00%),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胞浆,其阳性信号强度与骨肉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但与是否有肺转移显著相关(P<0.01)。骨肉瘤中VEGF表达强度与MV密度呈明显正相关(r=0.7256);有肺转移患者的骨肉瘤组织中MV密度明显高于无肺转移者(P<0.01)。结论 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VEGF是促进MV生成的主要细胞因子;VEGF可能是通过促进MV生成而增加恶性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导致早期血道转移,但nm23的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的转移发生无关,检测vEGF表达与MV密度值可作为判断骨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骨肉瘤中血管生成素-2与受体Tie-2 mRNA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在骨肉瘤血管生成中作用及其对骨肉瘤恶性演进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6例骨肉瘤、15例骨软骨瘤、5例正常骨组织中Ang-2、Tie-2mRNA表达及骨肉瘤中VEGF、CD34蛋白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与骨肉瘤主要病理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Ang-2、Tie-2mRNA在正常骨组织无表达,少量表达于骨软骨瘤及骨肉瘤瘤旁组织,明显表达于骨肉瘤中(69.6%、73.9%);Ang-2、Tie-2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组织学分级分型无关,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高MVD组高于低MVD组(P〈0.01),Ang-2与VEGF表达相关,Ang-2与Tie-2表达正相关(r=0.445,P〈0.01)。结论 Ang-2及其受体Tie-2参与了骨肉瘤血管生成调控,与骨肉瘤浸润性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膀胱癌手术标本中VEGF和MVD。结果:VEGF阳性表达率为63%,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组织中的MVD明显高于阴性者(P<0.01);VEGF表达和MVD与肿瘤的浸润生长、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关系(P<0.05,P<0.01);VEGF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阴性者差;多因素分析表明,VEGF和MVD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新因素。结论:VEGF表达和MVD与膀胱癌的恶性进程和不良预后有关,测定VEGF和MVD可能是判断膀胱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ngiogenesis plays a role in the progression of osteosarcoma, as well as in other mesenchymal tumors and carcinomas, and it is most commonly assessed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expression or tumor CD31-positive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Tumor VEGF expression is predictive of poor prognosis, and chemotherapy can affect the selection of angiogenic pattern.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VEGF and CD31 in osteosarcoma, both at diagnosis and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order to identify a potential role of chemotherapy in angiogenic phenotype.  相似文献   

13.
肿瘤血管生成与大肠癌肝转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Xie Z  Huang X  Li J  Zhou L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6):336-337,I021
目的分析大肠癌肿瘤血管生成与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1例大肠癌手术标本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MVD计数为(270±84)、VEGF表达为(5975±1236)%,二者与肝、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1、P<005)。MVD计数与术后生存率明显相关(P<001)。结论MVD计数与大肠癌肝转移、生存率明显相关,可作为一个新的具有参考意义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骨肉瘤微血管密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的MVD计数,并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综合分析患者年龄,发病时间,肿瘤大小,组织亚型,HDMTX化疗以及肿瘤转移与骨肉瘤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MVD与患者年龄,发病时间,组织亚型及是否化疗无关,但HDMTX明显影响肿瘤微血管的发育成熟,且肿瘤发生转移者的MVD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者。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以及这两项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分析116例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的表达与MVD间的关系及它们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16例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率为60.34%。VEGF阳性组中的MVD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分别为26.16±8.50和19.22±8.20,P<0.01)。在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肿瘤分期晚的病人中,其VEGF表达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分期早的(P<0.05)。MVD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腹腔内转移有关(P均<0.01),且随TNM分期而增加(P<0.01)。VEGF表达阴性组和低MVD组(MVD<23)的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VEGF表达阳性组和高MVD组(MVD≥23)(均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MVD和VEGF的表达均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VD能反映胃癌的恶性程度,是判断预后和指导辅助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在浆膜浸润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浆膜浸润胃癌组织中SPI、VEGF和CD34[以微血管密度(MVD)值表示]的表达。结果SP1和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0%和52.9%。VEGF阳性率在SP1表达阳性的胃癌组织中为73.5%,在SP1阴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则为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7,P=0.01)。SP1和VEGF表达水平与MVD值显著相关(P〈0.01);SP1表达与肿瘤大小和肿瘤生长方式显著相关(P=0.01);VEGF表达和MVD值与肿瘤分化程度、Bomnan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方式显著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SP1、VEGF、MVD值、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方式与S1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SP1、MVD值和肿瘤生长方式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P1、VEGF和MVD值对于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价值,SP1和MVD值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7.
肾细胞癌VEGF表达和MVD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肾细胞癌(RCC)及10例正常肾组织进行VEGF单克隆抗体及CD34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RCC的VEGF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VEGF的表达与肿瘤间质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二者均与RC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P〈O.001)。结论 VEGF与MVD可客观准确反映RCC的生物学行为,上述二项指标可作为评估RCC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