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宏  伍倩  谢东 《中国药房》2007,18(18):1375-1376
目的:探讨伤疡愈软膏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C组复制烫伤动物模型,其中B组大鼠经常规处理,C组大鼠使用伤疡愈软膏治疗。愈合过程中取组织溶浆液,应用逆转录聚合酶反应检测烫伤创面b-F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C组大鼠创面b-FGF mRNA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与B组比较,C组大鼠烫伤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结论:伤疡愈软膏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b-FGF 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和纳米银敷料联合外用对深Ⅱ°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上皮化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烫伤模型120例,均分为4组,A组用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用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用rh GM-CSF涂抹创面、D组用rh GM-CSF+纳米银敷料覆盖,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的病理学改变,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表皮生长因子(EGF),采用RT-PCR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4个组均在第10天出现明显的上皮化;EGF水平逐渐上升,A组上升最慢,D组最快;A、B组的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上升,C、D组的在第14天达到峰值,第21天下降,且D组下降幅度较大。结论 rh GM-CSF和纳米银联合外用,加速了深Ⅱ°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上皮化的形成,上皮化程度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模的大鼠伤疡动物模型实验,观察给药后创面分泌物对溶菌酶含量的影响,证实伤疡愈软膏具有抗菌、抗炎,化腐生肌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方法:采用大鼠为疮疡动物模型进行造模,取给药后第7天创面分泌物进行测定。结果:给药组与赋形剂组相比抑菌圈直径差异具显著性(P〈0.01)。结论:伤疡愈软膏能显著提高大鼠伤疡模型创面分泌溶菌酶,促使脓液排出.加快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用药各个时期伤口渗出组织液细胞生长水平的测定,探讨伤疡愈软膏在促进伤口愈合中对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台盼蓝染色计数法、MTT细胞数测定法的比对及Con A和LPS诱导的细胞增殖反应。结果:伤疡愈软膏能增加细胞增生,促进B细胞、T细胞淋巴细胞增殖。结论:伤疡愈软膏具促进伤口内细胞增殖,促伤口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90只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三组,每组30只。A组: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rh GM-CSF涂抹创面。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病理学改变,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病理学改变:A、B、C三组均在第10天出现明显的上皮化;EGF水平逐渐上升,A组上升最慢,C组上升最快,第1,4天各组间及第7天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其余各组间及第10,14,21天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A组、B组逐渐上升,C组在第14天达到峰值,第21天下降,第1天,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0,14,21天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 GM-CSF可加速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研究2种甲壳素混合膜对烫伤创面的促愈合效果及机制。方法制备新西兰兔深Ⅱ度烫伤模型,设阴性对照组、实验1组(CT-HCTS)和实验2组(CT-CMCTS)、阳性对照组(止血愈创纱)。观察各组脱痂时间及愈合速率,取材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ELISA测定创面羟脯氨酸和TGF-β1的表达。结果 (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均能显著促进创面脱痂和愈合(P<0.05),并能显著增加羟脯氨酸含量和TGF-β1的表达量(P0.05);阳性对照组促愈合效果极显著(P<0.01);(2)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促愈合效果较弱,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羧甲基壳聚糖锌对III度烫伤伤口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将75只雌性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设阴性对照组,羧甲基壳聚糖锌组和海藻酸钙组,所有大鼠背部同样位置用98°热水烫伤20s造成III度烫伤伤口,分别覆盖纱布、羧甲基壳聚糖锌和海藻酸钙,观察不同组大鼠伤口愈合情况,第2天、第6天、第11天、第17天以及第26天计算伤口愈合率、取样测定组织中羟脯氨酸、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并对伤口组织病理切片进行观察。结果 羧甲基壳聚糖锌有效促进烫伤创面愈合前期的TGF-β和IL-6的分泌,促进愈合前期羟脯氨酸的合成和胶原的沉积,进而加快III度烫伤伤口的愈合速度,减少创面愈合后期瘢痕的形成,提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蜗牛多肽( SP)对大鼠皮肤烫伤的创面愈合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用90℃热水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建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用SP溶液(10 mg? mL-1)涂抹烫伤部位,模型组大鼠皮肤烫伤处涂抹等量0.9%NaCl。观察各组大鼠的皮肤愈合率、肤愈时间及脱痂时间, RT-PCR检测皮肤组织中bFGF mRNA表达。结果实验组的烫伤面积愈合率在用药后不同时段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烫伤皮肤的愈合时间与脱痂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同时,SP增加了不同时间bFGF mRNA的表达。结论 SP可促进大鼠皮肤烫伤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bFGF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芦荟多糖软膏促浅Ⅱ度烫伤小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芦荟多糖软膏、基质和京万红组,采用将脱毛区置于70℃恒温水浴中6 s的方法复制10%体表面积浅Ⅱ度烫伤模型,伤情经病理切片证实。各组创面分别用芦荟多糖软膏纱布(0.2 g.cm-2)、基质纱布(0.2 g.cm-2)、京万红纱布(0.2 g·cm-2)覆盖包扎固定后放回笼中饲养,每天换药1次,观察愈合时间,于伤后12 h和第1、3、5、7、9天,分别处死各组小鼠7只,取创面组织检测含水量、羟脯氨酸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另取7只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创面愈合时间芦荟多糖软膏组为(12.1±1.5)d,基质组为(15.2±3.2)d,京万红组为(12.5±1.9)d,芦荟多糖软膏组比基质组显著缩短(P<0.05)。伤后第1、3、5天,创面含水量芦荟多糖软膏组分别为(76.2±2.3)%、(65.7±3.1)%、(61.2±1.8)%,显著低于基质组(80.7±2.1)%、(70.8±3.1)%、(66.1±1.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伤后7~9 d各组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伤后3、5、7、9 d芦荟多糖软膏组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基质组和京万红组(P<0.05)。伤后12 h各组创面组织含水量达高峰,随后下降,伤后12 h、1 d,芦荟多糖软膏组和京万红组创面组织NO含量显著低于基质组(P<0.05)。结论:芦荟多糖软膏能有效减少烫伤后早期创面组织NO释放,减少渗出和水肿,增强创面胶原合成来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过氧化物酶6(peroxiredoxin 6,Prdx6)对小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修复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90只,雌雄各半,实验前24 h进行硫化钠脱毛处理,取放置于沸水中15 min边长为3 cm的正方体铁块,紧贴小鼠背部10 s,建立小鼠深Ⅱ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PBS),实验组(Prdx6),阳性对照组(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 FGF),每组30只,qid,连续给药21 d。观察记录小鼠皮肤创面愈合时间,计算创面愈合率。于烫伤后5,10,14 d,HE染色观察创面病理学改变,对创面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进行测定,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烫伤皮肤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rdx6组小鼠愈合时间短,结痂面积小,创面愈合率较高,皮肤水肿程度较轻。Prdx6可降低MDA含量,升高SOD含量,降低不同时间点的TNF-α与IL-1βmRNA表达量。结论:Prdx6对小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具有很好的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皮肤损伤过程中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SOD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TNF-α与IL-1β表达,减轻氧化应激及局部炎症反应对皮肤的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莉民  王芃  徐淑兰  牟艳玲 《齐鲁药事》2005,24(11):695-696
目的观察愈伤膏对烫伤小鼠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试验性Ⅱ°烫伤模型观察愈伤膏对烫伤的治疗作用。结果愈伤膏对小鼠试验性Ⅱ°烫伤的愈合有促进作用,烫伤早期用药可避免水泡形成和感染,可减轻烫伤组织的进行性损伤。结论愈伤膏作为一种外用药对烫伤治疗可有效预防创面感染、减少炎性渗出、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2.
刘娇  梁潇  胡涛  邓万娟  阮婧华  钱海兵 《中国药房》2023,(11):1320-1325
目的 研究栀续烫伤膏对深Ⅱ度烧伤模型大鼠皮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控温烫伤仪构建深Ⅱ度烧伤模型大鼠,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京万红软膏组和栀续烫伤膏高、中、低剂量组(规格分别为20 g药芯+20 mL润湿剂、10 g药芯+20 mL润湿剂、5 g药芯+20 mL润湿剂),另设空白对照组(只进行脱毛处理,不造模),每组10只。各给药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1 d。观察各组大鼠烧伤创面愈合情况和烧伤皮肤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计算创面愈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烧伤皮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烧伤皮肤组织中VEGF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京万红软膏组和栀续烫伤膏各剂量组大鼠创面面积逐渐缩小,且在第21天时已极大幅度愈合,创面愈合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皮肤组织可见较厚的新生表皮层,真皮层中结缔组织和新生血管均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肝癌外周血TGF-β1 mRNA表达水平对肝癌发病的影响及其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肝癌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TGF-β1 mRNA水平差异显著(P<0.05),早期肝癌与中晚期肝癌TGF-β1 mRNA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肝细胞癌组与其他类型肝癌的TGF-β1 mRNA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TGF-β1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相关,且随病程发展会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4.
沈国良  杨明忠  陆兴安  王修珍 《江苏医药》2012,38(17):2010-2012
目的探讨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难愈合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Ang-1)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雌性大鼠54只分为3组:照射组(n=24),直线加速器产生β射线(45Gy)单次照射大鼠臀部皮肤40mm×40mm,建立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模型;烧伤组(n=24),以直径为25mm的恒温电烙铁,温度80℃,时间8s,建立大鼠深Ⅱ度热力烫伤动物模型;对照组(n=6),正常大鼠。取不同时期创面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等方法,检测1、2、3、4周不同时相点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Ang-1蛋白、Tie-2蛋白和Ang-1mRNA、Tie-2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皮肤中Ang-1、Tie-2积分吸光度(A)值低表达;照射组伤后1、2和3周的Ang-1 A值分别为0.130±0.012、0.170±0.013和0.192±0.072,明显低于烧伤组的0.190±0.182、0.332±0.014和0.273±0.014(P<0.05);照射组1、2和3周的Tie-2A值分别为0.112±0.011、0.183±0.012和0.171±0.061,亦明显低于烧伤组的0.170±0.062、0.310±0.013和0.284±0.014(P<0.05);Ang-1mRNA、Tie-2mRNA表达的变化与Ang-1蛋白、Tie-2蛋白相似。结论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Ang-1及Tie-2持续低表达可能是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难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壳寡糖促进糖尿病模型大鼠难愈感染创面愈合作用。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创面模型。实验组以5%壳寡糖涂抹创面,每天1次,共21d,动态观察局部细菌总量变化及创面愈合指标,并检测创面组织中的TGF-β1浓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5%壳寡糖治疗组第7、14、21天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创面在伤后3周的愈合率达到100%,实验第3、7天壳寡糖治疗组总菌量明显低于糖尿病对照组,壳寡糖治疗组创面组织中TGF-β1浓度在创伤后3、7、14d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浓度均明显增高,结果表明5%壳寡糖能促进糖尿病大鼠难愈创面的愈合,此疗效与壳寡糖的抗菌作用及提高创面组织的TGF-β1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兔髂动脉内皮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兔24只随机平分为3组,普通饲料喂饲组(G1),高脂饮食喂饲+动脉内皮损伤组(G2),高脂饮食喂饲+动脉内皮损伤+缬沙坦治疗组(G3),G2、G3应用球囊损伤髂动脉内皮加高脂饲养的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术后4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兔髂动脉壁TGF-β1表达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G2、G3TGF-β1蛋白和TGF-β1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G1,而G3 TGF-β1蛋白和TGF-β1mRNA表达显著低于G2(P<0.01)。此外,还观察到TGF-β1mRNA表达水平与内膜/中膜比值呈正相关(r=0.941,P<0.01)。结论 缬沙坦对内皮损伤后的血管病变有部分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部分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减轻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骨质疏松大鼠骨损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互作用.方法:3月龄雌性大鼠64只,以去卵巢方法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分为骨质疏松组(OVX组)32只和假手术组(SX组)32只.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bFGF在OVX和SX组大鼠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OVX组和SX组组内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TGF-β1、bFGF表达水平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d开始逐渐升高,15 d时达到高峰,30d时同落到低水平.(2)OVX组TGF-β1、bFGF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同时期SX组的水平.结论:TGF-β1、bFGF在骨损伤后存在约4周的周期性表达,并且于骨质疏松性骨损伤处表达减少,这是其愈合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TGF-β1、bFGF的表达趋势类似,提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伤疡愈软膏是临床用于治疗烧伤、烫伤和伤口久治不愈伤疡的一种外用中药制剂。该处方由紫草、黄柏等十几味中药组成,是深圳市人民医院应用十几年的协定处方,效果显著。原制备工艺将处方中的君药紫草用植物油煎炸15min,但高温对有效成分具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及其受体(PDGFR-α)在大鼠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照射组(n=24),直线加速器产生的β射线(45Gy)单次照射大鼠臀部皮肤20mm×40mm,建立急性深Ⅱ°β射线皮肤损伤动物模型;烫伤组(n=24),以直径为25 mm的恒温电烙铁,温度80℃,时间8 s,建立大鼠深Ⅱ°热力烫伤动物模型;对照组(n=6),正常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创面出现后0、1、2、3、4、8周符组大鼠创面组织中PDGF-A/PDGFR-α表达.结果 照射组大鼠创面出现后1、2、3周创面组织中PDGF-A和PDGFR-α表达均为阳性,0、4、8周表达为弱阳性.烫伤组烫伤后2周创面组织中PDGF-A和PDGFR-α表达均为强阳性,0、1、3周表达为阳性,4、8周表达为弱阳性.对照组大鼠正常皮肤中PDGF-A及PDGFR-α表达为弱阳性.结论 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PDGF-A及其受体PDGFR-α表达减弱,并持续低表达,不能形成峰值,可能是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难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杨晓津  方涛  高秀清 《天津医药》2016,44(9):1147-1149
目的 观察复方多黏菌素 B 软膏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儿童深Ⅱ 度烫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2015 年 3 月—2016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深Ⅱ 度烫伤患儿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0 例)及联合治疗组(40 例)。 对照组给予 bFGF 治疗, 联合治疗组采用复方多黏菌素 B 软膏及 bFGF 联合治疗。 比较 2 组患者烫伤创面感染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后瘢痕生成情况。结果 伤后 7、10、15 和 20 d, 联合治疗组创面感染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 < 0.05)。 联合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1.53±1.33)d vs.(25.76±1.50)d, t=13.345, P < 0.01)]; 瘢痕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U=5.077, P < 0.05)。 结论 复方多黏菌素 B 软膏联合 bFGF 治疗儿童深Ⅱ 度烫伤创面具有抗感染、加速创面愈合及预防瘢痕生成等优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