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为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所导致院内感染的变化趋势,对本院内科ICU 2010年住院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其感染情况与MDRO的变化。方法采集2010年内科ICU住院患者(共1031例)的细菌培养与药敏标本共1578例,进行细菌的培养、分离和鉴定,并做药敏试验。结果内科ICU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达6.1%(63/1031)。平均检出率分别为: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达1.45%,耐甲氧两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达2.32%,产生超广谱的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达1.45%和0.48%,多重耐药的鲍曼氏不动杆菌达0.39%,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没有发现。结论充分结合预防、控制和管理等多种手段,才能有效降低MDRO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院内死亡患者的分布规律和院内死亡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死亡患者的病种、时间、年龄、性别、科室及原因等分布规律.结果 院内死亡患者中,男1396例,女650例,年龄(68.0±17.8)岁,住院天数(21.3±29.6)d.死亡时间在晚夜间者占74.3%,年龄大于80岁者占31.2%.ICU、呼吸科和老年内科死亡例数最多,泌尿外科、肾移植中心和骨科死亡例数最少.死亡原因中创伤类以颅脑创伤为主(占68.4%),非创伤类以肺部感染(占12.9%)为主.结论 为降低院内病死率,应加强院内死亡高发时间段、高发科室和高发疾病的院内管理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院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院内细菌耐药的现状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庐江县中医院113例院内感染患者资料,对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部位及种类进行分析;同时对病原菌进行药敏分析,判断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某院院内感染率为23.2%,导致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为高龄、低白蛋白血症、中心静脉置管和呼吸机的使用。其中口腔黏膜和呼吸道系统是感染的常见部位。对细菌耐药情况研究结果发现院内细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有的甚至已经完全耐药。结论对住院患者应当减少侵袭性的操作,增强患者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此外,需要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细菌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医院院内感染管理的实施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及患者对管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期间ICU收治的患者74例临床资料(实施前组),另抽取2018年4-10月间收治的74例床资料(实施后组);比较其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组患者实施院内感染管理后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前组(4.05%vs 14.86%,P<0.05),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组(98.65%vs 87.84%,P<0.05)。结论:实施院内感染管理降低了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其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精神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为降低院内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共接收诊治4504例精神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有145例出现院内感染,感染率为3.22%。其中,呼吸道感染100例,胃肠道感染36例,分别占感染人数的68.97%、24.83%。院内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呼吸道感染与疾病种类及抗精神病的治疗密切相关。结论精神病患者院内感染率较高,与患者的病情程度、医院的管理方式、药物的应用等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严格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方法选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0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配对取我院同期第一诊断相同的非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04例作为对照组,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结合每位患者住院时病历上的用药及临床症状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制订调查表,比较2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感染率为37.25%高于对照组的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有效的护理方法可减少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ICU院内感染病例菌株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ICU住院患者各类送检标本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感染病例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5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17株,占72.1%;革兰阳性球菌164株,占19.2%;真菌75株,占8.8%。革兰阴性杆菌对第3、4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较好,亚胺培南总耐药率最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所占比例有逐年升高趋势,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上有上升趋势,且耐药性不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对感染因素和特点进行分析,并拟定控制措施与方法。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玉环县清港镇卫生院收治的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共计190例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10株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不断上升趋势。结论重视对患者呼吸道的预防工作并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将大大提升患者感染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对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资料进行汇总与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依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对2009年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院内感染例次感染率为3.2%。院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40.3%(108/268)、上呼吸道36.66%(98/268)、手术切口6.0%(16/268)为主。第二季度为上呼吸道感染较高、第三季度下呼吸道感染较高。外科感染率明显高于内科,胸外科与心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无差异性,不受季节影响,明显与手术切口洁净程度有关。结论应加强呼吸道院内感染的控制,普、胸外科应重视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工作,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调查院内感染(HAI)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状况,探索合理的干预措施,使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方法对青浦区2007~2009年院内感染病例的基本情况、感染部位、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更换频率、联合用药、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抗菌药物/住院总药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考察干预效果。结果三年来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抗菌药物的更换频率均有所下降;联合用药均以单联和二联为主;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从2007年的40.55%上升到2009年的48.71%;抗菌药物占住院总药费的比由2007年的28.47%降到2009年的2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可规范、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6.
院内感染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并发症之一,常由治疗和护理不当引起,亦影响患者日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现应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院内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探索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院内感染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5~2008年院内感染病原微生物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院内感染的现状及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2008年我院院内各类标本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并对院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院内感染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的比例约为2:1,且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院内感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监测对院内感染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年来该院血液科诊治的1 381例血液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系统疾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73%,其中急性白血病感染发生率最高(18.16%),其次是多发性骨髓瘤(16.66%)、淋巴瘤(13.88%);发生院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包括上下呼吸道)为主共69例(42.59%),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G-)为主,有27株(占58.69%),其中多重耐药菌(MDRO)菌株有13株(占15.43%)。血液病发生院内感染与患者疾病类型、年龄、化疗后白细胞数量等因素具有直接相关性,且易出现MDRO感染。结论及时准确地确诊血液系统疾病的类型,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治疗期间医务人员要加强环境控制及感染源控制,是预防和降低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卢罗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1):33-3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77例肝硬化院内感染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肝硬化院内感染率为28.12%(106/377),感染部位依次为腹腔感染(38.66%)、肺部感染(31.13%)、肠道感染(16.98%)、败血症(8.09%)、尿道感染(2.83%)、胆道感染(1.89%);检出菌以大肠埃希菌、葡萄菌属、芽胞杆菌多见;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年龄大、住院时间长、Chind-Pugh评分、白蛋白水平、入院后侵袭性操作呈正相关(P<0.05,P<0.01),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白蛋白水平、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比数比为3.7、1.6、1.5)。结论为预防和控制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应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尽量减少住院时间,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同时完善院内感染监控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