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3.
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脱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原因、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近年发生的16例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特征及治疗过程。结果 发生率为6%,其中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例,非糖尿病性玻璃体混浊12例,75%于术后1周内出现视网膜脱离,69%由医源性裂孔引起。二次手术治疗包括玻璃体切割、经巩膜视网膜冷冻、巩膜扣带、长效气体及硅油充填术。最终81%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中应从各个环节防止视网膜的损伤,术后视网膜脱离经二次手术多数可以复位。 相似文献
4.
5.
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能分别提取视网膜内外层的反应,对黄斑区和后极部视网膜各区域视功能进行定量,并作出直观评价。近年来mfERG作为临床视觉电生理的最新检查手段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后视功能评价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介绍mfERG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VRS后视功能的评价.综述分析VRS后mfERG振幅与潜伏期改变特点以及与视力、视野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视网膜挫伤后48只眼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进行了分析。FERG出现一致性变化:a、b波峰幅值降低,峰时延长。玻璃体积血者FERG变化较单纯视网膜挫伤及并发视网膜出血时更加显著。按视力分组后分析发现,视力在0.2~0.8各组间FERG无差异,当视力为0.1及0.1以下时FERG与其它视力组相比有显著降低。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2,8:29-30)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持续性出血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42例(53眼)增殖性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量分别给予局部糖皮质激素、降低眼内压药物、前房冲洗或玻璃体腔灌洗。结果:增殖性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持续性出血共22眼,发生率52.38%收,自发清除率86.3%。2眼经前房冲洗吸收,1眼经玻璃体腔灌洗吸收。结论:持续性出血是增殖性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研究老年性白内障及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两组不同类型白内障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表现,了解白内障患者视网膜的局部功能状态,尤其是黄斑区的功能,从而为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92例282只眼白内障术前进行mERG检测,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36例201只眼,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56例81只眼,并以40只眼作正常对照.全部192例282只眼白内障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术联合植入Alcon公司的折叠人工晶状体,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得白内障术后视力.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得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老年性白内障的mERG第1~6环的各项指标多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白内障合并眼底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视力在0.5以上的mERG第1环PI波振幅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视力在0.5以下的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ERG可以反映所检测白内障眼的视网膜局部功能状态,对于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local retina function in cataract, especially macular area by the different mERG in senile cataract and cataract combined with fundus pathologic lesions.Methods The visual acuity and mERG were examined on 40 eyes of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282 eyes of 192 cataract patients.In which, 201 eyes of 136 cases were senile cataract, and 81 eyes of 56 cases were cataract with fundus pathologic lesions.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was done on all patients.Results Each index from 1 to 6 loop of mERG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control and senile cataract group,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ataract with fundus pathologic lesions.Swing density of p1-wave in 1 loop was not significant in statistics in those acuity >0.5, whereas there was significant in those acuity ≤ 0.5.Conclusions Local retina status of cataract eyes were reflected by mERG, especially mERG has important role to forecast the visual recovery after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随着眼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对眼球前节外伤的治疗已有明显的进步,预后也大大改善。而眼后节外伤由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及其并发症在处理和治疗上要复杂得多,预后也往往难以预料。我院从1989年采用后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的眼后部损伤24例24只眼,现报告如下:确例和方法回顾性连续研究89年10月~~91年1月间因外伤引起的严重眼后节损伤采用后部玻璃体切割联合其他手术治疗的共24例24只眼。其中穿通伤19只眼(包括后部异物13只眼)、钝挫伤5只眼。男性21人,女性3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58例(61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患者行常规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并根据病情相应处理视网膜病变,选择眼内激光及眼内填充物。结果随访3~13个月,术后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改善46眼(75%),12眼(20%)不变,3眼(5%)视力下降。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网膜手术及光凝、眼内气体、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效。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通过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评估曾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prematurity,ROP)但自行消退的患儿的视功能情况,比较其与正常早产儿的异同。方法随机选择胎龄为26~36周,出生体重为990-2700g,曾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但自行消退的早产儿15例(30只眼)在半岁~2岁进行F-ERG检查,并选择胎龄、出生体重和检查年龄相似的正常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比F-ERG各波的振幅和潜伏期。结果 ROP组和正常对照组视杆反应b波潜伏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混合反应a波、b波,视锥反应a波、b波潜伏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视杆反应b波,最大混合反应a波、b波,视锥反应a波、b波振幅及30Hz闪烁光及振荡电位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退化后对患儿的视功能影响不大,因此,发现轻度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不必急于手术,可以密切观察其能否消退疾病进展再考虑是否手术,视杆细胞功能的损伤可考虑以后行视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术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6月-1999年6月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出血31例31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9-45个月。随访时31眼视网膜均在位,视力提高者27眼(占87.1%),其中≥0.1者22眼,最好视力为0.8,有4眼视力无改变。术后玻璃体再出血2例,经药物治疗后出血吸收。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结合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预防玻璃体再出血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ogram,ERG)的检测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视功能评价的可能性。方法 对21例RVO患者及23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ERG检测,测a、b波振幅、峰潜时和振汤电位振幅。结果 RVO组最大反应a、b波振幅对照组明显下降,峰潜时延长、振荡电位幅值也明显降低,CRVO与BRVO组间有显著差异,说明随病变程度而加 相似文献
17.
闭式玻璃体显微手术可能是个危险的方法,特别在处理并发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时有危险。本文强调以前曾经从睫状体平部进口,作过中央部玻璃体切割术的病例,易形成视网膜巨大裂孔,同时并发眼内其余玻璃体皮质的脱离。本文报告3例4眼从睫状体平部进口作玻璃体切割术,均于术后2个月内发生视网膜巨大裂孔。一例27岁,9年前左眼球穿通伤,伤及角膜和晶体;从颞上侧睫状体平部行晶体皮质残膜切除 相似文献
18.
胡詠霞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81,(1)
眼球穿通伤并发症主要有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内纤维组织增殖及以致引起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以往对这类视网膜脱离治疗效果不好,最后造成眼球萎缩而失明。我科在玻 相似文献
19.
记录视网膜电图通常是采用闪光灯刺激的方法。近十年来,又出现了一种利用黑白相间的方格或条栅图形转换刺激记录视网膜电图的新方法。若把闪光和图形这两种刺激方法结合起来,即采用图形闪光刺激记录视网膜电图,其波形如何,有何临床意义,尚未见有报道。为此,我们对图形闪光视网膜电图(Pattern 相似文献
20.
正常人闪光视网膜电图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在正常人的变化规律,以获得正常参考值.方法:应用法国Metrovision公司生产的Vision Monitor视觉诱发系统检测正常人53例73眼.F-ERG的5个标准反应,包括暗适应25dB弱光刺激时的反应(来自于视杆细胞)、暗适应odB强光刺激时的反应、振荡电位、明适应白色标准闪光刺激时的反应(来自于视锥细胞)和明适应快速重复闪烁光刺激的反应.按照10岁为一年龄组分成4组:20~29岁,20眼;30~39岁,22眼;40~49岁,19眼;50~60岁,12眼.比较4个年龄组振荡电位总振幅和a波、b波的振幅及潜伏期.结果:F-ERG暗适应25dB弱光刺激时a波无明显反应,b波潜伏期为1102±113ms,振幅为226.7±492μV;暗适应odB强光刺激时a波潜伏期为263±12ms,振幅为.205.4±40.1μV,b波潜伏期为49.3±2.3ms,振幅为481.2±81.2μV;明适应白色标准闪光刺激时a波潜伏期为23.0±1.6ms,振幅为-23.4±9.1μV,b波潜伏期为38.8±1.8ms,振幅为77.4±21.2μV;明适应快速重复闪烁光刺激b波的振幅为122.1±27.51μV;震荡电位总振幅为112.6±28.2μV.随着年龄的增加,振荡电位总振幅和其余4个标准反应的b波振幅逐渐降低,a波振幅与年龄的增加无明显相关性,50~60岁年龄组a、b波的潜伏期较其他组延长,但各年龄组两两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确定了正常人F-ERG的5个标准反应的正常值,并比较了振荡电位总振幅和a,b波振幅及潜伏期与年龄的关系,振荡电位总振幅和b波振幅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a波振幅与年龄的增加无明显相关性,50-60岁年龄组a,b波的潜伏期较其他组延长,但各年龄组两两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