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例下消化道出血DSA诊断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对4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肠系膜上、下动脉DSA造影,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4例病人DSA造影后出血部位均得以明确,出血原因包括直肠上段血管畸形2例、空肠平滑肌肉瘤1例、回肠非特异性溃疡1例。血管畸形显示病变区域血管增多,增粗、迂曲呈丛状,静脉过早显影;空肠平滑肌肉瘤显示肿瘤染色;回肠非特异性溃疡显示单纯造影剂外漏。结论:选择性动脉DSA是下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的有效方法,对肿瘤及血管性疾病可以明确其出血病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早期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90例急件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的病因及定位诊断措施。结果:90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例中,出血原因依次为结肠息肉、结肠肿瘤、炎症性肠瘤、血管畸形、小肠肿瘤等。检查方法中结肠镜使用次数最多,占66%,血管造影阳性率最高达75%。结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诊断十分重要,首选结肠镜检查,在大出血情况下,可考虑急诊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对照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怀疑下消化道出血的29例患者进行MSCT增强扫描,并结合MSCT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模式对图像进行分析判断,找出出血部位及供血动脉,与DSA对照来评估MSCT血管成像技术对于显示下消化道出血的敏感性、准确率.结果:①MSCT显示出血部位25例,出血显示率86.2%(25/29).DSA检查发现出血灶22例,出血显示率75.9% (22/29).MSCT对于发现出血部位的敏感性和DSA无显著差异(P>0.05).②MSCT显示以下出血部位:空回肠出血9例,结肠出血16例,诊断肿瘤15例,炎症4例,憩室2例,溃疡2例,血管畸形1例,未明确病因1例.MSCT未见异常的4例DSA均表现阴性.DSA显示的出血部位:小肠8例,结肠14例,术中诊断肿瘤10例,血管畸形1例,其余11例未明确病因.统计结果表明:MSCT对于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DSA(P<0.05).结论:MSCT对于判断下消化道出血部位的敏感性可与DSA相媲美,并且能较准确地进行病因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常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肠动静脉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6例小肠动静脉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经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23例行手术治疗,3例经内科治疗痊愈。肠系膜血管造影阳性诊断率为88%(23/26)。23例经病理证实均为小肠动静脉畸形。结论 肠系膜血管造影是有效的术前诊断方法,病变小肠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时过去10年该院治疗的110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的病因及定位诊断措施进行分析.结果110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例中,出血原因依次为结肠息肉、结肠肿瘤、炎症性肠病、血管畸形、小肠肿瘤等.检查方法中结肠镜使用次数最多,占62.4%,血管造影阳性率最高达70.0%.结论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诊断较重要,首选结肠镜检查,在大出血情况下,可考虑急诊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小肠出血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 4 2例经小肠钡灌、动脉造影、核素造影、肠镜及手术证实的各种小肠疾病所致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小肠肿瘤 2 6例 ,小肠非特异性炎症、溃疡 16例 ,Meckel憩室 5例 ,血管畸形 1例 ,克隆氏病 1例 ,其他 2例。结论 :小肠出血以肿瘤为最常见病因 ,小肠钡灌、动脉造影、核素造影为主要诊断手段 ,及时剖腹探查结合术中肠镜可协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肠镜检查在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84例因消化道出血而接受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检查和治疗资料。结果本次进行肠镜检查的8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明确病因患者共79例,确诊率为94.05%。其中肠息肉32例,慢性结肠炎症19例,大肠癌16例,溃疡性结肠炎5例,肛裂、痔5例,血管畸形2例;病灶位于直肠32例,乙状结肠23例,降结肠9例,回盲部5例,升结肠6例,横结肠4例。结论肠镜检查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确定出血位置,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64排螺旋C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SCT)血管造影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位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64排MSCT颅内动脉成像扫描,应用3D重建技术显示颅内动脉,以明确病因。结果:28例正常,2例烟雾病,8例动静脉畸形,2倒动脉畸形,45例动脉瘤,1例垂体瘤猝中。结论:64排螺旋CTA成像技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对于指导治疗是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并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统计46例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病因、诊断方法、临床治疗和转归。结果46例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结肠镜检查、病理检查、血管造影及手术诊治证实,病因依次为结直肠癌(21例)、结直肠息肉(10例)、炎症性肠病(5例)、血管病变(4例)及其他肠道疾病(2例),4例原因不明。①内科保守治疗:33例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出血停止后均择期行结肠镜检查,29例明确诊断,其中10例结直肠息肉出血行高频电切术,16例结直肠癌行外科手术治疗,3例炎症性肠病行云南白药、康复新液、锡类散灌肠及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4例因肠道准备欠佳诊断不明。②急诊内镜处理:急诊结肠镜检查4例,其中炎症性肠病2例,进行云南白药、康复新液、锡类散灌肠及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结肠癌2例,行内镜下止血后出血停止。③介入诊治:选择性CT血管造影或DSA检查发现血管病变4例,行血管栓塞治疗立即停止出血。④急诊手术探查:5例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急诊手术探查发现结肠癌3例、肠套叠2例,手术切除后出血停止。结论下消化道大出血首选药物保守治疗,出血不能控制者宜积极选用急诊内镜或造影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与病因的关系,以提高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1999年8月~2010年6月我院小儿内科及小儿外科收治的56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病因为直肠息肉188例(33.57%),结、直肠炎134例(23.9%),肠套叠68例(12.1%),梅克尔憩室43例(7.7%),其次为肛裂、肠重复畸形、迟发性VitK缺乏症、内痔、直肠溃疡、应激性溃疡;明确病因549例(98.2%);急性发病患儿病因为梅克尔憩室(45.8%),肠得复畸形(32.1%),肠道息肉(13.2%)等,其中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均伴有异位胃黏膜.结论小儿下消化道出血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出血部位选择有效的诊断方法,以提高病因诊断、减少患儿痛苦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兴俊  李虹  陈大勇 《西部医学》2012,24(10):1901-1902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镜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经内科综合治疗不能止血,需急诊剖腹探查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25例患者,在术中进行结肠镜检查,寻找出血原因和部位。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地检出了出血部位和原因,其中小肠恶性肿瘤出血7例,小肠良性肿瘤出血5例,小肠溃疡、憩室等其他良性疾病10例,升结肠血管畸形1例,肝曲带蒂巨大息肉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结论对不明原因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病人需急诊剖腹探查时,术中结肠镜的应用是一种操作简便,定性准确,病变检出率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6例小儿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消化道出血病因分布及纤维胃镜诊断前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36例临床疑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进行纤维胃镜检查,个别病例经剖腹探查诊断。结果: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者103例,小肠出血7例,咽血综合症4例,未检查出病因22例,结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是年龄较大儿童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在消化道出血前,部分患儿因腹痛误诊为“蛔虫病”或“肠痉挛”,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婴幼儿消化道出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患儿应在出血48h内做纤维胃镜检查以获得最高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DSA诊断下消化道出血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结果:100例中36例发现病变,阳性率为36%,其中小肠肿瘤15例,小肠炎症6例,肠道血管畸形15例。结论:DSA检查对下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花锦福 《浙江医学》1992,14(5):40-41
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复杂,有时尽管作了各种检查,甚至剖腹探查,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病例诊断不明。随着内脏血管造影等现代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血管畸形是下消化遭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我院最近两年来遇到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选择性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 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 ,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 ,对4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肠系膜上、下动脉 DSA造影 ,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4例病人 DSA造影后出血部位均得以明确 ,出血原因包括直肠上段血管畸形 2例、空肠平滑肌肉瘤 1例、回肠非特异性溃疡 1例。血管畸形显示病变区域血管增多、增粗、迂曲呈丛状 ,静脉过早显影 ;空肠平滑肌肉瘤显示肿瘤染色 ;回肠非特异性溃疡显示单纯造影剂外漏。结论 :选择性动脉 DSA是下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的有效方法 ,对肿瘤及血管性疾病可以明确其出血病因  相似文献   

16.
崔红利  肖潇  杨均  王军  李丽  颜綦先  兰春慧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13,42(18):2093-2094,2097
目的分析小肠出血疾病临床特征,丰富对小肠出血疾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59例消化道出血均行胃、结肠镜检查,排除上、下消化道疾病,诊断小肠出血,分别予以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胶囊内镜、CT、CTA、血管造影或外科手术探查并针对此组小肠出血的病因就各种辅助检查的价值、治疗方式、效果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小肠出血性疾病中以血管发育不良和畸形最为多见,占本组病例的52.5%,其次是小肠肿瘤占本组病例的25.4%,炎性肠病占本组病例的13.6%,Meckel憩室占本组病例的8.5%。结论小肠出血以血管发育不良和畸形为多,除胶囊内镜、小肠镜以外,CT及CTA检查有重要价值,治疗方法有常规的止血药物及生长抑素静脉给药到达止血目的,另外,血管介入治疗、手术探查及辅以术中内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55例下消化道出血手术病例分析,其中小肠出血24例,大肠出血31例.结果 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以肿瘤为最多见,其它病因包括非特异性炎症、克隆氏病、血管畸形等.小肠出血术前确诊率为58.3%,大肠出血确诊率为100%.结论 急诊下消化道的诊断以内镜及血管造影为最佳选择,对于部分小肠出血难以确诊者,术中配合肠内镜检查会有满意的效果,若在无肠镜检查条件或出血原因不明确时,可在术中进行分段肠管灌洗以确定出血部位.治疗上则根据不同的出血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避免不必要的盲肠段切除.  相似文献   

18.
段珊 《海南医学》2002,13(3):37-39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合理的诊断及治诊方法,减少误诊和识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6年至1996年收治的18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病因和诊治方法。结果出血灶位于小肠者占12/18(70%),结肠6/18(30%),其中肿瘤3例,血管畸形5例,憩室9例,出血性肠炎1例,全部病例均行部分肠切除,术后无再出血。结论:选择合适的术前检查及正确的术中处理是提高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28例老年人和120例非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结果:(1)结肠癌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病因,其他依次是结肠息肉、肛周疾病、炎症性肠病、血管病变等。(2)老年组消化道出血病人伴发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病人。(3)老年组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病人。结论:老年人结肠癌发病率、伴发疾病的比例及死亡率均增高,临床上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黄小民 《浙江医学》1996,18(4):224-225
结肠血管畸形又名结肠血管扩张症,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我院近5年来通过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为结肠血管畸形12例,以下就其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讨论。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4例,女8例,年龄60~74岁.平均64岁。12例均有便血史,便血时间4天~7年;表现为反复间歇性血便呈黑红色,其中7例伴有重度贫血(血红蛋白<60g/L)。血管畸形部位:升结肠起始部9例,其中合并末段回肠1例,伴有回盲部小息肉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