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枣阳市疟疾流行特征及蚊媒密度,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消除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规范治疗现症病人和疟史病人,开展疫点处理、重点人群预防服药、发热病人血检监测和流行季节媒介按蚊密度监测。结果监测点总人口70 187人,2005-2012年,共报告本地疟疾病例319例,发病率从2005年16.81/万降至2012年0.69/万,下降率95.89%,疟疾发病农民占76.80%、男性占56.11%、30岁以上人群占68.97%、初中以下文化占90.91%,流行季节发病占91.91%,休止期发病占8.09%;现症病人正规治疗313例(99.05%),疟史休治1 221例(90.44%),疫点处置319个(100.00%)。监测区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从0.88%降至0.34%,小学生IFA检测阳性率从2.81%降至0.33%。血检确诊病例占疫情报告比例从26.27%上升至100%;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平均盯人率6.33只/人。结论疟疾监测区通过传染源管理和媒介控制疟疾发病、血检阳性率和IFA检测阳性率均显示逐年下降低态势,今后应继续加大血检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根治传染源,确保消除疟疾目标的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省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新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我省疟疾监测实施方案,采用疟疾防治中的常规技术和方法.结果四川省和各监测点的疟疾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近2年血检确认的病例,已达到上报疫情数的90%以上,而且"二热"(初诊疟疾、疑似疟疾)血检阳性病人已占全部血检阳性病人的90%以上;按蚊密度人房中变化不大,牛房中按蚊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应进一步完善各项防治监测措施,抓好现症病人的治疗,提高疟防队伍的业务素质,强化发热病人的血检疟原虫工作,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疫情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龙海市1996—2004年疟疾联防监测结果,评价监测措施,为制定对策依据。[方法]收集1996—2004年龙海市14个乡镇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蚊媒监测和流动人口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年全市当地发热病人血检2414人,检出疟疾病人7例(阳性率0.03%);流动人口血检1691人,检出12例(0.18%)。男12例,女7例。[结论]龙海市经9年联防监测,综合防治措施落实,输入性病例多,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低疟区疟疾流行特点,探讨低疟区疟疾监测方法。方法对嘉兴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疟疾监测结果做发热病人血检情况,疟疾病例分类、地区分布、性别与年龄分布、发病时间分布,发病率与感染来源,疫点周围人群调查及病例治疗后复查血检情况,媒介按蚊等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嘉兴市15年累计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24.25/万(302/124529),均为间日疟。其中: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简称二热病人)者血检阳性率60.29%(290/481),占总阳性数96.03%(290/302);感冒和发热原因不明者血检阳性率仅为0.97/万(12/124048),占总阳性数3.97%(12/302)。病人发病分布散在,本市户籍人口占25.50%(77/302),年均发病率0.23/10万,外来流动人口占74.50%(225/302)。以高疟区青壮年打工者为主要发病者;以5~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以中华按蚊为惟一媒介;无二代病例发生。结论嘉兴市疟疾发病率低,疫情稳定。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的呈点状分布的流行特点。因此,疟疾监测在流动人口较多的低疟区,且以中华按蚊为惟一媒介,对当地人群可以采用二热病人、对流动人口采用四热病人的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5.
1999~2003年四川省疟疾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国君  杨文  赖勤  席芸华  康杨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5):736-737,739
目的:了解我省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新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我省疟疾监测实施方案,采用疟疾防治中的常规技术和方法。结果:四川省和各监测点的疟疾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近2年血检确认的病例,已达到上报疫情数的90%以上,而且“二热”(初诊疟疾、疑似疟疾)血检阳性病人已占全部血检阳性病人的90%以上;按蚊密度人房变化不大,牛房按蚊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该省应进一步完善各项防治监测措施,抓好现症病人的治疗,提高疟防队伍的业务素质,强化发热病人的血检疟原虫工作,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疫情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淮滨县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河南省淮滨县2003~2005年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期间的疟疾疫情、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淮滨县2003~2005年疟疾流行、防治措施、防治效果及媒介监测资料,分析流行情况,评价防治措施及效果。[结果]2003~2005年淮滨县共报告疟疾病例1765例,平均年发病率为8.93/万。2004年和2005年疟疾发病分别比上年下降53.58%和72.04%。建立发热病人镜检站18个,血检发热病人39070人,发现650例阳性病人。捕获中华按蚊4744只,未发现嗜人按蚊,疟疾暴发发点氟氯氰菊酯药物浸泡蚊帐340顶。氯、伯喹治疗现症病人1765人,休止期服药7571人,流行季节预防服药2471人。培训专业技术116人次,疟防宣传6259份,督导检查108次。居民和中小学生疟防知识知晓率由2003年的14.36%和9.36%提高到2004年的54.21%和47.36%。2005年144例疟疾病人平均确诊时间(2.82±2.89d)显著低于河南省的平均确诊时间(6.64±10.49d)(单样本t检验,t=-15.844,P=0.000)。[结论]在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支持下,河南省淮滨县疟防工作成绩显著,以项目管理促进疟防的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1999年广西不同媒介地区疟疾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经过近50年的防治 ,疟疾发病率已降至很低水平 ,大部分地区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但是局部地区疟疾疫情仍不稳定 ,发病率高低随不同媒介按蚊的地理分布及传疟作用不同而异。现就广西不同媒介地区1999年疟疾发病状况分析如下。1发病情况据疫情报告统计 ,1999年全区疟疾发病人数为407例 ,发病率0.88/10万 ,嗜人按蚊地区发病率较高 ,微小按蚊地区次之 ,中华按蚊地区发病率最低 ,见表1。2居民血检阳性率1999年全区各地对未外出人群发热病人血检1179572人 ,阳性54人 ,阳性率为0.005% ;居民普查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库区消落带形成前后开县疟疾监测情况,为库区疟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开县2004-2013年疟疾疫情报表、媒介监测资料、"三热"患者血检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全县共确诊21例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监测点和对照点媒介监测共捕蚊5 930只,均为中华按蚊;人房按蚊叮人率和牛房按蚊平均密度较低,呈稳中有降的趋势。监测点和对照点血检"三热"患者20 178人,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库区消落带形成后开县疟疾疫情稳定,媒介按蚊密度低,今后防控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刘颖  周瑞敏  鲁德领  刘辉  钱丹  张红卫 《现代预防医学》2014,(7):1290-1292,1300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5-2010年的疟疾监测结果,为疟疾防控措施的制订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我省疟疾监测实施方案,采用疟疾防治中的常规技术和方法,对平桥区、桐柏县、唐河县、邓州市、永城市5地连续进行监测。结果监测地区共血检391 264人次,发现阳性病人6 197人次,平均阳性率1.58%。捕获按蚊3 207只,中华按蚊3 104只,嗜人按蚊103只。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检测了7 453人,310人阳性,总体阳性率为4.16%。在31 620户121 968人口范围内开展了防蚊设施基本情况调查,其中使用纱门纱窗、蚊帐、蚊香和杀虫剂灭蚊的家庭比例分别为41.02%、75.30%、50.73%和31.69%,平均每1.8人拥有1顶蚊帐。结论监测是消灭疟疾后期的重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凤山县疟疾流行状况,制定并实施防治方案,最终达到消灭疟疾的标准.[方法]对凤山县1951~2005年疟疾发病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凤山县9个乡镇均为疟疾流行区,年均发病率1951~1970年为1 91.42/10万,1993~2005年为5.47/10万; 1972年消灭内源性恶性疟,1989年常住居民发病率降至4.10/10万,1992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86/10万),1998年后未检出内源性疟疾.传播媒介以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为主.1980~2005年合计血检常住人口发热病人214 836人次,阳性率为0.35%;1995~2005年血检流动人口5 396人次,阳性率为1.06%.1999~2005年疟疾抗体检测定点居民3 714人,阳性率为0.13%.[结论]疟疾疫情逐步下降,已达到基本消灭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铜陵市疟疾基本消灭后的疟疾疫情,以便进一步调整疟疾防治策略。方法对铜陵市1997~2003年疟疾防治监测报表等资料用流行病学统计方法进行汇总、核实、统计分析。结果7年共有66例疟疾病人,总发病率为2.72/10万,当地感染65例,外出感染病例1例,男女患者比例为42∶24。结论铜陵市近7年疟疾疫情一直较稳定,以当地感染为主。对疟疾病人进行正规治疗,对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从疟疾高发区回归人员预防性服药和对有疟史病例进行休根治疗,加强灭蚊防疟教育,是有效的防治疟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惠州市疟疾流行与监测情况调查分析,总结该市20052007年疟疾防治经验。评价该市在控制疟疾流行的防治效果。方法对20052007年疟疾疫情报告、疟疾病人个案调查、“三热”病人与流动人口的监测登记等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7年全市共发生疟疾42例,未发生局部暴发流行和本地恶性疟病例。结论在疟疾基本控制期间以加强基层镜检站的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和开展“三热”病人血检为主的监测工作,是控制疟疾传播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宁波市2005-2012年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病媒生物监测数据,分析宁波市出现登革热流行的风险。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分析宁波市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CO_2诱蚊灯法调查宁波市蚊类种群构成及其密度。结果2005-2012年宁波市累计报告11例登革热病例,均为输人性病例,其中25~50岁有8例,男女性别比为1.75:1。患者职业分布以商务人员为主(36.37%)。白纹伊蚊是宁波市登革热传播主要媒介蚊种。结论宁波市白纹伊蚊广泛存在,输入性病例逐年增多,存在发生登革热流行的风险。应继续做好蚊类监测,预防登革热流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广东省微小按蚊分布区灭疟后期流行病学特点和简化疟疾监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于1998-2000年选择微小按蚊分布区并已经省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每年疟疾年发病率相对稳定的开平,台山,高州和怀集4个县(市)为试验区,实行只是“三热”患血检,疫点不处理的简化监测措施,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经过3年的简化监测措施,4个试点县(市)共血检“三热”患47347例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74例,且疟疾年发病率继续下降,2000年均降至1/10万或以下,输入病例减少,没有暴发流行点出现,所有病例均呈散发性,病例之间不存在继发关系。99.43%疟疾患都是在临床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中发现,其中初诊是疟疾可发现73.56%病例;初诊是疑似疟疾可发现25.86%病例;只有1例是在初诊为不明原因发热患中发现。成本效益分析显示,若实行“二热”患血检,则每发现1例疟疾患可节省血检费用1777.82元。结论 建议在微小按蚊分布区灭疟后期,疟疾监测可实行“三热”患血检,并把“二热”血检作为重点中的重点;只处理现症患,不处理疫点。  相似文献   

15.
2006年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掌握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和动物间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并在固定监测点及面上常规调查中采集人血清、鼠肺和鼠血做汉坦病毒(HV)抗体和抗原检测。结果2006年黑龙江省共报告HFRS病例3870例,死亡33例,年平均发病率10.13/10万,死亡率为0.09/10万,病死率为0.85%,与2005年相比,病例数下降7.68%,主要发病地区为佳木斯、双鸭山、牡丹江、黑河和鸡西市。在固定监测点捕获小兽10种2554只,采集鼠肺、鼠血各2461份,患者或疑似患者血清598份,健康人血清527份,其中小兽密度为11.19%,野外和村内优势鼠种分别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患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3.88%,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较低;鼠带病毒率为7.68%,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73%。结论进一步证实黑龙江省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人间疫情有下降趋势,但小兽密度和鼠带病毒率仍然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防治,尤其应扩大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控制疟疾流行,通过监测了解和掌握疟疾态势。方法2004—2007年在筠连县开展疟疾疫情报告,发热患者血检,学龄儿童疟原虫抗体检测,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等综合措施。结果2004—2007年筠连县疟疾发病率从2.47/万下降到0.12/万,有病例乡镇数从13个下降到2个;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从2.92%下降到0.04%,学龄儿童疟原虫抗体阳性率从3.53%下降到0;蚊帐使用率平均为70.98%,蚊香使用率平均为98.17%;血检外出务工返乡人员30人,疟原虫阳性率为0。结论筠连县疟疾发病率、发热患者血检疟原虫阳性率、学龄儿童疟原虫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有病例乡镇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2003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掌握湖北省2003年疟疾流行态势,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03年疟疾疫情,对重点地区进行居民带虫率及蚊媒种类和密度调查,分析全省疟疾流行现状。结果 全省共报告疟疾5344例,发病率0.89/万,比去年上升0.06%,嗜人按蚊疟区发病4785例,占全省病例的89.54%,发病率3.03/万,比去年下降4.53%;3个县市出现局部暴发流行。中华按蚊疟区发病559例,占全省病例的10.46%,发病率0.13/万,比去年上升69.91%。结论 全省疟疾疫情与2002年基本持平,但流行范围向鄂西北扩散。疟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老河口市和嗜人按蚊疟区的12个重点县(市、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粤桂琼联防区广西8市县2009-2011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为调整疟疾监测和控制疟疾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市县2009-2011年疟疾疫情资料和监测数据,分析评价疟疾流行和防治效果。结果 2009-2011年,8市县疟疾发病率分别为0.01/10万、0.04/10万和0.23/10万,2010年发病率比2009年上升300%,2011年发病率比2010年上升475%,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常住人口发热患者血检40 379人次,未检出本地感染疟原虫阳性;流动人口发热患者血检19 992人,疟原虫阳性率0.08%。结论广西本地传播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流动人口输入疟疾导致发病率上升。落实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和管理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传播,才能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郴州市疟疾流行特征及监测效果,为疟疾防治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03-2012年疟疾流行病学及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郴州市2003-2012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9/10万,死亡1例,无暴发疫情;其中间日疟24例(58.54%),恶性疟15例(36.58%),三日疟2例(4.88%);本地病例4例(9.76%),输入性病例37例(90.24%),93.33%(14/15)的恶性疟病例均由非洲输入;发热患者血检107 975人次,阳性率为3.43/万,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和确诊率均为100%;传疟媒介主要以中华按蚊为主(86.04%),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8月.结论 郴州市基本消除疟疾后,疟疾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病例以输入性为主,在今后的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中,应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和发热患者血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