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1999年6月至2006年7月阎。共68例胆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而不留置T管引流,其中男性30例,女性38例,均为胆总管结石病例。结果本组胆总管探查术后68例,均行胆总管一期缝合,3年跟踪复查无结石复发。结论传统胆总管探查术后放置T管引流已成常规。但可发生胆汁大量丢失,水电解质紊乱,影响病人食欲及消化功能,T管压迫胆管壁致缺血坏死等不良后果,一期缝合胆总管可克服以上缺点,缩短病人住院天数,减轻病人痛苦,临床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及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疗效.方法 全部35例患者均采取直视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同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并发症发生率为5.7%(2/35),其余33例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黄疸、胆漏、腹痛等不适症状.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术后瘢痕小、不需要昂贵设备、治疗费用低廉等优势,而精细的手术操作、娴熟轻柔的胆道探查和取石技巧是避免术后发生胆漏等并发症的关键因素,生物相容性缝合线的应用可以提高一期缝合的安全性,但是均应严格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中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和技术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7例患者应用术中胆道镜进行胆总管探查后行一期缝合情况。结果27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患者中胆漏1例,黄疸2例,27例均痊愈。结论胆总管探查术中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但必须注意指征的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们对胆总管探查后进行一期缝合50例患者、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中,男15例,女47例,年龄35岁~70岁(平均56岁)。术前均经超声或CT明确诊断为胆总管结石。伴反复发作胆囊炎45例,有胆囊结石40例,有黄疸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胆总管结石施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一些细节问题。方法:通过对291例胆总管探查(免T管一期缝合)手术及术后随访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91例患者全部完成手术,术后腹腔胆漏11例,胆管造影发现27例胆总管一期缝合处胆管狭窄,患者无自觉症状,酶学指标无异常,未予处理。术后乳头梗阻性黄疸3例,经内镜治愈。术后远期结石再发17例。其他术后并发症经非手术综合治疗治愈。其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常规T管引流。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总管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其指证掌握、围手术期治疗、手术操作、缝线选择等小细节上,仍有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比较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PC)与留置T管引流(T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纳入比较PC与TD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进行分析,合计41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留置T管引流组比较,胆管一期缝合组在围术期死亡率、术后胆漏及结石残留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在术后伤口感染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上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Meta分析提示,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部分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推广运用。但由于存在纳入研究较少、总体质量不高等易致偏倚的因素,影响论证真实性,期待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扣法”术中置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在胆总管探查中的应用。方法对41例使用“锁扣法”术中置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置管成功率95.1%(39/41),术后无胆漏发生,15例(36.6%,15/41)患者有咽喉部不适感,拔管时间(6.5±1.6)d。结论“锁扣法”术中置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简单有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术中胆道镜探查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性地对56例病人行术中胆道镜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术中胆道结石通过胆道镜用网篮或直视下取石钳取出,并以胆道镜扩张胆总管下端使胆道镜头端进入十二指肠腔,用可吸收无损伤缝线一期缝合胆道。结果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其中3例(3/56,5.4%)Winslow孔引流管渗漏胆汁,通过延长引流管放置时间而愈合。结论选择合适病例,采用术中胆道镜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较传统的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未增加并发症,减少T管相关的并发症,恢复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田明国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13(11):5-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自行脱落胆道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清除结石后,将斑马导丝经胆道镜操作孔置入十二指肠。退出胆道镜,将改良支架套住导丝,用推送管将支架的猪尾巴端送入十二指肠。支架上端用快吸收线固定于胆管壁。一期缝合关闭胆总管切口。结果:该法治疗33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3(3~8)d,术后支架均随粪便排出,排出时间13.6(9~21)d。4例(12.1%)术后血清淀粉酶短暂升高。发生堵管并黄疸加深1例(3%),经保守治疗后黄疸消退。无胆漏、提前脱管、导管滞留、导管退入胆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20个月,全部病例无胆系炎症、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胆道自行脱落J型引流支架较放置其它支架操作更方便、更安全。因支架能自行脱落排出,该法更具成本效益并符合微创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胆总管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在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海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经胆道镜证实无残余结石存在,试验组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对照组行T管引流,比较...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胆总管一期缝合和T管早期间断夹闭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101例胆总管探查手术病例的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其中33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A组),33例行T管早期间断夹闭(B组),35例行T管引流14d常规夹闭(C组),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A、B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补液量、住院时间分别为(47.63±12.42)h、(2.75±0.27) L/d、(8.0±0.3)d和(57.63±14.15)h、(2.97±0.49) L/d、( 10.0±0.4)d,均明显低于C组的(98.27±30.35)h、(3.63±0.38) L/d、( 19.0±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体温、白细胞、总胆红素、胆瘘、胆总管残石、胆总管狭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总管一期缝合和T管早期间断夹闭能促进肠功能恢复,避免电解质代谢紊乱,减少补液量、电解质及营养支持,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是对传统胆总管探查手术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是安全、高效的,有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9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LCBDE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OCBDE)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手术情况、二次手术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29.9±5.7)、(1.3±0.5)、(7.5±1.9);对照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34.9±5.8)、(1.7±0.7)、(10.6±3.0),两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8.8%),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疗效确切,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手术成功率较高,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社区医学杂志》2017,(24)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1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各40例。Ⅰ组实施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一期缝合,Ⅱ组实施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联合T管引流,Ⅲ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并一期缝合,Ⅳ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联合T管引流。比较四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Ⅰ组和Ⅱ组术中出血量[(61.82±25.16)、(60.13±26.28)ml]少于Ⅲ组、Ⅳ组[(180.62±34.65)、(176.24±35.89)ml](均P0.05);Ⅰ组和Ⅱ组手术时间[(160.54±65.78)、(162.43±63.54)min]长于Ⅲ组、Ⅳ组[(106.36±42.68)、(110.64±10.28)min](均P0.05);Ⅰ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1.61±0.52)、(4.26±1.23)d]短于Ⅱ组、Ⅲ组、Ⅳ组[(2.53±0.81)、(8.43±3.15)d]、[(3.76±1.13)、(12.78±3.56)d]、[(3.89±1.42)、(13.01±2.79)d](均P0.05);Ⅰ组总并发症发生率(5%)低于Ⅱ组(20%),Ⅲ组总并发症发生率(7%)低于Ⅳ组(25%)(均P0.05);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Ⅳ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并一期缝合,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术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一期缝合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LCBDE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一期缝合组(36例)、T管引流组(3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如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结石残余、急性胰腺炎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时间、术后补液量一期缝合组均少于T管引流组(P均〈0.05);术后随访1~4年,两组结石复发、胆管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后一期缝合、T管引流术均安全、有效,一期缝合术疗效优于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病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8月实施的387例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5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成功,2例中转开腹,成功率99.7%;手术时间60~230min,平均85min。术后发生胆漏13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腹腔残石致引流管口脓肿形成1例,胆管残石35例,T管引流出钛夹3例。387例全部治愈,随访6—24个月无并发症,健康良好。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住院时间短、痛苦少、恢复快,只要具备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和腹腔镜下胆道镜技术,它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可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切口一期闭合的可行性。方法:胆道镜探查胆管并取石后,在防漏、堵漏及疏漏三大环节上严把六道关口以防止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最常见并发症一胆漏。结果:120例手术中,因早期技术不熟练3例转开腹、3例出现胆漏。114例手术成功并顺利恢复,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切口一期闭合术能避免T字管置放对病人带来的不利,只要术者技术基础扎实,采用的手术方法得当规范,其主要的并发症胆漏是可以防止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56例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于我院应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56例胆结石患者分为LCBDE+LC组和EST+LC组各28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率、残余结石率、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TH〗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是安全有效的,还减轻患者痛苦、加快康复. 相似文献
19.
郭飞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9,(4):82-83
目的:比较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在腹腔镜及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124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受试患者按照手术种类分为开腹+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组(开引组)和腹腔镜探查+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组(腹引组),每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胆汁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胆漏发生率和带管出院例数等。结果:腹引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胆汁引流量、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引组(P0.05),两组术后胆漏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引组患者带管出院比例低于开引组(P0.05)。结论:无论是开腹术还是腹腔术中运用鼻胆管引流一期缝合,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王方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83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2例因结石嵌顿取石失败而行开腹手术.其中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16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67例.切开的胆总管内径8~28 mm.T管引流45例,T管平均拔除时间为术后6周;一期缝合22例,负压引流球放置时间2~3 d.本组术后无出血或胆漏,无死亡病例,残留结石1例.术后(无症状)淀粉酶升高3例.随访2~13个月,无结石再生或胆管狭窄.结论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及胆总管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可行,一期缝合可避免与T管相关的可能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