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燕华  李新宇  雷辉  康莉 《中国医药》2013,8(7):947-94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生存期≥5年患者肝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肝移植术后生存期≥5年的102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PTDM组与非PTDM组,比较2组基本参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PTDM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 102例患者PTDM患病率为34.1% (35/102),移植前糖尿病患病率为17.1% (17/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02,P<0.05).PTDM组术前BMI值和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TG者占比均明显高于非PTDM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26.2±3.2) kg/m2比(23.3±2.1)kg/m2,肥胖:34.3%(12/35)比11.9% (8/67),高血压:48.6% (17/35)比4.5% (3/67),糖尿病:34.3%(12/35)比7.5% (5/67),高TG.11.4% (4/35)比1.5%(1/67),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DM的独立风险因素有:术前BMI[比值比(OR)=1.31,95%置信区间(CI):1.085~1.585,P=0.005]和术前糖尿病(OR=1.49,95%CI=1.33 ~1.66,P=0.000).结论 PTDM患病率高于移植术前糖尿病患病率,其独立的危险因素为术前BMI和术前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有效地预防和治疗PTDM提供参考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19年3月1日在某院移植中心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91例移植受者。根据ADA糖尿病诊断指标,将肝移植受者分为PTDM组(18例)与non-PTDM组(73例)。基于统计学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PT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该院肝移植中心PTDM的1年内累积发生率为19.7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BMI ≥ 25 kg·m-2)(OR=8.754,95% CI:2.113~36.273,P<0.05)、术前空腹血糖受损(IFG)(OR=4.713,95% CI:1.305~17.027,P<0.05)和ICU停留时间(OR=1.367,95% CI:1.013~1.843,P<0.05)是肝移植受者发生PT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术前IFG和ICU停留时间与PTDM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为减少PTDM的发生率,针对与PTDM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尽早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空腹血糖的变化规律、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PTDM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术前病史资料详实、术后存活时间〉3个月的66例心脏移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前空腹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移植前糖尿病(Pre—DM)组12例、空腹血糖受损(IFG)组11例、空腹血糖正常(NFG)组43例,观察3组术后空腹血糖变化规律。对54例术前非糖尿病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分析术后PTDM发生及转归,并对移植后新生糖尿病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心脏移植术后Pre—DM组、IFG组、NFG组术前、术后7d、术后6个月、术后1年空腹血糖分别为(8.5±1.9)、(10.3±2.7)、(7.6±2.4)、(7.0±1.7)mmol/L;(6.7±1.7)、(10.2±3.8)、(6.3±1.2)、(6.1±1.0)mmol/L;(4.6±0.6)、(8.2±3.9)、(5.9±2.0)、(5.7±1.1)mmol/L,3组术后7d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4例术前非糖尿病患者中20例(37.0%)发生PTDM,其中12例(60.0%)患者PTDM持续存在,8例(40.0%)在随访中转为NFG或IFG。单因素分析提示,体重指数、术前三酰甘油水平及环孢素A血药浓度与PTDM的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三酰甘油水平(比值比为6.373,P=0.016)和环孢素A血药浓度偏高(比值比为6.352,P=0.016)为发生PTDM的危险因素。结论PTDM并非持续存在,在病程中有可能转为IFG或NFG。术前三酰甘油水平和环孢素A血药浓度偏高可增加PTDM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  张晓义  何红  丁彩云 《江苏医药》2013,39(7):821-823
目的 探训踝肱指数(ABI)异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方法 ABI<0.9的T2DM患者74例分为未发生糖尿病足(A组,61例)和发生糖尿病足(B组,13例)两组,分析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A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收缩压、触觉及痛觉阈值、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均低于B组(P<0.05或P<0.01),A组载脂蛋白A1高于B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和空腹血糖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糖尿病足的预防工作中应重视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积极控制高血糖,并劝告戒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接受成人脂肪肝供体的肝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NODAT)的关系。方法 对接受成人脂肪肝供体的肝移植术的18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消瘦组5例(BMI<18.5 kg/m2),正常组82例(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65例(24 kg/m2≤BMI<28 kg/m2),肥胖组29例(BMI≥28 kg/m2)。又根据患者有无NODAT,分为NODAT组57例和非NODAT组124例。比较各组受体的一般资料、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脂肪肝供体肝移植NODAT的危险因素,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患者肝移植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肥胖组术前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NODAT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1),肥胖组患者NODAT发生率高于消瘦组和超重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超重(OR=3.423,95%CI:1.410~8.310)和肥胖(OR=16.808,95%CI:6.023~46.907)是脂肪肝供体肝移植NODA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曲线显示,肥胖组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Log-rank χ2=44.998,P<0.01)。结论 超重和肥胖是成人脂肪肝供体肝移植NODAT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合理控制患者BMI可显著改善移植预后。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肝移植;糖尿病;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脂肪肝供体肝移植  相似文献   

6.
张丽娟  金春花  高飞  鲁敏 《河北医药》2012,34(5):723-72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414例T2DM患者按尿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对照组(NDN)、微量蛋白尿组(DNⅢ)、大量蛋白尿组(DNⅣ),比较3组年龄、性别比、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肌酐、血尿酸、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的差别;并对DN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NDN组比较,DNⅢ组年龄、C肽、三酰甘油、肌酐和尿酸显著升高(P<0.05);DNⅣ组年龄、病程、收缩压、肌酐、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也显著升高,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TG显著降低(P<0.05).与DNⅢ组比较,DNⅣ组病程、收缩压、肌酐、尿酸、纤维蛋白原显著升高(P<0.05),空腹血糖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病程和收缩压.结论 糖尿病痛程的延长、收缩压增高是糖尿病患者发生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糖调节受损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科就诊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488例患者行糖耐量试验,根据血糖水平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104例、糖耐量减低组87例、糖尿病组174例、糖代谢正常组123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冠心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空腹血糖受损组、糖耐量减低组、糖尿病组、糖代谢正常组平均弥漫病变血管支数分别为1.36、1.47、1.52、0.70,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是弥漫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结论 糖调节受损时冠状动脉已发生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病变呈弥漫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LRT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40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合并LRTI(A组,203例)和无LRTI(B组,200例)两组,分析糖尿病合并LRT1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A组患者发热为主者占66.50% (135/203)、伴有咳嗽咳痰占51.23%(104/203);痰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率80.30%(革兰氏阴性菌占71.7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大、血糖控制不良、肺通气功能不良、低蛋白血症、血β2微球蛋白(β2-MG)升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合并有LRT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LRTI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患者年龄大、血糖控制不良、肺通气功能不良、低蛋白血症和血β2-MG升高是引起患者发生LRT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下肢骨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8月解放军463医院行下肢骨骨折手术的患者383例,根据术后有无发生骨髓炎分为骨髓炎组(n=10)和未发生骨髓炎组(n=373),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下肢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骨髓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下肢骨骨折患者术后骨髓炎发生率为2.61%.与未发生骨髓炎组比较,骨髓炎组年龄较大(P<0.05),手术时间较长(P<0.05),C反应蛋白、血红细胞沉降率以及患有糖尿病、基础疾病和发生切口感染的比例较高(P<0.05),应用抗生素种类≥2种的比例较低(P<0.05).糖尿病、切口感染、基础疾病、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为下肢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骨髓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糖尿病、术后切口感染、术前基础疾病、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率水平升高均会增加下肢骨骨折患者骨髓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发生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1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TDM,分为PTDM组(247例)和非PTDM组(284例).收集我院2016—2020年接受肾移植患者相关临床信息,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2组间PTDM风险因素差异水平;采用单...  相似文献   

11.
老年糖耐量异常者脂联素水平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糖耐量异常者脂联素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年龄≥60岁的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低减(IGT)和2型糖尿病(DM)患者进行体质量、腰臀围、血压、血脂、氧化应激指标和脂联素的检测,以所有检测者脂联素水平的中位数为界限将患者划分为高、低脂联素组。结果:NGT、IGT和DM3组间脂联素水平逐步降低,其中DM组明显低于NGT和IGT组(P<0.01)。低脂联素组与高脂联素组相比较,NGT人数明显减少(7vs18),而DM人数则明显增加(27vs10),空腹血糖(FBS)、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糖和血脂为影响脂联素水平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脂联素水平的下降可能在老年糖尿病高危人群糖耐量异常、肥胖、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国肾移植患者钙蛋白酶10(CAPN10)基因多态性与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PCR-RFLP)分别检测了97例PTDM患者(PTDM组)和301例未发生PTDM的肾移植患者(对照组)的CAPN10基因SNP-19、SNP-43、SNP-63的基因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PTDM的相关性。结果:PTDM组患者SNP-19的11+12基因型频率和SNP-43的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性别、移植时年龄、体重和BMI进行校正后,SNP-19的11基因型和12基因型携带者移植术后发生PTDM的风险分别是22基因型的1.502倍(OR=1.502,95%CI:1.016~2.347,P=0.048)和1.764倍(OR=1.764,95%CI:1.055~2.947,P=0.030),SNP-43的GG基因型携带者移植术后发生PTDM的风险是AA和GA基因型患者的2.19倍(OR=2.190,95%CI:1.047~3.473,P=0.044),SNP-63与PTDM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APN10基因SNP-19的1等位基因和SNP-43的GG基因型是肾移植后发生PTDM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慧  王娇  刘红伟  鲁瑞  王梦阳  李长平  刘媛媛  马骏 《天津医药》2019,47(10):1096-1101
摘要:目的 探讨短期综合干预方式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或者超重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8年入组的天津市47家医院的糖尿病合并超重或肥胖的患者进行基线问卷调查(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相关信息等),体格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等)和生化检验(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 2h 血糖(2h 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对干预3个月后的生化指标进行测量。采用SAS 9.4软件进行χ^2 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87例糖尿病合并超重或肥胖患者中,肥胖患者738例(74.8%),中心性肥胖患者872例(88.3%);综合干预前后各项血糖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01);3个月干预有效率为65.75%(649/987);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以及三餐是否规律3个影响因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餐饮食正常是3个月综合干预有效的保护因素(OR = 1.992, 95% CI: 1.466-2.706),病程≥10年 ( OR( 95% CI ):病程10-15年:0.555 ( 0.37~0.831 );病程≥15年: 0.546 ( 0.357~0.834 ))和年龄≥60岁(OR = 0.604, 95% CI:0.404~0.904 )是3个月综合干预有效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或肥胖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降低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同时建议建立完善综合干预体系,做到对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或肥胖患者的早干预、早控制,以提高该人群的血糖达标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567例术前无糖尿病的肾移植患者入组,回顾性调查患者性别、移植时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透析时间、移植前空腹血糖等一般临床资料及移植后1,3,6,12,24个月的免疫抑制方案、空腹血糖等实验室检测结果。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PTDM组和对照组(移植后非糖尿病组),采用£检验和,检验统计两组间上述各变量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PTDM的危险因素。结果:PTDM发病率为24.2%(137/567),男性(OR=1.813,P=0.009)、移植时年龄〉45岁(OR=2.528,P〈0.001)、移植时体重〉65kg(OR=2.445,P〈0.001)、移植时BMI〉24kg·m^-1(OR=1.819,P=0.005)、术后1,3,6,12,24个月的环孢素日剂量及血浓度均与FFDM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男性、移植时年龄〉45岁、体重〉65kg、BMI〉24及较高的环孢素日剂量和血浓度是发生PT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瑞格列奈及罗格列酮对肾移植后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肾移植后糖尿病(PTDM)患者使用瑞格列奈或罗格列酮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查本中心PTDM患者共31例,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16例(男9例,女7例)和罗格列酮组15例(男9例,女6例)。瑞格列奈组三餐前服用瑞格列奈1~2mg,罗格列酮组早餐前服用罗格列酮4~8mg,治疗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素氮(BUN)和肌酐(Cr)等指标变化。持续高血糖需要加用胰岛素或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者为治疗无效。结果:瑞格列奈组2例无效者改为瑞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或改为胰岛素治疗后效果满意;罗格列酮组4例治疗无效,改用胰岛素治疗,其中1例在治疗第2周时因水肿终止治疗(分析时予以排除)。瑞格列奈组和罗格列酮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7.5%(14/16)和71.4%(10/1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8);2组FBG、2hPG、HbA1c和BMI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ALT、BUN和Cr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例他克莫司(FK506)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PTDM)患者进行随访并总结此类患者药学监护要点。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PTDM相关文献,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降糖药物,进行规律血糖监测并复查糖代谢相关指标。结果:PTDM的发生机制类似于2型糖尿病,但其具有显著特点:发生PTDM多于移植后30~60d;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胰岛素用量会较前显著减少,甚至停用;降糖策略应以胰岛素治疗为主。2例患者血糖水平较PTDM诊断初期均明显改善,降糖药物剂量明显减少。第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低血糖,并在1年后PTDM临床缓解,血清C肽检查示胰岛细胞功能恢复良好;第2例患者发生PTDM后饮食控制不严格,血糖控制不达标,目前仍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结论:应重视他克莫司引起的PTDM,正确认识PTDM并指导患者规律监测血糖和合理使用降糖药物,防止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