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8岁,体重2 3kg。1岁时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彩色超声发现先心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因年龄太小未做特殊处理。于2 0 0 2年12月到我院就诊,要求手术治疗。病程中易感冒、心悸、疲乏,活动后明显,喜蹲踞。心前区广泛收缩期杂音向锁骨下传导,P2 亢进,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足背动脉触不到搏动。入院后,彩超提示先心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主动脉逆行造影发现:主动脉弓与胸主动脉交界处狭窄,动脉导管未闭。于2 0 0 3年2月2 6日在全麻低温下行动脉导管缝闭术及主动脉缩窄解除术,随后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及右…  相似文献   

2.
我院 1994年至 2 0 0 1年间实施心内直视手术15 0 0余例 ,期间发生主动脉插管意外 3例 ,报告如下。例 1:男 ,5岁 ,15kg ,术前诊断室间隔缺损 ,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并行循环开始时泵压急剧上升至 4 0kPa以上 ,泵管胀硬 ,接头处漏血 ,平均动脉压仅 2kPa ,心脏空瘪。立即停机检查 ,发现主动脉插管太浅 ,部分在主动脉夹层内 ,调整插管后恢复正常体外循环 (此过程 2min) ,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 7d康复出院。例 2 :男 ,11岁 ,2 7kg ,术前诊断室间隔缺损 ,经前正中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主动脉插管顺利 ,并行循环时未发现异常 ,术中…  相似文献   

3.
张俊芳  高卫国 《天津医药》2005,33(12):782-782
我院开展心脏外科手术后。对200余例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超声心动检查对比。在术后发现2例除存在室间隔膜部缺损(已修补)、肺动脉高压外,还合并有室间隔肌部缺损。  相似文献   

4.
<正>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分流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常见并发症[1],由于采用封堵伞介入方法治疗VSD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而被越来越多患者所选择。笔者采用此方法治疗4例VSD修补术后残余分流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心脏直视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指导.方法研究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9例心脏直视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方式及转归,其中主动脉瓣置换1例,二尖瓣置换1例,双瓣置换1例,主动脉窦瘤修补合并主动脉瓣置换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合并主动脉瓣置换1例,室间隔修补合并三尖瓣成形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合并主动脉瓣成型术后再手术1例,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1例.以上病例除2例未手术外,余者均予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死亡3例.6例手术成功,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治疗效果差,有外科手术指征时,尽早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郎勇  方颖  李安敏  吴立荣 《贵州医药》2011,35(4):340-341
1临床资料女性患儿,31个月,10.5 kg。2年前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膜部室间隔缺损,无口唇及肢端紫绀、呼吸困难及浮肿等表现。2010年8月2日入住我院心外科,术前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45次/min;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膜部瘤并缺损;肝肾功能未见异常。2010年8月6日全麻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心脏复跳后心电监护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行心外膜临时心脏起搏,心室起搏频  相似文献   

7.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15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115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病例,其中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者96例,膜周型者19例。手术均采用全身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有16例行直接修补,余均采取补片修补术。对于主动脉瓣的病变,施行瓣膜成形术92例,5例无法作瓣膜成形者则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18例单纯行室间隔补片修补术对主动脉瓣未作特殊处理。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访4个月至2年,死亡10例,心功能Ⅰ级72例,Ⅱ级31例,Ⅲ级2例。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进行同期外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36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结果。结果本组36例患者手术均告成功,无死亡病例,术中未出现心室颤动、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42.1±3.4)min,平均住院时间为(8.3±1.4)d。术后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胸部畸形。结论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8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病例采用经肺动脉干切口行修补术的治疗总结。方法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18例。结果死亡1例,存活17例,效果满意,无残余瘘和新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结论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采用经肺动脉干切口行补片修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自制带单向活瓣补片矫治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心包片缝制于中央打孔的涤纶补片上形成单向活瓣,用该补片修补15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早期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术后无早期死亡,6例出现低氧血症需呼吸机支持;术后2周复查心脏彩超,12例活瓣已关闭,3例存在右向左分流;其中1例术后2个月活瓣关闭.结论 带单向活瓣补片修补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术后早期特定情况下活瓣开放,出现右向左分流,可以有效缓解右心室后负荷,使患者能度过术后危险期,减少围手术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赵永峰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177-178
目的:在基层医院中开展经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体会,并对比右胸小切口与正中切口的预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者13例,行右经胸小切口房室间隔缺损修补,其中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8例,房间隔缺损合并鸡胸采用右经胸直视手术1例,正中切口手术患者未选择,仅选择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合并胸部畸形正中劈开胸骨术后对比。13例手术均采用右侧腋下第3肋间进胸,行房室间隔缺损直视下修补手术。结果:术后引流量少,术后胸廓畸形无加重,无心脏功能及呼吸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死亡。结论:右侧腋下经胸小切口,行简单的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切口小、隐蔽性强,有较好的美容效果。此方法在基层心胸外科医生中逐步推广,但要注意提高手术技巧及患者的选择。此方法不适合较复杂的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12.
涂洪强  陈苏江  张盛  明腾  段君凯  邹勇 《江西医药》2021,56(11):1917-1919,1954
目的 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经验、与传统体外循环手术优缺点.方法 选取本院600例心脏彩超确诊为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为经胸心脏彩超示缺损直径不大于10mm.所有患者不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肺动脉高压、急性感染或其他脏器病变.无肝肾功能、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两组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观察组经胸部小切口,在经食管超声的引导下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对照组常规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切开心脏行直视下修补室间隔缺损.记录并比较二组患儿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注红细胞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全部得到有效治疗,均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无差异;观察组I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用血明显较对照组少;观察组封堵成功284例,术中13例因导丝通过困难、残余分流较大、位置欠佳、瓣膜返流等中转体外循环;术后3例转体外循环,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周后行封堵器取出+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术后1d发现封堵器移位,导致残余分流明显,手术取出封堵器+室间隔缺损修补;对照组无二次手术.随访6月~5年,两组均无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溶血、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节约血源,但须严格把握其适应症,出现封堵器移位,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尽早处理,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涂洪强  陈苏江  张盛  明腾  段君凯  邹勇 《江西医药》2021,56(11):1917-1919,1954
目的 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经验、与传统体外循环手术优缺点.方法 选取本院600例心脏彩超确诊为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为经胸心脏彩超示缺损直径不大于10mm.所有患者不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肺动脉高压、急性感染或其他脏器病变.无肝肾功能、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两组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观察组经胸部小切口,在经食管超声的引导下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对照组常规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切开心脏行直视下修补室间隔缺损.记录并比较二组患儿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注红细胞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全部得到有效治疗,均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无差异;观察组I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用血明显较对照组少;观察组封堵成功284例,术中13例因导丝通过困难、残余分流较大、位置欠佳、瓣膜返流等中转体外循环;术后3例转体外循环,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周后行封堵器取出+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术后1d发现封堵器移位,导致残余分流明显,手术取出封堵器+室间隔缺损修补;对照组无二次手术.随访6月~5年,两组均无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溶血、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节约血源,但须严格把握其适应症,出现封堵器移位,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尽早处理,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成人法洛四联症根治术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勇  卢海彬  王峰  姬德宇  李睿  孙荣贵 《安徽医药》2010,14(10):1178-1179
目的总结10例成人TOF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带垫片平行褥式间断缝合法修补室间隔缺损。使用经戊二醛处理的牛心包修补缺损和重建右室流出道。9例需要跨瓣环补片,1例采用右室流出道补片。结果 10例均存活,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3例发生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应用肾上腺素效果良好。结论室间隔缺损修补完善和充分疏通右心室流出道是TOF根治术成败的关键。肾上腺素对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方法是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经皮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指导价值已经得到普遍肯定[1]。2010年1月—11月,我院应用TEE指导行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VSD)19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连续10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无死亡的体会(河南省平顶山市152医院467000)谢贞波,熊健,魏文郁,汤服民,王太国,陈曼霞,于勤勤我院自1991年5月至1994年5月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共102例,无早期死亡。此效果与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的处...  相似文献   

17.
心脏压塞是体外循环术后严重并发症。若未及发现、处理,很快引起心力衰竭、组织灌注不足,甚至死亡。本院自1996年10月~2004年5月共开展体外循环手术418例,17例术后并发心脏压塞。现将病情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例,年龄4~58岁,其中男8例,女9例。二尖瓣置换术后3例,瓦氏窦瘤破裂、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例,双瓣置换术后6例,法洛四联症行心内矫治术后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1例。首次心脏压塞发生在术后4~9小时内11例,10~24小时5例,术后9天1例。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4~24小时出现2次心脏压塞,1例于…  相似文献   

18.
吴锡龙 《贵州医药》2006,30(12):1100-1101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手术危险性大,死亡率较高.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我们对28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在体外循环下行直视修补术,全组存活出院,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连续缝合修补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者66例,采用体外循环不停搏连续缝合修补。结果体外循环时间(35±25)min。3例术中缝针时常出现传导阻滞,退针后自行恢复,无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无残余漏发生,无气栓发生,无三尖瓣中度以上反流。2例术后出血,再行止血。结论不停搏连续缝合修补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有效减少心肌损害,减少Ⅲ°房室传导阻滞和残余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术式。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2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包括61例患者,接受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同样为61例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术治疗。在治疗结束出院后,我们对患者进行长达1年的随访,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封堵器移位,1例患者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而转为外科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②观察组住院天数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所有患者在术后随访期内心脏功能均恢复良好,未见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结论外科修补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创伤较大,因此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创伤较小,因此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是部分患者因特殊情况需要转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