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血清学感染有密切的关系,输血后丙肝病毒感染相当高。但对医务人员职业性的感染研究不是很深入,说法也不一。意大利的PuroV博士等人,对意大利16医所医院中的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2.2%;1年后访复阴性人员,阳转率为0.1%。认普医务人员职业性传丙肝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2.
医务人员HCV抗体流行率[英]/ZuckermanJ…//Lancet,1994,343(8913).-1618~1620医务工作者因职业性暴露于血液和针刺损伤而易于发生血源性病毒感染。为了解医院中的医务工作者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抗体流行状况,...  相似文献   

3.
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对慢性丙肝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CV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国产α2b干扰素(300MU/d)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并设常规治疗组(VitC、门冬氨酸)为对照。于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患PBMC内HCV-RNA和血清内HCV-RNA、抗-HCV。结果:α2b干扰素治疗组2个疗程后慢性丙肝患PBMC、血清内HCV-RNA和抗-HCV转阴率分别为42.31%(11/26)、57.69%(15/26)、65.38%(17/26),常规治疗组慢性丙肝患PBMC、血清内HCV-RNA和抗-HCV转阴率分别为13.64%(3/22)、22.73%(5/22)、27.27%(6/2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α2b干扰对PBMC内HCV-RNA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4.
职业暴露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性血液暴露,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收集2005年6月1日至2006年5月31日丽水市中心医院职工职业性血液暴露34例,发生率2.8%。对暴露者的职业分布、锐器种类、职业暴露污染情况、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职业暴露后追踪观察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暴露人员中暴露率最高者为护士,占64.7%;锐器的器具伤害率最高为注射器针头,占74.2%;职业暴露污染以HBV最多,占82.4%;职业暴露后处理达100%;职业暴露后追踪达100%。追踪结果:本院职业暴露的职工经处理后发现1例感染与病人血清学一致,感染率2.9%。结论职业性血液暴露应以预防为主,提高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熟练规范操作,加强管理,避免或尽量减少职业性血液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HBV、HCV和HGV的感染对HCC家庭聚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乙、丙、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原发性肝癌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本文应用PCR方法对肝癌病、低发家庭成员进行了HBV-DNA、HCV-RNA和HGV-RNA检测。结果发现,高发户成员和无癌户成员中HBV-DNA和HGV-RNA的阳性率分别为21.8%(12/55)、36.4%(20/55)和7.3%(4/55)、14.5%(8/55)(P<0.01)。HCV-RNA阳性率分别为10.9%(6/55)和21.8%(12/55)(P>0.05)。HBV+HCV、HCV+HGV、HGV+HBV、HBV+HCV+HGV的重叠感染率分别为3.6%(2/55)、3.6%(2/55)、14.5%(8/55)、3.6%(2/55)和1.8%(1/55)、9.1%(5/55)、1.8%(1/55)、0.0%(0/55),其中HBV+HGV重叠感染模式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模式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HBV和HGV的感染可能是HCC家庭聚集原因之一,而HBV+HGV重叠感染模式较其他模式与HCC家庭聚集性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了44名与血液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血清中丙肝病毒抗体(抗一HCV),并同期检测150名首次无偿献血者作为对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2.2%和2.67%,二者无显著性差异(X’一0.16,P>0.05),提示,输血工作者并非HCV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产妇(产前)检测感染性病原体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5639例孕产妇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1/2抗体(抗-HIV1/2),用梅毒血清学(TRUST)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5639例孕产妇中,HBsAg阳性患者270例(4.7%),丙肝抗体阳性患者5例(0.08%),艾滋病病毒抗体1/2初筛阳性患者3例(0.05%),经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已进行确认阳性患者3例,梅毒抗体(TRUST)阳性患者3例(0.05%)。结论对孕产妇进行产前血清标志物的检测,能够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预防和控制母婴垂直传播,避免医务工作者感染等。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远没有乙型肝炎“出名”。 近来,由于广东佰易药业有限公司的丙种球蛋白出了点儿事儿,丙型肝炎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其实一丙型肝炎的感染率很高。全球丙肝病毒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有大约1.7亿人感染了丙肝病毒。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我国的丙肝病毒感染率大约为3.2%,北方较多,南方较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HBsAg阴性或低值弱阳性/抗-HBe阳性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常规ELISA法检测血HBV标志物。筛选出173例HBsAg阴性/抗-HBc阳性(+抗-HBc阳性)标本,分别用微粒子酶免技术(ME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入选标本作HBsAg和HBVDNA定量分析。结果(1)66例(38.2%)血清HBsAg呈低值弱阳性,其中浓度在0.5ng/ml以下者40例(23.1%)、0.5ng/ml-2.0ng/ml者22例(12.8%)。(2)在66例HBsAg低值弱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16例(24.2%);107例HBs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13例(12.1%)。HBVDNA定量值均在10^2copies/ml-10^4copies/ml之间。结论用常规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而可能存在低水平复制的病毒感染,临床需发展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常见引起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乙肝病毒及丙肝病毒在医务人员中的感染状况,以确定预防措施。[方法]2003-2005年采集本院各科室职工517名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原、抗-HBe、抗-HBc及抗-HCV。用罗氏荧光实时定量PCR仪测定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结果]HBsAg和乙肝DNA的检出率分别为10.25%(53/517)、10,83%(56/517),乙肝病毒感染率依次为门诊和医技科室、临床科室、职能科室,分别是62.43%、52.07%、40.54%,三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ACV的检出率仅为0.18%(1/517)。[结论]医务人员的HBsAg检出率高于本市检出率。其中门诊和医技科室的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是医院预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其HB—sAg阳性且乙肝DNA〉10^4拷贝的人员是防治肝病的重点。抗-HCV的检出率未见增高。  相似文献   

11.
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牟怀德  陈霞  刘昕亮  吴薇  李丹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752-1753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丙肝(HCV)感染现状,为控制丙肝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50例吸毒人群血清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结果:吸毒组血清丙肝抗体阳性201例,感染率为80.4%;对照组100例血清丙肝体阳性2例,感染率为2%,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40.2倍。结论:吸毒人群是丙型肝炎的重要传染源,有关部门应加强吸毒人员管理,防止丙肝在人群之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病毒(HR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以初步了解近年来鼻病毒感染在儿科患者中的流行规律。方法收集2002年11月至2006年11月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及病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共3292份,应用针对HRV145’端非编码区(5’-NCR)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的引物进行巢式PCR检测标本中HRV。结果3292份标本中HRV总阳性检出为507份,占本组检测标本的15.4%(507/3292),其中门诊患儿中阳性检出率为16.7%,住院患儿为14.5%;HRV阳性检出率在咽炎患儿中达到50.0%(8/16),在急性支气管炎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为17.5%(14/80),其他如急性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患儿中也有较高的HRV阳性检出率;在以血液系统疾病等为第一诊断,合并有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儿中HRV检测阳性率为26.4%(14/53)。HRV感染的季节性分布中,2003年的检出高峰在9月份,阳性检出率达32.6%;2004年检出率最高的是2月份(阳性检出率为24.2%),但与其他年度相比,阳性率略低;2005年的检出高峰在2月份,阳性检出率达35.3%;2006年的检出高峰在3月份,阳性检出率为31.3%。在HRV检测阳性的患儿中,年龄≤1岁的占44.8%,其次为~2岁(15.4%)、~3岁(12.4%)年龄组的患儿。结论HRV不仅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也有较高的感染率,在息其他疾病导致抵抗力低下时易于并发呼吸道鼻病毒感染。HRV感染存在于各年龄组并全年均可发生。随年龄增长,HRV阳性检出率逐渐降低。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是HRV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和液态芯片技术检测1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病例组)和20例非感染性脑病患者(对照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和2型(HSV-2)及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IgM抗体及脑脊液中各病毒的DNA,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脑脊液中HSV-1DNA阳性率为56.2%(9/16),对照组为5.0%(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HSV-2、HCMVDNA两组均未检出。联合检测表明,病例组HSV-1阳性率为93.8%(15/16),对照组为20.0%(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中HSV-1、HSV-2、HCMVIgM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SV-1感染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骨髓移植受体由于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诱发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常常造成移植失败。应用套式PCR对骨髓移植33例受体和98例供体检测发现,受体人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率(75.8%,25/33)明显高于普通正常人(57%,56/98),移植后40天可达93.9%(31/33),呈感染上升趋势。结果提示有必要在BMT时对供受体进行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便于BMT术前选择和术后治疗,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安徽省丙肝患者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结果表明HCV基因型有Ⅰ、Ⅱ、Ⅲ、Ⅳ及Ⅱ/Ⅲ混合型,以Ⅱ型感染(75.66%)优势,其次为Ⅲ型(13.23%)和Ⅱ/Ⅲ型(6.35%),Ⅰ、Ⅳ型各有1例(0.53%),安徽省北部地区的HCV型多于南部,而Ⅱ型北部则少于南部,不同地理区域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无输血、血液制品史的丙肝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为制订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回顾性调查对20484例住院患者按ICD-9分类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20484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48例,感染率2.19%。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为主,占51.11%(229/448);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占66.28%(57/86)。结论 应强化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控制意识,加强监测,减少漏报;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下,乙肝、丙肝感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抽取各级医院中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采血标本进行“两对半”及抗-HCV检测。结果丙肝感染率为0,乙肝感染率为57.95%。乙肝感染率较高。结论增强医务人员工作中个人防护的意识,完善个人防护设备并落实到位,加强医务人员乙、丙肝感染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病毒感染与川崎病( KD)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KD儿童105例为KD组,同期选取发热性疾病但非KD患儿210例为非KD组。对两组患儿的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儿童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中病毒感染232例,其中,KD组感染96例,占91.43%,非KD组感染136例,占64.76%。两组EB病毒感染率比较,KD组患儿明显高于非KD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874,P<0.001);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冠状病毒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分别将KD组和非KD组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其中KD组中感染组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率最高,为46.55%(43/96),显著高于KD组的未感染组(11.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得出P=0.04),亦高于非KD组的感染组(7.59%)和未感染组(8.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45、27.41,均P<0.001);而KD组中未感染组(11.11%)、非KD组的感染组(7.95%)和未感染组(8.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病毒感染与KD发病有关,且病毒感染的KD患儿更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9.
上思县肝吸虫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广大群众素来都喜欢吃鱼生.为了解肝吸虫病在我县的流行情况,我县卫生防疫站于1993年在自治区寄研所血防科指导下对我县进行了肝吸虫病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五和方法1.1对象为县城单位职工和县城附近农民.1.2粪便检查系采用10%氢氧化钠消化沉淀集卵法,以镜检查获虫卵定为阳性。2结果2.1粪检1304例,阳性102例,感染串为782%,其中单位职工感染串为9.42K(70/743),农民感染为5.7%(32/56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1’一5.26,Pwto.05).22男性感染率9.29%(60/646),女性感染率6.38%(42/658),两者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母乳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乳清HCMV-IgM特异性抗体;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乳清HCMV-DNA。结果:农村哺乳期妇女HCMV-IgM和HCMV-DNA阳性率(18.1%和21.0%)皆高于城区(8.3%和11.2%);成熟乳HCMV-DNA阳性率(20.4%)高于初乳(11.5%)。结论:母乳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对早产儿和免疫缺陷儿,不易采用感染的母乳喂养,对感染的母亲及其哺乳的正常婴儿,应定期进行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