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道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 在经过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转换为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诊疗经过及疗效。患者为29岁男性, 因"口干、多饮、多尿1个月"入院,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确诊为2型糖尿病, 并予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 患者血糖控制平稳后改为二甲双胍(0.5 g, 3次/d)、利拉鲁肽(1.2 mg, 1次/d)方案降糖, 此后半年多次随访, 患者血糖控制平稳, 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体重、体重指数均明显下降。利拉鲁肽是胰高糖素样肽-1类似物, 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降低体重。  相似文献   

2.
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36例服用二甲双胍片0.5g/次。3次/日。联合治疗组36例,加用那格列奈60mg/次,3次/日;二甲双胍片0.25g/次,3次/日。疗程均为12周。结果:餐前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差异有显著性,HbAlc下降更明显,且促进早期胰岛素的分泌。结论:那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合用疗效比单用二甲双胍好。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4岁,因服二甲双胍72g、格列本脲500mg30小时,于2007年8月4日收住院。患者半年前因多饮、多尿、消瘦在外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一直口服格列本脲及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一般。8月3日与他人吵架后服二甲双胍72g、格列本脲500mg,服后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2小时后送至省第二中医院,查血压为140/80mmHg、血糖为8.1mmol/L,予洗胃输液治疗,凌晨查血糖为0.4mmol/L,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性,53岁主诉血糖升高11年,加重伴下肢无力、咳嗽、咽痛1周现病史患者于1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具体量不详)、消瘦,体重下降20余斤,测尿糖(4+),自行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0.25 tid"降糖治疗,未监测血糖。5年前因血糖控制差,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改为"格列美脲2mg bid,二甲双胍肠溶片0.25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75岁,因“昏迷3h”于20lO08—12T04:00:00急诊收入我院ICU。患糖尿病20余年,长期应用甲苯磺丁脲、苯乙双胍(降糖灵)等降糖药物,其中苯乙双胍的用量达150mg/d,近几周剂量增加为200mg/d。查体:体温不升,BP73/38mmHg,P56/min,R26/min。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2岁,1993年诊断为2型糖尿病。2003年7月于本院检查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级)外,未见其他慢性并发症。出院后应用动物胰岛素控制血糖,2004年1月改用二甲双胍750mg/d治疗。2004年2月4日10pm患者在饮白酒300m1后服用盐酸二甲双胍288片(250mg/片),次日O:30am被家人发现送至急救中心。由于病人及家人拒绝洗胃,门诊予以催吐(呕吐物约600m1)及补液后收入院。  相似文献   

7.
用体重200~250g的Wister雄鼠,在苯巴比妥麻醉下,在进食和空腹情况下,以大剂量苯乙双胍(降糖灵PEBG500mg/kg)和二甲双胍(降糖片DMBG3g/kg),溶于水口服,然后测定血糖、乳酸、胰岛素和升血糖素。每30分钟抽血1次,共4小时。仅空腹服双胍鼠在服后3小时血糖明显下降(30mg/dl)。用双胍治疗的鼠,血乳酸值增加。于饲食的小鼠中,仅服PEBG鼠见血浆升血糖素明显增加。空腹动物服降糖灵和降糖片后,其升血糖素明显增加,与严重低血糖发展相平行。所有治疗鼠,在整个试验中,放射反应胰岛素值持续减低,尤以空腹鼠表现曼著。结论:①双胍类药物的毒性作用,决定于动物的  相似文献   

8.
30例口服降糖药物(OA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应用Glargine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24小时血糖从15.7±2.8mmol/L降至7.1±1.3mmol/L,空腹血糖(FBG)从12.7±3.6mmol/L降至6.1±1.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BG)从19.1±5.9mmol/L降至10.9±2.8mmol/L,HbAic从11.8±1.8mmol/L降至6.8±1.3mmol/L,低血糖从0增加至5次,来得时平均剂量为27.1±4.8μ/d,二甲双胍平均剂量为1500mg/d,患者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男性 ,6 0岁 ,因口渴、多饮、多尿 7年 ,上腹痛伴恶心、呕吐 18小时于 2 0 0 1年 4月 6日入院。入院前 7年诊断为“糖尿病” ,查空腹血糖 2 4 8mmol/L ,不规则服用“消渴丸”、“优降糖” ,血糖控制不佳。入院前 1月 ,开始用“降糖灵”、“二甲双胍”治疗 ,自行加量 ,“降糖灵”每日用量达 15 0mg ,有时并用“二甲双胍”。入院前 3小时 ,出现视物模糊 ,渐至失明 ,无头痛及肢体活动障碍。既往有“高血压”10年。入院查体 :T35 5℃ ,P 85 /min ,R 2 4 /min ,BP 10 0 / 70mmHg ,神志模糊 ,重度脱水貌 ,皮温低。双瞳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观察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联合应用对于2型糖尿病者血糖水平变化影响。方法抽取该院收治于2012年11月—2014年3月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人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进行治疗,对照组75人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水平(2hPG)。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水平(2hPG)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降糖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罗格列酮降糖,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睡前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4例口服三种降糖药仍难以控制血糖的患予以睡前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瑞格列奈1~2mg tid,二甲双胍0.5~0.75g tid或阿卡波糖50~100mg tid)治疗过程中监测一日五次末梢指尖血糖谱(空腹、三餐后两小时、睡前)每周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每两月一次,使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mmol/L。结果:血糖一周后下降,四周均达到稳定,除诺和龙体重稍有增加外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均无体重增加,所有入选无肝肾功能改变。结论:睡前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是2型糖尿病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3岁.1989年诊断为2型糖尿病,曾用多种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003年1月起因血糖控制不良联合胰岛素治疗,给予中效人胰岛素(优泌林70/30)18 U/d,同时口服阿卡波糖200 mg/d,二甲双胍1.5 g/d.注射胰岛素最初时反复于注射部位出现包块、红肿、瘙痒,未予处理半年后情况好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观察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联合应用对于2型糖尿病者血糖水平变化影响。方法抽取该院收治于2012年11月—2014年3月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人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进行治疗,对照组75人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水平(2hPG)。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水平(2hPG)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降糖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罗格列酮降糖,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报道1例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就诊的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 转换为司美格鲁肽治疗的诊疗过程。患者为33岁男性, 因口干、多饮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 血糖42.11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14.5%, 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以胰岛素泵强化降糖后逐步简化为司美格鲁肽(0.25 mg、1次/周皮下注射)联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餐时26 U、晚餐时18 U皮下注射)、二甲双胍缓释片(0.5 g、2次/d口服)治疗, 之后逐步停用胰岛素, 改为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0.5 mg、1次/周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0.5 g、2次/d口服)降糖, 血糖控制良好, 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5.
二甲双胍的作用和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控制高血糖:研究显示(Setter SM,2003,2991):二甲双胍单独或联合应用胰岛素或其他口服降糖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1%~2%,而且能够改善血脂、纤维蛋白溶解等代谢异常,还能维持或降低体重。联合饮食治疗时,二甲双胍能降低空腹血糖达50~70mg/dl。2型糖尿病(T2DM)患者葡萄糖新生速率增加3倍。有资料(Kirpichnikov D,2002,25)指出二甲双胍降低血糖的机制是:  相似文献   

16.
二甲双胍已成为口服降糖药物一线治疗药物,但由于存在与苯乙双胍同样的乳酸酸中毒担忧,很多医生和患者仍对使用二甲双胍心存忌惮。 苯乙双胍(即常说的降糖灵),在国外一些国家已经被禁用,但由于其价格便宜,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仍然在使用,尤其是商家在一些所谓的“降糖神奇中药”中非法加入了降糖灵来增强降糖作用。苯乙双胍最主要的罪证就是容易引起致死性乳酸酸中毒。与苯乙双胍同属双胍类的二甲双胍为此也受到长期的牵累。希望通过下面这个病例,提醒大家警惕苯乙双胍所致酸中毒以及说明这两种双胍类降糖药在导致乳酸酸中毒并发症方面的巨大不同。  相似文献   

17.
例1:患者女,48岁,糖尿病病史5年,一直服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控制血糖,无明显视物模糊及双下肢麻木感,血糖控制尚可.因与家人生气,于2009年1月13日15:00左右自服普通二甲双胍96片(0.25g/片),服药后因头晕、恶心、呕吐、腹泻于2009年1月14日17:30收入院.  相似文献   

18.
在糖尿病患者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叫“用二甲双胍降糖效果不好,就改用阿卡波糖;用阿卡波糖降糖效果不好,就改用二甲双胍。”在判断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些有关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等知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80例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二甲双胍治疗组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联合药物降糖组则采取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达标率;GLU降低至6.39 mmol/L内时间、PBG降低至7.8 mmol/L内的时间、GHb降低至6.0%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药物降糖组血糖达标率、GLU降低至6.39 mmol/L内时间、PBG降低至7.8 mmol/L内的时间、GHb降低至6.0%时间、血糖情况相比较二甲双胍治疗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药物降糖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二甲双胍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获得较好预后,可有效改善血糖代谢,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对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 (IR)的影响。方法 5 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 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下 ,随机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 3 0mg(2片 ) 1次 /日和模拟二甲双胍片 (1片 ) 2次 /日 ,即吡格列酮组 ;或随机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 5 0 0mg(1片 ) 2次 /日和模拟吡格列酮片 (2片 ) 1次 /日 ,即二甲双胍组 ,所有治疗疗程 12周。结果 在两组患者取得相当降糖疗效基础上 ,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在治疗后空腹和馒头餐后C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稍有降低 ,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吡格列酮在减低餐后胰岛素、改善IR方面优于二甲双胍。两种药物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则差异未见显著性。结论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能有效地降低IR和改善 β细胞功能。在改善IR方面 ,吡格列酮稍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