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与胰腺肿瘤相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影像学、实验室和病理特征.结果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多见于老年人、男性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和腹部不适.血清CA19-9水平可轻度升高,通常<100U/ml,较胰腺癌低.B超对肿块型CP诊断的准确率仅18.2%,只能作为初筛手段;CT的诊断准确率为45.5%,表现为主胰管及其分支呈球样扩张,可见胰腺假性囊肿和钙化;MRCP和EUS均可见胆总管、胰管不规则扩张,表现与胰腺癌相似;ERCP可清楚显示胰胆管的病变部位、梗阻性质、胰胆管的狭窄及扩张情况等,与CT检查结合,对鉴别肿块型CP与胰头癌有重要意义.根据组织病理检查,少部分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属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结论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与胰腺癌相似,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临床特征及K-ras基因突变以明确其与胰腺癌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随访资料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分别检测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胰腺癌、癌旁导管增生、手术切缘正常组织、石蜡包埋组织的K-ras突变.结果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和胰头癌血清总胆红素、CA19-9、ERCP检查结果的差异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肿块型胰腺炎增生导管K-ras突变率为40%(6/15),与癌周增生导管31.2%(10/32)的突变率相近,但显著低于胰头癌83.3%(15/18)的突变率,且胰腺炎手术后患者随访至2000年12月均健在且未发现胰头癌的临床表现.结论良性胰腺疾病导管增生存在K-ras突变并不一定向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与小胰腺癌的CT、MRCP影像学征象的差异,提高对AIP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2008年AIP亚洲诊断标准的24例AIP及病理证实的25例小胰腺癌(≤2 cm)的影像学资料,从胰腺的形态改变、密度及强化方式、胰管及胰周、胰外表现等方面进行比较,采用×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AIP和小胰腺癌组间,肿块部位、远端胰腺萎缩、肿块持续强化、胰管“截断征”、“鞘膜征”及肾脏受累征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9.010、10.506、15.288、8.688、6.292和4.966,P<0.05),但是只有远端胰腺萎缩和肿块持续强化征象在局限性AIP与小胰腺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弥漫性AIP的影像学改变具有特异性,与小胰腺癌容易鉴别诊断,但局灶性AIP与小胰腺癌鉴别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4.
慢性胰腺炎的内镜和影象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慢性胰腺炎(chronic pereatitis,CP)诊断难度较大,特别是局限性CP和肿块形成性CP又称胰腺炎性假瘤(inflarnmatorypseudo-tumor of the pancreas,IPP)与胰腺癌鉴别困难,近年来内镜诊断技术和影象学发展迅速,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e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仍是观察胰管最可靠的放射学诊断方法,仍认为是诊断CP的金标准.笔者以ERCP为中心,并对其他形象学和内镜诊断CP的价值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9例经手术证实为胰腺癌、21例经手术或长期追踪观察证实为非胰腺癌的病人,在术前同时进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动脉造影及灰阶超声显象检查的结果,并比较3种方法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见表1、2。作者指出超声显象、动脉造影及ERCP是诊断早期胰腺癌的较好方法,并认为3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大致相同,均为70~90%。但ERCP及选择性动脉造影有损伤性,技术操作复杂,且可能发生并发症,而超声显象无损伤性,敏感性高,故当怀疑胰腺癌时,首先推荐用超声显象检查,有损伤性的检查方法可作为补充检查方法。作者还指出用这3种方法作为胰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共9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形状、密度、平扫密度以及三期增强扫描密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此外,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组患者主要以胰腺肿胀为影像学表现,CT结果大多为弥漫性强化减低,胰管改变以不规则狭窄为主,易累及肾脏;胰腺癌组患者主要CT表现为弥漫性密度减低,胰管改变以截断为主;胰腺内分泌肿瘤更易出现胰周包膜样边缘、血管受侵犯以及假囊肿形成。上述特征性表现与其他疾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相关疾病定位及定性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临床特征及K-ras基因突变以明确其为胰腺癌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随访资料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分别检测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胰腺癌、癌旁导管增生、手术切缘正常组织、石蜡包埋组织的K-ras突变。结果: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和胰头癌血清总胆红素、CA19-9、ERCP检查结果的差异有助于两的鉴别诊断:肿块型胰腺炎增生导管K-ras突变率为40%(6/15),与癌周增生导管31.2%(10/32)的突变率相近,但显低于胰头癌83.3%(15/18)的突变率,且胰腺炎手术后患随访至2000年12月均健在且未发现胰头癌的临床表现。结论:良性胰腺疾病导管增生存在K-ras突变并不一定向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并与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17例胰腺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39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17例胰腺癌患者中黄疸分别有14例和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111,P=0.045),血清癌胚抗原升高分别为0例和3例,糖链抗原(CA)19-9升高分别为12例和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T显示胰腺萎缩、胰腺周围及血管侵犯分别有0、5例和3、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1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14例胰腺癌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胰管扩张、胰管中断、胆管扩张分别有14、2、15例和11、6、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8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14例胰腺癌患者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检查,前者未找到肿瘤细胞,后者中10例发现恶性肿瘤细胞.结论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诊断困难,结合临床特点、肿瘤血清标志物检查、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尤其活组织病理检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腺疾病的诊断还存在三个问题:1.部分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均可见主胰管狭窄伴二、三级管扭曲,不易鉴别;2.小于2mm的小囊性扩张及二、三级管不规则可能是老年人的正常变异,难于与轻度慢性胰腺炎区别;3.早期胰腺疾病的ERCP可能正常。在行ERCP时,通过内窥镜下主胰管插管(ECMPD)采集纯胰液(PPJ)检查,可有助于鉴别诊断。兹就近年部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标本采集及处理纯胰液的采集可在逆行胰管造影前或后进行。欲作胰腺外分泌的生化检查时,因抗胆碱能药物、ERCP操作及造影剂皆可影响检查结果,可在留置胰管导管1小时后采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仍是一个难题。多数病人在就诊时已发现无法治疗。胰腺癌继发胆管梗阻者固然要做姑息性的旁路手术,但经放射学诊断为不能切除的胰腺癌病人,仍进行剖腹探查,其目的仅为了证实放射学的诊断或获得标本作组织学检查。对后一组病人,为了避免剖腹术引起的病患率和化费,可用经皮细针吸引活检来获得胰腺组织证实癌肿。本文报道在ERCP下选定活检部位,对14例进行经皮细针胰腺穿刺活检的经验。 14例均为无黄疸而怀疑胰腺癌的病人,男女各7例,年龄从55岁至82岁。每例均经ERCP诊断为胰腺癌,随后动脉造影显示肿瘤已不能切除。术前的准备同动脉造影术:禁固体食物8至12小时,口服安定10mg。术后嘱卧床6小时,在4小时内密切监护重要的生命体征。用ERCP所摄的仰卧位(前后)片,来断定胰管梗阻或被肿瘤包绕的部位。可用超声扫描或电子计算计体层扫描(CT)以估计皮肤至胰腺肿块中心的距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CT扫描检查用于诊断和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结果分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组(56例)和胰腺癌组(39例),比较两组CT扫描、影像学特征及检查结果。结果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在CT扫描特征包括形态、密度均匀程度和密度大小等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根据CT扫描结果显示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在胰腺肿胀、血管侵犯、胰管状态改变等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 CT扫描检查能够准确的区别判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后续诊治方案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承薇 《胃肠病学》2001,6(3):181-183
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虽分属良、恶性两种疾病,但可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有时鉴别诊断非常困难。这两种疾病有时可能互为因果,增加对它们各自特征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有助于恰当地诊治这两种疾病。 一、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病理 胰腺癌病灶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分界不很清楚,常深埋于胰腺实质中,切面呈黄白或灰白色;慢性胰腺炎可有广泛的纤雏化及不规则结节样硬化。在一组接受手术的慢性胰腺炎患者中,约30%有胰腺炎性肿块,与胰腺癌在肉眼上难以鉴别,故术中常需冰冻切片,通过组织学检查确定病理诊断。慢性胰腺炎与胰腺…  相似文献   

13.
胰管内超声在鉴别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与常规影像学检查对比,评价胰管内超声对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手术证实和临床诊断为胰癌和慢性胰腺炎的患者行胰管内超声检查,且与常规腹部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逆行胰胆管造影作比较;结果胰管内超声对胰癌和慢性胰腺炎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结论胰管内超声在胰癌和慢性胰腺炎的临床鉴别诊断中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慢性胰腺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评价多种影像学检查在慢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 ,有助于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总结北京协和医院 1991~ 2 0 0 0年间确诊的慢性胰腺炎患者 12 9例 ,分析体外超声 (US)、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 (CT)、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超声内镜 (EUS)及磁共振胰胆管显影 (MR CP)在诊断慢性胰腺炎中的作用。结果 ①EUS和MRCP诊断慢性胰腺炎的敏感性高 ,与ERCP的一致性较好。②ERCP的敏感性显著高于US与CT(P <0 .0 5 )。③US对胰管扩张检出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 5 9.4 %与 93.8% ,CT分别为 6 0 .0 %与 95 .7%。④胰管病变重度组ERCP与BT PABA的一致率(87.5 % )较轻 中度组 (6 6 .7% )高。⑤慢性胰腺炎并发症越多 ,胰管病变程度越重。结论 在传统检查中 ,ERCP诊断慢性胰腺炎的敏感性最高 ;新近开展的EUS和MRCP敏感性高 ,且与ERCP有较好的一致性 ,是很有前途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尽管计算机断层摄影(CT)和超声波均能检测主胰管,但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仍为显示胰管系统最实用的方法.经皮超声引导的胰管显影术能有效地诊断扩张的胰管系统,但成功率不高.ERCP不仅对胰腺疾病诊断、肿瘤和炎症间的鉴别有价值,而且对计划治疗,尤其是术前估价有帮助.ERCP的副作用为急性胰腺炎和败血症,术后约50%患者血清淀粉酶异常增高,但真正产生急性胰腺炎的仅约1%.如操作者技术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在鉴别老年人肿块型胰腺炎(MFP)和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11年1月—2021年12月经临床手术/穿刺病理证实的24例肿块型胰腺炎与52例胰腺导管腺癌老年患者的临床及多排螺旋CT征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具有鉴别价值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结果 2组疾病的价值的CT征象包括:直接征象:MFP与PDAC患者病灶密度均匀者分别为18例(75%)和15例(28.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4.328,P<0.001);病灶CT值方面:在增强扫描后,MFP组病灶的强化程度总体高于PDAC组,MFP组与PDAC组病灶动脉期CT值分别为(59.4±10.5)HU和(53.8±11.5)HU,静脉期CT值分别为(85.8±13.8)HU和(78.9±14.0)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4/2.011,P=0.047/0.048);间接征象:PDAC更容易出现胰周血管侵犯(36.54%)、胰尾部萎缩(53.85%)和远处转移征象(17.31%),比例均高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谐波造影增强内镜超声(CH-EUS)对胰腺癌与局灶型胰腺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上海长海医院经CH-EUS检查诊断为胰腺癌和局灶型胰腺炎患者,以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术(EUS-FNA)或组织病理学及6个月以上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评价CH-EUS对胰腺癌与局灶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效果,并分析两者的CH-EUS图像特征.结果 共有56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平均年龄(56±12)岁.最终诊断局灶型胰腺炎21例,胰腺癌35例.CH-EUS显示的正常胰腺组织增强时相与周围组织同步,达峰显著,呈均匀等增强.胰腺癌增强时相多数晚于正常胰腺组织,消退快,达峰不显著,94.3% (33/35)的病灶内部呈不均匀低增强,1例高增强者为癌肿内部有较多高强化的分隔,1例均匀等增强者为慢性胰腺炎癌变.局灶型胰腺炎增强多数表现为与正常胰腺组织等时相,达峰显著,76.2%(16/21)呈均匀等增强.CH-EUS鉴别局灶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灵敏度为90.5%,特异度97.1%,准确率94.6%,阳性预测值95.0%,阴性预测值94.4%,阳性似然比31.7,阴性似然比0.1.结论 CH-EUS可以实时、清晰地显示胰腺肿瘤的血供情况,能对胰腺癌和胰腺局灶型炎症的鉴别诊断提供有力帮助,是一种有价值的临床诊断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临床少见,多发生于老年男性,目前普遍认为发病与自身免疫机制相关。AIP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难与胰腺癌相鉴别。本文报告1例老年男性AIP患者超声造影误诊为胰腺癌,以丰富超声科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上腹疼痛伴恶心1周,近日发作频繁,于当地医院就诊,常规超声提示"可疑胰腺占位或胰腺炎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分析造影增强超声内镜(CE-EUS)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公开发表的采用CE-EUS鉴别诊断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期限截至2018年12月31日,对文献进行二次筛选、评分及数据提取,然后采用Meta-Disc1. 4及stata12. 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0篇文献,共计1888例患者,CE-EUS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的汇总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分别为86%[95%可信区间(95%CI):83%~89%],93%(95%CI:92%~95%),12. 01(95%CI:9. 72~14. 85),0. 16(95%CI:0. 10~0. 26),76. 12(95%CI:54. 50~106. 31),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 965 5。阈值效应检验、Meta回归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均未找到异质性来源。剔除引起异质性的4篇文献后,所有纳入文献异质性降至可接受范围内,Meta分析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 CE-EUS对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其在临床的普及应用可能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腺组织3T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可行性及其在胰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3T MR成像仪对20名健康志愿者和47名胰腺肿块患者(胰腺癌21例,肿块型胰腺炎7例,胰腺囊性肿瘤19例)行胰腺常规MRI及两组不同扩散梯度因子(b值,500和1000 mm2/s)DWI检查,测量病灶、病灶旁胰腺DWI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及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 在b=500和1000 mm2/s DWI图像上,正常胰腺实质信号均匀,胰头、体、尾各部分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胰腺癌、肿块型胰腺炎均显示为高信号,且在b=1000mm2/s的DWI上胰腺癌的相对SI1000值显著高于肿块型胰腺炎(1.238 +0.448比0.371±0.293,P<0.01)。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ADC500和ADC1000均显著低于正常胰腺(P<0.01),且胰腺癌ADC1000显著低于肿块型胰腺炎[(1.087±0.175) mm2/s比(1.279 +0.213) mm2/s,P<0.01]。胰腺囊性病变在b= 500 mm2/s时显示为高信号,在b=1000mm2/s的DWI上表现为低或等低信号,其ADC500和ADC1000均显著高于正常胰腺(P值均<0.01)。结论 3T磁共振胰腺DWI有助于胰腺肿块型病变的鉴别诊断,高b值DWI对胰腺病变定性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