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评估水飞蓟制剂在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中的作用。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和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ENTRAL)截至2018年11月30日,水飞蓟制剂与安慰剂相比预防ATB-DILI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TATA12. 0软件进行。使用具有95%可信区间(95%CI)的标准化均值差(SMD)和相对危险度(RR)来评估水飞蓟制剂的作用。纳入研究的质量根据Cochrane手册进行评估。使用漏斗图和Egger’s测试评估发生偏倚。采用敏感性分析以评估每项研究对整体效应大小的影响。结果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的1198例患者(585例使用水飞蓟制剂,613例使用安慰剂)。水飞蓟制剂在第4周显著降低了ATB-DILI的发生风险(RR=0. 33,95%CI:0. 15~0. 75,P=0. 008)。此外,水飞蓟制剂对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肝功能有保护作用(ALT:SMD=-0. 15,95%CI:-0. 24~-0. 07,P 0. 001; AST:SMD=-0. 14,95%CI:-0. 23~-0. 06,P=0. 001; ALP:SMD=-0. 12,95%CI:-0. 20~-0. 03,P=0. 008)。水飞蓟制剂和安慰剂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相当(RR=1. 09,95%CI:0. 86~1. 39,P=0. 47)。结论水飞蓟制剂的预防性治疗有助于结核病患者开始治疗后4周显著降低ATB-DILI的发生风险。此外,水飞蓟制剂还能显著改善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益肝灵及肝泰乐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三家精神专科医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肝功能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水飞蓟宾组、复方益肝灵组及肝泰乐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12周ALT、AST、TBil、GG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水飞蓟宾组、复方益肝灵组及肝泰乐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6%、90.00%和85.50%。3组患者治疗4、8、12周ALT、GGT、TBi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水飞蓟宾组治疗4周AST水平均低于复方益肝灵组及肝泰乐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水飞蓟宾组治疗8周AST水平均低于复方益肝灵组及肝泰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12周AS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治疗12周肌酐(Cr)、尿素氮(BUN)及空腹血糖(GL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种药物均能有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伤,且水飞蓟宾胶囊在治疗4周时降低转氨酶较快,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4.
5.
近年.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抗结核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药物性肝损伤的报道也在增加,特别是抗结核药致严重肝损伤,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本研究总结我院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应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72冽,以进一步了解抗结核药致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6.
田涛  谢红东  李爽 《肝脏》2016,(3):194-196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情况,回顾性研究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后采取不同方案再次给药后导致再次肝损伤的发生率。方法依照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诊断标准及其监测方案,筛选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共3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上述研究对象根据2013年10月第36卷第10期《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提出几点方案对32例病例进行分组[1],分为治疗A、B、C组,并根据专家组提出三点再次给药建议方案,了解不同方案再次给药导致再次肝损伤的发生率;治疗A组筛选出10例:单纯转氨酶增高而无胆红素升高或黄疸者,待转氨酶3倍ULN时,可加链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乙胺丁醇、异烟肼,每周复查肝功能,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加利福平或利福喷丁,待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视其肝脏基础情况是否加吡嗪酰胺。治疗B组筛选出18例:转氨酶增高伴胆红素升高或黄疸者,待转氨酶降至3倍ULN,胆红素2倍ULN,可加链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如果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加异烟肼,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视其肝脏基础情况是否加利福平和吡嗪酰胺。C组筛选出4例,为对于肝损伤合并过敏反应(伴发热、皮疹)的患者,待机体过敏反应全部消退后再逐个试用抗结核药物。观察3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再发率。结果 (1)1150例患者中,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筛选出病例共32例,发生率2.78%。(2)A组方案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为20%,B组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为33.3%,C组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为100%;总发生率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种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18.75%,利福平12.5%,异烟肼6.25%,乙胺丁醇0%,链霉素3.125%。结论 (1)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发生率接近文献相关报道2.55%[1];(2)3组再次给药方案中,以A组发生率最少,其次为B组,C组发生率最高;A、B组为安全、有效的再次给药方案,适合在临床上推广,而C组方案发生率高建议不作为推荐;(3)各种抗结核药物中以吡嗪酰胺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利福平,异烟肼在其后,建议最好少选择吡嗪酰胺和利福平,改为阿米卡星联合左氧氟沙星代替,减少再次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水飞蓟宾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CNKI、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中水飞蓟宾治疗酒精性肝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收录时间为1998年至2013年;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包括849例酒精性肝病患者;水飞蓟宾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一般保肝药的对照组,其OR为5.49(95%CI 3.51~8.58,P<0.0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ALT、AST和GGT的加权均数差(WMD)分别为-6.20(95%CI -9.06~3.35)、-14.17(95%CI-17.08~11.25)和-32.32(95%CI-36.83~27.81),凝血酶原时间和白蛋白的WMD分别为2.11(95%CI 0.64~3.57)和1.42(95%CI 0.08~2.75),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WMD 分别为-1.40(95%CI -1.61~1.19)和-0.35(95%CI -0.56~0.13),提示治疗组肝酶学指标、合成功能指标和降低血脂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0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对照组为1.7%。结论水飞蓟宾可显著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生化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水飞蓟宾防治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核病治疗周期长,在初治肺结核化疗中,多选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这3种抗结核药物可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HBsAg( )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更高,直接影响抗结核治疗的效果。我院在2001-2002年间应用水飞蓟宾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适应现象的临床特点.方法 依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及其监测方案,采用病例登记和随访,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筛选出适应现象病例32例.按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后继续用药情况,分为持续用药和停药后再用药两组,依据生物化学指标和临床症状对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探讨适应患者肝损伤类型、肝损伤与用药间的时间关系.计数资料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结果 在32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适应现象的住院病例中,持续用药者21例,停药后再用药者11例.32例适应患者均为肝细胞型肝损伤,潜伏期为(16.59±3.05)d,转氨酶峰值降低至正常水平的时间为(11.34±5.97)d.21例持续用药组患者潜伏期为(17.05±13.71)d,转氨酶峰值降低至正常水平时间为(11.20±5.92) d;11例停药后再用药组患者潜伏期为(16.46±12.09)d,转氨酶峰值降低至正常水平时间为(11.91±6.20)d.30例适应患者肝损伤程度为1级,2例患者肝损伤程度为2级. 结论 抗结核药物肝脏适应性变化的特点是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暂时性升高,需要认识这种适应现象的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监测和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六味五灵片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治疗组加用六味五灵片,对照组加用护肝片。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且治疗结束后随访2周。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改变。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及随访结束后ALT、AST、TBil复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六味五灵片可以改善受损肝脏功能,减轻肝内炎性反应,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111例抗结核药致肝损伤住院病例调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与国际标准RUCAM评分系统的一致性。方法采用国际共识会议诊断标准和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对111例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11例抗结核药导致的肝损伤中,101例符合美国药物性肝损伤网络提出的资料完整性标准。按照国际共识意见进行临床分型:肝细胞型81例(80.2%),胆汁淤积型16例(15.8%),混合型4例(4.0%)。采用RUCAM量化评分系统评分结果是:非常可能2例(2.0%),很可能63例(62.4%),可能32例(31.7%),不大可能4例(4.0%),无关0例;采用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对人选病例进行评定:确诊38例(37.6%),疑似57例(56.4%),排除6例(5.9%)。结论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符合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规律。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诊断方法简便,町操作性强,与RUCAM评分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还原性谷胱甘肽序贯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开放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临床实验方法,来自于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结核病科的120例因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脱落2例)。对照组患者予甘草酸二胺和还原性谷胱甘肽静脉滴注,后口服肌苷片;治疗组患者以还原性谷胱甘肽片替代肌苷片序贯治疗。疗程12周,随访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6%( P<0.05);治疗12周时,治疗组患者ALT、 AST及TBil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在肝功能恢复中及恢复后的抗结核药物恢复应用的比例,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还原性谷胱甘肽序贯治疗用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不仅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而且可以减少因肝损害导致终止抗结核治疗的病例发生率,从而提高抗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安全,全球每年约有400万人死于该病,我国肺结核患者数量高居世界第二位[1-2]。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常见且严重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2%~28%[3]。DILI除了与环境因素有关外,遗传因素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变化、基因多态性等也起重要作用[4]。乙醛脱氢酶2(ALDH2)主要存在于肝脏、脑、心、肾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水飞蓟宾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转氨酶影响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讨水飞蓟宾对脂肪肝患者的护肝作用。方法计算机及手工检索知网、万方、维普网、Sinomed、Pubmed、Medline、Embase、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收集关于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计665例患者,在使用水飞蓟宾治疗8周~3个月后,可明显降低NAFLD患者血清ALT水平[加权均数差(WMD)=-11. 60,95%可信区间(95%CI):-18. 68~-4. 51,P=0. 001]和AST水平[WMD=-11. 56,95%CI:-16. 93~-6. 18,P 0. 001]。结论水飞蓟宾可明确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ALT、AST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uring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 ATB-DILI)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确诊为结核病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住院或门诊儿童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全疗程使用护肝药物,其中,发生肝损伤患儿52例,ATB-DILI发病率为26.0%。分析结核病患儿发生ATB-DILI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病理损害、发生时间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2例肝损伤患儿中,20例(38.5%)无明显症状仅肝功能指标异常,32例(61.5%)厌食,29例(55.8%)呕吐,3例(5.8%)黄疸,均加用护肝药及对症处理后好转;51例为1级(轻度)ATB-DILI,1例为2级(中度),无3~5级肝损伤患者;均为肝细胞损伤型患者。在开始抗结核治疗2周内有29例(55.8%)发生ATB-DILI,第3~8周有8例(15.4%),第9~12周有5例(9.6%),第13~16周有7例(13.5%),第16~24...  相似文献   

16.
我们应用水飞蓟宾(卵磷脂复合物胶囊)对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害进行预防性治疗,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对2006-2008年本院收治的92例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使用水飞蓟宾,入选病例诊断均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1].  相似文献   

17.
甘利欣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明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2):199-199
肝功能损害是抗结核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笔对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的259例患,分组给予甘利欣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或单用甘利欣治疗,并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六味五灵片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轻度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5)患者接受六味五灵片治疗,1.5g/次,3次/d;对照组(n=30)患者接受甘利欣胶囊治疗,100mg/次,3次/d;均在不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2周,观察治疗第1周、第2周后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水平变化,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在治疗第1周、第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01),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两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TBil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4.3%和76.6%,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六味五灵片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轻度肝损伤起效快,疗效高,明显优于甘利欣胶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解放军第九○五医院收治的58例抗结核药致肝损害患者的CT影像及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特征与血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入组患者男性31例(占53.44%),女性27例(占46.55%),年龄18~72岁,20岁的患者7例(12.06%), 20~60岁30例(51.72%),60岁21例(36.2%)。入院时存在病毒性肝炎标记物阳性者6例(占10.34%),酗酒者5例(占8.62%),肝细胞损害型29例(占50.00%),胆汁淤积型4例(占6.89%),混合型25例(占43.1%)。平扫肝脏CT值为(58.5±16.2)HU,肝脾比值为(0.675±0.014),与抗结核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CT影像表现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发生ATB-DILI的98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6 m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其MMP-1、MMP-2、MMP-7、MMP-9、MMP-13、MMP-14浓度。病例组研究对象根据ATB-DILI临床分型分为肝细胞损伤型(A组)、胆汁淤积型(B组)、肝血管损伤型(C组)、混合型(D组);根据ATB-DILI严重程度分为0级(无肝损伤)、1级(轻度肝损伤)、2级(中度肝损伤)、3级(重度肝损伤)、4级(急性肝功能衰竭)、5级(致命)。比较不同临床分型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MMP水平;分析MMP水平与ATB-DILI严重程度分级相关性。结果:按照ATB-DILI临床分型,病例组中A组有51例,B组有12例,C组有15例,D组有20例;根据ATB-DILI严重程度分级,病例组中1级有33例,2级有27例,3级有22例,4级有14例,5级有2例。A、B、C、D组及对照组MMP-1浓度分别为:(89.1±11.2)ng/ml、(32.3±6.3)ng/ml、(47.5±9.1)ng/ml、(55.2±11.1)ng/ml、(27.5±8.2)ng/ml;MMP-2浓度分别为:(8.2±2.1)ng/ml、(6.2±2.3)ng/ml、(15.5±1.8)ng/ml、(7.2±1.6)ng/ml、(3.2±1.3)ng/ml;MMP-9浓度分别为:36.1(25.9,47.3)ng/ml、11.3(5.1,20.6)ng/ml、14.1(6.1,21.3)ng/ml、15.3(3.8,28.1)ng/ml、6.4(2.8,8.6)ng/ml;MMP-14浓度分别为:5.2(2.8,7.5)ng/ml、6.0(3.6,8.9)ng/ml、11.2(5.2,17.4)ng/ml、4.0(1.8,6.2)ng/ml、2.8(1.4,4.3)ng/ml。A组MMP-1和MMP-9浓度明显升高,C组MMP-2和MMP-14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83,P=0.031;H=9.979,P=0.041;F=9.381,P=0.010;H=10.555,P=0.032)。ATB-DILI严重程度1、2、3、4、5级患者MMP-9浓度分别为:16.2(13.2,19.3)ng/ml、21.5(18.4,23.6)ng/ml、24.3(20.6,27.1)ng/ml、30.3(25.1,35.3)ng/ml、38.5(33.9,43.1)ng/ml,与严重程度分级呈正相关(r=0.882,P=0.000)。结论:不同临床分型ATB-DILI患者MMP-1、MMP-2、MMP-9、MMP-14浓度有不同程度升高;MMP-9浓度与ATB-DIL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MMP水平可能为ATB-DILI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