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乙型肝炎患者病程中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8水平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作一初步研究,以探讨它们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法检测血清IL-4、IL-18。常规方法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浓度。慢性大,小三阳乙肝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各40例,分别编为A,B,C组。结果:慢性大。小三阳乙肝患者组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18水平A组最高,B组次之,两组有差异(p〈0.05);IL-4水平2组病人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组病人无明显差异。血清IL-4、IL-18与ALT、AST、TbiL呈正相关.与GGT无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中血清IL-4、IL-18的变化与肝脏慢性炎性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张波  胡敏涛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861-1862
近年来,多种细胞因子在肝脏炎性损伤以及对预后和治疗效果的判断中的作用已经日益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应用ELISA法法检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及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动态变化,分析并探讨其变化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IL-10、IL-18及IFN-γ水平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及18(IL-18)、干扰素-γ(IFN-γ)与多发性硬化(MS)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监测43例不同分型的MS患者(MS组)和45例健康对照组(NC组)血清中IL-10、IL-18及IFN-γ的水平。结果:MS组血清IL-10及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1);MS组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期;而IL-18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均P〈0.01);重型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经过免疫抑制剂治疗后,MS组血清中IL-10水平明显升高,而IL-18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IL-10I、L-18参与MS的免疫发病过程;血清IL-18可作为观察MS患者病情及判断治疗效果的可靠指标。免疫抑制疗法的部分机制可能与下调IL-18和上调IL-10等两类细胞因子网络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炎患者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涛  张波  周红燕 《临床荟萃》2008,23(2):118-119
各种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以及病毒的清除中所起的作用正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我们研究了我院近两年多来各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血清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与病情进展程度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金边瑞香浸膏对小鼠血清IFN-γ、IL-4、IL-18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边瑞香(daphne odora var.marginata,DOVM)浸膏对小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8(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系小鼠6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1、2、4、8、16 g/(kg.d)DOVM浸膏组共6组,每组10只。DOVM浸膏不同浓度组分别灌胃给药0.02 mL/g,1次/d,连续14 d;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0.02 mL/g,1次/d,连续14 d。常规分离血清后,采用生物素双抗体ELISA夹心法(ABC-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IFN-γ、IL-4、IL-18的水平。结果1 g/(kg.d)DOVM浸膏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生理盐水组与DOVM浸膏不同浓度组血清IFN-γ、IL-1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OVM浸膏不同浓度组间血清IFN-γ、IL-18水平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 g/(kg.d)DOVM浸膏对小鼠IL-4的表达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10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IL-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等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1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治疗后第13、26、39、52周时的血清IFN-γ和IL-4水平。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后完全应答组IFN-γ/IL-4水平接近或高于对照组;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IFN-γ/IL-4水平则低于对照组。结论拉来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乙型肝炎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FN-γ水平逐渐增高;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逐渐降低,提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但抑制病毒繁殖,而且长时间治疗可增强Th1类细胞优势应答,抑制Th2类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及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相关性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意义。方法对105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研究组,宫内感染13例,宫内未感染92例)和42例血清HBsAg阴性的正常孕妇(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5项指标和细胞因子IL-12、IL-18、IFN-γ、IL-4水平;测定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5项和HBV-DNA水平。结果宫内感染组孕妇的IL-12、IL-18、IFN-γ水平显著低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IL-4水平则显著高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均P<0.01)。宫内未感染组的IL-12、IL-18、IFN-γ和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外周血IL-12、IL-18与IFN-γ呈显著正相关(r=0.956、0.927、0.885及r=0.926、0.943、0.856,均P<0.01),与IL-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926、-0.921、-0.913及r=-0.935、-0.982、-0.939,均P<0.01)。结论IL-12、IL-18既可加强HBV感染的T细胞的反应和IFN-γ的生成,又能增强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望成为HBV宫内感染免疫治疗的新靶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RANDOX细胞因子芯片和EVIDENCE全自动芯片分析仪测定对92例冠心病患者及33名健康查体者进行血清IL-6、IL-8、TNF-α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分别为(13.16±16.81)ng/L,(375.53±292.14)ng/L,(15、46±15.38)ng/L,其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中IL-6、IL-8、TNF—α均呈不同程度变化。[结论]血清IL-6、IL-8、TNF-α在冠心病不同分型中呈规律性变化,提示这3种指椰寸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和干扰素(IFN-γ)与免疫球蛋白E(IgE)的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体夹心和间接ELISA法分别对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进行血清IL-4,IL-12,IL-13,IFN-γ和IgE水平的测定.结果 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哮喘缓解期患者血清IL-4,IL-1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IFN-γ,IL-12水平均较对照组(40例)显著下降(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4,IL-13水平高于哮喘缓解期患者(P<0.01),而IFN-γ,IL-12水平均较缓解组显著下降(P<0.01);在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中IL-4,IL-13水平与Ig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IL-12,IFN-γ水平与Ig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分泌紊乱、网络失衡是哮喘病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而细胞因子IL-4,IFN-γ,IL-12,IL-13等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按照化疗后是否完全缓解分为完全缓解组(CR)和未完全缓解组(UC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法(ELISA)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分别测定并比较AM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12、IFN-γ及LDH的变化。结果初诊患者化疗前血清IL-12、IFN-γ含量显著低于正常,LDH高于正常;血清IL-12、IFN-γ、LDH含量与化疗的疗效相关,化疗过程中IL-12、IFN-γ持续降低和LDH持续升高者预后不良。化疗后CR组血清IL-12、IFN-γ含量较化疗前明显增高,LDH明显降低;化疗后UCR组血清IL-12和IFN-γ没有明显增高,LDH无明显下降;而化疗后CR组与UCR组比较,血清IL-12、IFN-γ、LDH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化疗效果与化疗后血清IL-12、IFN-γ和LDH的含量相关。(2)血清IL-12、IFN-γ等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失衡可能是AML发病的重要因素,也为急性白血病对化疗的原发性耐药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3)血清IL-12IFN-γ和LDH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ML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发作期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和γ—干扰素(IFN—γ)与免疫球蛋白E(IgE)的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54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进行血清IL—4、IL—12、IFN—γ和18E水平测定。[结果] 54例患者血清IL—4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12、IFN—γ均数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在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中IL—4水平与Ig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IL—12、IFN—γ水平与Ig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分泌紊乱、网络失衡是哮喘病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而细胞因子IL—4、IL—12、IFN—γ等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禹福科  郭亚 《临床医学》2011,31(4):18-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与HBV-DNA载量关系,为CHB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中IFN-γ、IL-4和IL-10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测血清HBV-DNA载量。结果 IFN-γ水平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290,P〈0.01);IL-4和IL-10水平与HBV-DNA载量正相关(r=0.320,r=0.352,P〈0.05)。结论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0与HBV-DNA复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清透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方法60例CHB HBeAg阳性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C HB治疗组接受补肾清透方治疗,疗程48周,C HB对照组不接受药物治疗。分别在开始和第48周时两组患者抽血检测 HBV DNA、IL-2、IL-4、IL-10、TNF-α和IFN-γ。结果 CHB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IL-2、TNF-α、IFN-γ明显升高,HBV DNA、IL-4、IL-10明显下降(P<0.01);CHB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清透方能抑制CHB HBeAg阳性患者HBV DNA复制,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HBLF)患者辅助性T细胞1/2(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ACHBLF中变化的意义。方法收集33例ACHBLF、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及15名健康志愿者血清,CBA检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Th1/Th2细胞因子在ACHBLF患者血清中的变化。结果 ACHBLF患者外周血循环中TNF-α、IFN-γ、IL-4及IL-6的水平较CHB患者及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P0.05);ACHBLF患者血清中IL-2及IL-10与CHB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HBLF患者血清中IL-4、IL-6、TNF-α及IFN-γ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BA可同时检测各种细胞因子,适合临床应用;ACHBLF患者TNF-α、IFN-γ、IL-4和IL-6的变化可能参与ACHBLF的发生和发展,未发现上述细胞因子与反映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和IL-6受体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55例CHB患者和32例健康人血清中IL-6和IL-6受体含量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B患者血清IL-6和IL-6受体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IL-6和IL-6受体含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 检测CHB患者血清中IL-6和IL-6受体的含量有助于CHB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燕  毕娅欣 《浙江临床医学》2014,(12):2009-2011
白介素-18(interleukin?l8,IL-18)在1995年由Okamura等提取出来,最初因其干扰素-γ(IFNγ)诱导功能被命名为干扰素-γ诱导因子。虽然在结构上其与白介素-1(interleukin?l,IL-1)细胞因子家族类似,但功能与IL-1细胞因子家族不同,1996年被命名为IL-18。。IL-18是近年来新研究发现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其对机体的这种慢性炎症过程的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对IL-18做了相关研究,下面针对其在脂肪组织炎症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IL-32、IL-6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乙型肝炎患者,急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急性乙肝组),慢性乙型肝炎95例(慢性乙肝组),其中轻度34例,中度31例,重度30例;同期选择来我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6、IL-32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乙肝患者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比例降低,CD4+/CD8+细胞的比值也降低,而CD8+T细胞的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的IL-32、IL-6水平平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IL-32、IL-6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而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IL-32、IL-6可能通过参与免疫应答增强了肝脏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22(IL-22)是2000年由Dumoutier等发现的-种新型细胞因子,与IL-10有23%的同源性,曾被命名为IL-TIF(Interleukin-10-related T cell—derived inducible factor)。鉴于与IL-10的结构相似,其受体是-个Ⅱ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的新成员,以及其在白细胞内的产物和作用的确认,由Xie等将它重命名为人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目前对它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IL -18)与其他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并研究血清中IL -18的表达水平与HBV感染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微粒子酶免法测得乙型肝炎患者与常规体检乙肝三系结果后将其分为3 组:HBsAg、HBeAg、HBcAb阳性组(大三阳组),HBsAg、HBeAb、HBcAb阳性组(小三阳组),常规体检中单独表面抗体阳性组。用ELISA法测血清中IL- 18、IL- 4、IL- 12、γ干扰素(IFN -γ)水平;生化分析仪测ALT、AST、TBIL、γGT浓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结果 乙肝患者IL -18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以大三阳组水平最高,IL -18 与HBV DNA、HBeAg滴度、ALT、TBIL呈正相关,与rGT无相关性;IL- 18与IL- 4、IL- 12、IFN -γ均呈正相关;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中ALT与HBV DNA无相关性(P>0.01)。结论 HBV导致的肝脏损害是免疫应答引起的,在此过程中IL- 18 以网络形式发挥着双刃剑般平衡抗病毒与炎性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