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现状 椎弓根是整个椎体最为坚强的骨性部分,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是迄今为止最可靠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技术。由于腰椎椎弓根较为宽大且解剖恒定,成为最早应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节段,此技术已为广大骨科医生尤其是脊柱外科医生所熟知。胸椎椎弓根容积尤其是宽度较小,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要求较高,但随着CT三维重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的小直径椎弓根螺钉的出现,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也在不断成熟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量颈椎椎弓根尺寸和进钉点进钉角度为置入椎钉提供依据。方法CT测量30例患者颈3-7,CT扫描测量颈椎根以下尺寸,椎根内径、外径、内侧皮质厚度、椎弓根轴长度和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结果颈椎椎弓根平均内径为L3-3.3mm,颈椎椎弓根平均外径为4.0-7.0mm,最小的椎弓根在女性颈3椎体,最小的椎弓根外径为3.2 mm,最大椎弓根宽为C7,男性为11.3 mm,女性为7.4 mm。平均内壁皮质骨厚度为1.5-2.0 mm,平均椎弓根轴长度29.3to-33.7mm和平均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39.8度to 49.0度。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应行CT测量,螺钉角度接近50度,进钉角度尽可能在侧块的外侧。  相似文献   

3.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Abumiu和Jeanneret等分别报告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成功的治疗颈椎损伤,时至今日已有13年的时间。但由于颈椎的复杂解剖结构和置钉时的高危险性令许多医生望而却步,使目前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尚未能普遍应用。但是由于其独特的三维稳定性,较单纯前路或后路其他固定方式更坚强。它不仅有良好的骨折复位和畸形矫正能力,而且还能对伤椎的侧弯和旋转进行有效控制。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对它们进行更广泛的研究。本文就椎弓根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置钉技术、适用范围、手术的安全规范操作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对临床上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置钉方法进行回顾,总结不同的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方法,对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国内应用日渐广泛.颈椎椎弓根内固定能提供较以往固定方法更可靠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由于颈椎椎弓根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螺钉的置入有很大风险,其关键在于螺钉的置入必须位于三维空间唯一的一个正确通道上,要按照正确的矢状面角和水平面角,沿椎弓根的长轴穿过椎弓根到达椎体内.为了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国内外学做了大量研究.本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量颈椎椎弓根尺寸、进钉点和进钉角度为置入椎弓根螺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2月-2005年10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收治怀疑颈椎损伤患者60例,男30例,年龄(42.9±18.9)岁,女30例,年龄(42.2±14.9)岁。排除颈椎病理改变。60例患者行颈椎CT扫描,扫描范围C2~T1,扫描电压140kV,200~250mA。【结果】颈椎椎弓根平均内径为1.3~3.3mm,颈椎椎弓根平均外径为4.0~7.0mm,最小的椎弓根宽度在女性颈3椎体,最小的椎弓根外径为3.2mm,最大椎弓根宽为C7,男性为11.1mm,女性为6.6mm。平均内壁皮质骨厚度为1.5~1.9mm,平均椎弓根轴长度29.3~33.7mm,平均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40.6°~49.6°,颈椎弓根钉进钉点到中线的垂直距离平均为20.2~23.7mm。【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应行CT测量,螺钉角度接近50°,椎钉角度尽可能侧块的外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确定位下颈椎椎弓根通道的数字化方法,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供安全、有效、标准化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将来源于健康成人下颈椎CT连续断层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14.0软件,三维重建下颈椎数字解剖模型,将下颈椎椎骨数字模型导入Solidworks进行内固定钢板、螺钉的选择和设计,并在三维模型上进行虚拟内固定。结果 28例患者术中减压彻底,术后X线示前路椎弓根螺钉位置满意,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结论应用Mimics及Solidworks可设计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数字化手术方案,应用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钉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5例颈椎骨折患者,通过术前CT检查了解颈椎椎弓根走行方向、直径等个性特征,三维重建确定进钉点,凭手感逐毫米扩大进行孔道,并根据需要行C臂X光正、侧、斜位透视判断,探测骨孔回壁均为骨性,然后置钉。结果:5例患者共置入下颈椎椎弓根钉20枚。术中、术后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加重情况。术后X线检查螺钉位置良好,无螺钉误置。经3-20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高位截瘫并发症死亡,4例患者无内固定失效。结论:下颈椎椎弓根内因定术前充分进行影像学资料准备,个性化置钉,可取的良好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虽然早已有临床应用报道,但由于颈椎解剖结构复杂,椎弓根变异大,存在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准确性低,椎弓根螺钉穿透率高,具有潜在对血管、神经损伤等高危因素,所以临床应用常受到限制.本院自2006年10月以来开展了在FluoroNav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是脊柱外科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内固定器之一,它利用了椎弓根坚强的力学结构,并通过对三柱固定椎体,提供出色的脊柱稳定性,从而促使脊柱的融合。由于其良好的三维稳定性,目前在脊柱外科应用已有50多年的历史。自1959年Boucher[1]报道了螺钉经椎弓根用于腰骶椎融合的固定获得良好的效果之后,椎弓根螺钉的固  相似文献   

11.
对于颈椎多节段损伤、传统前路内固定失败的颈椎损伤的患者,手术方式常为前后联合减压固定,即从前入路进行减压,后入路使用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内固定,该术式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费用较高。与传统前路和后路手术相比,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ATPS)联合了颈椎前路和后路手术的优点:既可以从前路处理颈椎病灶,又可以提供椎弓根螺钉钉板系统的稳定性,仅通过一次前路手术即可解决减压和重建两个问题,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优势,而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下颈椎的相关解剖学特征,探讨颈前路反向椎弓根螺钉(ATPS)内固定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下颈椎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利用Advantage Workstation4.2后处理工作站软件测量下颈椎的解剖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制定出ATPS内固定的置钉参数。结果测量数据男性和女性、左侧和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3~C4进钉点位于置钉椎弓根对侧,正中矢状面旁2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7~8mm,进钉角度为外倾47°~48°、下倾8°~23°;C5进钉点位于置钉椎弓根同侧,正中矢状面旁1~2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7~8mm,进钉角度为外倾45°~48°、下倾9°~23°;C6~C7进钉点位于置钉椎弓根同侧,正中矢状面旁3~4mm,距椎体上终板平面7.5~8.5mm,进钉角度为外倾33°~40°、下倾10°~27°。C3~C7节段,进钉直径为3.5mm、4.0mm、4.5mm,进钉长度为30mm。结论 ATPS内固定技术可用于下颈椎内固定,并总结出进钉参数。ATPS内固定技术有可能对颈前路内固定翻修、椎体破坏、严重骨质疏松等困难情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Roy-Cami1le 1886年报告了他二十余年对椎弓根螺钉钢板的研究,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已证实了这种手术方法的优点。自1987年4月至1988年3月我们共进行了8例这种类型的手术,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初步  相似文献   

14.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已有10年历史。因为颈椎解剖关系复杂、椎弓根置入困难,这项技术还有待完善。1994年日本学者和瑞士学者曾分别报告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国内于1995年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就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中有关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椎弓根螺钉在后路下颈椎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后路重建治疗下颈椎疾患的疗效。方法:2001年11月至2003年7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疾患31例,颈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上位椎体下关节突下端略下方,椎间小关节中央部的略外方(即由侧块的外缘向内约3~5mm),矢状面上内倾30°~45°,钉长为18~26(平均22.3)mm。结果:本组病例置钉193枚,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术后改善率为84.5%。随访9~28(平均17)月,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无断钉,植骨9~12个月左右达到满意的融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16.3分。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后路重建治疗下颈椎疾患稳定性良好,是可供选择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尽管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从介绍到广泛推广经历了重重困难 ,但最终大大推动了脊柱外科疾病手术治疗的进程。现就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历史、生物力学机制、固定原理和适应症、应用优势、与植骨融合相关的问题、术后并发症、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及期待解决的问题作一综述。1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历史1 891年Hadra对颈椎骨折和结核性脊柱炎病人首次使用铁丝进行内固定 ,以后king在退变性腰椎疾病中使用了经椎间小关节螺钉。 1 949年Michele及Krueger描述了椎弓根的解剖 ,并且使用螺钉从后路经椎弓根进入椎体。 1 95 9…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伤病实施颈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筛选以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段为2018年1月份到2019年1月份,共选取颈椎伤病患者40例,临床上予以后路颈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就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治疗后Frankle分级与治疗前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治疗后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治疗后JOA分值变化与治疗前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治疗后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对颈椎伤病患者开展颈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对患者脊髓损伤改善有积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赵明  李刚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2):767-767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对16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切口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个月~15个月,椎体高度无丢失,植骨于8周~12周融合,椎弓根螺钉无松动及断裂。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牢固,是脊柱后路固定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脊柱手术由于解剖结构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要求骨科医生必须有较高的技术和经验。我院2003年至今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两例腰椎骨折并椎管狭窄,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是45岁和55岁,损伤节段分别为L1和L4。两例均为车祸伤、爆裂骨折、神经功能受损(例1:截瘫指数6;例2:截瘫指数5),两例均在一周内接受手术。二、影像学资料:X线:椎体粉碎骨折。CT显示椎体粉碎骨块向四周裂开,不同程度挤压入椎管,压迫脊髓及神经根。三、手术方法:均采用插管全麻,俯卧于脊柱托架上,剥离椎旁肌,常规显露伤椎…  相似文献   

20.
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重要的脊柱稳定技术,1963年Roy-camille[1]第一次应用此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取得了成功.几十年来,随着脊椎外科技术和生物力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的应用,出现了许多新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