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目的研究ΔNP63在涎腺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ΔNP63在涎腺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华西口腔医院病理科病理确诊为涎腺上皮性肿瘤的病例68例,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ΔNP63表达于涎腺上皮性肿瘤肌上皮样细胞和基底细胞样细胞,ΔNP63在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有差别(P<0.05),恶性肿瘤表达强于良性肿瘤。结论ΔNP63在促进癌细胞增殖与去分化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提示ΔNP63具有一定的原癌基因活性。ΔNP63是良好的肌上皮细胞标记物,与不同指标的联合使用,为涎腺肿瘤鉴别诊断提供一个新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涎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唾液腺上皮性肿瘤,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短期内即可获诊。该病在组织类型和临床进程等方面差异很大,因此,对于个体病例,可能难以预断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作者报道1例左颊广泛播散的涎腺母细胞瘤的4岁女患儿。被迫切除瘤体,包括面神经的主干、左上颌骨上部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Np63在涎腺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Np63在涎腺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华西口腔医院病理科病理确诊为涎腺上皮性肿瘤的病例68例。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ANp63表达于涎腺上皮性肿瘤肌上皮样细胞和基底细胞样细胞。△Np63在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有差别(P〈0.05),恶性肿瘤表达强于良性肿瘤。结论△Np63在促进癌细胞增殖与去分化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提示△Np63具有一定的原癌基因活性。△Np63是良好的肌上皮细胞标记物,与不同指标的联合使用,为涎腺肿瘤鉴别诊断提供一个新的指标。具有一定的桩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涎腺上皮性肿瘤378例病理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涎腺上皮性肿瘤在新疆的发病情况。方法;对378例涎腺上皮性肿瘤按不同民族,组织学类型,发生部位,患病年龄,性别进行了分析。结果:民族构成中汉族占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病变组织学分类中混合瘤最常见;病变部位以腮腺为首,良性肿瘤患者以30-39岁组最多,而恶性肿瘤患者以50-59岁组最多性别分布男性略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涎腺上皮性肿瘤在新疆的发病情况。方法:对378例涎腺上皮性肿瘤按不同民族、组织学类型、发生部位、患病年龄、性别进行了分析。结果:民族构成中汉族占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病变组织学分类中混合瘤最常见;病变部位以腮腺为首;良性肿瘤患者以30~39岁组最多,而恶性肿瘤患者以50~59岁组最多;性别分布男性略多于女性。结论:涎腺上皮性肿瘤在新疆的发病情况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凋亡基因bcl 2蛋白与涎腺肿瘤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LSAB法 ,检测4 2例腺样囊性癌、15例多形性腺瘤和 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bcl 2基因产物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4 2例腺样囊性癌 37例阳性 ,阳性率 88 1%。 15例多形性腺瘤阳性率 10 0 % ,但阳性细胞少 ,主要分布于上皮丰富的腺管样结构 ,而鳞状上皮及粘液软骨区为阴性。 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 ,导管上皮细胞少数散在阳性 ,腺泡细胞阴性。结论 :bcl 2蛋白在涎腺肿瘤组织不同的肿瘤细胞中具有不同的凋亡能力 ;在上皮成分中广泛过量表达 ,可能参与了涎腺肿瘤的形态发生。 相似文献
7.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单克隆抗体PC10,以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分析PCNA在涎腺混合瘤、混合瘤细胞生长活跃型、恶性混合瘤、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分布情况。评价不同组织类型的涎腺肿瘤的增殖潜能及同一肿瘤组织中不同细胞成分的增殖活性。结果表明:恶性混合瘤有较高的PCNA增殖指数,与混合瘤细胞生长活跃型及混合瘤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与高分化型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CNA是肿瘤细胞增殖的有效标记物;可作为恶性混合瘤的诊断指标;PCNA增殖指数可作为粘液表皮样癌组织学分级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bcl-2和 bax基因蛋白在涎腺肿瘤 ( Salivary tumer,ST)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SABC法观察 87例 ST及 1 2例正常涎腺组织 ( Natural salivary tissue,NST)中bcl-2及 bax表达。结果 :bcl-2及 bax蛋白在 ST中表达明显高于 NST;bcl-2在涎腺恶性肿瘤 ( Salivary malignacy,SM)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 ;SM中 bcl-2表达与其恶性程度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 ;bax蛋白表达与 SM临床病理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 :bcl-2蛋白表达有助于 SM恶性程度判断 ;可作为判断 SM生物特性、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 ;bax/ bcl-2比率变化参与了 ST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的免疫组化研究吴兰雁,周志瑜,步宏等。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6;6(3)188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MLEL)是涎腺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明显的种族特性,好发于南部中国人,本文对12例MLEL(其中10例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涎腺肿瘤中 P5 3蛋白的表达。方法 :免疫组化 ABC法检测 42例涎腺良、恶性肿瘤及 9例瘤旁涎腺组织 P5 3蛋白表达。结果 :瘤旁涎腺组织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3 3 .3 3 % ,与肿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涎腺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8.3 3 %、5 3 .3 3 % ,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涎腺恶性肿瘤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分化无关 (P>0 .0 5 )。结论 :涎腺肿瘤中存在 P5 3基因突变 ,P5 3蛋白在涎腺良性病变中有不同表达 ,表达情况可能与其生物学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8例涎腺肿瘤中MMP-2与HSP70的表达,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MMP-2、HSP70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1);MMP-2及HSP70在涎腺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涎腺多形性腺瘤(P〈0.01)。结论在涎腺肿瘤中,MMP-2、HSP70均有较高水平表达,与正常涎腺组织比较差别有高度统计意义,MMP-2及HSP70在涎腺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涎腺多形性腺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微血管密度(MVD)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42例涎腺肿瘤中VEGF与MVD的表达,采用SPSS软件统计行分析。结果VEGF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MVD在涎腺恶性肿瘤与多形性腺瘤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05);但MVD在多形性腺瘤中的分布与正常涎腺组织无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与MVD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涎腺肿瘤中,VEGF有较高水平表达;MVD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不明显,但在涎腺良恶性肿瘤中分布有显著性差异;VEGF的表达与MVD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大涎腺肿瘤的临床资料报道较多,对于小涎腺肿瘤的研究报道则比较少。我科自1983年~1994年间共收治涎腺上皮性肿瘤426例,其中跨部诞腺上皮性肿瘤54例,占12.6%。本文对54例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4例患者中,男24例,女30例,发病年龄最大78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487岁,45~55岁为跨部诞腺上皮性肿瘤的高发年龄(84.5%)。35~45岁为跨部诞腺上皮性良性肿瘤的高发年龄,50~60岁为跨部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的高发年龄。男女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与涎腺肿瘤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42例腺样囊性癌、15例多形性腺瘤和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bcl-2基因产物的表达与分布。结果:42例腺样囊性癌37例阳性,阳性率88.1%。15例多形性腺癌阳性率100%,但阳性细胞少,主要分布于上皮丰富的腺管样结构,而鳞状上皮及粘液软骨区为阴性。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导管上皮细胞少数散在阳性,腺泡细胞阴性。结论;bcl-2蛋白在涎腺肿瘤组织不同的肿瘤细胞中具有不同的凋亡能力;在上皮成分中广泛过量表达,可能参与了涎腺肿瘤的形态发生。 相似文献
15.
报告了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3例,并对其病因、组织来源、诊断、鉴别论断以及临床生物学特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抗凋亡基因bcl - 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 ,用抗bcl- 2抗体检测 76例卵巢上皮性肿瘤 (良性 2 1例 ,交界性 7例 ,恶性 4 8例 )中bcl - 2的表达产物 ,并以 12例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结果 (1)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组织中bcl- 2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10 0 .0 %、95.2 4 %、6 7、6 8.75% ;(2 )bcl - 2表达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而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组织学分类无明显关系。结论 随着卵巢上皮性肿瘤病程进展 ,bcl - 2的表达呈降低或缺失趋势 ,提示bcl - 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推测bcl - 2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Bcl 2、C rasp2 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卵巢囊腺癌 6 0例、交界性囊腺瘤及良性囊腺瘤各 30例 ,进行Bcl 2、C rasp2 1和PCNA的检测。结果 Bcl 2、C rasp2 1在卵巢囊腺癌、交界性囊腺瘤及良性囊腺瘤的表达分别为 6 3 .3%和 81.5 %、37.0 %和 6 0 .6 %及 6 .6 %和 17.2 % ,三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检测C rasp2 1的表达率及PCNA的细胞增殖分数对判断卵巢囊腺瘤的良恶性及分级具有重要意义。C rasp2 1及PCNA表达强阳性者平均生存期较短 ,并与转移、扩散有关。Bcl - 2的表达与分化程度、预后有关 ,与转移、腹水形成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AR、HER-2和Ki-67蛋白在涎腺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涎腺导管癌的分子分型. 方法 手术切除或活检病理诊断为涎腺导管癌的石蜡标本29例.免疫组化法检测涎腺导管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蛋白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基因表达,并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表达和涎腺腺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涎腺腺癌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VEGF)表达,并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涎腺腺癌COX-2表达与VEGF、iNOS表达密切相关(P〈0.05)。涎腺腺癌COX-2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涎腺腺癌COX-2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有关,iNOS和VEGF可能参与COX-2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应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技术,P185的特殊抗体,旨在检测40例良恶性涎腺肿瘤标本中是否有P185的过量表达,以及探讨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关系.方法 SABC法.结果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和恶性混合瘤P18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4/4、2/10、2/9和0/2.正常腮腺组织和肿瘤邻近正常组织阳性率为0.结论 P185的阳性着色部位主要在细胞浆内,腺淋巴瘤P185的表达与患者烟酒嗜好的构成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