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列腺素E_1(PGE_1)治疗动脉导管依赖性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性已被肯定,临床使用经验颇多。但PGE_1长期静脉投予时,对保持给药通道与管理方面困难不少。本文对11例患儿采用间歇口服PGE_2治疗,对其疗效,适当剂量、间歇时间及副作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研究14例大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心导管检查的同时,静注前列腺素E_1(PGE_1)后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结合肺动脉楔入造影和肺活检来评价肺动脉高压的性质。当PGE_1扩血管试验后肺血管阻力不能降至7u·m~2以下和肺动脉收缩压下降小于2kPa(15mmHg),提示为器质性肺高压,反之为动力性肺高压。PGE_1是一个可供选择的肺血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3.
确诊为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6例(肺动脉闭锁4例、完全大血管转位Ⅰ型2例),于生后11小时~25天开始用脂前列腺素E_1(Lipo PGE_1),肺动脉闭锁的4例在8天内开始用药,使用5天,最长达20天。脂PGE_1 1ml含PGE_15μg,较前列腺素E_1环糊精(PGE_1CD)作用时间长。例1、2开始用10ng/kg/min,例3~6开始用5ng/kg/min。用观察紫绀程度及有无连续性杂音,判断脂PGE_1效果。测前胸部经皮氧分压,同时在用药前、后其值最高时,以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观察药效。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弓中断症是依赖开放的动脉导管维持体循环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当动脉导管狭窄或闭锁时,可迅速出现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和无尿,自然预后不良。1976年,临床上引入了具有维持动脉导管开放作用的前列腺素 E_1(PGE_1),使该症避免了急症手术,可在休克得以改善后再做手术.但对发现较迟,休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心脏病多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足月儿和早产儿依靠动脉导管(简称导管)开放而存活,用药物维持导管闭合或再开放极其重要。消炎痛使导管收缩,而前列腺素(PG)E能使其再开放。药理学PG可分为E、I和F。PGF使血管收缩,PGE和PGI使血管舒张。导管对PGE_2的敏感性使之成为调节血管开放的最重要的PG。因此,PGE用于增加先天性心脏病(CHD)婴儿的肺血流量和血氧合  相似文献   

6.
患有严重肺脏血流梗阻的新生儿有赖于动脉导管持久开放而得以保持体循环中足够的含氧量。本文作者对19例这类患儿用静脉输注前列腺素E(PGE_1)的方法以求获得动脉导管的持久开放。患儿分别在生后24小时至9天内经头皮静脉输注PGE_1,在5小时到13天内间歇给药,剂量为0.025~0.3μg/kg/分。治疗后,19例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先天性肥厚性幽门梗阻(HPS),对患儿胃液中PGE_2术前、术后的变化,以探讨其与HPS发病的关系。测定HPS患儿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72小时胃液中PGE_2和PH值及其相关关系,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显示:HPS组术前PGE_2测定(220.10±68.2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98.75±50.20mg/L,P<0.01);术后24小时(150.33±45.10mg/L)明显下降(P<0.05),72小时(102.25±40.55mg/L)降至正常(P>0.05)。胃液pH值术前、术后24小时、72小时分别为1.95±0.45、2.25±0.38、3.15±0.42;而对照组3.10±0.55,术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很快升高,72小时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PGE_2水平与术前、术后胃液为pH值呈负相关(R=0.73),即与胃酸水平呈正相关。结论:HPS患儿胃液中PGE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显著下降;PGE_2与胃液pH值呈负相关,即胃酸浓度越高,PGE_2分泌越增加。说明,PGE_2的升高是由胃酸分泌增加引起的继发现象,与HPS的发病无关。HPS患儿幽门梗阻、胃排空延迟,刺激胃酸分泌从而引起PGE_2升高,反之梗阻解除后PGE_2下降。  相似文献   

8.
“依赖导管”生存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出生后需常规应用前列腺素E(PGE、PGE_2)。但已有报道长期低剂量应用PGE可产生一些副作用。杵状指(趾)是心肺疾病中常见的临床体征之一,但产生的机制尚不明确。有一种学说认为:舒血管物质在体循环中蓄积,从而导致指(趾)间动静脉吻合枝开放,结果引起杵状指(趾)。因为已知PGE_2在肺脏分解同时又有抑制交感神经的缩血管作用。故PGE与杵状指(趾)形成可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报告一例早产儿。900g,诊断右心发育不全、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肺动脉发育不良。为维持其血氧饱和度(70~75%),手术前采用PGE静点治疗共107天,治疗40天时指(  相似文献   

9.
常规的消炎痛三剂疗法治疗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合并呼吸道疾病时,复发率很高,约3O%病例再发生在到右的分流。作者在3次连续性对照研究中发现,消炎痛给药后10小时引起导管收缩的血清浓度约1.0μg/ml。延长消炎痛治疗使浓度维持在0.5μg/ml,对抑制两种血管扩张性前列腺素PGI_2及PGE_2是有效的。病人及方法前瞻性研究1982~1985年西德一组32名早产儿sPDA,出生体重650~2900克,胎龄25~34周。试用消炎痛分为负荷期、维持期及清除期。治疗开始剂量为0.2mg/kg,肌注,每次间隔12小时,继续用2次,试图在此负荷期的第3次投药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研究证实婴儿生理性腹泻与母乳中含有过高的前列腺素E_2(PGE_2)有关。为探索其治疗,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1年4月首次应用消炎痛给哺乳妇  相似文献   

11.
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生理性腹泻常见,对其病因未见报告。我院自1988.10~1991.2用放免分析法测定新生儿期母乳前列腺素E_2(PGE_2)含量136例,并配对观察与新生儿生理性腹泻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与相关感染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留置时间、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广州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 2 0 0 2年 1~ 12月ICU住院患儿 10 2例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细菌培养 ,并对可能发生相关感染的患儿进行细菌学调查分析。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 3d以上 ,导管相关感染的概率明显增加 ,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革兰阳性 ) ,该菌对常用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万古霉素敏感率为 10 0 % ,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率相对较低。结论 严格的无菌操作、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及时拔除可疑感染的导管是防治导管相关感染的有效方法。万古霉素是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特性以及相应的ERK1/2和JNK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不同胎龄的平滑肌细胞在增殖凋亡及相应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是否有差异。方法取6例(18±2)周流产胎儿的主动脉、肺动脉和动脉导管进行细胞培养。通过原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主动脉、肺动脉和动脉导管平滑肌细胞的PCNA、Bax和Bcl-2蛋白表达和通过ELIASA方法检测ERK1/2和JNK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磷酸化)状况。结果①在动脉导管,PCNA、Bcl-2、ERK表达16周胎龄最强,20周胎龄最弱,随胎龄增长而减弱,Bcl-2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胎龄主动脉、肺动脉各项指标无差异;②PCNA的表达肺动脉表达最强,主动脉次之,动脉导管最弱;③动脉导管平滑肌细胞在体外培养时比主动脉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Bax/Bcl-2的比值高;④ERK1/2通路的OD值动脉导管表达最弱,主动脉表达最强。JNK通路的OD值动脉导管表达最强,主动脉表达最弱。结论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在增殖凋亡和其相应的细胞传导通路有着明显的差异,动脉导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状况可能随着胎龄的增长而减弱,与出生后动脉导管的闭合是否有关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91例次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早产儿应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ICC)的价值。方法 对 84例早产儿采用 1 9Fr规格导管行置管术。结果  84例患儿中 7例因导管堵塞等先后 2次施行PICC置入术 ,实际完成 91例次。穿刺贵要静脉 6 0例次、正中静脉 2 2例次、头静脉 7例次 ,导管顶端到达上腔静脉发生率分别为 6 1 6 7%、2 2 2 7%与14 2 9%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穿刺大隐静脉和前臂静脉各 1例。感染发生率为 4 2 9%。导管留置 3~6 8天 ,平均 (2 1 2 7± 15 14)天。完成治疗按计划拔管 75例次占 82 42 % ,因导管堵塞或脱出拔管各 5例次各占5 49% ,因导管裂拔管 3例次占 3 30 % ,因静脉炎拔管 2例次占 2 2 0 % ,因穿刺部位局部感染拔管 1例次占1 10 %。结论 早产儿应用PICC能有效解决建立通畅静脉通道的问题 ,穿刺血管首选贵要静脉 ;熟练掌握导管使用技术后可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及因导管堵塞而致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少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儿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发生措施的效果。方法调查分析本院2009年1~12月期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受PICC患儿感染发生情况及防控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并于2010年期间予以落实,比较2009年和2010年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发生率。结果 2009年置管12例,导管日172天,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2例,感染发生率9.0/1000导管日,2010年置管34例,导管日411天,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2.4/1000导管日。2010年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2009年(χ2=6.6,P=0.01)。结论针对感染发生原因及时进行分析,采取积极、有效、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30例极低体重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评价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选择32例极低体重儿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方法 :通过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靠X片确定和调整正确位置。结果显示成功放置中心静脉导管30例 (93.75 % ) ,导管平均放置时间 (23.6±13.6)天 ,置入导管长度 (12.6±4.7)cm。21例 (70.0% )过渡到胃肠道喂养后选择性拔管 ;3例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提前拔管 ,其中2例证实感染与导管有关 ;6例因插管机械合并症拔管 ,包括2例导管阻塞 ,1例液体外渗 ,3例导管移位。无1例并发血栓栓塞、外周静脉炎、室上性心动过速。表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提供极低体重儿长期静脉营养的基本途径 ,可以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维生素A(VitA)对胎兔动脉导管发育的影响,为防治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寻找新的途径。方法孕兔8只随机分为4组,VitA 5000 IU/d,受孕d25服用1次(A组),孕d25、d26连续服用2次(B组),孕2周后隔天服用(C组)和对照组服用生理盐水(D组)。取胎兔动脉导管固定,切片、HE染色,观察导管内膜增殖情况,测定导管内钙浓度。结果A、B、C组导管内膜增殖程度较D组明显增加,A、B、C组导管内钙浓度明显增加。结论VitA能增加导管内钙浓度,促进胎兔动脉导管发育。  相似文献   

18.
我科从2000年7月对大型手术及危重患儿于术前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于术后通过该导管进行快速补液、应用全肠道外营养(TPN)、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等治疗措施,对儿外科患儿的术后治疗及管理有较大的帮助,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00年7月~2003年4月我科共对128例患儿于术前行中心静脉穿刺,术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男78例,女50例,年龄8个月~14岁,其中先天性巨结肠4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44例,内脏破裂8例,消化道穿孔7例,其他(包括肿瘤、肠梗阻等)24例。导管留置时间:2~22 d。2置管前的准备及护理静脉选择多为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一般先选择右侧。…  相似文献   

19.
2例因误服氢氧化钠致食道狭窄患儿,经自制导管扩张后,获满意效果,该法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扩张效果好,适应于广大农村基层卫生院所。  相似文献   

20.
动脉导管未闭(PDA)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1939年Gross等首先采用外科结扎治疗获得成功。1967年Porstmann采用泡沫塑料塞子经导管堵塞该症,但由于仅适用于年长儿及成人,塞子和动脉导管直径匹配要求高、损伤大及并发症发生等原因,该法未被普遍接受。1979年Rashkind用伞状堵塞器关闭动脉导管首先应用于临床,其装置的材料及方法经不断改进。国外应用报告在增多,国内尚未见报告。现将我院应用Rashkind法堵塞PDA并随访已逾1年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