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药并用治疗神经衰弱症状群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许多躯体疾病都可以出现神经衰弱症状群,我们发现有一组胆囊炎患者临床表现为神经衰弱症状群,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型,通过针刺与中药合用对照观察治疗90例此类病人,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神经衰弱症状群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及对照...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笔者应用针药配合治疗严重神经衰弱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36例中,男33例,女3例,年龄在14~50岁之间;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年。心脾两虚者28例,  相似文献   

3.
推拿辨证治疗神经衰弱81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99年6月~2003年7月辨证治疗神经衰弱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辨证治疗神经衰弱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针药并用治疗眩晕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 ,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有效的治疗是医患共同追求的目标 ,本文旨在探讨针药并用的疗效 ,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40例中 ,男 2 1例 ,女 1 9例 ;年龄最小2 6岁 ,最大 71岁 ,平均 61岁 ;病程最短 8个月 ,最长 1 2年 ,平均 4.5年。2 诊断标准  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 99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之《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 疗效标准  治愈 :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好转 :症状、体征减轻 ,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 :症状无改变。  证…  相似文献   

7.
辨证治疗神经衰弱160例430022武汉市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彭汉光430000湖北省武汉市第九人民医院马肇禹我们于1989至1993年共诊治160例神经衰弱患者,收效良好。现介绍于下。一般资料160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82例;年龄14~70岁...  相似文献   

8.
失音是指说话时声音不畅 ,甚至不能出声而言。《内经》中称之为“喑”、“声嘶”、“倒音”。此病相当于西医中的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喉炎 ,喉头结核 ,声带劳损 ,声带小结及癔病性失音等疾病的范畴。自 1996~ 1998年 ,我院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失音症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此病发病后 1d至数天内前来就诊 ,共 6 3例。其中男4 3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的 5岁 ,年龄最大的 6 7岁。就诊前 ,大多未经治疗 ,少数经治疗但效果不佳。其临床症状 :咽部隐痛、灼热、干燥、喉痒、异物感、嘶哑失音、喜清嗓 ,常伴有咽部及声…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自身对照观察针药并用配合辨证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79眼)干眼症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热炽阴伤型19例(38眼)和痰瘀互结型21例(41眼),分别对症予针刺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角膜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量(SIT)及眼部自觉症状积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痰瘀互结型及热炽阴伤型患者治疗后自觉症状积分、BUT、SIT、角膜染色等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痰瘀互结型患者总有效率为85.7%,热炽阴伤型患者总有效率为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型患者与热炽阴伤型患者干眼症类型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配合辨证是一种治疗干眼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近5年的临床观察治疗慢性咽炎过程中,运用针灸配合中药丸剂辨证治疗该病,疗效肯定,复发率降低,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针药并用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瘙痒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多种皮肤病中的一个症状 ,在治疗上是比较难以彻底治愈的。笔者经前人指导采用针刺百虫窝穴 ,内服四物汤加味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将几年来临床追踪治疗观察的瘙痒症证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计 34例 ,其中男性 16例 ,女性 18例 ;年龄最大 70岁 ,最小 18岁 ;病程最长 2 0年以上 ,最短病程为 3个月。其中银屑病 5例 ,神经性皮炎8例 ,过敏性皮炎 4例 ,慢性湿疹 6例 ,顽固性荨麻疹 7例 ,老年瘙痒症 4例。2 治疗方法  用 2 6号毫针 1.5寸长 2根 ,穴体皮肤消毒后分别刺入百虫窝穴 (血海穴上一寸 ,…  相似文献   

12.
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神经衰弱8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衰弱是常见的一种神经官能性疾病,是由多种精神因素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过度紧张,造成神经机能活动暂时障碍,尤其在青年、中年人当中多见。中医学对本病的症状记载散见于“郁症”、“心悸”、“失寐”、“虚损”、“遗精”等症中。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此病,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足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人足部发生的溃疡、坏疽。1997- 0 3~ 1997- 0 4 ,我们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足 30例 ,并与单用中药治疗 30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60例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30例中 ,男17例 ,女 13例 ;年龄最小 37岁 ,最大 70岁 ;病程最短 6个月 ,最长 8年 ;双足发病 4例 ,单足发病 2 6例 ;左足发病 15只 ,右足发病 19只 ;属中医阳虚血瘀证 2 4例 ,阴虚血瘀证 6例。对照组 30例中 ,男 14例 ,女 16例 ;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 68岁 ;病程最短 1年 ,最长 7年 ;双足发病 3例 ,单足发病 2 7例 ;左足发病 11只 ,右足发病 …  相似文献   

14.
针药并用治疗胆石症5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自1997年以来,运用耳穴贴压、针刺治疗和中药排石,及有选择性地运用体外震波碎石综合治疗胆石症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日益紧张,精神压力增大,神经衰弱患者亦随之增多。笔者将过去10年收治的98例神经衰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其治疗,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98例患者均为本科1989年至1999年门诊和住院病人。治疗组60例,女42例,男18例,年龄18~43岁,平均30.5岁;其中肝气郁结型40例,心脾两虚型12例,阴虚火旺型8例。对照组38例,女28例,男10例,年龄19~45岁,平均32.0岁。上述两组临床资料经t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2-R)…  相似文献   

16.
神经衰弱是慢性血吸虫病较常见的合并症,常因之而影响血吸虫病的治疗,1989年以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本证175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75例中,男82例,女93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62岁,以中青年为多。其中农民62例,工人27例,干部86例,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5年。  相似文献   

17.
针药并用治疗黄褐斑10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10年来,笔者在徐宜厚教授的指导下,从肝脾肾三脏辨证立法,采用针药井用的方法,治疗黄褐斑106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IIB床资料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为连续治疗满3个月的门诊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以及有关慢性消耗性疾病者除外。一般资料:106例中,女104例,男2例;年龄在23~52岁,平均年龄37.7岁;病程最长者12年,最短者半年。发病诱因依次为:月经不调、长期情绪不佳、口服避孕药或伴有生殖器疾患、妊娠期发病1年以上未消退者以及过度日晒、化妆品使用不当等。2治疗方法2.1辨证治疗(l)肝郁血瘀证:皮损多发于面颊,常…  相似文献   

18.
半身不遂常见于中老年人,本症的恢复程度除与引起的病因有关外、康复治疗是关键。若处理不当,多有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及时而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笔者近年来针药并用治疗半身不遂79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麟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8):376-376
1989年以来,笔者运用针灸加服中药治疗小儿遗尿58例,疗效满意,并与针灸治疗组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0例,均为单纯性遗尿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药结合组58例,年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16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最长者13年,最短者1年,平均3.5年;持续性遗尿40例,间歇性遗尿18例。针灸组42例,年龄最小者5岁,最大者14岁,平均年龄6岁;病程最长者11年,最短者3个月,平均为3年。2 治疗方法2.1 针药结合组取穴:(1)主穴:关元、百会、中极、三阴交;(2)备用穴:肾俞、膀胱俞、曲骨、阴陵泉、足三里、神门、列缺。操作:每次选用5~6穴,轻…  相似文献   

20.
针药并用治疗失眠5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永立  李明超 《光明中医》2010,25(10):1871-1871
<正>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在现代医学中属神经衰弱范畴,笔者从2007年以来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失眠50例疗效较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