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了解处于中心城区居民保健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超声检查,对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妇科健康状况普查。结果平均绝经年龄50.15岁,妇科患病前三位的疾病是阴道炎、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围绝经期症状前三位是骨关节痛、疲乏、失眠。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正处于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中,健康问题多,社区医生应开展针对个体的健康咨询门诊和综合性健康群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围绝经期妇女顺利渡过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2.
半世纪以来,绝经期妇女性采用激素补充治疗(HRT)以维持和改善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应用妇复春联合更年安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半世纪以来,绝经期妇女性采用激素补充治疗(HRT)以维持和改善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4.
阮祥燕 《首都医药》2011,(11):53-54
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与管理(上)围绝经期女性的生理变化按WHO的定义: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学、生物学与临床特征变化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征兆至最终月经后一年的时期。围绝经期长短存在个体差异,大多数历经2~8年(平均5年)。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变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与管理(上) 围绝经期女性的生理变化 按WHO的定义: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学、生物学与临床特征变化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征兆至最终月经后一年的时期.围绝经期长短存在个体差异,大多数历经2~8年(平均5年).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与卵巢的衰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基层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认知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分析了基层社会、家庭及个人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认知状况,结果表明:基层社会、家庭及个人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认知状况很差,集中表现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和围绝经期抑郁症状二者的理解混乱上,即:把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理解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部分,同时把围绝经期综合征理解为围绝经期妇女的正常生理现象;基层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认知状况很差还表现在对出现围绝经期抑郁症状妇女不理解、不关心、不重视,基层对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伴抑郁症状的妇女常冠以"围绝经期"、"老更"等带嘲讽意味的字眼。基层社会对围绝期妇女出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和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的认知度低、重视度不够,态度差是导致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病率高、自杀率高、就诊治疗率极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将于2011年下半年出版"围绝经期妇女内分泌与生殖力"的专题,内容包括围绝经期妇女的内分泌变化及诊疗,围绝经期妇女生育力和辅助生育药物及技术的选择、方案的安全性,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的长期应用以及中药在围绝经期妇女的应用等。截稿日期:2011年7月31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PMS)妇女的心理卫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0例PMS妇女和32例正常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社会心理变量测定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并比较两组的测定结果。结果PMS妇女在文化程度、性格、健康状况、居住环境4个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的数据显示,PMS妇女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6个方面的数据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MS妇女的心理卫生水平较正常围绝经期妇女低,对PMS妇女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给予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9.
对围绝经期性激素补充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绝经期是妇女生命中必经的生理过程,因遗传、环境、营养等因素的影响,围绝经期的表现存在个体差异。2/3的围绝经期妇女出现一系列性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一组征候群,称围绝经期综合征。笔者对216例患者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补充治疗的临床观察及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性激素补充疗法(HRT)能够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症状和生活质量,使其顺利度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抑郁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抑郁和焦虑是围绝经期妇女较常见的2种情绪障碍。国内外有关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的研究中,其发生率差异较大。为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与管理(下)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 科普教育科学普及女性围绝经期的健康知识,让进入围绝经期的女性及其丈夫、子女了解此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和常见症状,树立信心,掌握规律,加强健康管理,保持良好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继续为社会、家庭作贡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与绝经期妇女取环过程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380例围绝经期妇女和绝经期取环妇女,研究分析取环结局、取环过程以及基础信息,总结归纳取环特点。结果围绝经期与绝经期妇女取环困难以及取环顺利情况在绝经时间、年龄、糜烂程度、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家庭住址、孕次、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妇女取环过程中绝经期限、年龄、糜烂程度、等都是主要影响因素,所以需要提醒取环妇女定期进行体检,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在妇女绝经之后尽早取出节育器,尽可能提升取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83例围绝经期妇女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于我院门诊就诊的83例绝经前期妇女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妇女体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检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中雌二醇(E2)水平。结果围绝经期妇女与绝经前期女性比较,具有更高的心率与血压、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血脂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线性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存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将于2011年下半年出版"围绝经期妇女内分泌与生殖力"的专题,内容包括围绝经期妇女的内分泌变化及诊疗,围绝经期妇女生育力和辅助生育药物及技术的选择、方案的安全性,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的长期应用以及中药在围绝经期妇女的应用等。截稿日期:2011年7月31日。欢迎投稿,稿件形式包括述评(本刊特约组稿)、综述、临床前研究(药理、毒理、药动学等)、药物临床试验、病例讨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是妇女由生殖年龄向无生殖能力年龄的过渡,是女性卵巢功能衰退的标志,也是正常的生理周期,但是在这一时期内女性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和工作。为此,本文分析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特点及具体征状,探讨了围绝经期综合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妇女承受的生理、心理、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致使部分女性提早进入围绝经期,出现较为严重的围绝经期焦虑症。围绝经期焦虑症患病率较高,诊断率和治疗率均很低,临床更易误诊为器质性疾病,严重影响妇女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因此,大力发展社区心理治疗,主动与区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形成心理疾病防控网络,可更好地提高妇女在围绝经期的社会功能,促进社区妇女健康,推动社区围绝经期焦虑症心理治疗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的发病率、发病相关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 采用围绝经期症状评分表,即Kupperman绝经指数(Kupperman menopausal index,KMI)、生活事件量表、改良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拟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146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112份有效资料进入分析,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的发生率为75.0%,其中轻度58.0%、中度15.2%、重度1.8%.居住环境、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既往妇科病史、抑郁症史、痛经、经前期综合征、绝经、生育胎儿数目、生活事件量表总分、改良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是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症状发生率高,其发病除与性腺功能减退有关外,还与社会、家庭及精神因素有关.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可减少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的发生率,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120例,通过网络平台以及调查问卷的形式来对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情况进行调查以及统计。结果 120例被调查者对围绝经期症状认知情况较差,月经紊乱的知晓率为68.3%,神经精神症状的知晓率为60.8%,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的知晓率为49.2%,血管舒缩症状的知晓率为70.8%,骨质疏松的知晓率为52.5%,心血管疾病的知晓率为41.7%;知道且应用围绝经期保健措施的妇女很少,并且保健行为水平低于认知水平,并且绝大多数的妇女不了解肛提肌锻炼与激素替代疗法。结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意识很差,并且很少应用保健行为,因此应该注重对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知识认知的提高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围绝经期妇女的护理干预,以减轻围绝经期症状,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指导、预防等护理干预。结果 55例围绝经期患者均能认识到绝经是女性正常生理过程,接受了医生的指导,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参与社会活动。结论应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事患者更年期症状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雅青 《河北医药》2005,27(11):829-829
围绝经期保健愈来愈受到重视,对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保健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针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施以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