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力髁螺钉(DCS)在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中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结果:本组12例手术复位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满意,平均随访24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内翻、下肢外旋和短缩畸形,无股骨头坏死发生、无螺钉松动或钢板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股骨粗隆下骨折是中青年人的常见骨折类型,多因较强暴力引起,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高处坠落、加速运动是常见病因。因其解剖学上的病因,传统的内固定(如Ender钉、Zickel钉及髁部加压螺钉)使用效果不佳,保守治疗因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常不被病人接受。动力髋螺钉(DHS)作为钉板系统的典型代表,临床运用治疗股骨粗隆部位骨折疗效良好,运用适当,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亦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莫金权 《中原医刊》2009,(16):61-62
目的探讨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老年人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DCS内固定治疗。结果32例术后均得到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未见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骨不连等并发症,优良率90.6%。结论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肯定的优点,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下骨折可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股骨粗隆下骨折是转子周围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骨折发生在小转子和股骨峡部之间的骨折,占所有髋部骨折的10%~34%,属极不稳定性骨折,多为高能量暴力所致,且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髁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采用髁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26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26例中关节功能优22例,良4例,优良率达100%。结论髁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疗效优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髁间及髁上粉碎性骨折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CS治疗股骨髁间及髁上粉碎性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动力髁螺钉固定术治疗。[结果]优5例,良18例,一般6例,差1例。[结论]DCS治疗效果良好,能达到固定牢固、降低术后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股骨远端骨折分为髁上及髁部骨折。根据Muller分型^[3]:股骨髁上骨折为A型,股骨髁骨折包括B型及C型,是一种高能量而严重的刨伤,多为粉碎性,属于关节内骨折。目前趋向于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较为困难,特别是C2和C3型骨折,难以达到有效固定,并且术后关节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及易发生创伤关节炎,所以此类骨折内固定及内固定的选择仍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动力髓螺钉(DHS)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动力髓螺钉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结果:本组21例。术后随访13~29个月,疗效满意。结论:动力髓螺钉是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切开复位固定后内侧小粗隆处的骨折块。重建压力侧结构的连续性,早期康复训练。伤肢延迟下地负重,是取得满意疗效.防止股骨头切割、髓内翻畸形及钢板螺钉疲劳性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的关键,不能单纯依靠坚强的内固定物;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熟练的操作,可减少术中损伤。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股骨动力髁螺钉系统(髁动力加压钢板DCS),对17例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了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46例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中,优27例,良10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80.4%。结论: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是涉及关节面的复杂骨折,手术治疗,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26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手术注意事项。结果本组26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优21例,良5例。结论DHS是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动力髁螺钉(DCH)治疗股骨骸骨折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方法:本组股骨折68例,均采用动力髁螺钉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8~24mo,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mo,患肢功能好,按Klemm功能分级标准,优良率为97%,未见畸形愈合、感染及再骨折。结论:动力髁螺钉(DCH)作为一种新的股骨棵骨折的治疗。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愈合迅速,可早期功能锻炼,术中不需X线机监视等优点,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0月-2004年11月我院应用髋动力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问粉碎性骨折23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股骨髁部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易波及膝关节面,骨折不稳定,局部解剖结构特殊,难以选择固定确实,后遗症少,易于广泛接受的内固定物。我院于2001年2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部骨折2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粉碎性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治疗时取股外侧切口入路,将股骨大粗隆和骨折部位显露,现复位较大的骨折块,再对两个断端主干进行复位,进针点选择在大粗隆顶部下1.5 cm,前中1/3交界点部,与股骨粗隆部成95°角。采用常规操作将长度适当的动力髁螺钉拧进股骨颈与股骨头下部,在动力髁螺钉上套钢板铜套,确保钢板可以贴附在股骨骨皮质上,股骨距上最少有一枚用于固定的螺钉,然后固定其余螺钉。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效果良好,经过20个月的平均随访,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均获得了良好的恢复,骨折的愈合效果非常理想。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治疗,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动力髁螺钉治疗法,该方法的优点有固定牢固、不出现颈干角变小、螺钉不松动、髋关节功能的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等。  相似文献   

17.
邢建辉 《吉林医学》2010,(27):4790-4791
目的:探讨采用动力髁螺钉(DCS)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股外侧切口入路,显露骨折部及股骨大粗隆,先将较大骨折块复位,再将两断端之主干复位,于大粗隆顶部之下1.5cm、前中1/3交界点部作为进针点,与股骨粗隆部成95°角,常规操作向股骨颈及股骨头下部拧入适当长度的动力髁螺钉,将钢板套筒套入动力髁螺钉上,使钢板贴附于股骨骨皮质,至少有1枚螺钉固定于股骨矩,再固定其余螺钉。结果:本组21例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满意,平均随访19个月,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固定牢固、颈干角不变小、内固定螺钉不松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09年4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固定效果满意,对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延长,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随之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牵引治疗死亡率达34.6%,而手术内固定治疗死亡率17.5%。因此,股骨粗隆间骨折非手术治疗基本已放弃使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坚强内固定和病人早期离床活动被认为是标准的治疗方法。而动力髋螺钉(DHS)能够达到坚强内固定,满足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的要求。我院自2000年2月~3月应用  相似文献   

20.
自1999-2004年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3-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