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秋华 《大家健康》2016,(8):178-178
目的:分析对比 Q 开关翠绿宝石激光(QSAL)和强脉冲光(OPT)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纳入面部雀斑78例,随机分两组。39例设对照组,给予 OPT;其余39例设实验组,给予 QSAL。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中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有显著差异(P <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QSAL 治疗面部雀斑效果较佳,疗效优于 OPT,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对面部色素性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采韵光子嫩肤仪波长为560nm—1200nm滤光片治疗136例面部色素性病变患者,治疗2次~6次,每次时间间隔为3W-5W,每位患者进行对比拍照、记录参数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128例患者中各种病变的显效率分别:雀斑77.8%(70/90),痤疮后色素沉着斑点80%(8/10),扁平疣色素沉着80%(4/5),老年斑62.5%(5/8),咖啡斑50%(4/8),黄褐斑效果不明显。结论:强脉冲光对雀斑、痤疮后色素沉着斑、扁平疣色素沉着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脉冲强光(IPL)治疗浅表性色素斑的疗效.方法 脉冲强光治疗患者共计316例,其中雀斑198例,色素沉着明显的脂溢性角化症118例.每4周治疗一次,三次为1疗程.结果 疗效显著,治疗一次后患处改善度达50%以上,医生总体满意率96.7%.患者满意率95.3%.结论 应用脉冲强光治疗浅表性色素斑短期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强脉冲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PL)联合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紫红型和增厚型鲜红斑痣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7年6月在本院整形美容外科用强脉冲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紫红型和增厚型鲜红斑痣的患者175例,总结其治疗方案、治疗次数、皮损性质等与疗效的关系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175例紫红型和增厚型患者分别先经IPL治疗3次,再用PDL治疗,治疗间隔2~3月,共经过4~8次的治疗,其治疗8次后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达到51.43%(90/175)和14.29%(25/175),且4~8次的治疗中,治疗次数越多,活疗效果越好(P〈0.05)。175例患者中,1.14%(2/175)出现增生性瘢痕,1.71%(3/175)出现色素减退,2.86%(5/175)出现色素沉着。结论:强脉冲光(IPL)联合脉;中染料激光(PDL)治疗紫红型和增厚型鲜红斑痣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紫红型和增厚型鲜红癍痣的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评价Q-开关激光联合强脉冲光(IPL)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激光治疗组35例,采用MedliteQ-开关激光治疗6次,间隔1个月治疗一次;激光与强脉冲光联合治疗组42例,先用MedliteQ-开关激光治疗6次,间隔1个月治疗一次,再用Lumenisone强脉冲光治疗5次,间隔1个月治疗一次;对照组12例,采用中药祛斑面膜治疗,每周1次,连续4周一个疗程,总共完成6个疗程。所有患者严格防晒,勿过度劳累。结果黄褐斑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3例(25.00%),总有效率为25.00%;激光治疗组治愈6例(17.14%),显效16例(45.71%),总有效率为62.85%;激光与强脉冲光联合治疗组治愈10例(23.81%),显效23例(54.76%),总有效率为78.57%。激光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P〈0.05)。对照组红斑过敏1例(8.33%);激光治疗组色素沉着2例(5.71%);联合治疗组色素沉着4例(9.52%),色素减退2例(4.76%),未见增生性瘢痕。结论Q-开关激光和强脉冲光(IPL)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副作用少,联合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用完美强脉冲光(OPT)治疗伴有黄褐斑的面部雀斑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伴有黄褐斑的雀斑患者,全部采用 OPT 治疗5次,间隔3~4周治疗1次,完成5次治疗随访1月后留取治疗前后照片观察疗效,所有患者都要求严格防晒,勿过度劳累。结果:经过5次 OPT 治疗后,雀斑治愈70例(85.36%);显效9例(10.98%);雀斑总有效率96.34%(79/82)。黄褐斑治愈0例(0%);显效51例(62.20%);黄褐斑总有效率51例62.20%(51/82)。不良反应:有7例(8.54%)出现色素沉着,经过3~6个月后色素明显减淡;有2例(2.44%)出现色素减退,未出现瘢痕。结论:OPT 治疗伴有黄褐斑的雀斑患者安全、高效,大部分雀斑患者治愈,黄褐斑得到明显改善,但黄褐斑治愈率不高仍是一个现实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分析针对性防护措施在激光美容术后对患者的应用价值,旨在通过有效的术后防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进行激光美容治疗的患者80例,男性13例,女性67例,38例属于雀斑患者,42例属于面部黑色素痣患者,经对照手术治疗后,予以其针对性防护措施,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评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采取对症激光美容手术后,部分患者出现面部红肿、疼痛的现象,经过针对性防护措施处理后,相关症状均消除;术前存在皮损的患者,经术后针对性防护措施处理后,仅有1例复发;另有3例患者出现短期色素沉着,处理后也显著消退。统计所有患者随访调查资料发现,所有患者皮损症状均消失,雀斑、黑色素痣均完全消失,未复发,远期有效率高达100.0%。结论:采取激光美容手术治疗相关皮肤顽症虽然具有极高的临床疗效,但同样离不开有效的术后防护措施,因而采取针对性术后防护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复发率与并发症,还能保证患者远期疗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以此造福更多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疗激光术后炎性色素沉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治疗面部色素疾病,如雀斑、色素痣及脂溢性角化等有较好的疗效,但约30%~40%患者术后再次出现色素沉着.笔者采用中药治疗激光术后色素沉着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409例色素增生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生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 用调Q开关Nd:YAG激光(1064 nm、755 nm或532 nm波长)治疗409例色素增生性皮肤病,观察、分析其疗效。结果 调Q开关Nd:YAG激光对色素增生性皮肤病均有效,总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雀斑(88.43%)、文身(81.63%)、雀斑样痣(70.37%)、太田痣(66.07%)、老年斑(57.89%)、咖啡斑(43.75%)。结论 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生性皮肤病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StarLuxG强脉冲光与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雀斑的疗效对比研究。方法:50例雀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StarLuxG组采用StarLuxG强脉冲光,激光组采用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波长532 nm),根据患者皮损深浅选择适当的参数。针对2组间治疗雀斑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tarLuxG组总有效率 88%;激光组总有效率 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2.569,P >0.05);StarLuxG组0例(0%)患者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激光组6例(24%)患者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818,P<0.05)。随访6~12个月,术后无感染及瘢痕发生。结论:StarLuxG强脉冲光是一种有效、安全、无创便捷的治疗面部雀斑的方法,无停工期,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点阵Er:YAG(2940 nm)激光治疗炎症后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点阵Er:YAG激光治疗12例炎症后色素沉着患者,面积、严重程度,波长2940 nm,治疗间隔3~4周。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激光治疗。治疗次数为1~4次,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有效率逐渐提高。至所有疗程结束后有效率达83.3%。治疗后未发现色素沉着、瘢痕、萎缩及持续性红斑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点阵Er:YAG激光治疗炎症后色素沉着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将108例面部脂溢性角化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Q开关Nd:YAG 532 nm激光、铒激光和强脉冲光( IPL)治疗,根据患者每次治疗前的照片评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3种治疗方法停工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L组优于Q开关532 nm激光组及铒激光组;患者疼痛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有效率和术后局部色素改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皮秒与纳秒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褐青色痣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褐青色痣患者随机一侧面部接受皮秒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另一侧面部接受纳秒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1次治疗后6个月随访。采用4分法评估疗效,改善>75%为4分,改善51%~75%为3分,改善26%~50%为2分,改善≤25%为1分。观察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结果30例褐青色痣患者1次治疗6个月后,皮秒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侧疗效评分: 4分1例(3.30%),3分11例(36.70%),2分9例(30.00%),1分9例(30.00%);纳秒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侧4分0例,3分1例(3.30%),2分9例(30.00%),1分20例(66.70%)。皮秒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侧色素沉着发生率为43.33%(13/30),低于纳秒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83.33%(25/30)](P<0.05)。结论皮秒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疗效显著,色素沉着发生率低,是治疗褐青色痣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雀斑是常见于面部的褐色点状痣,日晒可促发和加重本病.本病常见于暴露部位,特别是面部,尤以鼻部和面颊最为多见[1].对于雀斑以往通常采用剥脱和冷冻方式,但都可造成不可避免的永久性色素脱失[2].我科自2007年11月18日-2009年8月17日期间,利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机治疗雀斑患者38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和甲钴胺治疗痛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痛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7.2 U静脉注射及甲钴胺注射液0.5 mg肌肉注射,连续4周,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 Q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为46.7%比较,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Q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VAS评分、QS评分,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5),治疗组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正中神经、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尤为明显(P<0.05)。结论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对痛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疗效,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时岩  孙林潮  高天文 《医学争鸣》1999,20(9):826-826
0 引言 东方人接受皮肤磨削术治疗后色素沉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西方人.尽管采用了目前被认为是最适宜亚洲人的铒激光治疗,色素沉着仍可发生.因此,在实施该手术治疗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制定严密的预防治疗措施,使得色素沉着的发生率降至最低,从而最大限度的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1例患者,男2例,女19例,平均年龄29.2(08~48)岁.皱纹祛除8例,浅表疤痕7例,浅咖啡斑、黑子5例,不良纹眉1例.铒激光其它适应证:①老年斑;②细小皱纹;③“白皮肤”雀斑;④痤疮后疤痕⑤色素减退…  相似文献   

17.
Lightsheer半导体激光脱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Lightsheer半导体激光脱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波长为800nm的半导体激光对116例患者共计238个部位进行脱毛。3~6周治疗1次,4次为1疗程。分别于每次治疗前及第4次治疗后2个月记录治疗部位毛发密度(根/cm^2),以治疗前后毛发密度计算毛发减少百分率来评价治疗效果;随访6个月观察不良反应;评定医生和患者的主观满意程度。结果4次治疗后2个月,96.64%患者毛发较治疗前减少40%以上及76.47%患者减少60%以上;有13(5.46%)个治疗部位发生轻微炎症后色素沉着,随访6个月色素沉着消失。对脱毛疗效综合评价,医生及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8.32%和95.38%(P〉0.05)。结论800nm半导体激光脱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dlite C3激光与多波长激光治疗太田痣、雀斑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比较。方法采用Mdlite C3激光仪与多波长激光仪治疗太田痣、雀斑患者共513例分组(Mdlite C3激光组、多波长激光组)治疗后对比观察。结果Mdlite C3激光与多波长激光治疗太田痣、雀斑均有效,疗效可靠,但Mdlite C3激光治疗太田痣疗程较短,治愈率更高,效果更显著,多波长激光治疗雀斑时医生操作更精确,患者痛苦小,术后反应轻,副反应小。结论治疗太田痣首选Mdlite C3激光仪,治疗雀斑首选多波长激光仪。  相似文献   

19.
补骨脂素联合长波紫外线照射(PU V A疗法)通常用于治疗白癜风,治疗后毛囊周围再次出现色素沉着是最常见的反应模式。然而,过量P U V A治疗可引起多种副作用。作者报道1例泛发性白癜风患者,经过数年局部和全身P U V A大剂量治疗后,出现广泛性星状和不规则形状的黑棕色斑点(雀斑样痣)。有意思的是,这些雀斑样痣不仅出现在正常皮肤上,而且出现在缺乏毛囊周围反应模式的无色素的皮损区,这种皮损在非暴露和暴露皮肤均有发生。无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征象,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未发现不典型黑色素细胞。冷冻治疗可能对这种皮损有效,但是由于本病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硫唑嘌呤+强的松+左旋咪唑(IPL方案)联合治疗小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对16例特发性难治性ITP患儿,应用IPL方案治疗,观察患者血小板恢复情况,评价其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IPL方案治疗ITP总有效率100%,其中显效率69%,远期仅3例复发,结论:IPL方案是治疗小儿特发性难治性ITP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