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并与单纯BMMSCs移植作比较.方法 ① BMMSCs的提取、培养、标记.②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BMMSCs组、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组、HIF-1α错义寡核苷酸组.术后4周...  相似文献   

2.
转染hVEGF165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小刚  宋卉  冯建章  陈秋雄  吴书林 《医学争鸣》2007,28(7):F0002-F0002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48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0~2.5 kg,兔龄4~5 mo,由岭南科研动物中心提供.低糖DMEM(Gibco产品);Percoll分离液(Pharmacia产品);VIII因子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BrdU mAb BrdU检测试剂盒(Roche产品);AdTrackCMV-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由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惠赠);LipofectamineTM 2000 reagent(GIBCO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氧通路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 IF-1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多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腺病毒载体Ad-Cre对转基因鼠MSCs的VHL基因进行基因敲除(基因敲除组),设立对照组(感染腺病毒载体Ad-GPF的转基因鼠MSCs),采用Real-Tim e PCR技术检测H IF-1αmRNA表达。两组MSCs分别经成脂肪和成软骨诱导分化培养14 d,成骨诱导分化培养21 d;其中基因敲除组MSCs于5%O2条件下培养,对照组MSCs于20%O2条件下培养。采用Real-Tim e PCR技术检测软骨细胞标志物Ⅱ型胶原(ColⅡ)、脂肪细胞标志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成骨细胞标志物骨钙素(OC)和碱性磷酸酶(ALP)的mRNA表达;ColⅡ染色和ALP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两组ColⅡ和ALP染色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基因敲除组H IF-1α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O2条件下培养的基因敲除组ColⅡ、PPARγ、OC、ALP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20%O2条件下培养的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基因敲除组ColⅡ染色和ALP染色阳性细胞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探求新的更为理想的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也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课题,虽然成果显著,但现有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溶栓、经皮冠脉内成形和支架植入术(PTCA S)以及外科手术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心复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对濒死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培养并纯化BMSCs,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移植前以5-溴脱氧尿核苷(Brdu)对移植细胞进行标记,术后采用中药心复康灌胃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后2周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损伤区Brdu阳性移植细胞数、CD34+新生血管数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阳性心肌细胞数量。[结果]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组移植细胞存活率增加(与细胞移植组比较P<0.05),梗死边缘区新生血管数量及PCNA阳性心肌细胞数量均有所增加(与细胞移植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濒死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能更有效的促进损伤区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Yang JF  Zhou WW  Tang T  Yu JF  Zhou XM  Hu JG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5):1027-1034
目的建立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方法,探讨该细胞心肌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及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比较联合治疗与单独基因或细胞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法获取Wistar近交系大鼠MSC,用脂质体将pcDNA3.1-hVEGF165转入该细胞,通过ELISA、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后者VEGF的表达情况;以Wistar近交系大鼠建立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心肌梗死模型建立2周后,联合组在心肌梗死区移植转染VEGF165基因的MSC,细胞组移植等量的MSC,基因组注射脂质体-pcDNA3.1-VEGF165DNA复合物,对照组注射等容积培养液;另取12只未结扎冠脉的大鼠为假手术组。细胞移植4周后,用Buxco系统检测心功能;然后处死动物,取心肌标本,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肌钙蛋白T免疫组化双染法确定移植细胞的存活与分化;用Ⅷ因子染色法检测血管新生,RT-PCR法检测VEGF165基因的体内表达情况。结果(1)pcDNA3.1-hVEGF165基因通过脂质体转染大鼠MSC后获稳定表达;(2)移植4周后,联合组心肌梗死面积(27.8%±3.0%)明显低于细胞组(37.0%±10.1%)与基因组(37.1%±5.2%,均P<0.05),心功能改善优于细胞组与基因组;(3)联合组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每视野40.2个±5.5个)高于细胞组(27.2个±6.3个,P<0.01)和对照组(18.5个±5.8个,P<0.01),较基因组(35.8个±7.7个)亦有增加的趋势(P=0.189);(4)Brdu、肌钙蛋白T双染示各治疗组心肌梗死区心肌细胞数量不同程度的多于对照组;(5)联合组VEGF基因的体内表达(hVEGFmRNA相对含量0.18±0.04)高于基因组(0.10±0.03,P<0.01)。结论转染VEGF基因的MSC移植可使鼠冠脉结扎造成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基因或细胞治疗,为缺血性心脏病的细胞基因联合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拥有心肌再生的能力,移植后能够产生心肌样细胞,促进血管生成,分泌多种生长因子与细胞因子。本文总结了心肌修复的分子机制,探讨了心肌梗死后心肌潜在的再生能力,回顾了以往研究中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肌修复的治疗效果,为制定临床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拥有心肌再生的能力,移植后能够产生心肌样细胞,促进血管生成,分泌多种生长因子与细胞因子。本文总结了心肌修复的分子机制,探讨了心肌梗死后心肌潜在的再生能力,回顾了以往研究中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肌修复的治疗效果,为制定临床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长因子(VEGF)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的表达,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HIF-1α、VEGF与斑块内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36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B组(假手术组: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组)、C组(空白对照组)。A组造膜成功后耳缘静脉注射同种异体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C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在基线水平、移植前、后测血脂、炎症指标、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参数。结果移植后A组血清TC、T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RAAPIs、I/M明显高于B组(P<0.05),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B组和C组,HIF-1α、VEGF、MVD均高于B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增加VEGF的表达,VEGF可协同HIF-1α促进As斑块内血管生成,从而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干细胞是一类未充分分化的可自我复制与多向分化的多潜能细胞。按照发生学来源及细胞发育的各个阶段可将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s)和成体干细(adultstemcells,ASCs)。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治疗心肌梗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治疗趋向,在治疗应用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其可行性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及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 α)基因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向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分化过程中的效能差异.方法 重组腺病毒Ad-LacZ、Ad-HIF-1αnative、Ad-HIF-1α564、Ad-HIF-1α564/402及Ad-HIF-1 α564/803分别以最佳转染复数转染体外5-氮胞苷(5-azacytidine,5-aza)诱导的hMSCs,于诱导培养后第6周提取细胞浆蛋白,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法或Western blot检测法分别测定其中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HIF-1α、VEGF及Nkx2.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经5-aza诱导hMSCs第6周cTnI值为:对照组(0.700±0.013)、Ad-LacZ组(0.702±0.006)、Ad-HIF-1αnative组(0.729±0.004)、Ad-HIF-1 α564组(0.741±0.008)、Ad-HIF-1 α564/402组(0.764±0.009)及Ad-HIF-1α564/803组(0.804±0.021),各实验组cTnI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尤以Ad-HIF-1 α564/803组cTnI表达水平最高,与前述其它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d-LacZ组相比,Ad-HIF-1αnative组、Ad-HIF-1 α564组、Ad-HIF-1 α564/402组、Ad-HIF-1 α564/803组HIF-1α、VEGF及Nkx2.5蛋白均升高(P<0.05),其中以Ad-HIF-1 α564/402组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值均<0.05),以Ad-HIF-1 α564/803组VEGF及Nkx2.5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5).结论 野生型及不同突变型HIF-1α基因均可促进h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尤以Pro564Asn803双突变型HIF-1α基因(HIF-1α564/803)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经冠脉移植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3头巴马香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SCs移植组,经髂后上棘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MSCs.采用心导管介入球囊封堵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建立后MSCs移植组和对照组分别经OTW球囊于梗死相关冠脉注入4,6-二咪基-4-联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过的MSCs和DMEM培养液.于制模前、细胞移植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不同时间点留取血标本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浓度.移植后4周处死动物,TTC染色测量梗死面积,通过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组微血管密度的差异.结果 移植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MSCs移植组LVEF显著提高[(40.96±0.78)%vs.(34.54±1.55)%,P<0.05],TTC染色梗死面积明显减小 [(18.0±5.8)%vs.(23.0±7.2)%,P<0.05],毛细血管计数明显增多 [(103.6±4.4)/mm2vs.(50.5±3.8)/mm2,P<0.05];MSCs移植组从术后第5天起VEGF表达较对照组增加,术后第7~10天达高峰,术后4周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导管移植自体MSCs可以使血清VEGF含量增加,诱导血管新生,增加缺血区和梗死区血流灌注,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4只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12只)、MSCs移植组(MSCs组,8只)、心梗 MSCs移植组(M M组,12只)、MSCs诱导移植组(M A组,12只)。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在心梗后2周行取107个MSCs移植至梗死区。移植后4周测定心功能,梗死区MSCs的鉴定及计数,VIII因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M M组和M A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各项血流动学参数与MI组比较有显著差异,M A组优于M M组。心肌梗死区BrdU阳性细胞数M M组(46.76±8.52个)和M A(44.21±7.68个)组明显多于MSC组(22.51±3.59个,P<0.01)。VIII因子阳性数M M组(35.68±5.03)和M A组(33.08±6.12)明显高于MI组(18.32±3.88,P<0.01);M M组与M A组间无差别。结论MSCs移植可改善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梗死区细胞数及改善梗死区血供而作用的,经诱导的MSCs移植疗效优于未经诱导的MSCs。  相似文献   

14.
人VEGF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法获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测定其生长曲线和表面标志CD34,CD44,CD45及SH3,检测其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潜能后;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DNA3.1-hVEGF165导入MSCs,观察转染后细胞形态和生长状况,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ELISA鉴定VEGF在MSC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MSCs经检测为CD44和SH3阳性,CD45和CD34阴性,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经RT-PCR,Western和ELISA检测证实阳离子脂质体能成功地将hVEGF。转染至大鼠MSCs,并获得有效的表达。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在MSCs中获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5/6肾切除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延缓慢性肾衰竭(CRF)进展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BMSCs用Hoechst33342标记后注入受体雄性SD大鼠体内。40只受体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n=10):假手术组、模型组(5/6肾切除+培养液注射)、贝那普利组(5/6肾切除+贝那普利灌胃)、干细胞组(5/6肾切除+BMSCs移植)。造模后第60天观察肾功能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VEGF的表达,并观察Hoechst33342标记的BMSCs在受体大鼠肾脏的分布情况。结果 5/6肾切除后60 d可见标记的BMSCs定位于肾组织中。贝那普利组和干细胞组肾功能明显好于模型组(P<0.05);干细胞组血清和肾组织中VEGF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BMSCs可向损伤的肾脏迁移,促进机体分泌VEGF,增加VEGF蛋白在肾脏表达,从而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目的基因表达情况及对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含VEGF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利用贴壁法分离培养MSCs后,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果和转染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VEGF基因转染MSCs后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腺病毒介导的VEGF基因对于MSCs具有很高的转染效率,转染效率与病毒感染复制数(multipcyties of infection,MOI)具有量效关系。MOI为150倍时,转染效率〉95%,转染VEGF后,MSCs可有效表达VEGF,9d时达到表达高峰(1125pg/mL),13d后仍可检测到VEGF的表达。转染VEGF对MSCs的增殖分化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腺病毒介导的VEGF基因可以有效的转染MSCs,MSCs是一种理想的基因载体细胞,其携带的VEGF基因可获得较高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基因对体外诱导环境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s)分化成心肌样细胞(cradiomyocyte-like)过程中的影响。方法 重组腺病毒Ad-HIF-1αnature、Ad-HIF-1α564、Ad-HIF-1α564/402和Ad-HIF-1α564/803以最佳转染复数转染体外5-氮胞苷(5-azacytidine, 5-aza)诱导的hMSCs,诱导培养后第4周,提取细胞浆蛋白,一步法酶联免疫分析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Western blot测定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 aza诱导hMSCs第4周cTnI值 :Ad-HIF-1αnature(0.426 ±0.001)、Ad-HIF-1α564(0.424±0.002)、Ad-HIF-1α564/402 (0.428±0.005)、Ad-HIF-1α564/803(0.441±0.003)、空白组(0.411±0.010)、Ad-LacZ(0.410±0.016),各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d-HIF-1α564/803 组cTnI表达高于Ad-HIF-1αnature、Ad-HIF-1α564、Ad-HIF-1α564/402三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HIF-1αnature、Ad-HIF-1α564、Ad-HIF-1α564/402和Ad-HIF-1α564/803 四组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较Ad-LacZ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00), 但Ad-HIF-1α564、Ad-HIF-1α564/402和Ad-HIF-1α564/803 与Ad-HIF-1αnature相比,各组间两种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野生型HIF-1α 基因及突变型能促进5-aza诱导的hMSCs向心肌样细胞转化,为HIF-1α及hMSCs 在心肌再生中的联合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模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5 d龄SD乳鼠20只,平均分为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和对照组(DMEM组)两组,每组各10只大鼠,制备急性心急梗死模型后,观察组大鼠行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照组大鼠注射无血清DMEM,移植1个月后,观察两组大鼠的心脏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大鼠LVEF分别为(73.45±9.17)%、(43.26±6.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镜下均见左室瘢痕组织形成,有新生血管生成,并出现左室重塑特征,观察组大鼠心脏改变较对照组明显;观察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血管密度分别为(45.69±4.28)、(17.41±3.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关林  李峥  陈岩  张哲 《医学综述》2009,15(1):34-3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分化为各种组织的能力。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最常见、最危重的病症之一,在全世界有很高的发病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王红 《医学综述》2011,17(15):2308-23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功能的非造血干细胞。BMSCs移植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已经表现出传统治疗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BMSCs可以在梗死的心肌中分化形成有功能活化的心肌、血管、内皮等组织,从而改善心脏的功能。但对于BMSCs移植的最佳治疗途径、最佳治疗时机、评价手段和长期安全性等仍存在着质疑。随着细胞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BMSCs移植将成为血管成形术后另一种治疗心肌梗死的突破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