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5-2019年贵阳市新报告经男男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患者特征,分析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和结果,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和随访数据库,运用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对HIV/AIDS患者首次CD4细胞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5-2019年贵阳市共报告2 151例经男男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患者,其中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2.6%和27.4%。HIV/AIDS患者确证后14天内检测CD4细胞所占的比例为48.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户籍地是外省(OR=1.54,95%CI:1.16~2.03)和本省其他地区(OR=1.55,95%CI:1.25~1.91),初中及以下(OR=1.34,95%CI:1.01~1.76),2005-2009年(OR=2.86,95%CI:2.08~3.93)和2010-2014年(OR=2.13,95%CI:1.75~2.59)报告的病例确证后及时进行CD4细胞检测的比例较低;来源于咨询检测病例(OR=0.44,95%CI:0.36~0.53)及时进行CD4细胞检测的比例较高。HIV/AIDS患者CD4细胞计数350个/μL比例为5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5~44岁组(OR=2.05,95%CI:1.16~3.64)和45岁以上组(OR=2.57,95%CI:1.32~5.02),在婚(OR=1.71,95%CI:1.12~2.62)、来源于医疗机构(OR=1.92,95%CI:1.21~3.05)、2010-2014年(OR=1.41,95%CI:1.02~1.93)和2015-2019年(OR=1.95,95%CI:1.44~2.65)报告的HIV/AIDS患者晚发现比例更高。结论贵阳市报告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AIDS患者数多,确证后及时进行CD4细胞检测的比例低,晚发现的比例高,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应继续扩大男男性行为者的HIV检测覆盖面,做到早发现,早管理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自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HIV/AIDS病人自杀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3-6月对408例HIV/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自杀的影响因素。结果自杀的定义为认真考虑过自杀或有过自杀行为,将两者合并为一类作为结局变量。调查对象中有过自杀的占32.8%(134/408),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35.9%(102/284)和25.8%(32/1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处于抑郁状态[比值比(OR)=2.020,95%可信区间(CI):1.131~3.606]、较高的耻辱感(OR=1.068,95%CI:1.033~1.104)、吸毒(OR=3.730,95%CI:1.303~10.69)为自杀的危险因素。女性中,处于抑郁状态(OR=8.320,95%CI:2.960~23.542)为危险因素,心理弹性水平高(OR=0.930,95%CI:0.872~0.998)为保护因素。结论广州市HIV/AIDS病人中有过自杀的比例较高,且男性自杀比例高于女性。影响自杀的主要因素为耻辱感、性取向和抑郁状态。按照性别分层后,男/女性自杀意念或行为的因素不完全相同,故应针对不同性别的HIV/AIDS病人的影响因素实施进一步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MSM的HIV定期检测情况,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9年2-6月,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Blued交友软件、同伴教育员等多种方式招募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信息主要包括HIV检测、交友软件使用、性行为发生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HIV定期检测行为(过去一年内HIV检测≥2次)进行分析。结果共计420例MSM纳入本研究,54.29%的研究对象年龄30岁,42.62%为上海户籍,84.76%使用过Blued软件。研究显示MSM中HIV定期检测比例为59.05%(248/420)。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经常使用和偶尔使用Blued软件(aOR=2.99,95%CI:1.41~6.33;aOR=2.56,95%CI:1.33~4.91),在VCT门诊检测HIV(aOR=3.97,95%CI:2.53~6.24),偶尔发生临时性行为(aOR=2.25,95%CI:1.33~3.81)和发生性行为前让性伴检测HIV(aOR=3.42,95%CI:2.07~5.66)与较高的HIV定期检测比例密切相关。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仍有较大比例的MSM没有定期检测HIV,应进一步利用互联网平台等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促进MSM建立定期接受HIV检测的健康意识,降低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的检测情况,并探索南京市MSM近1年做过HIV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4-6月,通过MSM社区小组动员、同伴推荐和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等方式,招募601名MSM参加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65.1%的MSM曾经做过HIV检测,57.6%近1年检测过HIV。HIV抗体检测阳性72例,阳性率12.0%;其中既往阳性22例,新发现阳性50例。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5.8%(35/6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1年做过HIV检测的促进因素是:最主要的交友场所为酒吧/会所/浴池[调整比值比(aOR)=2.158,95%可信区间(CI):1.337~3.484],入圈时长2-4年(aOR=2.132,95%CI:1.306~3.482),入圈时长≥5年(aOR=1.753,95%CI:1.105~2.781),近6个月与同性肛交时每次都用安全套(aOR=2.094,95%CI:1.305~3.359),近1年被诊断过性病(aOR=2.681,95%CI:1.088~6.610),知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医院可以提供免费的HIV检测(aOR=3.247,95%CI:1.718~6.138),知道CDC/医院和MSM社区组织可以提供免费的HIV检测(aOR=7.483,95%CI:3.790~14.775)。结论南京市MSM有着较高HIV阳性检出率和较低的HIV检测率,应继续加强MSM HIV扩大检测工作,以促进MSM定期检测,降低HIV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0-2019年开封市新报告15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首次CD4细胞检测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患者相关信息,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对首次CD4细胞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报告的1 579人中,确诊后14天内接受CD4细胞检测501人(31.7%)。365天内检测CD4细胞的1 510人中,小于200个/μL的370人(24.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职业为家政、家务及待业和其他的患者首检及时的概率是农民的1.451倍(OR=1.451,95%CI:1.044~2.015)和1.383倍(OR=1.383,95%CI:1.053~1.816);其他途径感染者首检及时的概率是异性途径感染者的63.6%(OR=0.636,95%CI:0.426~0.928)。与≤45岁患者相比,46~69岁组(OR=1.721,95%CI:1.306~2.268)和≥70岁组(OR=1.663,95%CI:1.025~2.698)的首次CD4细胞200个/μL风险较高;经同性性行为途径感染者首次CD4细胞200个/μL的风险低于异性途径感染者(OR=0.435,95%CI:0.296~0.641),而其他途径感染者高于异性性行为感染患者(OR=1.596,95%CI:1.123~2.268);来源于医疗机构患者首次CD4细胞200个/μL的风险高于来源于检测咨询患者(OR=1.807,95%CI:1.361~2.398)。结论开封市新报告HIV/AIDS患者CD4细胞首检及时性仍待提高,且存在一定比例的晚发现病例。仍需针对不同职业、接触史、年龄、病例来源采取相应的宣传干预方法,达到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HIV阳性MSM睡眠障碍的发病率及风险因素。方法在20个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诊所收集1 468例HIV阳性MSM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HIV相关临床数据,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及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评估HIV阳性MSM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及风险因素。结果 1 468例HIV阳性MSM中有49.3%存在睡眠障碍,其风险因素包括最近HIV RNA高于检测下限(aOR=1.488;95%CI:1.181~1.875;P=0.001)、将病情告知朋友(aOR=1.368;95%CI:1.094~1.711;P=0.006)、焦虑水平(aOR=3.402;95%CI:2.563~4.516;P0.001)和抑郁水平(aOR=1.759;95%CI:1.337~2.316;P0.001)。结论 HIV阳性MSM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很高,主要与将病情告知朋友、能检测到HIV RNA及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精神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嘉兴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生存时间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007—2017年报告现住址为嘉兴市的HIV/AIDS病人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运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1 455例HIV/AIDS病人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0.02年[95%可信区间(CI):9.838~10.210],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63%、91.93%和88.24%。多因素分析显示,≥50岁年龄组死亡风险较50岁年龄组高[P0.001,风险比(HR)=3.979,95%CI=2.551~6.207)];异性性传播和其他途径感染的病人死亡风险(P=0.008,HR=2.325,95%CI:1.242~4.350;P=0.002,HR=5.154,95%CI:1.787~14.867)较同性性传播者高;确诊时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数≥350个/mm3和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病人死亡风险(P0.001,HR=0.074,95%CI:0.034~1.161;P0.001,HR=0.103,95%CI:0.067~0.157)均较低。结论应采取扩大检测的防治策略,早期发现HIV/AIDS病人,并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从而降低病人死亡的风险,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HIV/AIDS患者感知歧视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了CBM、CNKI、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0年4月的相关研究,对纳入的研究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感染途径(OR=1 316.57,95%CI:33.72~51 410.39,P=0.000 1)、身体健康状况(OR=69.17,95%CI:18.45~259.34,P0.000 1)、亲人知晓(OR=8.96,95%CI:1.84~43.74,P=0.007)、社会情感支持(OR=1.68,95%CI:1.29~2.18,P0.000 1)、HIV/AIDS相关知识(OR=2.66,95%CI:2.05~3.46,P0.000 1)以及年龄(OR=1.14,95%CI:1.00~1.28,P=0.04)是HIV/AIDS患者感知歧视的影响因素。结论非性或静脉吸毒途径感染、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将感染情况告诉亲人、获得更多情感和信息支持、HIV/AIDS相关知识丰富以及年龄较大的HIV/AIDS患者,感觉本人较少受到歧视。因此,应针对HIV/AIDS患者中存在的可控影响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减少HIV/AIDS患者感知歧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推介(社交网络中)的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SM)多性伴侣与安全套使用情况。方法在哈尔滨、天津、西安、重庆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通过滚雪球抽样和受试者推荐的混合抽样方法,在HIV感染的青年学生社交圈中的MSM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高危性行为发生情况。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549份,平均年龄为(21.33±2.35)岁,其中182例(33.2%)为HIV感染者;有40.6%(206/508)最近3个月或确诊前3个月未持续使用安全套,51.1%(270/528)最近3个月或确诊前3个月有超过两个以上的性伴,25.2%(128/508)最近3个月或确诊前3个月既多性伴又未持续使用安全套。调查发现,青年学生有1~3个固定男性性伴[1个:调整比值比(aOR)=2.37,95%可信区间(CI):1.55~3.64;2~3个:aOR=2.17,95%CI:1.30~3.64]或1~3个临时男性性伴(1个:aOR=1.86,95%CI:1.18~2.94;2~3个:aOR=2.20,95%CI:1.38~3.50)时,不持续使用安全套的概率大大增加。有1个以上的商业男性性伴(aOR=3.34,95%CI:1.14~9.79),或1个以上的固定女性性伴(aOR=2.65,95%CI:1.26~5.59),或1个以上的临时女性性伴(aOR=3.07,95%CI:1.13~8.35)的青年学生也会不持续使用安全套。结论 HIV感染青年学生社交圈中的学生MSM多性伴和不持续使用安全套现象普遍,且性伴的类型和数量与安全套的使用之间存在相关,需要针对性地根据其行为特征进行艾滋病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省湖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后的生存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艾滋病提供措施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现况调查等方法,查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有关HIV/AIDS病人ART后进行的随访记录以及现场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资料录入数据库后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16周岁接受ART的HIV/AIDS病人670例,其中男性574例(85.7%),已婚/同居345例(51.5%),平均年龄(39.90±13.42)岁。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婚姻状况等相关潜在混杂因素之后,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的死亡风险较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低[风险比(HR)=0.112,95%可信区间(CI):0.028~0.455],最近一个月漏服药物(次数≥2次/月)组的死亡风险较未漏服组高(HR=8.991,95%CI:2.531~31.938),具有轻度以上焦虑组的死亡风险较无焦虑组高(HR=3.673,95%CI:1.244~10.849)。结论湖州市HIV/AIDS病人免费ART后能够提高其生存率,基线CD4细胞计数高、无焦虑症及未漏服抗病毒药物会降低死亡风险,建议针对HIV/AIDS病人早期加入ART、增强其服药后的心理干预和卫生服务、以及加强服药依从性的宣教,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HIV/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量表得分进行潜在类别分析(LCA),探索不同类别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为降低HIV/AIDS患者人群抑郁和焦虑的发病率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感染者人数分布抽取泸州市四县三区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44份。采用LAC对HIV/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分类,对不同类别抑郁和焦虑症状组进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44名调查对象中,男性309人(69.6%),年龄为(53.38±16.93)岁,抑郁检出率为20.0%(89人),焦虑检出率为14.2%(63人)。HIV/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可分为:睡眠障碍型抑郁-焦虑高发组、躯体症状抑郁-焦虑低发组、中度抑郁/焦虑-症状高发组、无抑郁/焦虑症状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抑郁/焦虑症状组相比,最近一次CD4细胞≥500个/μL(OR=1.954,95%CI:1.043~3.662)、不吸烟(OR=2.567,95%CI:1.261~5.228)的HIV/AIDS患者属于睡眠障碍型抑郁-焦虑高发组的可能性更高;周锻炼频率≤2次(OR=1.730,95%CI:1.038~2.881)的HIV/AIDS患者属于躯体症状抑郁-焦虑低发组的可能性更高;感染时长≤2年(OR=1.995,95%CI:1.036~3.841)、最近一次CD4细胞≥500个/μL(OR=1.986,95%CI:1.128~3.495)、年龄<50岁(OR=7.150,95%CI:3.859~13.248)、月收入<1 000元(OR=2.477,95%CI:1.224~5.011)和月收入位于1 000~3 000元(OR=2.939,95%CI:1.418~6.089)的HIV/AIDS患者属于中度抑郁/焦虑-症状高发组的可能性更高。结论 HIV/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存在4种不同的潜在类别。可根据不同类别抑郁合并焦虑倾向的影响因素,对HIV/AIDS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东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方法提取2007年1月至2015年6月,广东省免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登记的1 365例HIV感染母亲及其所生活产新生儿的个案调查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IV感染母亲所生的1 365名新生儿中,13.11%(179人)的出生体重2 500g(低出生体重),1.03%(14例)的出生体重1 500g(极低出生体重)。这些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高危因素有母亲年龄较大[矫正比值比(aOR)=1.05,95%可信区间(CI):1.02~1.08]、流动人口[市内各县区间流动(aOR=1.77,95%CI:1.14~2.75)、省内各市间流动(aOR=2.52,95%CI:1.41~4.48)]、注射吸毒感染HIV(aOR=2.53,95%CI:1.09~5.91)、围产期发生并发症(aOR=2.52,95%CI:1.68~3.79)、孕期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aOR=1.84,95%CI:1.24~2.71)、早产[28-32周(aOR=58.01,95%CI:7.07~476.04),33-36周(aOR=4.64,95%CI:2.34~9.21)]、以及女性新生儿(aOR=1.72,95%CI:1.18~2.51)。结论 HIV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受母亲社会经济特征、围产期高危因素和新生儿性别等多因素影响,需要综合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4-2018年上海市MSM的HIV-1新发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4-2018年对上海市MSM哨点监测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014-2018年共对2 003名MSM开展调查和检测,平均年龄为(30.7±8.8)岁,HIV阳性检出率中位数为6.7%,HIV新发感染率中位数为3.7%。多因素分析显示,学历高中及以下(aOR=2.1,95%CI:1.0~4.5,P=0.048)、感染梅毒(aOR=3.9,95%CI:1.3~11.4,P=0.015)、未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覆盖(aOR=2.4,95%CI:1.1~5.2,P=0.032)为艾滋病新发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上海市2014-2018年MSM中HIV-1新发感染率未见显著变化,仍需继续加强艾滋病干预工作,进一步探索针对性干预模式,减少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凉山州某县单阳家庭HIV/AIDS患者安全套使用行为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凉山州某艾滋病高流行县符合纳入标准的270名单阳家庭HIV/AIDS患者,采用入户问卷调查,分析单阳家庭HIV/AIDS患者的安全套使用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在270名调查对象中,75.93%(205名)过去半年未坚持使用安全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安全套使用相关因素包括:拥有生育意愿(OR=0.310,95%CI:0.131~0.733)、同意"使用安全套能阻止把艾滋病传染给配偶"(OR=20.042,95%CI:2.758~159.003)、同意"使用安全套会导致配偶关系变差"(OR=0.412,95%CI:0.181~0.935)、配偶要求使用安全套(OR=5.129,95%CI:2.372~11.091)、在性行为中拥有安全套使用决定权(OR=2.385,95%CI:1.069~5.321)。结论凉山州单阳家庭配偶间存在较高的HIV感染风险,HIV/AIDS患者的生育意愿、对安全套使用的认知以及安全套使用的决定权都会影响单阳家庭中的安全套使用。应针对上述因素给予正确的健康教育和指导,预防单阳家庭艾滋病的配偶间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感知歧视现状及相关因素,为降低感知歧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共调查武汉市HIV/AIDS病人519例。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用于分析感知歧视的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519例HIV/AIDS病人,男486例,女33例;平均年龄(34.48±11.95)岁(16~73岁)。感知歧视量表总分为(85.49±18.57)分,其中担心公开维度条目均分最高(3.00±0.6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性[β=7.002,95%可信区间(CI):0.313~13.690],年龄越大(β=3.657,95%CI:1.475~5.840),经济状况越差(β=-3.017,95%CI:-5.765~-0.269),身体状况越差(β=-3.750,95%CI:-6.108~-1.392),朋友不知晓感染状况(β=-7.547,95%CI:-10.763~-4.332)的HIV/AIDS病人感知歧视水平较高。结论武汉市HIV/AIDS病人感知歧视状况较为严重,尤其是女性、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经济状况较差的感染者,应促进其疾病告知,进而降低感知歧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客观评价中西医协同治疗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生物文献库、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临床研究检索由两名专业文献检索人员分别单独完成,两名评价人员分别单独完成筛选文献、研究偏倚风险评价及数据提取三方面工作,使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总样本量为1 079例患者的9篇随机对照试验,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治疗HIV/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变化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MD=27.92,95%CI:12.62~43.21),治疗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5.31,95%CI:-2.78~53.41),治疗6个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MD=27.45,95%CI:7.09~47.81),治疗12个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MD=27.34,95%CI:6.31~48.37);治疗组免疫功能重建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1.94,95%CI:1.42~2.65);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治疗HIV/AIDS患者的CD45RO细胞计数变化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2.37,95%CI:-6.71~31.45);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治疗HIV/AIDS患者的CD45RA细胞计数变化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67,95%CI:-3.00~14.35)。结论中西医协同治疗在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不良、免疫功能重建有效率和CD4细胞计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中西医协同治疗组的CD4细胞计数以一种持续稳定的方式促进免疫功能的重建,但临床医师对于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中医药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应进一步行系统评价,以给出最佳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基因型耐药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HIV/AIDS病人血液样本和基本资料,并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人发生基因型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获得可供分析序列的121例病人中,29例(23.97%)发生基因型耐药。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离婚或丧偶、治疗时间≥6年、病毒载量水平≥10 000拷贝/mL [比值比(OR)=6.22,95%可信区间(CI):1.85~22.29]、(OR=9.92,95%CI:1.35~26.77)、(OR=14.85,95%CI:6.34~36.18)是HIV/AIDS病人发生基因型耐药的危险因素。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600个/μL和服药依从性≥95%(OR=0.18,95%CI:0.05~0.981;OR=0.39,95%CI:0.267~0.68)是发生基因型耐药的保护因素。结论 HAART后HIV/AIDS病人发生基因型耐药受多种因素影响,HAART过程中应加强患者CD4细胞数及病毒载量水平的监测,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降低HIV/AIDS病人体内HIV耐药毒株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沈阳市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已婚男男性行为者(MSM)的配偶告知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获得2014-2016年沈阳地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阳性已婚MSM配偶告知的相关信息,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配偶告知的相关因素。结果 524例HIV阳性MSM参加调查,其中已婚有配偶者占21.9%(115/524),配偶HIV感染率为12.2%(14/115)。总体阳性已婚MSM自报的配偶告知比例为62.6%(72/115),其中配偶HIV阳性者的告知比例为92.9%(13/14),而配偶HIV为阴性/未明确状态的告知比例为58.4%(59/1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报经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HIV[调整比值比(aOR)=0.23,95%可信区间(CI):0.07~0.70)]、近6个月未与配偶发生性行为(aOR=0.24,95%CI:0.10~0.60)、梅毒现症感染(aOR=0.30,95%CI:0.11~0.79),是阻碍配偶告知的关联因素;配偶HIV阳性(aOR=11.10,95%CI:1.37~90.21)是促进阳性已婚MSM配偶告知的关联因素。结论沈阳地区阳性已婚MSM配偶告知状况处于较低水平,且存在诸多阻碍告知因素,建议出台完善配偶告知相关政策或法规,以降低HIV通过MSM向普通人群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出现颈动脉异常的发生情况和影响颈动脉异常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AIDS门诊规律随诊,并于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完善颈动脉超声检查的169例HIV感染/AIDS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44岁)和中老年(≥45岁),收集纳入患者的体格检查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单样本t检验。结果169例HIV感染/AIDS患者中,颈动脉异常40例(23.7%),颈动脉无异常129例(76.3%)。中老年[比值比(odds ratio,OR)=3.85,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1.54~9.65,P<0.01]、高血压(OR=6.24,95%CI 1.95~20.00,P<0.01)、高脂血症(OR=2.44,95%CI 1.00~5.93,P<0.05),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DR+CD8+/CD8+增高(OR=1.03,95%CI 1.01~1.06,P<0.05)可增加发生颈动脉异常的风险。HIV感染/AIDS患者中Ⅰ组(20~30岁)、Ⅱ组(31~40岁)、Ⅲ组(41~50岁)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ner medium film thickness,IMT)分别为(0.0610±0.0012)、(0.0629±0.0014)、(0.0656±0.0026)cm,分别厚于对照组的(0.051±0.003)、(0.056±0.004)、(0.063±0.00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19、4.775、1.739,均P<0.05)。HIV感染/AIDS患者中A组(30~44岁)、B组(45~59岁)的颈总动脉IMT分别为(0.0626±0.0011)、(0.0723±0.0034)cm,分别厚于对照组的(0.052±0.011)、(0.064±0.01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20、3.012,均P<0.01)。结论相对年轻的HIV感染/AIDS患者较同龄HIV阴性人群发生颈动脉异常的概率更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更大。提示对于HIV感染/AIDS患者特别是青年患者,应早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尽早发现异常并进行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诊断报告前主动寻求HIV检测的情况及相关因素,为HIV/AIDS病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市2016年报告现住址在调查区域的HIV/AIDS病人进行调查,采用Epi Data 3.1和SAS 9.4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1 035例HIV/AIDS病人中,23.96%(248/1 035)主动寻求HIV检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6~49岁年龄组[比值比(OR)=2.59,95%可信区间(CI):1.58~4.23]、家庭年人均收入高(OR=1.95,95%CI:1.30~2.9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OR=13.20,95%CI:8.52~20.45)、有男性同性性行为史(OR=2.68,95%CI:1.42~5.05)、有HIV检测史(OR=3.50,95%CI:1.96~6.22)、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者(OR=2.06,95%CI:1.13~3.73)主动检测比例高。结论扩大检测可及性,加大对艾滋病检测知识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强针对高年龄组、多性伴异性性行为史者的检测知识的宣传,消除对检测及治疗顾虑,对于促进HIV/AIDS病人主动寻求HIV检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