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异性性传播是艾滋病主要的传播方式,而注射吸毒人群因其特殊的行为方式是艾滋病防治的另一重要人群,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艾滋病经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的流行及接受抗病毒治疗现状,并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异性性传播和注射吸毒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HIV/AIDS治疗依从性、基线CD4+T细胞计数、不良反应及耐药的产生是影响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今后应继续扩大艾滋病检测范围,早发现、早治疗,通过定期监测病毒载量、CD4+T细胞计数及临床评估来提高患者依从性,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静安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生存时间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静安区自首次报告(1995年)至2015年确诊和管理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信息,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计算HIV感染的病死率,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病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920例HIV感染者共随访36 0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0[四分位数间距(IQR):18-54)]个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为68.0%。67例感染者在随访期间内死亡,病死率为2.23/100人年;其中已接受治疗的HIV感染者病死率为0.63/100人年,未接受治疗的HIV感染者病死率为8.15/100人年。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被动检测[危险系数(HR)=2.968,95%可信区间(CI):1.545~5.700]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检测结果200个/μL(HR=17.016,95%CI:7.638~37.910)的感染者死亡风险高,而已接受抗病毒治疗(HR=0.063,95%CI:0.034~0.117)的感染者死亡风险低。结论该研究中HIV感染者的病死率处于较低水平。确诊时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和抗病毒治疗对HIV感染者的生存状况意义重大,应采取更积极措施推广患者的早发现和"确诊后立即治疗的"策略,以有效降低HIV感染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艾滋病(AIDS)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时间的积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成为近年来国内外艾滋病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和重点。研究常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相关影响因子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BMI指数、感染途径、世界卫生组织的临床分期、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等,是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针对重点人群加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宣传力度,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疗覆盖率,可以有效保障治疗效果,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HIV/AIDS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阿克苏地区1997-2020年发现并确诊的12857例HIV/AIDS患者资料,采用寿命表法分析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2857例确诊HIV/AIDS患者总病死率为54.09/1000人月,21年累积生存率为21%,平均生存时间为165.922个月(95%CI:160.474~171.37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确诊时年龄、抗病毒治疗是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 加大监测力度、尽早发现HIV/AIDS患者、提高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增强治疗效果,是延长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在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2003—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HIV/AIDS病人信息,使用寿命表法分析生存率,利用Kaplan-Meier法(K-M法)计算平均生存时间,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研究对象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1 174例HIV/AIDS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为165.18个月,确诊后1、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17%、96.53%、90.52%。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确诊时疾病状态[风险比(HR)=4.263,P=0.006]、是否抗病毒治疗(HR=0.029,P=0.000)是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延长HIV/AIDS病人的生存时间,减少HIV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成都市新都区≥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生存时间,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2008-2017年报告现住址为新都区且年龄≥50岁的HIV/AIDS病例资料,计算病死率和累计生存概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新都区2008-2017年累计报告HIV/AIDS病人431例,死亡115例,占26.68%。病死率从2008年0升至2011年57.14%,后降至2017年14.75%。死亡者均为汉族,以60~69岁为主,占38.26%,男性占83.48%,未婚/离异/丧偶者占63.48%,61.74%为农民/工人,小学及以下占65.22%,94.78%为异性性传播,8.70%有性病史。≥50岁HIV阳性人群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08年[95%可信区间(CI):4.55~5.61年],1、3、5年累计生存概率分别为78.18%、66.00%、53.09%。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50岁HIV/AIDS病人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成都市新都区≥50岁HIV/AIDS死亡病例以男性为主,未婚/离异/丧偶比例高且文化程度偏低,≥50岁HIV/AIDS病例死亡风险高,与其年龄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调整前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成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生存状况,以及探讨死亡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病人的基线情况和随访信息,计算病死率以及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开展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270 313例,其中2008年及以前入组的病人5年累计生存率为0.79;2009-2011年入组的病人5年累计生存率为0.85;2012-2013年入组的病人3年累计生存率大于0.90。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治疗标准调整年份≤2008年开始抗病毒治疗者,其死亡风险是2012-2013年开始抗病毒治疗者的1.28倍。除此之外,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药物治疗方案均影响病人死亡。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调整后,使得更多的HIV/AIDS病人在免疫水平较高时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了解HIV/AIDS病人被确证感染后的转归及相关情况。结果 HIV/AIDS病人被确证时的年龄是影响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风险值(HR)=1.04,95%可信区间(CI):1.01-1.06,P〈0.01]。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HR=0.10,95%CI:0.03-0.33,P〈0.01)及初次CD^+_4T淋巴细胞计数分级则是影响HIV/AIDS病人生存的保护性因素(HR=0.69,95%CI:0.58-0.82,P〈0.01),接受抗病毒治疗、初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级高的生存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提高HIV/AIDS病人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贵港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及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因素,为制定适合该市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1996—2017年贵港市HIV/AIDS病人的相关信息。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各因素不同水平生存时间的差异,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3 948例HIV/AIDS病人中,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1 663例(11.9%),艾滋病无关死亡2 528例(18.1%)。累计观察59 635.5人年,艾滋病相关死亡率为2.79/100人年。自2010年病死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平均生存时间为219.82个月[95%可信区间(CI):218.107~221.533]。确诊后1、5、10、1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9%、86%、85%、8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少数民族及来源于主动筛查的病人死亡风险较低,而男性、老年人(≥70岁)、疾病状态为AIDS、文化程度低、 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200个/μL)、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死亡风险较高。结论近几年来,贵港市HIV/AIDS病人的艾滋病相关死亡率逐年降低,应继续加强大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强化重点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不断提高检测的可及性及扩大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郑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不同时期生存情况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共3 014例符合标准的病例,依据不同抗病毒治疗时间分成国家艾滋病防治规划"十五"(2004-2005)、"十一五"(2006-2010年)、"十二五"(2011-2015年)3个治疗时期。这3个时期新增治疗病例分别为71例、954例和1 989例,由此组成3个组,比较分析3组病例的基本情况和生存状况,SPSS 2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抗病毒治疗时期,入组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HIV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及首治抗病毒治疗方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五期间ART病人五年生存率(0.91)高于十一五期间ART病人(0.80),而十一五期间ART病人两年生存率(0.87)高于十五期间ART病人(0.67)。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艾滋病病死率分别是28.89/100人年、5.61/100人年和2.66/100人年,不同治疗时期ART病人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8,P0.01);相对于十五期间,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艾滋病死亡风险分别下降了0.377倍和0.162倍。结论随着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力度的加大,HIV/AIDS病人生存率显著提高,病死率及死亡风险明显下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影响HIV/AIDS人群死亡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流行与死亡状况,并通过检索1990年以来国内外关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病人死亡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报道,发现影响HIV/AIDS人群死亡的主要因素有:感染者社会人口学特征、HIV感染途径、AIDS诊断时间、HAART治疗情况、CD 4T细胞数、经济发展状况、非艾滋病相关死亡及其他因素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川省安岳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相关状况,为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方法,对HIV/AIDS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相关结果、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做描述性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2例病人治疗前、治疗半年后及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93,P0.001);当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时,其出现治疗效果较差的危险性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5.675倍;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的风险较大。按医嘱定期检查肝功、血常规等的次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结论抗病毒治疗后,病人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基线CD4细胞计数越低,治疗效果就越差;抗病毒治疗病人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依从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宁波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60岁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生存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60岁HIV/AIDS病人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和生存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57例≥60岁的研究对象中,接受抗病毒初始治疗的年龄中位数为65[四分数位间距(IQR):62.0~69.5]岁,以男性、本地、已婚或同居、异性性传播、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200个/μL、世界卫生组织(WHO)分期Ⅰ期为主。第1、2、5、7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6%、79%、72%和72%。≥60岁组的病死率高于60岁组,不同年龄组的KLM曲线,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60岁组,基线WHO临床分期Ⅳ期的死亡危险,是Ⅰ期病人的4.308倍[风险比(HR)=4.308,95%可信区间(CI):1.661~11.173];60岁组、WHO临床分期Ⅰ期是研究对象死亡的保护因素。在60岁研究对象中,基线CD4细胞为200~350个/μL组的死亡风险,低于CD4细胞200个/μL组(HR=0.225,95%CI:0.110~0.460);但不同的基线CD4细胞水平对≥60岁组死亡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在60岁及以上病人中,异性性传播病例的死亡风险低于经同性性行为感染的病例(HR=0.018,95%CI:0.002~0.189),但60岁组死亡率在不同传播途径间无差异。结论宁波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60岁以上HIV/AIDS病人的生存率不高,应根据老年人群的流行特征和死亡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干预策略,早诊断早治疗仍然是提高老年病人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HIV感染者/AIDS病人现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病人的发病和存活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湖北省671例HIV/AIDS病人进行随访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分析等。结果湖北省HIV/AIDS病人的男女性别比为1.37:1;治疗前的AIDS病人病死率为29.81%;HIV感染者中发病足引起死亡的危险因素;婚姻状况町明显影响HIV/AIDS病人的生存。结论HIV/AIDS病人急待社会医疗、心理、乍活等各方面的救助;维持HIV/AIDS病人的家庭稳定可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病死率和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抗病毒治疗(ART)效果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择山西省截止到2013年12月底报告的HIV/AIDS病例和ART信息,收集资料补充调查,计算病死率和治疗比例,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HIV/AIDS确诊病例4861例,年龄平均(36.7±13.0)岁,男性占67.9%,农民占55.0%,性传播占61.4%。从2004年到2013年ART的比例由14.9%上升到62.3%,同期HIV/AIDS病例的病死率从40.7/100人年降低到5.0/100人年。对4861例HIV/AIDS病例Cox回归分析显示,最主要死亡风险是未进行ART[危险比(HR)=4.8]和未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HR=5.9);对2400例ART病例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体质指数(BMI)过低和肥胖病例的死亡风险高于正常和超重病例(HR=2.4)、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病例的死亡风险高于50个/μL病例(HR=2.3)。结论ART显著降低了HIV/AIDS病人的病死率,提示强化ART工作可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浙江省湖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后的生存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艾滋病提供措施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现况调查等方法,查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有关HIV/AIDS病人ART后进行的随访记录以及现场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资料录入数据库后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16周岁接受ART的HIV/AIDS病人670例,其中男性574例(85.7%),已婚/同居345例(51.5%),平均年龄(39.90±13.42)岁。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婚姻状况等相关潜在混杂因素之后,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的死亡风险较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低[风险比(HR)=0.112,95%可信区间(CI):0.028~0.455],最近一个月漏服药物(次数≥2次/月)组的死亡风险较未漏服组高(HR=8.991,95%CI:2.531~31.938),具有轻度以上焦虑组的死亡风险较无焦虑组高(HR=3.673,95%CI:1.244~10.849)。结论湖州市HIV/AIDS病人免费ART后能够提高其生存率,基线CD4细胞计数高、无焦虑症及未漏服抗病毒药物会降低死亡风险,建议针对HIV/AIDS病人早期加入ART、增强其服药后的心理干预和卫生服务、以及加强服药依从性的宣教,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贵州省男男性行为者(MSM)中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在接受抗艾滋病病毒治疗(ART)后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2006年至2015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MSM HIV/AIDS病人的生存时间,计算累计生存概率,运用COX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MSM HIV/AIDS病人1 671例,开始治疗时的年龄为14~72(30.6±9.5)岁,未婚占73.3%(1225/1 671)。治疗后病人的随访时间M=16.0(QR:6.0~33.0)个月。在发生死亡的49例中,有63.3%(31/49)的病人在开始治疗后的6个月内死亡;第1、3、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8、0.96和0.95。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病人开始治疗时年龄越小死亡风险越大;开始治疗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死亡风险越大;治疗前患有肺结核、有疾病症状体征的病人死亡风险更高。结论抗病毒治疗延长了MSM AIDS病人的生存时间。建议针对年龄小、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治疗前患有肺结核或已有疾病症状体征的病人,加强临床诊疗和医学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凉山州1995-2012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死亡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对1995-2012年凉山州报告的28394例HIV/AIDS病人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死亡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累计死亡4075人(14.4%),其中因艾滋病及相关疾病死亡1494人(36.7%),吸毒过量死亡1001人(24.6%),其他原因死亡1457人(35.8%)。因艾滋病死亡的1494例HIV/AIDS病人中,诊断时平均年龄为(31.0±9.7)岁,男性1199人(80.3%),已婚有配偶970人(64.9%),彝族1398人(93.6%),经注射吸毒感染915人(61.2%),未接受抗病毒治疗1311人(87.8%),诊断到死亡平均时间为(28.9±24.1)个月。研究对象平均生存时间为166.97个月[95%可信区间(CI)=159.58~174.36]。1年生存率为98.42%,5年生存率为89.43%,10年生存率为76.39%,15年生存率为65.59%。总病死率为2.11/100人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时的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职业、感染途径、病程阶段、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凉山州HIV/AIDS病人因艾滋病死亡主要集中在农村,青年彝族男性为多;早期发现,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19.
32例HIV/AIDS患者HAART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有效组合,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疗效,改善艾滋病(AIDS)患者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生存质量。方法对32例AIDS/HIV患者,采用国产HAART:奈韦拉平(NVP) 司它夫丁(D4T) 去羟肌苷散(DDI)常规服药,治疗观察时间6个月。结果30例CD4计数平均增加130±130.38个/μl;CD4/CD8比值平均增加0.207±0.104,2例(57岁、62岁各1例)治疗1~2个月后因肺部感染而死亡。提示HAART能够有效促进免疫重建,减轻症状,延长生命;但治疗开始时间与HIV感染的时间、年龄、CD4细胞和CD4/CD8比值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治疗要抓住有利时机,尽可能早治疗,促进和加快免疫重建。尤其对儿童与老年人更应选择有利时机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国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失访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全国免费抗病毒治疗库中,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开始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失访情况进行随访,随访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队列失访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6 742名HIV感染者进入队列。12个月的累积失访率为7.6/100人年,24个月的累积失访率为10.5/100人年。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高CD4+T淋巴细胞组、注射吸毒、异性性传播以及初始治疗方案为齐多夫定/司坦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奈韦拉平与较高的失访率相关(P0.05)。结论应该重点强化注射吸毒HIV/AIDS病人的干预措施,加强对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HIV/AIDS病人感染者的医疗咨询,对治疗药物有不良反应的病人要及时处理或更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