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鞠宝玲  李霞  桂金秋  陆叶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0):1125-1126,1130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时肠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 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700 mg/kg)/内毒素(LPS,10 μg/kg)建立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造模6h后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取肠内容物及肝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检测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  相似文献   

2.
环氧化酶2在肝衰竭模型肝损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 2)在肝衰竭损伤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肝衰竭组(n=24),前者以生理盐水200μl腹腔注射,后者采用内毒素(LPS)10 μg/kg和D-氨基半乳糖(D-Gal)900 mg/kg联合腹腔注射,对照组在注射后8 h、肝衰竭组在注射后不同时点(2、4、6、8 h)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细胞黏附分子1(ICAM 1);处死动物,以原位灌注消化法分离肝Kupffer细胞后,半定量RT PCR检测其中COX-2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衰竭组血浆ALT、AST、IL-10、TNF α、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P<0.001);COX-2 mRNA仅在肝衰竭组表达,表达量随肝损伤时间延长也逐渐增高(P<0.001).结论:COX-2在损伤肝组织中大量表达,且表达量随肝损伤程度而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了LPS/D-Gal诱导的肝衰竭模型肝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D-GalN联合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对照组、治疗组),比较各组小鼠24h存活率,ALT,AST水平,肝组织病变程度(HE染色),RT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TGF-βl表达水平。结果 D-GalN 600mg/kg联合LPS10μg/kg腹腔注射成功构建了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24h存活率为20%;ALT,AST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病理学可见大面积肝组织坏死;肝组织中TNF-α、TGF-βl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D-GalN/LPS小鼠急性肝衰竭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改善肝细胞炎症和坏死,降低急性肝衰竭的死亡率,其机制可能与罗格列酮下调,TNF-α、TGF-β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沙苑子黄酮(FAC)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0.1?l4(10mL/kg)、D-氨基半乳糖(D-Gal,700mg/kg)分别ip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并ig不同剂量的FAC,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用CCl4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测定细胞培养液ALT、AST活性,MTT法测定肝细胞增殖活性。结果FAC能显著降低小鼠CCl4和D-Gal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模型ALT和AST活性(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FAC明显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P<0.01)。FAC显著提高肝细胞活性,促进肝细胞增殖。结论FAC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Cs)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Px)对脂多糖(LPS)致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8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两组,腹腔注射LPS(4 mg/kg)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造模后30 min尾静脉分别注射PBS、rCsTPx(2.5 mg/kg),观察注射后各组小鼠72 h死亡率;重复实验,每组分别于实验后的3、6、9、12、24、48、72 h"安乐死"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并取24 h组织用于病理切片观察。结果尾静脉注射CsTPx治疗的小鼠生存率由10%提高到40%;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在造模后6、9、12、24 h明显下降,并且血清中炎症因子IL-6在3、6、9 h也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织HE染色揭示CsTPx治疗组小鼠肾组织损伤减轻,炎症细胞浸润也减少。结论 rCsTPx对LPS致脓毒症小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丽芳  许彦  唐乾利  曾鸿孟  毛康任  王兵 《重庆医学》2021,50(17):2889-2893
目的 研究脂多糖(LPS)构建大鼠肝内胆管炎症动物模型的最佳浓度.方法 8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A、B和C,每组各20只.空白对照组按5 mL/kg在肝内胆管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A、B、C分别按5.00、2.50、1.25 mg/kg 3种不同浓度在肝内胆管一次性注射LPS构建大鼠肝内胆管炎症动物模型,观察大鼠存活时间共7d.分别于造模后2、4、6、8h和7d采取各组大鼠血液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测,观察大鼠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炎性指标;同时采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特征.根据造模结果分析LPS构建大鼠肝内胆管炎症动物模型的最佳浓度.结果 在造模后2、4、6、8 h及造模后7 d,模型组C的WBC、N%、ALT及AST水平较其他3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肝脏病理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其中模型组C肝脏病理组织炎性改变及肝损伤改变最为明显.结论 在肝内胆管注射1.25 mg/kg LPS是构建大鼠肝内胆管炎症动物模型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D-GalN/LPS)所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探讨黄芩素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给予小鼠D-GalN/LPS,分别于给药1,2,4,6h后采血并剖取肝脏,测定血清ALT,AST,TNF-α值及肝组织GSH水平.另取小鼠适量制作肝损伤模型,分别灌胃给予黄芩素50,100,150mg/kg,1h后测定血清ALT,AST,TNF-α值.[结果]给予D-GalN/LPS6h时小鼠血清ALT,AST水平上升最显著,2h时血清TNF-α水平上升最显著,4h时开始下降,6h时趋于正常,小鼠肝匀浆中GSH水平在6h时损耗最显著.各剂量黄芩素均可降低D-GalN/LPS诱导的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AST,TNF-α水平.[结论]黄芩素对D-GalN/LPS所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OX40在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大鼠肝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OX40在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肝衰竭(ALF)模型组。急性肝衰竭组:腹腔同时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800mg/kg和脂多糖(LPS)8微克/只,在D-GalN和LPS注射后6、12、24、48h 4个时间点留取大鼠血及肝脏标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下观察肝组织变化。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OX40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OX40蛋白表达。结果肝衰竭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在12h升高最明显,24h开始下降。肝衰竭组肝组织OX40mRNA水平至12h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9.970,162.975,62.476,25.124,P<0.05)。肝衰竭组OX40蛋白的表达于12h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40,169.298,88.289,74.984,P<0.05)。结论 OX40在急性肝衰竭过程中呈上升趋势,于12h达高峰,提示OX40可能在急性肝衰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利福平(RFP)引起的小鼠肝内胆汁淤积及其动态过程,为进一步探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本实验设置3个模型组,模型1:小鼠分别经灌胃给予RFP(100、150、200 mg/kg),连续1周,末次给药后6 h取材;模型2:小鼠分别经灌胃给予RFP 200 mg/(kg·d),连续1或2周,末次给药后6 h取材;模型3:分别灌胃给予小鼠RFP 200 mg/kg后于不同时点0.5、2、6、12 h取材.所有小鼠均收集血液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和结合胆红素(DB);检测血清和肝组织胆汁酸(TBA)水平;观察小鼠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给予RFP 200 mg/(kg·d) 1周后,小鼠血清TB上升近70倍,DB上升约82倍,ALP上升约1.5倍,TBA上升约4倍并伴有血清ALT和AST轻度升高;肝脏组织TBA上升约2.5倍;肝脏组织HE染色显示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轻度坏死和炎症.单次给予RFP 200 mg/kg 30 min后血清TB、DB、ALP和TBA即开始显著上升,给药后2~6 h达到高峰,12 h呈下降趋势;ALT和AST的变化趋势与之一致;单次给予RFP不同时点后均未观察到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发生改变.结论 单次或连续1周给予RFP 200 mg/kg均引起小鼠肝内胆汁淤积,并伴有轻度的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褪黑素、莫达非尼对小鼠试验性急性肝衰竭的影响.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给予D-半乳糖胺(D-Gal N)和脂多糖(LPS)同时腹腔注射,制备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并于造模前2h,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比较各组小鼠的24h存活率,血清转氨酶水平,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中TNF-α、IL-1的水平,肝脏组织中SOD、MDA、GR、GSH、NO、NOS的水平.结果 D-Gal N/LPS可以导致小鼠急性肝衰竭;褪黑素可以提高小鼠存活率,减轻肝脏病变程度,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及TNF-α、IL-1的浓度,增加肝脏组织中SOD、GR的活性,降低NOS的活性及MDA、NO的浓度.莫达非尼可加重肝脏病变程度,升高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及TNF-α、IL-1的浓度,降低肝脏组织中SOD、GR的活性及升高MDA的浓度.结论 褪黑素可减轻D-Gal N/LPS所致的急性肝衰竭,提高小鼠的存活率,莫达非尼可加重小鼠的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两药影响睡眠从而影响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IL-1)的释放和机体氧化能力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玉屏风多糖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玉屏风多糖(YPF-P)对D-氨基半乳糖(D-Gal)致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肝组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以及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YPF-P对D-Gal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经预防给...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蒜多糖C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影响。方法建立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诱发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和肝组织ALT、AST。结果大蒜多糖C能使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肝组织ALT、AST活性显著升高。结论大蒜多糖C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s of eytokine signaling,SOCSs)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ACLF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健康SD大鼠随机分组,ACLF组大鼠腹腔注射1.5ml/kg的5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每3天1次,10次后改为2ml/kg,每3天1次,9次后给予250mg/kg 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50μg/kg脂多糖(LPS)急性攻击,给药后0、6、12、24h 留取大鼠血及肝组织。血生化检测ALT、AST水平和ELISA法检测TNF-α、IL-6水平。HE染色下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RT-PCR检测大鼠肝组织SOCS-1、SOCS-3mRNA表达。 结果 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复制成功,ACLF组血清ALT和AST水平逐渐上升,在12h升高最明显,血清TNF-α、IL-6水平在造模后0h 即明显高于对照组,至6h达峰值(P<0.05),肝组织SOCS-1、SOCS-3mRNA水平于造模后0h开始升高,12h升高最为显著,之后逐渐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OCSs在慢加急性肝衰竭过程中升高,其变化与TNF-α、IL-6改变相关,提示SOCSs可能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炎症及免疫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以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肝肿瘤-肠道-胰腺基因(HIP/PAP)腹腔注射对小鼠D-氨基半乳糖急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为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治疗探索新的方法.方法 Balb/C小鼠80只(雄性)随机分成四组,分别是正常组、Ad-HIP/PAP组、Ad-LacZ组及模型组;每组又分成a、b两组.分别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Ad-HIP/PAP、Ad-LacZ、生理盐水,2d后用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急性肝衰竭模型(1.0 g/kg),后对a组小鼠进行肝功能指标、肝脏病理学、胃肠免疫组化的检测.b组观察14d,记录小鼠死亡时间及死亡数.结果 免疫组化证实Ad-HIP/PAP腹腔注射后,肠壁可测到HIP/PAP的表达,而正常组未检测到.Ad-HIP/PAP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明显低于Ad-LacZ组、模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LacZ组及模型组肝组织坏死严重,Ad-HIP/PAP组肝组织病变稍轻.观察14 d后,Ad-LacZ组及模型组小鼠全部死亡,Ad-HIP/PAP组小鼠死亡较少.结论 重组腺病毒介导HIP/PAP腹腔表达具有能显著保护肝细胞,预防D-Gal所致小鼠急性肝衰竭作用.腺病毒介导HIP/PAP表达有可能成为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血府逐瘀汤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将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按照12.5 mg/kg小鼠体质量予以尾静脉注射Con A,正常组予注射相应剂量生理盐水,1次/周,共10周。治疗组于造模同时予血府逐瘀汤药液10 ml/kg小鼠体质量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予以等量饮用水,1次/d。10周后,处死各组小鼠,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白蛋白(Alb);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和胶原沉积;碱水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Ⅰ、Ⅲ、Ⅳ型胶原(Col I、Ⅲ、Ⅳ)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ALT和AST活性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HE染色可见肝细胞坏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天狼猩红染色可见大量胶原沉积和假小叶形成;肝组织α-SMA、TGF-β1及ColⅠ、Ⅲ、ⅣmRNA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脏炎症和胶原沉积明显改善;α-SMA、TGF-β1及ColⅠ、Ⅲ、Ⅳ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可通过减轻肝脏炎症和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减少胶原合成而改善Con A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FK506预处理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FK506预处理对内毒素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研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LPS i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LPS、LPS FK组,绘制生存曲线,行两组间生存率动态分析;测定LPS注射后0,0.5,2,4,6,8 h血清TNF-α,IL-1β,ALT,AST含量,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LPS FK组小鼠72 h存活率为 46.67%,而LPS组小鼠仅10.00%(P<0.01).两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变化均呈先升后降趋势,TNF-α于2 h达峰值,IL-1β于4 h达峰值,相同时间LPS FK组TNF-α、IL-1β含量低于LPS组(P均< 0.01).LPS FK组小鼠8 h血清ALT、AST含量分别为(1.06±0.15)、(1.21±0.13) μkat/L,低于LPS组(2.51±0.47)、(3.97±0.36) μkat/L(P均< 0.01).肝组织病理示LPS FK组小鼠肝细胞肿胀坏死、胞质嗜酸性变及肝小叶炎细胞浸润均较LPS组减轻.结论:FK506预处理可减轻内毒素所致的急性肝损伤;FK506可能通过降低血清TNF-α、IL-1β含量,下调炎症反应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组蛋白乙酰化对小鼠肝衰竭模型的调控作用。方法 28只小鼠随机分为七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脂多糖联合制剂诱导小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组,C组为模型组+曲古抑菌素A(TSA),D、E组分别为模型组+高、低剂量的正丁酸钠,F、G组分别为模型组+高、低剂量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比较不同组别小鼠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及肝组织和小肠组织HE染色后病理细胞形态学改变,探讨机体组蛋白乙酰化对小鼠肝衰竭的调控作用。结果与模型组(B组)小鼠比较,分别采用TSA、高低剂量的正丁酸钠、PDTC干预治疗的C、D、E、F、G组的AST、ALT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小鼠比较,干预治疗的C、D、E、F、G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HMGB1、TNF-α、IL-18的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病理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肝细胞炎症浸润受损较B组少,炎症病理改变得到改善;小肠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病理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小肠组织炎症浸润受损较B组少,炎性病理改变得到改善。结论 HDAC抑制剂的干预治疗对小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具有保护作用,故小鼠机体的组蛋白乙酰化具有调控肝衰竭的作用,有助于为寻求新的肝衰竭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HG颗粒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G颗粒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小鼠用卡介苗联合脂多糖腹腔注射,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其中4组分别给予HG颗粒高(9 g/kg)、中(4.5 g/kg)、低(2.25 g/kg)剂量及复方鳖甲软肝片(1.5 g/kg)灌胃治疗,余10只模型小鼠(模型对照组)和10只未造模小鼠(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1次/d,10 d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增高.HG颗粒组血清ALT、AST活性均较模型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HG颗粒具有保护卡介苗联合脂多糖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8,(4):252-255
[目的]探讨短梗五加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败血症并发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取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短梗五加乙酸乙酯提取物低、高剂量组.短梗五加乙酸乙酯提取物低、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给予100,200 mg/kg短梗五加乙酸乙酯提取物,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给予30 mg/kg地塞米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30 min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给予脂多糖(LPS,20μg/kg)和D-氨基半乳糖(D-GalN,700 mg/kg),比较各组小鼠肝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性、血清中AST,ALT活性及NO,TNF-α水平,并观察48 h内的生存率.[结果]短梗五加乙酸乙酯提取物低剂量组生存率为60%,高剂量组为80%;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短梗五加乙酸乙酯提取物低、高剂量组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中AST,ALT活性及NO,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短梗五加乙酸乙酯提取物对D-GalN和LPS诱导的败血症并发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认为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NO和TNF-α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在D-氨基半乳糖(D-Galn)/脂多糖(LPS)联合腹腔注射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中内质网应激介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为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以雄性巴比塞(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GalN 800 mg/kg联合LPS 10μg/kg建立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动物实验分组:对照组(仅给予相应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急性肝衰竭模型组和4-丁酸苯酯(4-PBA)干预组(建模前6 h尾静脉注射)。同时将急性肝衰竭模型组按照给药时间进一步分为1 h、5 h、7 h三个亚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亚组与对照组间内质网应激蛋白标志物78 kDa糖调节蛋白(GRP78)、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凋亡蛋白转录因子C/ERP的同源蛋白(CHOP),促凋亡因子Caspase-1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评估肝脏功能,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评价肝损伤程度。结果 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内质网应激蛋白标志物GRP78、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凋亡蛋白转录因子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