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收集整理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处方,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组方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提供选方用药和思路借鉴。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主题词“慢性支气管炎”“中医”“中药”检索中国知网自建库至2020年12月所收录文献,以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及Apriori关联规则结果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502篇,筛选出233首复方,涉及221味中药,高频次药物有甘草、苦杏仁、半夏、桔梗、茯苓、麻黄等。使用药物“四气”主要集中为温、寒,“五味”主要集中为苦、甘、辛,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脾、胃、心、肝、肾经。通过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主要药物组合具有化痰止咳、益气健脾、理气燥湿之功效。结论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以补虚、利水渗湿、化痰止咳等治法进行组方。  相似文献   

2.
陈小露  吴启端  冯碧芳 《新中医》2014,46(5):217-219
<正>女性生殖道感染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有资料显示在一次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就诊的5万多例患者中,因感染性疾病而来就诊者就占一半以上。患者就诊时排在前3位的感染性疾病是阴道炎症、宫颈炎和盆腔炎[1]。阴道炎作为女性生殖道感染最常见的疾病,是不同疾病引起的多种阴道黏膜炎性疾病的总称。而有文献通过对中药和西药治疗阴道炎进行Meta-分析,发现中药治疗阴道炎的疗效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2]。本文就收集的文献对中医药治疗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学治疗糖尿病足的用药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在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以"糖尿病足"为主题词,"中医治疗"、"中医药治疗"为副主题词,搜索2000~2015年的相关文献,共搜索文献103篇,其中符合条件的53篇,将纳入文献中所涉及到的单味药物输入EXCEL 2003进行一般统计学用药规律分析。结果:53篇文献中,共涉及复方67首,药物122种,用药频次达596次。其中,用药频次大于20次的分别为当归、黄芪、红花、黄柏、赤芍、桃仁、牛膝、金银花;中药内服用药频次超过20次的分别为当归、黄芪、赤芍、白花、黄柏;中药外用频次超过6次的分别为乳香、红花、当归、冰片,按照中药类别分析,用药最多的类别分别是清热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结论: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衰竭是指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后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肾功能减退,即代谢产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中医药在内科非透析疗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将笔者20余年来治疗慢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汤剂数据库,对药物进行功效、性、味、归经等描述性统计。结果:共纳入文献365篇,涉及方剂365首,药物239味,共计4138次。239味药物按功效可分为18类,按频率排前3位的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药性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寒、温、平;药味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甘、苦、辛;归经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肝、肺、脾。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注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在益气健脾基础上,常辨证施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和疏肝理气等。  相似文献   

6.
范发才  黄炜萍  伍劲华 《光明中医》2022,(16):2922-2924
目的 探讨广东省名中医伍劲华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用药规律。方法 对2018年1月—2020年7月在广东省名中医伍劲华专家门诊就诊病例中符合CRF相应纳排标准的医案处方,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 (1)收录到CRF患者方剂363首,药物158味,使用频次高的前12味药物使用频率在45次以上,其中100次以上的为黄芪、当归、山萸肉、大黄、姜黄、槐花、桑椹7味。(2)药物四性、五味、归经频次统计,温性药物使用最多(1615次),其次为寒性(986次)、平性(382次),使用较少的为凉性、热性药物;甘味药物使用最高(1576次),其次为苦味(1130次)和辛味(983次),咸味药物使用最少;归肝经频次最高(2001次),其次为归脾经(1677次)、肾经(1003次),其他使用频次在500次以上的依次为归肺、胃、心、大肠经。(3)应用关联规则挖掘分析方法,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2组,包含核心药味5味,分别是黄芪、山萸肉、姜黄、大黄、当归;其中,益气养血滋肝肾的组合4组,补益加泻浊毒的组合3组,补益加散瘀的组合4组,泻浊毒加散瘀的组合1组。结论 广东省名中医伍劲...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中医文献探讨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文献检索方法,得到现代名老中医(专家)治疗慢性肾衰竭中药内服经验方52首,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药物频次、关联规则、核心组合及新组方等进行分析,统计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常用中药及高频组合。结果统计出慢性肾衰竭本证和标证共26个,脾肾阳虚(虚寒)证、肾阳虚证、肾气虚证分别位列本证前3位,而湿(浊困)阻证、血瘀证是主要兼证。挖掘出核心组合3个,分别为生地黄-山茱萸-牛膝,甘草-陈皮-当归,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得到新方组合3个,分别为生地黄-山茱萸-牛膝-白术,甘草-陈皮-当归-草果,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酸枣仁。结论慢性肾衰竭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多选用补益脾肾、活血化瘀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慢性肾衰竭用药规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9,(1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慢性肾衰竭内服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慢性肾衰竭医案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数据挖掘方法,对471首口服方剂,302味药物进行用药规律挖掘,分析其药物频次。结果挖掘出核心组合14个及演化出新方7个。脾肾气虚证为慢性肾衰竭主要本证,湿浊、血瘀为主要兼证。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以补益脾肾,化瘀降浊为主论,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型临床分布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型临床分布规律及常用草药的应用。[方法]根据获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情资料,结合中医辨证法,并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判定其讧型。收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方剂,累计药物在治疗时被组方的次数,根据用药频率筛选出常用草药。[结果]慢性肾衰竭代偿期多见脾肾气虚证,失代偿期以脾肾气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为主,衰竭期中脾肾气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均多见,而尿毒症期则以脾肾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为主要表现证型。方剂多由大黄、黄芪、茯苓、白术、丹参、甘草等组成。[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大致规律为脾肾气虚→脾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其治疗的中草药以补肾健脾泄浊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腹泻的组方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02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腹泻的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相关药物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获得文献125篇,方剂155首,药物142味。药物总使用频次为1506次,单味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白术、茯苓、党参、陈皮、甘草;药物功效种类17类,频次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理气药、化湿药;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脾、胃、肺、肾经为主。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8条,置信度>90%的药对4条,分别是白术→诃子、茯苓→广藿香、白术→莲子、茯苓→砂仁;频率较高的药对8组,分别为白术-茯苓、白术-党参、茯苓-党参、白术-陈皮、茯苓-陈皮、白术-山药、茯苓-山药、茯苓-木香。对频次≥10次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4组。结论: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腹泻以补脾抑肝温肾为主,对于疗效不佳、久治不愈者,可从理气、化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机制和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进展的机制主要是指中药改善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譬如,通过影响肾小球血流动力,减轻足细胞损伤,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调整脂质代谢紊乱来改善肾小球硬化;通过减轻巨噬细胞浸润,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降低尿蛋白毒性来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等.中药延缓CRF进展的临床效果主要体现在改善肾功能和某些并发症等方面,其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复方口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复方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以及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等.另外,对于晚期CRF患者所出现的钙/磷代谢失衡、微炎症状态以及尿毒症毒素蓄积,中药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南征  金惠英 《天津中医药》2011,28(2):107-109
[目的]观察益肾解毒通络方治疗慢性肾炎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益肾解毒通络方治疗,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海昆肾喜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6.67%,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肌酐、尿素氮的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中医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解毒通络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可明显降低患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延缓肾衰进程。  相似文献   

13.
李春雨  王平  王张  张艺  孟宪丽 《中草药》2012,43(2):312-315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制备大鼠CRF模型,以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质谱(RRLC-MS)为核心分析技术,以主成分分析法为数据解析手段,筛选出CRF特征性内源代谢产物,探讨大黄治疗CRF的作用机制。结果大黄能减弱或取消外界刺激因素(如腺嘌呤)诱发CRF,且对其代谢轨迹的扰动具明显的回调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关。结论大黄通过减少CRF大鼠血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生成、磷酸酯类物质分解、炎症介质产生,使体内D-谷氨酰胺、D-谷氨酸代谢和蛋氨酸循环恢复正常而发挥治疗CRF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式中药灌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将140例患者随即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全身用药,治疗组配合中药静脉输液式灌肠;对照组传统灌肠。[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85%,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式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一体化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8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及控制诱因,对照组同时加服包醛氧淀粉,治疗组加用中药汤剂、中药灌肠、肾康注射液静脉滴注及肾病治疗仪刺激肾区特定腧穴。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肾功能疗效及BUN、Scr、尿NAG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65.0%;组间。肾功能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BUN、Scr、尿N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UN、S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问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基础治疗联合中医一体化治疗方案的中西结合、内外兼治的综合疗法,能改善慢性肾衰竭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肾功能,保护残存肾单位。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衰竭中医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济生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2):709-711
慢性肾衰竭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 ,本虚主要为脾肾亏虚 ,标实为湿浊、水毒、瘀血。从微观辨证学角度认为 ,肾小球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加、球囊粘连、纤维化等都可视为“瘀血”。采用健脾补肾、清利活血泄浊的肾康灵片治疗慢性肾衰竭 ,疗效显著。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重视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成果 ,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包醛氧化淀粉口服;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①黄芪注射液、川芎嗪粉针液,静脉滴注;②焦大黄15g、煅牡蛎30g、制附子10g、桂枝15g川牛膝15g、蒲公英20g、土茯苓20g,水煎取汁300m l,保留灌肠;③中药内服,1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5天1疗程,连用2个疗程判定两组间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32例中,显效12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81.25%。对照组30例中,显效6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53.33%。两组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近期疗效显著,能保护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补肾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相关古籍文献进行梳理。方法:采用《中华医典》第四版为文献检索工具,应用内容分析法对检索到的条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补肾泄浊法是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治疗大法。补肾泄浊古代方药拟方较多,剂型丰富,使用方法多样。结论:古代补肾泄浊方药的现代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5例 )和对照组 (2 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辨证、辨病加服中药汤剂治疗。 2组均以 3个月为 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尿素氮 (BUN ,(13.5 3± 7.82 )mmol/L)和血肌酐 (SCr,(398± 35 .15 ) 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15 .38± 8.0 4 )mmol/L、(42 5± 4 4 .18) μmol/L) ,P均 <0 .0 5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 4 .30± 14 .4 6 )mL/min)显著高于对照组 ((2 2 .84± 13.85 )mL/min) ,P <0 .0 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 ,对照组为 5 7% ,2组疗效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CRF可降低BUN、SCr,提高Ccr ,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0.
胡心  彭贵军  任方  杨留杰  崔移明 《中草药》2022,53(2):494-506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口服中成药联合常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口服中成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1年5月1日。依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GeMTC软件、Stata 13.0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9个随机对照试验,6种中成药,样本量为3446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率方面,排名前3的中成药分别为百令胶囊+肾衰宁胶囊、肾衰宁胶囊、金水宝胶囊;在降低血肌酐方面,排名前3的中成药分别为百令胶囊+肾衰宁胶囊、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颗粒;在降低尿素氮方面,排名前3的中成药分别为百令胶囊+肾衰宁胶囊、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颗粒;在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方面,排名前3的中成药分别为黄葵胶囊+肾衰宁胶囊、百令胶囊+肾衰宁胶囊、黄葵胶囊。结论口服中成药联合常规治疗可提高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其中百令胶囊+肾衰宁胶囊在所有疗效指标中均排名靠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