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耳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揿针联合耳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治疗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治疗15 d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肠系膜淋巴结纵经及横径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最终观察组28例、对照组29例纳入疗效统计。(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27/28),对照组为79.31%(23/2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2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方面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80例MP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合清肺通络中药口服,同时辅以穴位敷贴治疗,治疗周期为10 d。评价两组患儿的疾病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的主要症状及肺部体征评分。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而对照组的疾病疗效愈显率为77.50%、治疗组为9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为62.50%,治疗组为9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发热、咳嗽、痰壅、气喘及肺部体征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儿咳嗽、痰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的主症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儿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运用中医清肺通络法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MP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调胃颗粒联合揿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调胃颗粒口服联合揿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15 d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肠系膜淋巴结大小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的情况。并比较2组患儿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最终观察组28例、对照组29例纳入疗效统计。(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27/28),对照组为79.31%(23/2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腹痛、腹胀、食欲、食量、便秘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2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柴枳败酱汤保留灌肠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灌肠治疗组、口服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三组均予抗炎等对症治疗,灌肠治疗组和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予柴枳败酱汤保留灌肠、口服,7 d为1个疗程,观察三组患者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血常规、肝肾功及腹部彩超情况。结果①经治疗,灌肠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口服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灌肠治疗组与口服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肿大淋巴结纵径、横径均较治疗前显著回缩(P0.05),且灌肠治疗组与口服治疗组患儿的肿大淋巴结纵径、横径均短于对照组(P0.05);③腹痛消失时间,灌肠治疗组较口服治疗组、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枳败酱汤保留灌肠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缓解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减小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曹莉丹 《当代医学》2013,(24):28-29
目的分析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腹痛之间的关系,探讨超声对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40例门诊腹痛患儿及240例正常小儿的腹部行超声检查,观察腹部器官的形态,肠系膜淋巴结特征、部位及大小,分析腹痛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之间的关系。结果健康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为12.5%(30/240),腹痛患儿的发生率为95%(228/240),腹痛儿童发生率更高(P<0.01)。健康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纵径为(8.5±2.2)mm,横径为(3.4±1.8)mm,腹痛儿童淋巴结纵径为(16.3±5.3)mm,横径为(7.3±2.1)mm,比较两组儿童淋巴结大小,腹痛儿童淋巴结纵径及横径长度更长(P<0.05)。结论腹痛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发生率高。超声检查能安全、准确地诊断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的肿大,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腹痛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确诊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腹部高频彩色超声检查,检查过程中,观察患儿的淋巴结大小、形态、数量及内部回声等,经治疗后再次给予超声诊断,比较治疗前后的诊断结果,同时抽取100例因其他原因需行腹部超声检查的患儿作为对照,比较其高频彩色超声诊断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显示率分别为100%和49%,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纵横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经两周的消炎治疗后,复诊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显著缩小,研究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肠系膜淋巴横泾、纵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过程,能够利用高频探头对其肠系膜淋巴结的情况进行清晰显示,显像率高,效果好,能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艾附暖宫丸治疗宫寒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600例宫寒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0例。对照组予艾附暖宫丸口服,治疗组予穴位敷贴联合艾附暖宫丸治疗,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患者痛经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口述描绘分级(VRS)及疼痛持续时间。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63.93%,治疗组为76.04%,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疼痛VRS分级情况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VRS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  结论:穴位敷贴联合艾附暖宫丸可有效减轻宫寒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炎调方对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炎调方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免疫调理作用。  方法:纳入60例脓毒症热毒炽盛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结合中药炎调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7 d。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检测所有患者的炎症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包括CD4+、CD8+、CD3+/HLA-DR+ 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水平。  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0.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及APACHE Ⅱ、SOF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及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CRP、PCT、IL-6、IL-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WBC、CRP、PCT、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CD3+/HLA-DR+ 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D4+、CD3+/HLA-DR+ 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炎调方治疗脓毒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炎症和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身心”综合方案(中药方剂、生物反馈、认知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重度混合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4例气阴两虚型重度混合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与乳果糖口服液,治疗组采用中医“身心”综合方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便秘症状积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①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完成试验者61例,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②治疗4周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8.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2%、66.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组内比较,两组便秘症状总积分及各分项(粪便性状、排便困难、排便频率、下坠不尽感、腹胀)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积分及便秘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组内比较,两组PAC-QOL总分及各分项(生理状态、社会心理、担忧状态、满意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担忧状态、满意度评分及PAC-QOL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⑤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身心”综合方案治疗气阴两虚型重度混合型便秘疗效满意,与西医常规治疗(促动力药、缓泻剂)相比,能更好地缓解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作用持久、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食道通结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痰气阻膈型中晚期食管癌术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用多西紫杉醇加顺铂的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配合食道通结方内服。观察两组患者的1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及化疗的毒副反应,评价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及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对照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0.0%,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18.8%,中位复发时间为10个月;治疗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0.3%,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5.3%,中位复发时间为31个月。两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及中位复发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0.9%,对照组为3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胸膈痞满、泛吐痰涎、便溏症状积分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食道通结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术后患者,可提高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减少化疗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2岁69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和50例健康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测量肠系膜淋巴结的长径和横径,加以对照.结果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淋巴结有明显的超声图像改变,淋巴结纵径为1.66±0.41cm,横径为0.78±0.22cm,正常儿童淋巴结纵径为1.0±0.37cm,横径为0.58±0.11cm.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典型的超声表现,超声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加味下瘀血颗粒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气阴两虚、肺络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IPF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纳入60例IPF气阴两虚、肺络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醋酸泼尼松片联合加味下瘀血颗粒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泼尼松片联合加味下瘀血颗粒模拟剂口服,治疗周期均为12个月。治疗前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分辨率CT(HRCT)计分、中医证候积分、6 min步行距离(6MWD)及醋酸泼尼松片的服用情况。  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2例患者、对照组4例患者被剔除或脱落,最终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①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RCT计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6MWD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对照组患者的6MW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6MWD较对照组亦明显延长(P<0.05)。④两组醋酸泼尼松片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醋酸泼尼松片服用剂量较对照组减少。  结论:加味下瘀血颗粒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IPF气阴两虚、肺络痹阻证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醋酸泼尼松片的服用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肺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97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对同期来我院查体的50例健康儿童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的分布、数目、大小及血流情况,分析并总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表现。结果 97例患儿中肠系膜淋巴结多位于回盲部、脐周,多发,呈簇状堆积或呈串珠样分布,部分堆积呈团块状,淋巴结明显增大,呈椭圆形,血流信号较丰富,治疗后复查,肿大淋巴结减小,血流信号稀疏,纵径(L)、横径(S)及血流信号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肠系膜淋巴结的L、S及血流信号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肠系膜淋巴结的L、S及血流信号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S7 mm作为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肿大的标准,敏感性90.7%,特异性94.0%。结论高频超声用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对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实际临床作用.方法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门急诊及收治入院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90例,将9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对患儿治疗前后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同时统计90例同期正常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表现,分为对照组,并对两组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儿童肠系膜淋巴结在发生炎症的时候,其淋巴结的横径、纵径、以及纵横比与正常淋巴结相比较,均要显著大一些,同时,腹水发生率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大于正常儿童.结论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理气化浊汤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气滞血瘀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头孢克肟或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治疗组给予理气化浊汤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疗程为1周。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肠系膜淋巴结长、短径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1)研究过程中,有3例患儿(对照组1例、治疗组2例)脱落,最终对照组29例、治疗组28例患儿完成试验。(2)治疗1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27/28),对照组为82.76%(24/29),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2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长、短径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且治疗组对肠系膜淋巴结长径的缩小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0.71%(3/28),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困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50例脾虚湿困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简称中西医组)各50例。中药组给予口服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中西医组给予口服七味白术散联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西药组给予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治疗。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个月及3个月的中医证候变化及腹部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变化,比较3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并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1)中药组脱落5例,最终完成观察45例;西药组脱落3例,最终完成观察47例;中西医组脱落7例,最终完成观察43例。(2)中药组和中西医组患儿治疗后7 d、1个月和3个月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痊愈率也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1);而中药组与中西医组患儿同时期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药组和中西医组患儿治疗后7 d、1个月和3个月腹部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均明显小于西药组(P0.05);而中药组与中西医组患儿不同时期的腹部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除脱落病例外,其他患儿均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且治疗期间,各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困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培元通脑胶囊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将20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元通脑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两组的死亡例数、脑梗死复发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价患者的残障程度。  结果:观察期间,治疗组死亡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复发10例(10.0%),对照组死亡2例(分别死于脑梗死继发肺部感染和心源性猝死)、复发16例(16.0%),两组的死亡例数、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均降低(P<0.05),BI评分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结合培元通脑胶囊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可明显减轻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残障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在彩超超声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500例诊断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收集其超声资料,对其超声表现进行跟踪检查。将500例患儿与同期收治的486例健康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500例腹痛患儿经超声检测发现463例(92.6%)发现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的位置为脐周228例、左髂窝89例、右髂窝87例,脐周加右髂窝59例。健康儿童超声检测显示29例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9例儿童中脐周15例,左髂窝8例,右髂窝4例,脐周加右髂窝2例。两组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患儿淋巴结大小测量后显示,纵径长度为(15.9±5.1)mm,横径长度为(7.2±2.0)mm,淋巴结呈饱满球形形态。健康儿童纵径长度为(8.4±2.0)mm,横径长度为(3.1±1.6)mm,淋巴结形态基本正常,呈单个或散在分布。两组儿童比较,腹痛患儿的淋巴结纵径和横径更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于显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帮助临床确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平胃散加减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6月本院门诊诊治的15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50例。A 组患儿予以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B组患儿予以平胃散加减口服,C组患儿予以平胃散加减口服联合自拟穴位贴敷方敷脐。比较3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及复发情况、临床疗效,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肠系膜淋巴结横纵径。结果 治疗后,C组患儿临床症状消 失时间显著短于A 组、B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A 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肠系膜淋巴结横纵径显著小于A 组、B组(P<0.05)。结论 平胃散加减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小患儿淋巴结横纵径,提高临床疗效,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评价它在小儿腹痛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6例不明原因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超声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显示的肠系膜淋巴结均为多发,其中以右下腹和脐周最多见;腹痛组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均较正常组增大(P<0.01)。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大肠系膜淋巴结,正确判断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