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HIV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耐药问题仍然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整合酶抑制剂具有较高的遗传耐药屏障、较长半衰期,更加受到人们关注。但随着整合酶抑制剂的不断推广使用,各地也相继出现耐药报道。相关研究表明不同亚型毒株的耐药突变位点存在差异,这对整合酶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提出了挑战。因此整合酶抑制剂的耐药研究成了抗病毒治疗的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将从整合酶抑制剂的种类及应用、国内外整合酶抑制剂的耐药流行情况、不同亚型的耐药突变位点差异所导致的药物敏感性差异及目前整合酶抑制剂面临的挑战及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北京佑安医院ART后发生低病毒血症(LLV)的HIV/AIDS患者病毒亚型及耐药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常规接受ART≥6个月且发生LLV的HIV/AIDS患者随访3个月后的外周静脉血,通过对分离的血浆进行超速离心后提取HIV RNA,利用反转录-巢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pol基因区,测序成功后进行基因亚型和耐药突变分析。结果 共筛查了10 693例患者,LLV患者225例,LLV发生率2.1%。纳入研究期间成功留血液样本的患者134例,成功收集73份VL在50~999拷贝/mL的血浆样本。扩增得到51条序列,扩增成功率69.9%。51条序列来自41例患者,CRF01_AE亚型最常见(43.9%,18/41),其次为CRF07_BC亚型(19.5%,8/41),B亚型(19.5%,8/41)和C亚型(7.3%,3/41)。19例患者发现了耐药突变,整体耐药突变率为46.3%(19/41)。其中,以NNRTIs相关耐药突变为主,占36.6%(15/41),最常见的耐药突变位点为V106I/M和V179D...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HIV-1感染者的毒株亚型构成、分子簇形成和耐药株流行情况.方法 对2018年1-6月期间新诊断的、尚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黑龙江省HIV-1感染者,采集血样、提取病毒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巢式PCR方法扩增HIV-1 pol基因,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获得157例H...  相似文献   

4.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艾滋病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的耐药性是导致HAART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辽宁省自2008年开展HIV病毒载量和基因型耐药检测以来,截至2011年底,累计对389例治疗年以上的病人进行了病毒载量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近年来中老年人群中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新确诊感染者HIV-1分子流行特征及耐药情况,为艾滋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8-2021年期间浦东新区确诊实验室HIV-1抗体首次确诊阳性的50岁及以上患者开展面对面访谈,并同步收集血浆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HIV-pol基因,进行基因亚型及耐药位点分析。结果 获216份HIV-pol区基因全序列片段,HIV-1基因亚型主要有CRF07_BC(46.30%)、CRF01_AE(31.02%)、CRF08_BC(6.48%)、CRF55_01B(1.39%)、B(4.63%)、C(5.09%)、URFs(4.17%);感染途径主要为同性性传播(41.20%,89/216)、异性性传播(57.87%,125/216),其中流行株CRF01_AE的同性和异性性传播占比均为49.25%(33/67)、CRF07_BC同性和异性性传播分别占比45.00%(45/100)、54.00%(54/100),不同性传播途径的病毒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22,P=0...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毒株耐药基因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福建省未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伎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HIV的逆转录酶和蛋白酶耐药基因变异情况,为福建省开展HIV-1抗病毒治疗提供本底资料。方法采集福建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的抗凝全血,分离血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IV—lpol区序列并直接进行序列测定,提交Web站点http://hivdb.stanford.edu进行耐药突变分析。结果选取74份流行病学资料及序列资料完整的样本进入耐药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蛋白酶基因的次要耐药突变广泛存在,以M36I、L63P、193L等多态性突变类型为主,未发现与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相关的突变。逆转录酶区的耐药突变分布较为分散,发生率为20.27%(15.74)。依据耐药性解释,发现3例样本(4.05%)表现为对部分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潜在或低度耐药。结论福建省未用药的HIV感染者中,耐药相关突变尚处于低流行状态,在开展抗病毒治疗后应当定期进行耐药性检测以期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珠海市抗病毒治疗前的HIV-1感染者耐药情况和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4-2020年期间珠海市新确证的636例HIV-1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浆,扩增pol区基因序列,进行基因定型和耐药突变分析.结果 获得484条pol基因序列,通过进化分析发现7种HIV-1基因亚型和2种重组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整合酶的分子耐药机制。方法研究采用DiscoveryStudio2.5软件模块的分子对接程序,构建整合酶药物雷特格韦(Raltegravir,RAL)与整合酶核心区蛋白晶体结构(1BL3)的复合物模型,并结合已知的整合酶耐药突变位点Q148H、N155H、Y143C和其他野生型残基突变(T97A、A128T、E138K、E157Q、G163R),构建一系列整合酶蛋白耐药基因突变体。以此进一步计算艾滋病病毒I型(HIV-1)整合酶蛋白发生氨基酸残基突变后,与雷特格韦之间分子自由能的改变,并分析雷特格韦与不同整合酶蛋白耐药基因突变体之间的结合自由能。结果主要突变Q148H、N155H、Y143C均位于RAL与整合酶的活性中心,均可明显改变雷特格韦与核心区晶体之间的结合自由能,以N155H改变最为明显,其次为Q148H、Y143C。此外,野生型基因突变也造成一定程度的自由能改变,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意义。结论证实耐药位点突变导致整合酶蛋白与雷特格韦之间结合自由能增大,影响药物与整合酶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HIV-1整合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1981年发现的,1983年证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其病原体。到2003年,全球已有4 000多万艾滋病感染者,300万人因此而丧生。在HIV感染其他细胞时,必须同时作用于三种酶:逆转录酶(reverse tran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昆明市2006年注射吸毒者中艾滋病病毒-1型(HIV-1)的基因亚型流行情况,为更清楚地掌握昆明市HIV流行模式,制订抗病毒治疗方案和疫苗研发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特征及HIV感染危险行为信息,采集血样,利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HIV前病毒的gag基因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测序,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和在线比对来判定序列所属基因亚型。结果62名研究对象所感染HIV—lgag基因被成功扩增、测序、判定基因亚型。其中1人所感染的HIV-1为CRF01-AE重组型,其余均为CRF07BC重组型或CRF08-BC重组型。12名对象除注射海洛因外,还发生过商业性行为,感染CRF01-AE的对象就是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注射吸毒者。结论2006年发现的HIV-1阳性注射吸毒者中,CRF07-BC、CRF08-BC重组型毒株占据了绝对优势,同时存在CRF01-AE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昆明市MSM HIV-1感染者中整合酶抑制剂(INSTIs)耐药流行情况及分子网络特征。方法收集2019-2020年昆明市新报告HIV-1抗体阳性的MSM血浆样本202份,提取病毒RNA,通过反转录和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编码整合酶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并分析序列的基因型、基因距离、整合酶抑制剂的耐药突变位点,构建分子网络。结果 在获得的163份样品的整合酶区基因片段中,主要的基因型为C亚型(50.9%,83/163)和CRF01_AE(27.6%,45/163),其他包括URF(12.9%,21/163),CRF55_01B(5.5%,9/163)和B亚型(3.1%,5/163)。其中B亚型的基因距离最大,其次为CRF01_AE,而C亚型和CRF55_01B小于前两者。在研究对象中检出1例样品携带INSTIs的辅助耐药突变位点G163K,耐药位点检出率为0.6%(1/163)。共有60条序列进入网络,≤20岁年龄组的感染者更容易成簇。结论 昆明MSM中INSTIs的耐药率仍处于较低的流行水平。低年龄组的MSM更活跃,在干预措施的覆盖和有效实施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连市近年新确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HIV-1的基因亚型分布及其流行特征。方法对144份全血标本分离血浆,提取核糖核酸,巢式聚合酸链反应扩增及序列测定,对测得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基因亚型,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144份全血标本中,得到103例HIV感染者的有效基因序列,包括CRF01-AE、B(B’)、C、CRF-BC亚型及未确定重组型。其中CRF01-AE重组型占62.14%(64/103),B(B’)占25.24%(26/103),C亚型占1.94%(2/103),BC重组型占9.71%(10/103),未确定重组型占0.97%(1/103)。系统进化树显示,大连毒株与东北、北京等地区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存在交叉传播。结论大连市HIV感染者中,CRF01_AE为主要流行亚型,性途径尤其是男男同性传播是各亚型主要传播途径,与全国范围分子流行病调查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其基因亚型对艾滋病病毒1型(HIV-1)病人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基因型,根据分型情况进行组内比较。调查病人纳入治疗组时和进行抗病毒治疗(ART)6个月、12个月、24个月以及36个月后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共收集46份HIV-1、HBV合并感染病人的标本,以50份单独感染HIV-1病人的标本作为对照。46例共感染病人中,共检出30例B基因型,其余为非B基因型。每组病人经过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值均明显上升,肝脏生化酶指标均明显下降。比较B型与非B型病人的肝、肾功能指标,在治疗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其他病毒学应答在ART治疗6个月、12个月、24个月以及3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单独感染HIV-1和HIV-1/HBV合并感染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血小板变化,治疗6个月时的血肌酐,以及治疗12个月时的血红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病毒学应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RT治疗可明显提升共感染病人的免疫水平,促进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恢复正常,使病人病情好转。是否感染HBV和所感染HBV的基因型,在短期内可能影响到HIV-1病人的部分临床应答,但这种影响会随着治疗的深入而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HIV-1流行毒株的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重庆市流行的艾滋病(AIDS)病毒1型(HIV-1)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31份重庆市HIV-1抗体阳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前病毒DNA的膜蛋白基因的C2-V3区,及其邻区30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31份标本中有21份扩增阳性并得到相应序列,扩增率为67.6%.经过基因离散率计算和系统树分析后证实:1份标本为CRF01-AE流行重组毒株,20份标本为HIV-1 BC重组毒株.结论目前重庆市HIV-1 BC重组病毒为优势流行株,为有效控制HIV流行,需要重点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九江市艾滋病病毒1型(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对采集的6份九江市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品进行RT-PCR扩增,获得gag基因的核酸片断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在6份样品中发现B’亚型HIV-1毒株4株,B亚型和A/E重组亚型HIV-1毒株各1株。结论HIV-1流行毒株亚型在九江市分布情况复杂,防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得到能够稳定传代的我国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流行毒株,并进行生物学表型鉴定。方法分离、活化正常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离病人的PBMC,采用PBMC共培养和全血共培养的方法分离病人的HIV-1,通过培养上清内P24抗原含量检测病毒的复制情况。同时,标本采集后测定CD产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从270例HIV-1标本中,分离到可稳定传代的强阳性毒株58株,总分离率为21.48%。病毒载量与分离率呈正相关;CD4^+T细胞计数对分离率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病毒载量高的标本比病毒载量低的标本分离株的快高型比例大。提示毒株的生长动力学特征与病人的病毒载量相关。结论从我国5个地区的270份HIV-1感染者样本中,分离出58株原代分离毒株,丰富了我国HIV-1毒种库,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的艾滋病防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中国部分地区新发现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的耐药情况,及不同亚型毒株pol基因的多态性对耐药突变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2006年湖南、云南、四川和新疆4省(自治区,下同)当年确认的部分样本,进行核酸扩增及测序,利用系统进化及重组分析的方法确定亚型;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HIV-1耐药数据库,分析不同亚型毒株蛋白酶基因和逆转录酶基因的多态性和耐药突变情况;利用荷兰乌得勒支大学Vijver等人使用的一种遗传障碍定量方法,计算并比较不同亚型间耐药突变产生的遗传障碍.结果 共得到84份样本PR基因区(1-99氨基酸)和RT基因区(1-272氨基酸)的序列,亚型分析显示:84份样本中B'亚型13份,01AE重组亚型27份,07BC重组亚型44份,其中18份样本在蛋白酶基因区的第10位和第71位存在次要耐药突变;来自云南省和湖南省的3份样本中,存在逆转录酶抑制剂相关耐药突变,分别是A62V、V179D和G190A.三种亚型在逆转录酶基因区的2个非核苷类抑制剂相关耐药突变位点V106M和V108I的遗传障碍存在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4个地区未冶疗感染者中耐药发生的水平较低.遗传障碍的比较,CRF01AE、CRF07BC与B'亚型病人经治疗后主要耐药突变的发展模式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2003-2005年HIV-1感染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浙江省2003-2005年新发现感染者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毒株基因亚型分布和变异情况。方法对2003-2005年浙江省境内检测新发现的HIV-1感染者进行一般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样,提取前病毒DNA,使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gag基因区进行扩增并测定其序列。结果采集143份血样,112份扩增阳性,检出CRF01-AE亚型43例,CRF07-BC 37例,CRF08-BC 11例,B亚型20例,CRF02-AG 1例。CRF01-AE分布在11个市中的9个市,主要存在于异性性途径感染者中(53.5%),并已成为外省籍注射吸毒感染者的主要构成(44.8%)。CRF01-AE和CRF07-BC的亚型组内平均离散率在静脉吸毒感染者和性传播感染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浙江省2003-2005年新检出感染者HIV-1毒株呈现多重组型别特征,CRF01-AE成为分布最广的类别,呈现扩大流行的趋势。HIV-1在性乱人群之间的传播要比在注射吸毒人群复杂,变异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艾滋病病毒 (HIV) 1型感染辅助受体CCR5、CCR2和SDF 1等基因的多态生与HIV 1感染和发病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但上述基因对中国人群易感性的影响尚不清楚 ,为此 ,研究了中国HIV 1感染者四种基因型的分布特点 ,以了解其对中国人群HIV 1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HIV 1感染者被分为经血液传播途径感染和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的两类人群 ,应用PCR RFLP技术分析HIV感染者CCR5Δ32、CCR2 6 4I、SDF1 3′A、CCR5m30 3四种基因多态性 ,使用SPSS11 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HIV感染者与中国正常人群上述基因型分布的差异。结果 在189例HIV 1感染者中 ,没有发现CCR5Δ32和CCR5 m30 3突变基因型 ;SDF1 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 2 6 14 % ,CCR2 6 4I的突变频率为 19 82 %。χ2 检验的结果发现 ,中国HIV 1感染者SDF1 3′A、CCR2 6 4I基因多态性分布与中国正常人群没有显著性差异 (χ2 =1 2 6 6、0 138,P值均 >0 5 )。对血液传播途径感染人群和性传播途径感人群分别进行统计 ,同样发现与中国正常人群SDF1 3′A、CCR2 6 4I基因型的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DF1 3′A、CCR2 6 4I基因多态性突变 ,对于中国人群HIV 1X经血液途径和性途径的感染没有明显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湖南省艾滋病病毒1型(HIV-1)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合并感染人群中,HBV基因亚型的流行、分布及其与HIV-1感染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152份湖南省HIV-1、HBV合并感染人群标本,调查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检测乙肝五项指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HBV载量测定及亚型分析。结果 134例检出HBV载量的标本中,B基因型77例(57.46%),C基因型4例(2.99%),B/C基因混合型4例(2.99%),非B非C型11例(8.21%),无法分型的38例(28.36%)。不同基因型按感染途径、HBeAg阳性率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分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与患者性别无关。非B非C亚型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型。结论湖南省HIV和HBV合并感染者中,HBV基因亚型以B亚型为主;尚未发现HBV基因型与HIV感染者性别、死亡率以及病程进展之间的关系;性传播是非B非C型主要的传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