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我院)收治的109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儿童60例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对照组入院后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CT、CRP、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比较。对观察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各项指标单独诊断以及PCT、CRP联合血常规诊断的诊断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进行计算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PCT、CRP、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水平(Neu)均高于对照组(P 0.05)。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阳性率比较中,联合检查诊断阳性率高于PCT、CRP、血常规单独检测结果(P 0.05)。在诊断效能比较中,PCT、CRP联合血常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PCT、CRP、血常规单一检测的相应结果(P 0.05)。结论 PCT、CRP联合血常规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诊断正确率,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花 《中国医药指南》2014,(33):222-223
目的评价血常规及急相蛋白在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50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选择同时期外科无炎症手术患儿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急相蛋白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计数)。结果两组患儿的CRP比较,实验组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儿的WBC计数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无炎症儿童相比,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CRP偏高、WBC计数偏低,可将CRP、WBC计数作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依据,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验在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中的价值。方法50例细菌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50例病毒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均行血常规检验,统计白细胞计数(WBC),并行CRP检验,统计CRP浓度,对比两组数据。结果观察组CRP浓度(39.6±2.8)mg/L, WBC(16.8±0.9)×109/L,均高于对照组(4.6±0.8)mg/L和(5.5±0.6)×109/L,且观察组CRP异常率及白细胞异常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联合CRP检验有助于明确小儿感染的类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临床中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时使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用法用量进行分析。方法将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的随机选取134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67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在西医联合应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的方案,对照组患儿只进行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WBC、CRP、体温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有效率比对照组的有效率高。结论在临床中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时联合应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对于急性发热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溯性分析本院于2021年1~12月收治的61 168例急性发热患儿,其中感染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急性发热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均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对比急性发热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的白细胞计数和CRP指标检测结果,并对急性发热患儿各感染类型诊断结果、各感染类型的白细胞计数和CRP指标检测结果、阳性表达情况以及诊断方法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急性发热患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9.126、9.403,P<0.05)。细菌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高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毒感染患儿,而且支原体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高于病毒感染患儿,各感染类型的白细胞计数和CRP指标检测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急性发热患儿阳性表达情况中:细菌感染患儿白细胞计数检测、C反应蛋白检测、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27%(17/22)、72.73%(16/22)、95.45%(21/22),血常规和CRP...  相似文献   

6.
夏彤  高喆  王林 《中国处方药》2021,(2):124-126
目的 观察杏苏饮(来自《医宗金鉴》)加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疗效.方法 以2018年6月~2019年6月儿科门诊收治的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患儿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予杏苏饮加味治疗,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鱼腥草注射液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予鱼腥草注射液联合青霉素静脉输入治疗,对照组单用青霉素静脉输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退热、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的消失或缓解,白细胞分类计数降至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退热、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的消失或缓解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鱼腥草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染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实验组(其中细菌感染组30例,病毒感染组30例),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全血CRP、血常规中WBC进行联合检验,比较两组儿童的差异。结果所有儿童经诊断后,细菌感染组患儿CRP阳性率(93.33%)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患儿CRP阳性率(13.33%),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CRP阳性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染性疾病患儿WBC阳性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WBC阳性率(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用全血CRP、血常规中WBC联合检验,可进一步了解患儿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9.
杨永朝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271-272
目的本文分析我院门诊收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急性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16例,年龄为7个月~8岁,将患儿平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联合喜炎平注射液,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经过3天的治疗后,治愈47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8%,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明显提高(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中1例患儿有皮疹反应,停药后症状消失。讨论热毒宁注射液能够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产生显著的临床效果,还能够显著提高患儿治愈率,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7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定义单纯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的35例作为对照组,另外采用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36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鼻塞缓解时间、流涕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46例,分为常规治疗组120例,热毒宁组126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5.83 %,热毒宁组总有效率94.44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占70%~80%,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热毒宁注射液主要由青蒿、栀子、金银花等组成,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及质控体系合成的第5类中药新药,青蒿辛、苦,寒,具有宣郁散邪、解表清热;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祛毒泄热;栀子具有清三焦火,导热下行;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过程中应用热毒宁能够显著缩短病程,促进临床症状消失,提高疗效,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的比较。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符合入选标准的240例患儿,分为病毒唑组117例,热毒宁组123例,观察研究病毒唑组与热毒宁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病毒唑组总有效率85.47%,热毒宁组总有效率94.30%,病毒唑组与热毒宁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造成,但细菌、支原体等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其中病毒感染占70%~80%,主要的病毒为柯萨奇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病毒产生毒素、致热源可使体温升高引起患儿发热同时伴有鼻、咽部、咳嗽、食欲减退、及全身不适感等症状。应用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比用病毒唑治疗病程显著缩短,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小儿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小儿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种类及感染特点。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186例,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用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结果186例患儿非细菌性病原体检出率为42.5%。检出流感病毒A12例(6.4%)、流感病毒B5例(2.7%)、副流感病毒3例(1.6%)、呼吸道合胞病毒23例(12.4%)、腺病毒4例(2.2%)、肺炎支原体26例(13.9%)、肺炎衣原体6例(3.2%)。结论非细菌性病原体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占重要地位,病原学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外周静脉血CRP浓度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通过分别指导临床用药的有效率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外周血CRP指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的有效率高于血常规指导临床用药的有效率。结论外周静脉血CRP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诊断及指导临床用药较血常规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3483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流行特点,供临床诊疗参考。方法:选择3 483例于2011-2012年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3 483例标本中,检出病毒阳性标本903例(25.93%),其中男584例,女319例。病毒感染在冬春季1岁以内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单一病毒感染890例(890/3 483,25.55%),以RSV感染为主(616/3 483,17.69%),其次为副流感病毒3型(PIV3)、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InfA)、PIV1、PIV2和InfB。RSV感染以3岁以内儿童多见,好发于冬春季,其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138/304,45.39%)。混合感染以RS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为主。结论:病毒是2011-2012年常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RSV感染居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之首,其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好发于冬春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常规白细胞(WBC)联合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细菌性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细菌性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常规、CRP检测。比较两组血清WBC、CRP;观察组WBC联合CRP与WBC、CRP单独检测的检测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血清WBC(15.03±6.11)×10^9/L、CRP(12.69±3.44)mg/L均高于对照组的(6.98±1.02)×10^9/L、(3.16±0.5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BC联合CRP的检测准确率为93.33%,高于WBC、CRP单独检测的71.67%、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联合CRP可以提高儿童细菌性感染检测的准确性,为患儿后续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发疾病及可能的因素,为诊治开拓临床思维,寻找有序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儿童慢性咳嗽患儿123例的临床资料(病史、体格检查、常规X线胸片、PPD试验、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测定、腺病毒IgM测定、柯萨奇病毒IgM测定,必要时予以肺部CT、副鼻窦CT、胃肠钡餐、支气管扩张剂诊断性治疗及五官科会诊等),分析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发疾病及相关因素.结果 123例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发疾病主要为哮喘相关性咳嗽57例(46.3%),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炎、过敏性鼻炎、副鼻窦炎)41例(33.3%),慢性咽-扁桃体炎、支气管炎27例(22.0%);主要病原为支原体-衣原体60例(48.8%),腺病毒19例(15.4%),呼吸道合胞病毒12例(9.8%).结论 儿童慢性咳嗽主要原发疾病为哮喘相关性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慢性咽-扁桃体炎、支气管炎,主要病原为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应根据详细、全面病史及体格检查,按照从简易到复杂、由低价到高价、由常规到特殊、由无创到有创的原则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重复住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68例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收治的重复住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56例做为观察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法对所有患儿鼻咽抽吸物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儿第1次住院年龄(7.2±3.7)个月,显著小于对照组(22.7±7.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第1次住院喘息及腹泻为69.64%、51.7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44.12%、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合胞病毒检出率为51.79%,显著高于对照组3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在重复住院患儿中检出率较高,第1次住院患儿年龄小,发生喘息及腹泻症状的患儿易重复住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泌尿系感染患儿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从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从2018年1至12月泌尿系感染患儿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compact检测患儿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100例泌尿系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按照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肠埃希菌51.00%、肺炎克雷伯菌12.00%、粪肠球菌10.00%、屎肠球菌7.00%、铜绿假单胞菌4.00%、奇异变形杆菌3.00%、摩氏摩根菌2.00%、金黄色葡萄球菌1.00%和白色假丝酵母菌1.0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0.59%、5.88%、3.92%、41.18%、31.37%和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1.67%、25.00%、16.67%、33.33%、16.67%和0。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40.00%、30.00%、0、10.00%和0。结论泌尿系感染患儿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0.
鄂东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洪  章杰  王涤宇  李敏  张丽  李涛 《安徽医药》2018,22(3):483-485
目的 了解9种呼吸道病原体在鄂东地区不同年龄段住院儿童中的分布特征,为临床精准性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检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2015年6月-2016年5月1440例静脉采集血液,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9种病原体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记录结果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肺炎支原体(MP)、乙型流感病毒(INF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嗜肺军团菌(LP)检出率依次为22.71%、15.56%、5.07%、4.38%、3.13%、2.99%,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甲型流感病毒(INFA)偶见;阳性率主要年龄特征为:MP:3.0~ <6.0岁占39.45%、1.0~ <3.0岁占35.47%,INFB:3.0~<6.0岁占48.22%、1.0~<3.0岁占40.18%,RSV:1.0~ <3.0岁31.51%、0.5~<1.0岁28.77%,ADV:1.0~<3.0岁33.33%、0.5~<1.0岁及3.0~<6.0岁均为25.40%,PIV:1.0~ <3.0岁53.33%、3.0~<6.0岁26.67%,LP:3.0~<6.0岁60.47%、1.0~<3.0岁27.91%;混合感染占总阳性率的33.28%,多为MP参与的组合感染.结论 MP和INFB是鄂东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3.0~<6.0岁年龄段住院儿童中MP、INFB、LP阳性比例最高,其次为1.0~ <3.0岁;RSV、ADV、PIV在1.0~<3.0岁住院呼吸道儿童中阳性比例最高;MP是鄂东地区住院儿童感染主要非典型病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