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是衡量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免疫状态的经典指标,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仅用CD4细胞绝对计数难以精确反应艾滋病(AIDS)病人的免疫状态,特别是经过抗病毒治疗后CD4细胞500个/μL以上的患者。CD4/CD8比值在正确评价免疫功能中的价值逐渐受到关注。HIV感染后导致CD4/CD8比值倒置,经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后也难以恢复正常。基线状态、治疗方案、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因素均影响CD4/CD8比值的恢复。CD4/CD8比值与HIV感染后异常免疫激活相平行,不仅作为艾滋病预后的预测因子,也与非AIDS相关事件的发生以及HIV储存库有关。CD4/CD8比值恢复正常有望作为评估HIV感染者免疫功能重建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GMM)探讨HIV/AIDS患者在ART过程中CD4细胞计数变化趋势异质性,探讨不同变化轨迹亚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4-2019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开始ART、年龄≥15岁HIV/AIDS患者的基线和随访信息,采用LGMM模型识别CD4细胞计数的不同增长轨迹,根据AIC、BIC、aBIC等信息准则、Entropy值以及VLRT检验选择较优模型,采用Gray检验比较不同变化轨迹亚组患者的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的累积死亡率,采用部分分布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不同变化轨迹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HIV/AIDS患者14 293例,男性占80.95%。共随访56 615.41人年,随访中229例患者死亡,死亡密度为0.40/100人年,其中AIDS相关死亡98例,死亡密度为0.17/100人年,非AIDS相关死亡131例,死亡密度为0.23/100人年。LGMM模型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在ART过程中CD4细胞计数变化轨迹存在2个潜在亚组:“基线低水平-稳定增长组”(53.42%)(Class-1)和“基线高水平-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内科》2016,(3)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选取进行ART 1年的HIV/AIDS病人89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抑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89例HIV/AIDS病人基线CD4细胞计数为(233.9±151.5)个/μL;治疗3、6、9、12个月后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339.6±167.5)个/μL、(373.4±177.3)个/μL、(380.7±186.8)个/μL、(397.6±208.2)个/μL。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细胞计数均高于基线CD4细胞计数(P均0.01);患者CD4细胞计数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F=13.517,P0.01)。ART 6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20拷贝/m L)比例为50.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61.90%、60.71%、66.76%。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 12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为75.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84.21%、80.76%、81.00%。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的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M人群中HIV/AIDS病人ART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载量水平;对MSM人群HIV/AIDS病人开展ART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有效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低CD4/CD8比值组与高CD4/CD8比值组患者相关免疫学特征。方法选择接受HAART≥96周、CD4~+T淋巴细胞≥500/μl、HIV载量低于检测值下限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患者)109例,从中选出CD4/CD8比值≥0.82的患者28例及CD4/CD8比值≤0.48的患者28例,对比分析2组T淋巴细胞上CD38、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CD27、CD28、CD45RA及CD31的表达,进而分析2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化与免疫老化状况。结果①低CD4/CD8比值组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基线CD4/CD8比值较高CD4/CD8比值组低(P0.05);②低CD4/CD8比值组HLA-DR~+CD8~+T淋巴细胞频率、处于中期分化阶段(CD27~-CD28~+)的CD4~+T淋巴细胞频率及处于晚期分化阶段(CD27~-CD28~-)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频率高于高CD4/CD8比值组(P均0.05),而处于早期分化阶段(CD27~+CD28~+)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频率低于高CD4/CD8比值组(P均0.05);③低CD4/CD8比值组纯真CD4~+和与CD8~+T淋巴细胞频率以及CD31~+纯真CD8~+T淋巴细胞的频率低于高CD4/CD8比值组(P均0.05)。结论①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低基线CD4/CD8比值HIV/AIDS患者有效HAART后CD4/CD8比值仍然相对较低,应及早起始HAART,预防CD4/CD8低比值持续的发生;②有效HAART后低CD4/CD8比值的HIV/AIDS患者表现出更为严重的免疫活化和免疫老化现象,针对这些免疫紊乱应给予除HAART外新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浙江省湖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后的生存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控艾滋病提供措施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现况调查等方法,查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有关HIV/AIDS病人ART后进行的随访记录以及现场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资料录入数据库后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16周岁接受ART的HIV/AIDS病人670例,其中男性574例(85.7%),已婚/同居345例(51.5%),平均年龄(39.90±13.42)岁。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婚姻状况等相关潜在混杂因素之后,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的死亡风险较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低[风险比(HR)=0.112,95%可信区间(CI):0.028~0.455],最近一个月漏服药物(次数≥2次/月)组的死亡风险较未漏服组高(HR=8.991,95%CI:2.531~31.938),具有轻度以上焦虑组的死亡风险较无焦虑组高(HR=3.673,95%CI:1.244~10.849)。结论湖州市HIV/AIDS病人免费ART后能够提高其生存率,基线CD4细胞计数高、无焦虑症及未漏服抗病毒药物会降低死亡风险,建议针对HIV/AIDS病人早期加入ART、增强其服药后的心理干预和卫生服务、以及加强服药依从性的宣教,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菏泽市HIV/AIDS患者ART一年后病毒学效果,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精准随访管理、进一步提高艾滋病ART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2011-2020年菏泽市HIV/AIDS患者ART一年后病毒学效果,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45例HIV/AIDS患者纳入分析,其中485例(75.2%)在ART一年后达到病毒抑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ART一年后,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OR=1.80,95%CI:1.16~2.79)、大专及以上(OR=2.29,95%CI:1.05~5.01)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高,治疗基线CD4细胞计数≥500个/μL(OR=2.37,95%CI:1.09~5.15),免疫恢复情况较好(OR=2.21,95%CI:1.45~3.38),治疗基线无临床症状(OR=4.08,95%CI:2.43~6.86)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高;确诊后超过180天启动ART(OR=0.28,95%CI:0.14~0.57),ART期间曾漏服药物(OR=0.29,95%CI:0.12~0.67)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低。结论 HIV/AIDS患者的病毒学效果与文化程度、治疗基线CD4细胞计数、免疫恢复状况、治疗基线临床症状、确诊后启动ART的时间、服药依从性有关联,建议尽早启动ART,加强随访和治疗监测,提高依从性,促进病毒抑制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数/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数(CD4/CD8比值)恢复的影响因素,为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省德宏州治疗库数据为材料,从中筛选符合要求的HIV感染者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HIV感染者CD4/CD8比值恢复的因素。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HIV感染者2 610例,年龄中位数为42岁[四分位距(IQR),35~50];其中男性为1 390人(53.3%);新发感染状态已知的为2 039例;确诊至治疗间隔中位数为21周(IQR,2~183);CD4细胞基线、CD8细胞基线和CD4/CD8比值基线中位数分别为245个/μL(IQR,131~366)、895个/μL(IQR,595~1 260)和0.25(IQR,0.15~0.4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发感染状态、基线CD4细胞、CD8细胞、确诊至抗病毒治疗间隔和性别是影响HIV感染者CD4/CD8比值恢复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CD4/CD8比值的恢复较CD4细胞数的增加需要更长的时间,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HIV感染者CD4/CD8比值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效果。方法收集玉溪市2005—2016年的ART信息库中随访记录,历史卡片和治疗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不同年龄病人病毒学治疗效果、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变化及一年内死亡情况。结果 1 930例接受了ART的病人中,218例(11.3%)病毒学治疗失败,不同年龄段在不同治疗基线CD4细胞层次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CD4细胞上升速率中位数由13.9个/μL/月下降至6.2个/μL/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6.080,P0.001);不同治疗时基线CD4细胞分层分析发现,治疗时基线200个/μL组和200~350个/μL组不同年龄段CD4细胞上升速率中位数为12.7~18.8个/μL/月之间和1.5~16.8个/μL/月之间,组间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H=13.575和9.133,P均0.05),治疗时基线CD4细胞351~500个/μL和500个/μL组不同年龄段CD4细胞变化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7.171和3.110,P=0.067和0.157); ART后一年内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者占2.8%(54/1 930),其治疗时基线CD4细胞均200个/μL,其中18~29岁者治疗后一年内死亡率1.7%(7/412),30~39岁者死亡率1.5%(10/650),40~49岁者死亡率3.4%(16/476),≥50岁者死亡率5.4%(21/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16,P0.001)。结论年龄不影响ART后病毒学疗效,但是年龄越大CD4细胞恢复越差,一年内死亡率越高,针对≥50岁感染者应该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疆岳普湖县99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SD)抗病毒治疗效果,为改善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99例HIV/AIDS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病毒载量(HIVRNA)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99例HIV/AIDS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比较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与基数,CD4+T淋巴细胞均增长,比值分别为3.95和6.64;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的构成比分别为47.69%和56.52%。结论规范高效的抗病毒治疗HIV/AIDS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德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德州市2005-2015年所有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以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为客观指标,结合患者转归,综合分析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结果243例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HIV/AIDS病人,平均年龄(38.40±10.16)岁,基线CD4细胞计数均值为(239.96±161.10)个/μL,治疗后CD4细胞平均增长211.01个/μL(t=-11.604,P=0.000)。在开始治疗的36个月内,不同基线CD4细胞组计数增长存在统计学差异(F=5.701,P=0.001)。接受HAART平均时长(30.71±23.82)个月,治疗12个月病毒抑制率为88.69%(149/168),累计死亡率为7.82%(19/24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随着确证时年龄的增长,HIV/AIDS病人的死亡率增加;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AIDS病人的死亡风险,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病人的12.683倍[95%可信区间(CI):2.769-58.079]。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免疫重建。提高早期发现能力,及早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加强依从性教育,对于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对广西儿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免疫功能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截至2016年6月底在广西接受抗病毒治疗、年龄15岁、治疗时间≥3个月、基线和随访资料较完整的儿童HIV/AIDS病人,评估其治疗的免疫学效果及生长发育状况,采用t检验或F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07例,开始治疗时平均年龄(56.95±35.96)个月,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平均为(494.3±553.8)个/μL,最后一次随访检测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1 016.2±583.7)个/μL,平均增长(521.9±565.5)个/μL;不同治疗时点CD4细胞计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各组治疗前后CD4细胞计数的差值作比较,不同初始治疗方案、复方新诺明使用情况、基线CD4细胞计数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始治疗含阿巴卡韦(ABC)方案、使用复方新诺明、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者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增长相对较多,平均增长分别为(689.0±678.5)个/μL、(581.9±569.9)个/μL、(695.7±433.8)个/μL。儿童HIV/AIDS病人身高、体重均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儿童HIV/AIDS病人身高、体重与正常儿童的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987、0.449)。结论抗病毒治疗对儿童HIV/AIDS病人机体免疫力和生长发育有积极的改善作用,更长期的抗病毒治疗能否使儿童HIV/AIDS病人的生长发育水平达到正常,仍需继续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痒疹(PPE)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的发生情况、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以及患者的免疫功能。方法收集乌干达金贾医院皮肤科及艾滋病科2年多HIV/AIDS病人的PPE临床资料,部分进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查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1 429例HIV/AIDS病人中,患PPE 305例(21.3%)。男∶女为1∶1.48;年龄19~60岁,中位年龄35岁[四分位数间距(IRQ)28~40岁]。PPE在未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HIV/AIDS病人中的患病率为33.3%(279/837),在行ART病人中的患病率为4.4%(26/592)。279例未接受ART病人的中位病程6个月(IRQ 2-12个月)。PPE表现为瘙痒剧烈的丘疹、结节性痒疹,全身对称发生;42例(13.8%)PPE为HIV感染的首发表现;31例PPE主要病理改变为真皮血管周围有显著的单核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致密浸润;217例PPE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为4~770个/mm~3,中位CD4细胞计数为41个/mm~3(IQR:21~143个/mm~3),84.2%的病例的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结论 PPE在HIV/AIDS病人中发病率高,ART能改善PPE并降低患病率。PPE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真皮血管周围显著的单核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IV/AIDS患者NK细胞和γδT细胞的重建作用,比较HAART对获得性免疫和固有免疫重建规律的异同.方法 对59例接受规律HAART的HIV/AIDS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3、6、9、12个月末进行随访,采用分支DNA(bDNA)法检测血浆病毒载量,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56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基线时HIV/AIDS患者CD4+T细胞中位数为45(164,13)个/μl,NK细胞和γδT细胞中位数分别为96(135,56)个/μl和30(45,19)个/μ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低(P<0.001).HAART开始后1个月,血浆病毒载量降低了2.33 lg拷贝/ml(P<0.001),CD4+T细胞数增长了111个/μl(P<0.001),主要以记忆CD4+T细胞的快速增长为主,而NK细胞和γδT细胞与基线相比无显著变化.在HAART后3个月NK细胞和.γδT细胞数量出现增长,分别较基线增加26个/μl(P=0.007)和15个/μl(P<0.001).治疗12个月,CD4+T细胞、NK细胞及γδT细胞计数分别达到271(365,134)个/μl、166(281,108)个/μl和46(66,34)个/μl,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结论 HAART可以重建HIV/AIDS患者固有免疫,但NK细胞和γδT细胞数量的增加晚于CD4+ T细胞,HAART对固有免疫的重建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序贯抗结核治疗(antituberculosis therapy,ATT)中ART启动时间对结核病(tuberculosis,TB)/HIV患者CD4+T、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 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入院的TB/HIV患者病历资料.根据ART启动时间分为A组(ART基础上启动ATT)、B组(ATT 8周内启动ART)、C组(ATT 8周后启动ART).分析比较48周随访期内3组的免疫学指标差异.结果 共收集TB/HIV患者193例,分为A组90例、B组77例和C组26例.基线时B组的CD4+T细胞计数低于A组和C组(P均<0.05).3组患者在48周随访期内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P均<0.05).A组和B组的CD4+T细胞计数在序贯治疗后开始上升(P均<0.05),而C组则延迟至24周开始上升(P<0.05).24周、48周时3组的CD4+T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的CD4+T细胞计数增幅高于A组和C组(P均<0.05).48周时,3组中仅少数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恢复至≥500 cells/μl,以B组恢复最为明显(12.99%).24周和48周时,CD4+T细胞计数≥500 cells/μl患者所占比例在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尚未开始ART的TB/HIV患者应尽早接受ART,以恢复免疫功能,ATT 8周内启动ART,免疫重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国内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外周血CD38、HLA DR分子在CD+4 、CD+8T淋巴细胞上表达的变化 ,并探讨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5 1例正常对照、14例HIV感染者和 3 6例AIDS患者的外周血CD+4 、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CD38、HLA DR分子的表达 ,用分枝DNA(bDNA)法检测 11例HIV感染者和 18例AIDS患者的血浆病毒载量。结果 CD+4 HLA DR+细胞百分比显示 ,AIDS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及HIV组 ;CD+8HLA DR+T细胞百分比显示HIV组与AIDS组间无差异 ,而它们均显著高于正常组。CD+8、CD38+细胞百分比则是AIDS组 >HIV组 >正常组 ,CD+8CD38+、CD+8HLA DR+、CD+4 HLA DR+细胞百分比与病毒载量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HIV感染过程中 ,HLA -DR+、CD38+在CD+4 、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均显著增加 ,反映T淋巴细胞异常激活 ;尤其是CD+8CD38+细胞百分比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升高 ,预示疾病进展程度。在评价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时 ,不仅要考虑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 ,还应考虑免疫细胞的激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序贯抗结核治疗(antituberculosis therapy,ATT)中ART启动时间对结核病(tuberculosis,TB)/HIV患者CD4+T、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 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入院的TB/HIV患者病历资料.根据ART启动时间分为A组(ART基础上启动ATT)、B组(ATT 8周内启动ART)、C组(ATT 8周后启动ART).分析比较48周随访期内3组的免疫学指标差异.结果 共收集TB/HIV患者193例,分为A组90例、B组77例和C组26例.基线时B组的CD4+T细胞计数低于A组和C组(P均<0.05).3组患者在48周随访期内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P均<0.05).A组和B组的CD4+T细胞计数在序贯治疗后开始上升(P均<0.05),而C组则延迟至24周开始上升(P<0.05).24周、48周时3组的CD4+T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的CD4+T细胞计数增幅高于A组和C组(P均<0.05).48周时,3组中仅少数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恢复至≥500 cells/μl,以B组恢复最为明显(12.99%).24周和48周时,CD4+T细胞计数≥500 cells/μl患者所占比例在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尚未开始ART的TB/HIV患者应尽早接受ART,以恢复免疫功能,ATT 8周内启动ART,免疫重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对广西儿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免疫功能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截至2016年6月底在广西接受抗病毒治疗、年龄〈15岁、治疗时间≥3个月、基线和随访资料较完整的儿童HIV/AIDS病人,评估其治疗的免疫学效果及生长发育状况,采用t检验或F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07例,开始治疗时平均年龄(56.95±35.96)个月,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平均为(494.3±553.8)个/μL,最后一次随访检测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1 016.2±583.7)个/μL,平均增长(521.9±565.5)个/μL;不同治疗时点CD4细胞计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各组治疗前后CD4细胞计数的差值作比较,不同初始治疗方案、复方新诺明使用情况、基线CD4细胞计数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始治疗含阿巴卡韦(ABC)方案、使用复方新诺明、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者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增长相对较多,平均增长分别为(689.0±678.5)个/μL、(581.9±569.9)个/μL、(695.7±433.8)个/μL。儿童HIV/AIDS病人身高、体重均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儿童HIV/AIDS病人身高、体重与正常儿童的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987、0.449)。结论抗病毒治疗对儿童HIV/AIDS病人机体免疫力和生长发育有积极的改善作用,更长期的抗病毒治疗能否使儿童HIV/AIDS病人的生长发育水平达到正常,仍需继续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态监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接受冰火两重灸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变化,探索冰火两重灸在重建HIV/AIDS病人的免疫功能上的作用,为中医灸法治疗HIV/AIDS病人提供指导。方法选择70例HIV/AIDS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冰火两重灸联合HAART)36例,对照组(单纯HAART)34例。监测2组治疗0、6、12个月的CD4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1)在2组基线CD4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试验组治疗后6、12个月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372.61±240.47)个/μL、(398.33±207.98)个/μL,均高于同期对照组(273.53±159.26)个/μL、(284.59±129.69)个/μL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61,P0.05);2)HAART初治的试验组治疗后6、12个月,CD4细胞计数分别为(497.38±291.92)个/μL、(494.23±201.63)个/μL,均高于同期对照组(279.11±104.94)个/μL、(330.56±111.77)个/μ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7,P0.05)。结论冰火两重灸可明显提升HAART初治及HAART≥2年后的HIV/AIDS病人的CD4细胞计数,尤其是在HAART初治时联合使用冰火两重灸,对CD4细胞计数的提升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武汉市≥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武汉市≥50岁HIV/AIDS病人基线时一般人口学资料、HIV感染途径、目前抗病毒治疗方案、基线和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与病毒载量(VL)的检测结果以及当次随访时的服药依从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HIV/AIDS病人778人,男635人(81.6%),女143人(18.4%)。年龄范围50~84岁,中位数57岁(53~64岁)。基线和最近一次VL检测中,VL20拷贝/mL的分别有2人(0.3%)、606人(77.9%)。基线和最近一次随访中,CD4细胞≥200个/μL的分别有425人(54.6%)、646人(83.0%)。无漏服药以及较少的漏服药次数者病毒学完全抑制率较高,基线时HIV/AIDS病人CD4细胞≥200个/μL者免疫学效果较好,抗病毒治疗时间较长者病毒抑制效果和免疫学效果均较好(P0.05)。结论武汉市≥50岁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抗病毒治疗时间、服药依从性和基线CD4细胞水平与抗病毒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后,与健康者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健康对照者和ART后CD_4~+T淋巴细胞(简称CD_4细胞)计数均≥200个/μL的HIV/AIDS病人,分别在0、1、6个月肌内注射重组乙肝疫苗20μg,并在第3次疫苗注射后1个月检测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抗-HBs)的水平,高于10 mIU/mL即为阳性。两组血清抗-HBs阳性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抗-HBs效价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结果健康对照组19例,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94.7%(18例);HIV/AIDS病人组30例,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93.3%(2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CD_4细胞≥350个/μL组HIV/AIDS病人23例,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95.7%(22/23);CD4细胞350个/μL、200个/μL组7例,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85.7%(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CD_4细胞≥350个/μL组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血清抗-HBs效价中位数为251.24mlU/mL,CD_4细胞350个/μL、200个/μL组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效价中位数为237.6mlU/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8,P=0.737)。所有接种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ART后,CD_4细胞计数≥200/μL的HIV/AIDS病人,对乙肝疫苗接种能获得相对较好的免疫应答,因此针对严重免疫抑制的HIV/AIDS病人,为提高接种乙肝疫苗的应答效果,较好的接种时机可选择在ART后且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