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AS和SDS量表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测评。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其发生与年龄、收入、临床分期和职业等有关。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存在较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应重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方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入院时作状态焦虑量表(S-AI),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资料的调查,统计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83.3%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本科以上与本科以下学历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费别的患者焦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6.9%的患者存在抑郁,不同学历、费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理疏导基础上,开展亲情支持干预对患者的痊愈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疼痛、焦虑及抑郁现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20例25~65岁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现况调查,了解其疼痛、焦虑及抑郁发生的现状。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以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在术前一天对研究对象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以简式麦氏疼痛问卷在术后第一天对其疼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疼痛指标评分中,疼痛分级指数总分为(8.12±2.83)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为(4.49±1.08)分,现有疼痛强度评分为(2.65±0.55)分。状态焦虑评分为(51.99±8.60)分,中、重度焦虑分别为77.5%和15.0%;特质焦虑评分为(48.30±6.18)分,中、重度焦虑分别为90.0%和3.3%。抑郁评分为(37.19±6.30)分,中、重度抑郁分别为25.0%和2.8%。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反应,术后也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以及对疼痛不同级别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宗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9):19-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病人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病人均于手术前1d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对术前焦虑抑郁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实验组接受术前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后于术日晨分别再次进行SAS、SDS测量。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前1 dSAS、SDS评分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手术日晨实验组SAS、SDS明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够解除或减轻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心理应激反应,对保障手术顺利完成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国栋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11):9-10
目的:同伴支持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中的作用.方法:将106例乳腺癌术后焦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除了进行同伴支持外,两组其余的治疗及宣传等均按标准流程进行,比较两组心理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同伴支持,观察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同伴支持干预,可明显缓解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进行科室常规的心理护理,干预组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叙事护理的心理干预,从而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叙事护理干预后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负面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干预两周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eale,SAS),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eale, 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护理能有效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重新激发患者的自我认同和生命意义重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乳腺癌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将8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采用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状态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干预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抑郁及焦虑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理性情绪疗法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其健康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抚触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静英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5):85-86
目的探讨抚触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的效果。方法将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抚触干预。抚触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检测,均于术后第1天进行测定,观察组进行抚触行为干预,1次/d,20~30min/次,连续7d。对照组患者不接受抚触行为干预,只接受常规护理。术后第8天对2组患者再次进行SAS、SDS测定。并进行Х^2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术后第8天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给予抚触可以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6例乳腺癌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前患者焦虑、抑郁人数分别为56例(84.8%)与60例(90.9%),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人数分别为10例(15,2%)与8例(12.1%),干预前后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分值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现身说法、鼓励家属支持等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为临床护士开展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研制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测评147例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焦虑和抑郁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QLQ-C30评分中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分别与SAS评分和SDS评分呈负相关。而症状维度与SAS评分和SDS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其生活质量越差。提示临床护士应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健康教育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依据治疗性沟通系统中的交际性沟通、评估性沟通、治疗性沟通3方面,分阶段、分主次进行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前无焦虑、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的例数分别为0、11、17、22例,对照组分别为0、10、17、23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6,P〉0.05);干预后观察组分别为15、18、10、7例,对照组分别为0、15、21、14例,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3,P〈0.05)。观察组干预前无抑郁、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的例数分别为0、10、18、22例,对照组分别为0、9、19、22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3,P〉0.05);干预后观察组分别为14、17、10、9例,对照组分别为0、15、20、1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明显,治疗性沟通系统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程度,为医护人员开展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乳腺癌病人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116例乳腺癌病人进行测试,并分析其相关性以及各因素对乳腺癌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乳腺癌病人术后生命质量水平偏低;乳腺癌病人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均与消极应对、焦虑、抑郁呈负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消极应对、积极应对、焦虑、抑郁情绪均为乳腺癌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共同解释乳腺癌病人生命质量的77%,而影响病人生命质量的关键因素则是消极应对。[结论]乳腺癌病人术后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越是习惯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病人,其生命质量越差。建议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心理疏导,鼓励病人积极应对各种应激,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乳腺癌患者术后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及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焦虑抑郁状况、应对方式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ishel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ed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ed Depression Scale,SDS)及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对55名乳腺癌术后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7.27%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面对应对方式使用最多,屈服应对方式使用最少;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84.10%,抑郁发生率为89.50%。疾病不确定感与面对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回避和屈服两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与焦虑、抑郁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士应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降低疾病不确定感,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老年乳腺癌化疗患者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其与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在衡阳市某4所三甲医院肿瘤科接受化疗的230例中老年乳腺癌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采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结肠癌、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癌、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行择期手术的98例结肠癌、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1周内和术后出院前1天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心理调查问卷进行精神健康相关因素调查。结果手术前有焦虑症状者占56.12%;有抑郁症状者占40.82%。手术后有焦虑症状者占42.86%;有抑郁症状者占37.76%。手术前HAMA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后(P=0.003),手术前后HAMD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手术后,50岁以下的患者HAMD得分显著高于50岁以上患者(P=0.000)。手术前学历高的患者HAMA得分、HAMD得分均显著高于学历低的患者(P〈0.05)。围术期结肠癌、直肠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对病情的了解程度、手术的恐惧感、手术根治的效果、经济负担状况、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术后生活质量、就业和工作前途的担忧等八项因素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结肠癌、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存在较高的焦虑抑郁情绪,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均较术后高,且该负性情绪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状况及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应用Herth希望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69例宫颈癌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状况及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患者总体希望水平为(36.89±4.21)分,在高等水平;年龄≥50岁、已婚、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1500元、有医疗保险的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总分及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维度得分高于年龄50岁、离异或丧偶、个人月收入≤1500元、自费的宫颈癌患者,组间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7.83%、52.17%,希望总体及其3个维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为高等水平,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及医疗支付方式影响患者希望水平;患者希望水平与焦虑、抑郁情绪呈负相关,提高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