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哈拉哈塘油田南部热瓦普区块奥陶系缝洞型油藏部分试采井为弱挥发油生产特征,当油藏压力低于饱和压力后,原油急剧收缩脱气,油层内气饱和度增加,生产气油比持续攀升,日产油能力迅速下降,导致天然能量过快衰竭,造成油藏最终采收率偏低。针对该区油藏地质特征,借鉴国内外此类油藏开发实践和经验,首次在热普3-5井实施超深缝洞型挥发油注水保压开采现场试验。通过多轮次注水补充能量,将油藏压力恢复至饱和压力以上,生产气油比显著下降,单井日产油量升高,有效遏制住由于地层脱气造成天然能量过快衰竭的不利形势。  相似文献   

2.
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最深已超过7200m,储层非均质性强,缝洞储集体识别、预测与评价难度大。井震结合建立了串珠、片状、杂乱地震相及相应的几何空间模型,在测井储层模型及地震波阻抗反演约束下进行多信息融合得到储层孔隙度模型,最终完成缝洞空间量化雕刻、缝洞连通性预测及缝洞体空间描述。该技术实现了缝洞体由原来的属性体轮廓刻画向量化雕刻的转变,有效推动了勘探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3.
基于已有注水开发指标的局限性和缝洞型油藏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以塔里木盆地塔北区块奥陶系油气藏为例, 开展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提出了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评价新指标———有效周期增油指数和有效周期增油率, 并给出了其计算公式。与传统量化指标比较, 新指标能较好地评价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效果; 不同类型缝洞型储集体注水开发的适应性: 洞穴型和裂缝—孔洞型注水开发效果最好, 孔洞型次之, 裂缝型最差且不适合采用注水开发。并指出了可采地质储量是单井和多井注水替油选井的优先要素。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储层超深长井段水平井分段酸压改造需要综合考虑选层、分段级数的合理性、分段工具有效性和后期作业的可操作性等多种因素。本文以HA6H井为例,在油藏中深6590m,水平段长498m井况进行了“套管封隔器+可钻式压裂滑套”分段酸压改造。酸压分段设计考虑裂缝间压力干扰的影响,依据井筒与优势储层之间的距离来设计缝高,再结合间距比和流动阻力的关系来优化段数和裂缝间距,同时在较长井段内考虑采用化学暂堵转向技术,尽可能实现长井段均匀酸压。经优化设计该井分10段超大规模酸压改造,酸压后采用4mm油嘴掺稀求产,油压22.65MPa,日产油77.9m3,日产气11792m3,分段酸压效果显著。酸压施工中的压力响应特征表明:“套管封隔器+可钻式滑套”分段针对性强、可靠性较高,以井筒与优势储层之间的距离作为水平井分段设计依据的出发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哈拉哈塘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西斜坡哈拉哈塘鼻状构造带上,为典型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哈拉哈塘油田油井主要采用裸眼完井方式,生产过程中由于井壁失稳,部分井裸眼段发生不同程度井壁垮塌,造成油井减产或者停产,对油井正常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通过对垮塌井返出岩样及井径测井的综合分析,确定了井壁垮塌层位主要为良里塔格组及一间房组。从井壁垮塌机理角度,对地应力场及垮塌井的垮塌层位、完井方式、储层类型、生产特征等进行了分析,井壁垮塌的原因主要由油井外因和内因综合作用引起,其中内因包括储层性质、储集规模和区域地应力,外因包括完井方式和储层改造措施。认为井眼轨迹与天然裂缝的匹配关系对井壁稳定有一定的影响(内因),而地应力失衡、岩石强度低、地层压力释放以及酸压、射孔是哈拉哈塘油田井壁垮塌的外因也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哈拉哈塘油田为缝洞型酸盐岩油藏,缝洞之间连通关系复杂,不同缝洞单元原油饱和压力和流体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利用哈拉哈塘油田已取PVT资料的原始溶解气油比、饱和压力等数据,拟合出不同区块饱和压力计算的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其准确度要高于国内外已有公式。利用求得的饱和压力和油藏目前压力资料,判断油藏是否进入溶解气驱阶段并制定提前注水保压措施,为开发决策和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利用单井动态响应判断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的连通性, 以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为例, 在研究区储层分布特点和油水空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 充分分析生产井的开发特征, 建立了单井上可以判识的5 种多缝洞体样式: 隔油底水连通式、隔油边水连通式、隔水底水连通式、隔水边水连通式和复合裂缝连通式, 并相应地指出了其形成原因和生产特征。提出了多缝洞体单井判识的3 种动态分析方法: 试采数据分析法、水驱特征曲线分析法和弹性产率分析法, 并指出了5 种多缝洞体样式相应的差异识别方法。结合缝洞体平面范围确定原则, 利用3 种方法识别出研究区多缝洞体3 个, 有效扩大了多缝洞体的供油面积, 多缝洞体的识别为研究区优化井网部署及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哈拉哈塘采油井见水特征受缝洞的空间发育、水体大小及接触关系等影响明显,但见水后产油量急剧降低,严重影响油井的开发效果。通过对出水井见水特征归纳总结,结合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利用生产动态特征进一步分析油井的产水机理,建立典型的油藏模型,分类型提出合理、有效的控水对策。对于暴性水淹型油井加强见水预警,及时调整工作制度,延长无水采油期;裂缝水窜台阶上升型无水期控制生产压差,含水停喷后提液生产;先升后降弱底水水淹型油井考虑关井压锥,压锥见效后,采取提液生产。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研究发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泥质和缝洞中充填泥质对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影响很大,如何去除碳酸盐岩沉积泥质和缝洞中充填泥质的影响是准确预测塔中超深碳酸盐岩储层的关键。以塔里木盆地塔中well8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应用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和岩性概率分析技术(FFP)对储层和泥质分布进行了预测,预测精度达7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指导了水平井轨迹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0.
轮古潜山油藏储层埋藏深(5000~6000m),油气藏成藏复杂,油井生产表现出“一井一藏”特征,油井生产经历自喷、停喷转机采、注水替油、关井压锥等几个阶段,井底附近油水界面逐步抬升,目前轮古油田整体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为了挖潜油井井底周围构造高点剩余油,2013年在大量调研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开展气水混注采油技术试验,逐步完善并形成了单井潜力评价、注入介质优选、注气工艺优化等配套技术。截至目前成功完成了3井次的矿场试验,该研究为轮古碳酸盐岩油藏及类似油气藏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塔中地区缝洞型凝析气藏完钻井钻井液参数、含水曲线类型,水样参数等钻井、试采资料的综合分析,去除钻井液和酸压改造液等非地层水样品因素,结合区域地质特点,认识到下奥陶统鹰山组鹰二段地层水体参数(总矿化度、氯离子等)明显高于鹰一段。总结出4种水体类型:封存水、断裂水、边底水和凝析水,提出不同类型水体开发技术对策,同时根据“五线划油藏”,将水体研究的认识应用到井位避水研究中,大幅度提高了塔中勘探开发井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塔中4油田含砾砂岩段CⅢ1~3小层储层非均质性强,不同井区在累计产油量、产液指数、地层压力保持程度、油井水淹程度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开展油层分类、分区研究。通过研究影响生产效果主控因素,建立了油层分类模型,即累计产油与分类有效厚度之间、分类有效厚度与孔隙度之间的关系式,同时在此基础上依据分区原则完成了分区模型描述。研究认为,分类有效厚度作为油藏分区的分级标准,而孔隙度则为分类有效厚度的分级标准。据此将塔中4CⅢ1~3小层储层由西向东划分为1、2、3类油区,其中1类区以一类油层为主、二类油层次之,2类区以二类油层为主、三类油层次之,3类区以三类油层为主,为下步分区开发技术政策界定、生产调整提供了较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英买力凝析气田群大多数区块前期采气速度偏高,气藏地层压力较方案下降较快,气井提前见水。动静结合开展块状底水凝析气藏单井见水模式分析,在开发效果评价基础上开展合理采气速度、合理避水高度、合理井型、合理生产压差等开发机理研究,制定合理开发技术政策,提出“块状底水凝析气藏需严格控制生产压差生产,井型及避水高度决定开发效果”的治理思路。通过老井侧钻及沿气层构造高部位部署水平井开展剩余油气挖潜现场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18个科室,向护理人员发放自行设计的推广持续质量改进的现状和影响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应用的因素调查表18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94份。结果 76.60%护理人员认为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改善有效果,67.02%对持续质量改进整体感到非常满意或满意,认可医院文化、战略、持续质量改进组织结构对该院持续质量改进执行影响显著,但技术因素作用有限。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确实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需要从医院文化、医院战略、组织保障以及技术条件等多方面为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酸压过程中酸液滤失容易形成酸蚀蚓孔, 有效沟通了渗流通道, 而对于酸液滤失前后裂缝表面形态的研究存在着描述的量化问题。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滤失前后裂缝壁面形态进行扫描及数字化处理可以量化描述酸蚀蚓孔。通过数字化处理得出的裂缝壁面形态等值线图与三维图可清楚地看到裂缝壁面酸蚀蚓孔形态;裂缝间距等值线图和三维图可直接得到不同位置酸蚀蚓孔大小;裂缝壁面吻合度柱状图和裂缝间距分布柱状图可得到不同裂缝间距酸蚀蚓孔的点云数量及其所占比例;计算酸蚀蚓孔体积和溶蚀率可为酸压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油田迪北区块气藏低孔低渗,属典型致密砂岩气藏,水锁损害严重,采用常规钻井加储层改造技术难以获得工业油气流,为此,油田在迪北区块开展了储层氮气钻井的前期研究与现场试验,形成了氮气钻井工艺、井控装备研制与配套、安全监测、控制系统四大技术系列。该技术在该区块致密砂岩气藏的成功应用,创造了中石油氮气钻井产量、井口压力等最高纪录,为塔里木油田致密砂岩油气藏规模性增储上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