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脊髓的扩散张量参数变化特点及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39例临床诊断明确的CSM患者(病例组),以21名无脊髓功能损害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颈椎MR检查及小FOV DTI,分别测量病例组C2~3水平、病变水平及对照组C2~3、C3~7水平FA值及平均扩散系数(MD)值,并对CSM患者进行JOA问卷调查。 结果 病例组脊髓受压水平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C3~7水平FA值(P<0.05),C3~7各水平FA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病变水平M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C3~7水平MD值(P<0.05)。病例组C3~4和C4~5水平FA值与JO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633,P=0.003;r=0.446,P<0.05)。 结论 CSM患者病变水平FA值明显减低,C3~5水平FA值随CSM患者临床症状的加重而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与全氟丙烷(C3F8)脂质微泡造影剂比较,分析自制液态氟碳(PFOB)脂质纳米粒体外显影及耐声压性的优劣。方法 分别制备生物素化PFOB脂质纳米粒及生物素化C3F8脂质微泡,评估其稳定性,并观察其加入亲和素前后的体外显影效果。对2种造影剂在低声压(MI=0.28)及高声压(MI=0.56)环境下进行超声辐照,于辐照前及辐照10、20、30 s后观察显影情况及其差异。结果 2种造影剂加入亲和素后均发生聚集现象,粒径均较加入亲和素前明显增大(P均<0.05);且加入亲和素前(t=16.225,P<0.001)、后2种造影剂间粒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46,P<0.001)。稳定性观察期间PFOB脂质微粒内浓度无明显改变,而C3F8脂质微泡随放置时间延长浓度呈减低趋势。加入亲和素后,PFOB脂质纳米粒回声明显增强;C3F8脂质微泡加入亲和素前后显影效果均较好。低声压(MI=0.28)及高声压(MI=0.56)环境下,PFOB脂质纳米粒造影剂显影强度无明显改变,而C3F8脂质微泡显影强度随辐照时间延长呈减低趋势。结论 相较于C3F8脂质微泡,PFOB纳米脂质纳米粒造影剂粒径小、耐声压性好,更符合靶向超声造影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常老年人大脑功能网络的小世界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利用静息态BOLD-fMRI探讨正常老年人脑功能网络是否具有小世界性。方法 20名健康老年志愿者纳入研究。采集静息态BOLD-fMRI数据。应用SPM 5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利用解剖学自动标记模板将大脑分成90个区域,提取每个区域内所有体素的时间序列平均值,计算每2个区域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构建N×N(N=90)的相关性矩阵R,并对矩阵进行Fisher r to z变换。采用直接定义阈值T和设定矩阵稀疏度两种方法确定阈值,根据小世界性的定义:当γ=Cp/Crand>1,且λ=Lp/Lrand≈1时(C为平均聚类系数,L为平均路径长度,p表示规则网络,rand表示随机网络),认为该网络具有小世界性。结果 在直接定义阈值T条件下,γ值为1.3157±0.3572(1.0005~2.1882),λ值为1.0149±0.0226(1.0000~1.0796);在设定矩阵稀疏度条件下,γ值为1.3299±0.2330(1.0759~1.9574),λ值为1.0152±0.0190(1.0001~1.0679)。两种方法均表明该网络具有小世界性。结论 正常老年人脑功能网络具有小世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外包纳米金壳内载全氟丙烷(C3F8)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光热型超声造影剂,观察其在体内外的超声显像效果及体外的光热效能。方法 通过改进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纳米粒子,包载C3F8气体后,再用种子生长法在PLGA表面形成纳米金壳,制备C3F8@PLGA@Au纳米粒子;检测其一般特性,并用近红外激光和超声成像仪评估其体外光热效能及体内外成像效果。结果 成功制备C3F8@PLGA@Au纳米粒子,该粒子的平均直径为268.2±80.5 nm,分散性好,无明显细胞毒性;在808 nm激光辐照下,粒子有很好的溶液光热效果;体内外超声成像实验中均有增强显像。结论 成功制备了光热型纳米超声造影剂,其有良好的体外光热性能和体内外超声显像效果,为乳腺癌疾病诊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海相烃源岩的分布是制约油气勘探的重要因素。在构造—古地理背景分析基础上,通过典型井地球化学分析,结合新近地震资料解析,重新厘定寒武系主力烃源岩分布。结果表明,东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中下寒武统泥页岩,西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下寒武统泥页岩、泥灰岩中,单井纵向厚度标定不足100m,中上寒武统—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缺乏有效烃源岩。结合构造—古地理研究新进展,发现寒武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满东凹陷、满西台内洼、塔西南南缘等3片区域,而巴楚、塘古地区分布少,有利面积约为18×104km2。受控于前寒武纪古隆起与寒武纪弱伸展背景,寒武系主要发育台间盆、台内洼烃源岩,可能存在被动陆缘斜坡、板块边缘裂谷烃源岩。新成果揭示台盆区虽然经历复杂的油气演化,但油气分布仍受控于“源控论”,围绕烃源岩的凹陷区、盐下原生油气藏、裂解气等是进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含不同实性成分比例磨玻璃密度病灶(GGO)肺腺癌的侵袭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含GGO、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分析病灶薄层CT影像征象,根据肿瘤内实性成分最大径与肿瘤最大径比值将患者分为GGO为主组即GG组和实性成分为主组即GC组,比较两组肿瘤CT征象和侵袭性差异。结果 病灶平均直径(2.71±1.08)cm;纯GGO 8例,混杂GGO 51例;43例病灶内见空泡征及含气支气管征(43/51,72.9%),53例病灶边界清晰(53/59,89.83%)。GG组19例、GC组40例。CT征象:两组病灶直径、部位、形状及边界是否清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C组边缘分叶和(或)毛刺比例、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比例均明显高于GG组(P均<0.05)。病理结果:GC组与GG组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C组胸膜侵犯率和病理分期高于GG组(P均<0.05)。结论 表现为GGO的肺腺癌随肿瘤实性成分比例增高,出现恶性CT征象比例和肿瘤侵袭性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自制的携E-选择素抗体的纳米级靶向超声造影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缺血心肌进行超声分子成像,评估其检测缺血心肌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生物素-链亲和素方法制备纳米级靶向微泡,应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微泡形态及抗体连接效率;将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E-选择素靶向微泡组(MBE组,n=10)、IGg抗体微泡组(MBIGg组,n=10)、普通微泡组(MBC组,n=6),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15 min后恢复灌注,于再灌注后6 h经尾静脉分别注射3种微泡行CEUS。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MBE组缺血区域声学强度(VI)显著高于非缺血区(P<0.05),也显著高于MBC组、MBIGg组缺血区域的VI(P<0.05);MBC组、MBIGg组缺血区域与非缺血区的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级E-选择素靶向超声微泡可以早期检测到缺血心肌,有望实现缺血心肌的"记忆"成像。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多区块、多层系含油气,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下寒武统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非常重要的烃源岩,然而其分布研究十分薄弱,严重制约着有利勘探区带的选择。通过野外露头、钻孔资料与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沉积模式主要为缓坡模式,烃源岩主要发育在中下缓坡与深水陆棚相带。建立在资料点分析、地震剖面追踪基础上,识别出下寒武统烃源岩两个分布中心,其一位于北部坳陷内,其二位于塔西南坳陷的南缘呈北西向条带展布。关于烃源岩的分布与已发现油气田或油气藏的平面分布吻合,为回答主力烃源岩问题提供了支撑性证据;结合继承性古隆起的分布,指明了满西低凸起、巴东地区与塔西南坳陷内烃源岩分布区是下一步原生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3种双能CT(DECT)系统在不同条件下所获VX2兔肝肿瘤模型虚拟单能谱图像(VMI)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RF)的可重复性及其与诊断效能的关系。方法 将15只VX2兔肝肿瘤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接受采用双源DECT(dsDECT)、快速kV切换DECT(rsDECT)或双层探测器DECT(dlDECT)于不同体积CT剂量指数(CTDIvol)(6、9及12 mGy)下腹部增强CT扫描,于40~140 keV内每间隔10 keV重建单能图像并提取RF;以组内相关系数(ICC)计算RF可重复性,以ICC≥0.80为可重复RF,比较不同CT仪配对之间及不同CTDIvol下可重复RF占比(R),以及相同CTDIvol下不同CT仪配对可重复RF数量(N)最大值相应重建能量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最佳可重复条件下可重复RF与其他RF的诊断效能,计算RF的ICC与相应AUC的Spearman相关系数。结果 RrsDECT-dsDECT[6.45%, 95% CI(2.36%, 8.87%)] 高于 RdlDECT-dsDECT [0.72%, 95% CI(0.15%, 1.79%)]及RrsDECT-dlDECT[1.43%, 95% CI(0.60%, 4.06%)] (校正P均<0.05);R9mGy[3.70%, 95% CI(1.31%, 5.73%)] 及R12mGy [2.63%, 95% CI(0.60%, 6.69%)] 高于R6mGy [1.31%, 95% CI(0.12%, 1.55%)](校正P均<0.05)。6、9及12 mGy下,RF最佳可重复重建能量水平集中于50~70 keV,可重复RF的AUC均高于其他RF(校正P均<0.05),且RF可重复性与诊断效能相关(rs=0.102~0.516,P<0.05)。结论 兔肝肿瘤模型VMI CT增强图像RF可重复性与DECT设备、CTDIvol水平及重建能量水平相关,可重复RF可能诊断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斑点追踪成像(STE)用于临床测量正常儿童的可行性;观察采用不同仪器及配套软件所测心肌应变参数的差异。方法 以GE Vivid E9及 Philips Epiq 5超声仪对50名正常儿童采集超声心动图,比较EchoPac 203及QLab 10.8软件定量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3个切面纵向应变(LS)的均值(GLPSA2C、GLPSLAX、GLPSA4C)的差异,评价不同仪器及相应软件之间测量数据的一致性。结果 最终纳入30名儿童,软件图像追踪成功率为69.77%。以EchoPac和QLab软件测得的应变数据分别为GLS(21.83±1.80、26.32±2.16)、GLPSA2C(-20.99±1.50,-25.33±2.93)、GLPSLAX(-21.20±1.98,-26.04±2.75)、GLPSA4C(-21.37±1.74,-25.37±2.65),QLab软件所测各应变指标值均高于EchoPac(P均<0.01),其中GLS绝对差异高达4.51%应变单位;各参数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31、0.15、0.23及0.17。结论 不同仪器及软件评估左心室GLS测值差异主要为仪器、软件及图像质量等因素所致;由同一检查者采用相同仪器及软件对相同受试者进行评估及随访有利于保证STE测值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制的紫草油棉球治疗宫颈出血70例,显效58例(82.9%),有效12例(17.1%),用药后病人无局部不适,也未出现局部感染及继发性出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紫草油治疗脑外科患者腹泻所致的肛周红肿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119例肛周红肿的患者分为61例紫草油治疗组和58例氧化锌对照组,并观察肛周红肿治愈的天数。结果 紫草油治疗组平均治愈天数明显短于氧化锌对照组(P<0.01)。结论 紫草油对腹泻所致的肛周红肿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微波灰化——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植物油中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微波灰化技术,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植物油中砷,最低检出限可达成0.2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9%-2.8%,回收率为84%-10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山茶油在预防尿毒症患者皮肤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解放军第180医院肾脏风湿内科治疗的45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常规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山茶油涂拭,常规组患者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擦拭,而对照组患者使用婴儿油擦拭。1 min/次,3次/d,连续使用7d。比较3组尿毒症患者使用不同处理方案后皮肤的瘙痒程度的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山茶油擦拭后,患者止痒效果明显,与对照组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902,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使用山茶油涂拭皮肤能明显缓解皮肤瘙痒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硅油填充术后白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硅油填充术后白内障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行白内障囊外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晶体植入及取出硅油。结果:经6~20个月随访,23例(23只眼),术后视力≥0.1(60.87%)≥0.39眼(39.13%),术中后囊破裂8只眼,结论:硅油填充术后的白内障囊外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同时取出硅油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服蓖麻油在输尿管结石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拟诊输尿管结石而充盈膀胱后检查不满意者,嘱患者当晚临睡前口服蓖麻油30 ml,次日空腹并充盈膀胱后检查.结果 690例患者,除47例外,均能清晰显示结石的部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结论口服蓖麻油对输尿管结石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患者口服橄榄油的临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娟  徐远红  王桂荣 《中国康复》2009,24(4):244-245
目的:观察口服橄榄油对脑卒中患者血糖、血脂及排便的影响。方法:230例脑卒中患者均执行常规的康复科护理,并从观察日开始首次口服橄榄油30ml,此后每日清晨空腹10ml。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糖、血脂的变化及排便情况。结果:配合口服橄榄油3个月后,230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脂(TG)含量及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升高(P〈o.05,0.01),其中129例便秘患者,恢复正常123例(95.3%),6例为轻度便秘。结论:大剂量(30ml)口服橄榄油对脑卒中便秘患者有快速通便作用;长期小剂量(10ml)口服橄榄油可调节血脂,降低血糖,保持大便通畅,对预防或减少脑卒中复发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20.
碘化油在肝癌治疗中若干问题的探讨(附11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17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接受碘油肝动脉栓塞治疗,其中15例经2次以上的重复治疗。半年生存期81.2%;1年生存期占52.9%,2年生存期17.9%。经2次以上重复栓塞的病例疗效比只经一次栓塞的要好,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作者认为疗效直接与肿瘤的栓塞完全与否有关。肿瘤栓塞不完全,侧支循环形成和开放,门脉供血量和范围增加。这是肿瘤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