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5-2019年贵阳市新报告经男男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患者特征,分析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和结果,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和随访数据库,运用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对HIV/AIDS患者首次CD4细胞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5-2019年贵阳市共报告2 151例经男男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患者,其中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2.6%和27.4%。HIV/AIDS患者确证后14天内检测CD4细胞所占的比例为48.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户籍地是外省(OR=1.54,95%CI:1.16~2.03)和本省其他地区(OR=1.55,95%CI:1.25~1.91),初中及以下(OR=1.34,95%CI:1.01~1.76),2005-2009年(OR=2.86,95%CI:2.08~3.93)和2010-2014年(OR=2.13,95%CI:1.75~2.59)报告的病例确证后及时进行CD4细胞检测的比例较低;来源于咨询检测病例(OR=0.44,95%CI:0.36~0.53)及时进行CD4细胞检测的比例较高。HIV/AIDS患者CD4细胞计数350个/μL比例为5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5~44岁组(OR=2.05,95%CI:1.16~3.64)和45岁以上组(OR=2.57,95%CI:1.32~5.02),在婚(OR=1.71,95%CI:1.12~2.62)、来源于医疗机构(OR=1.92,95%CI:1.21~3.05)、2010-2014年(OR=1.41,95%CI:1.02~1.93)和2015-2019年(OR=1.95,95%CI:1.44~2.65)报告的HIV/AIDS患者晚发现比例更高。结论贵阳市报告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AIDS患者数多,确证后及时进行CD4细胞检测的比例低,晚发现的比例高,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应继续扩大男男性行为者的HIV检测覆盖面,做到早发现,早管理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男男性行为者(MSM)中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AIDS)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对上海市静安区MSM中新发现的HIV感染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AIDS知识知晓情况、行为学特征、身体状况等信息,并随访其首次CD4细胞检测情况。结果共有207例MSM中新发现的HIV感染者纳入研究,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率为53.1%(110例),计数均值为(342.0±183.2)个/μL,其中≤350个/μL者占52.7%(10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值比(OR)=3.90,95%可信区间(CI):1.41~10.83]、有固定性伴者(OR=2.20,95%CI:1.18~4.11)、能自理者(OR=3.05,95%CI:1.02~9.15)、样本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OR=1.83,95%CI:1.02~3.25)的感染者,更倾向于及时进行首次CD4细胞检测。结论静安区MSM中新发现的HIV感染者首次CD4细胞检测不及时率和诊断延迟比例相对较高,应制定针对性措施提高检测及时率,做到"早发现、早管理、早治疗",进而预防HIV在MSM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基因型耐药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HIV/AIDS病人血液样本和基本资料,并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人发生基因型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获得可供分析序列的121例病人中,29例(23.97%)发生基因型耐药。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离婚或丧偶、治疗时间≥6年、病毒载量水平≥10 000拷贝/mL [比值比(OR)=6.22,95%可信区间(CI):1.85~22.29]、(OR=9.92,95%CI:1.35~26.77)、(OR=14.85,95%CI:6.34~36.18)是HIV/AIDS病人发生基因型耐药的危险因素。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600个/μL和服药依从性≥95%(OR=0.18,95%CI:0.05~0.981;OR=0.39,95%CI:0.267~0.68)是发生基因型耐药的保护因素。结论 HAART后HIV/AIDS病人发生基因型耐药受多种因素影响,HAART过程中应加强患者CD4细胞数及病毒载量水平的监测,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降低HIV/AIDS病人体内HIV耐药毒株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天津市新发现并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在未开展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计算2005-2013年间天津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首次CD4细胞计数,与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抗病毒治疗前最后一次CD4细胞计数的差值及其月均变化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快速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942例,CD4细胞计数月均变化中位数为-4.94。68.68%的研究对象末次CD4细胞计数低于首次,31.32%的研究对象末次CD4细胞计数高于首次或持平。多因素分析表明,传播途径[比值比(OR)=1.785,95%可信区间(CI):1.025~3.107]、年龄组(OR=1.164,95%CI:1.013~1.338)、首末次CD4细胞检测时间间隔(OR=0.585,95%CI:0.521~0.657)、首次CD4细胞计数(OR=2.388,95%CI:2.016~2.828),与CD4细胞计数快速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津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中,CD4细胞计数快速下降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随访、检测了解病情进展,以便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菏泽市HIV/AIDS患者ART一年后病毒学效果,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精准随访管理、进一步提高艾滋病ART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描述2011-2020年菏泽市HIV/AIDS患者ART一年后病毒学效果,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45例HIV/AIDS患者纳入分析,其中485例(75.2%)在ART一年后达到病毒抑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ART一年后,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OR=1.80,95%CI:1.16~2.79)、大专及以上(OR=2.29,95%CI:1.05~5.01)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高,治疗基线CD4细胞计数≥500个/μL(OR=2.37,95%CI:1.09~5.15),免疫恢复情况较好(OR=2.21,95%CI:1.45~3.38),治疗基线无临床症状(OR=4.08,95%CI:2.43~6.86)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高;确诊后超过180天启动ART(OR=0.28,95%CI:0.14~0.57),ART期间曾漏服药物(OR=0.29,95%CI:0.12~0.67)的HIV/AIDS患者达到病毒抑制的可能性相对低。结论 HIV/AIDS患者的病毒学效果与文化程度、治疗基线CD4细胞计数、免疫恢复状况、治疗基线临床症状、确诊后启动ART的时间、服药依从性有关联,建议尽早启动ART,加强随访和治疗监测,提高依从性,促进病毒抑制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金华市艾滋病(AIDS)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学抑制效果,分析病毒学失败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 009例治疗病例有70例病毒学失败,病毒学失败率6.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年龄、近期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低、最近7天有漏服药物、最近治疗方案为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奈韦拉平(NVP)是出现病毒学失败的影响因素。年龄20岁以下组病毒学失败可能性高于年龄20至39岁组[比值比(OR)=0.088,95%可信区间(CI):0.018~0.421];近期CD4细胞水平200个/μL以下病毒学失败可能性高于200至399个/μL(OR=0.051,95%CI:0.019~0.135)和400个/μL及以上(OR=0.189,95%CI:0.072~0.497);最近7天有漏服药物病毒学失败可能性高于未漏服(OR=0.061,95%CI:0.009~0.389);最近治疗方案为3TC+AZT+NVP出现病毒学失败的可能性高于3TC+AZT+依非韦仑(EFV)(OR=4.276,95%CI:1.558~11.733)。结论金华市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失败率处于较低水平,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强化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指导,加强CD4细胞水平监测,优化治疗方案等措施有助于减低病毒学失败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静安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生存时间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静安区自首次报告(1995年)至2015年确诊和管理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信息,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计算HIV感染的病死率,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病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920例HIV感染者共随访36 0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0[四分位数间距(IQR):18-54)]个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为68.0%。67例感染者在随访期间内死亡,病死率为2.23/100人年;其中已接受治疗的HIV感染者病死率为0.63/100人年,未接受治疗的HIV感染者病死率为8.15/100人年。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被动检测[危险系数(HR)=2.968,95%可信区间(CI):1.545~5.700]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检测结果200个/μL(HR=17.016,95%CI:7.638~37.910)的感染者死亡风险高,而已接受抗病毒治疗(HR=0.063,95%CI:0.034~0.117)的感染者死亡风险低。结论该研究中HIV感染者的病死率处于较低水平。确诊时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和抗病毒治疗对HIV感染者的生存状况意义重大,应采取更积极措施推广患者的早发现和"确诊后立即治疗的"策略,以有效降低HIV感染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诊断报告前主动寻求HIV检测的情况及相关因素,为HIV/AIDS病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市2016年报告现住址在调查区域的HIV/AIDS病人进行调查,采用Epi Data 3.1和SAS 9.4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1 035例HIV/AIDS病人中,23.96%(248/1 035)主动寻求HIV检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6~49岁年龄组[比值比(OR)=2.59,95%可信区间(CI):1.58~4.23]、家庭年人均收入高(OR=1.95,95%CI:1.30~2.9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OR=13.20,95%CI:8.52~20.45)、有男性同性性行为史(OR=2.68,95%CI:1.42~5.05)、有HIV检测史(OR=3.50,95%CI:1.96~6.22)、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者(OR=2.06,95%CI:1.13~3.73)主动检测比例高。结论扩大检测可及性,加大对艾滋病检测知识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强针对高年龄组、多性伴异性性行为史者的检测知识的宣传,消除对检测及治疗顾虑,对于促进HIV/AIDS病人主动寻求HIV检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2—2016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检测情况,为提高CD4细胞检测及时性,推动及早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使用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艾滋病网络直报HIV感染者报告卡和随访管理定时数据库,运用频数分布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对2012—2016年新报告HIV感染者的首次CD4细胞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12—2016年新报告HIV感染者444 698例。在14天内进行CD4细胞检测的比例从2012年的49.2%(31 229/63 490)升高到2016年的60.0%(692 251/115 346)(趋势χ~2=2 483.07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龄组、男性、未婚、离异或丧偶、家政、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注射吸毒、来源于医疗机构、羁押场所检测和献血员体检的HIV感染者及时检测比例较低。2012—2016年,诊断一年内进行了CD4细胞检测的新报告HIV感染者中,检测结果低于200个/μL的比例逐年下降(趋势χ~2=254.088,P〈0.001)。高年龄组和来源于医疗机构检测的HIV感染者首次CD4细胞低于350个/μL的比例更高。结论新报告HIV感染者CD4细胞检测及时性逐年提高,CD4细胞低于200个/μL的比例逐年降低。随访管理工作中,针对年龄较大、注射吸毒传播和来源于医疗机构检测的HIV感染者,应加强咨询、促进及早CD4细胞检测,有助于帮助其及早启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伊宁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数据资料来源于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研究纳入2005-2015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年龄≥15岁的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抗病毒治疗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4921例研究对象的男女比为1.32∶1,15~59岁初始治疗者占98.1%,已婚/同居占63.7%,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43.6%)和注射吸毒(36.0%)为主。新治疗人数逐年增加,2011-2015年新治疗人数占73.5%,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200个/μL者构成比由2005-2008年的58.2%降至2015年的26.1%;基线CD4细胞计数≥350个/μL者构成比从2005-2010年的2.3%增加到2015年的43.7%。研究对象总体病死率为4.4/100人年,治疗第1年死亡数占整个观察期的37.4%。累计生存率分析显示,基线CD4细胞计数50个/μL、50~199个/μL、200~349个/μL和≥350个/μL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3.6%、72.7%、85.6%和89.2%;异性性行为感染和注射毒品感染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和70.5%,不同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抗病毒治疗者的病死风险高于女性,调整后[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CI)为1.65(1.19~2.29)];吸毒感染抗病毒治疗者的病死风险高于异性性行为感染者,调整后HR(95%CI)为1.55(1.09~2.21);基线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死风险高于未感染者,调整后HR(95%CI)为1.34(1.06~1.69);基线CD4细胞计数50个/μL、50~199个/μL和200~349个/μL者的死亡风险高于≥350个/μL者,调整后HR(95%CI)分别为4.96(3.40~7.25)、3.03(2.25~4.10)和1.58(1.16~2.15);已婚/同居是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结论伊宁市推动早期治疗有助于降低艾滋病病死率;男性、未婚/离异、吸毒感染、基线CD4细胞计数较低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死亡风险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配偶HIV抗体检测及随访HIV抗体阳转情况。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病例报告信息和随访信息,采用SPSS分析2010-2012年中山市新发现的已婚HIV/AIDS病人的配偶检测及随访情况,随访信息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31日。结果 213例已婚HIV/AIDS病人被纳入分析,175例(82.2%)的配偶接受过HIV检测,其中41.1%(72/175)的配偶首次检出HIV抗体阳性。女性病例配偶的HIV抗体阳性率是男性病例配偶抗体阳性率的2.31倍[相对危险度(RR)=2.31,95%可信区间(CI):1.62~3.3]。文化程度越高,配偶HIV抗体阳性率越低(趋势χ2=5.73,P=0.02)。配偶接受HIV抗体检测的HIV/AIDS病人中,100例在确诊后2个月内进行了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检测,其中47例200个/μL,26例200~349个/μL;CD4细胞350个/μL的配偶HIV抗体检测阳性率是CD4细胞≥350个/μL病例配偶的2.28倍(RR=2.28,95%CI:1.09~4.79)。配偶首次检测HIV抗体阴性的103例HIV/AIDS病人中,68例(66.0%)的配偶完成随访≥1次,合计随访81.8人年,其中1例出现阳转,阳转率为1.22/100人年(95%CI:0~3.6/100人年)。结论中山市发现已婚HIV/AIDS病人,配偶首次检测HIV阳性率高。今后工作应促进病例早发现,提高配偶HIV检测率和随访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外周血EB病毒(EBV)脱氧核糖核酸(DAN)载量对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EBV DNA载量检测的HIV/AIDS病人资料。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交叉表进行风险估计,并以比值比(OR)表示。对HIV/AIDS病人合并淋巴瘤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481例检测EBV DAN载量的HIV/ADIS病人,男性352例(73.2%),女性129例(26.8%)。EBV DNA 1 000拷贝/mL的患者299例,阳性率62.2%。EB病毒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低于非感染组(P 0.05);合并淋巴瘤的患者占10.6%(51/481);EBV DNA(+)淋巴瘤的患病率为14.4%(43/299),EBV DNA(-)淋巴瘤的患病率为4.4%(8/18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合并的淋巴瘤类型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80.4%(41/51),伯基特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均占7.8%(4/5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4细胞平均值为(156±116.88)个/μL,伯基特淋巴瘤CD4细胞平均值为(282±70)个/μ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6,P=0.026),霍奇金淋巴瘤CD4细胞平均值(213±152)个/μL,浆母细胞淋巴瘤CD4细胞为126个/μL。EBV DNA载量数量级从103至105其淋巴瘤的患病率从8.4%上升至24.44%。不同EBV DNA数量级的患者,淋巴瘤患病风险分别为:103 [比值比(OR)=2.00,95%可信区间(CI):0.76~5.21],104(OR=3.06,95%CI:1.58~5.92),105(OR=3.20,95%CI:1.51~6.81)。结论在HIV/AIDS病人中,外周血EBV DNA载量 1 000拷贝/mL的病人与EBV DNA载量1 000拷贝/mL病人相比,其淋巴瘤患病风险增加至少2倍,且随着EBV DNA载量数量级的增加患淋巴瘤的风险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效果。方法收集玉溪市2005—2016年的ART信息库中随访记录,历史卡片和治疗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不同年龄病人病毒学治疗效果、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变化及一年内死亡情况。结果 1 930例接受了ART的病人中,218例(11.3%)病毒学治疗失败,不同年龄段在不同治疗基线CD4细胞层次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CD4细胞上升速率中位数由13.9个/μL/月下降至6.2个/μL/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6.080,P0.001);不同治疗时基线CD4细胞分层分析发现,治疗时基线200个/μL组和200~350个/μL组不同年龄段CD4细胞上升速率中位数为12.7~18.8个/μL/月之间和1.5~16.8个/μL/月之间,组间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H=13.575和9.133,P均0.05),治疗时基线CD4细胞351~500个/μL和500个/μL组不同年龄段CD4细胞变化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7.171和3.110,P=0.067和0.157); ART后一年内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者占2.8%(54/1 930),其治疗时基线CD4细胞均200个/μL,其中18~29岁者治疗后一年内死亡率1.7%(7/412),30~39岁者死亡率1.5%(10/650),40~49岁者死亡率3.4%(16/476),≥50岁者死亡率5.4%(21/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16,P0.001)。结论年龄不影响ART后病毒学疗效,但是年龄越大CD4细胞恢复越差,一年内死亡率越高,针对≥50岁感染者应该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HIV/AIDS患者衰弱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Scopus、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和读秀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2月24日,纳入关于HIV/AIDS患者衰弱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文献,利用RevMan5.4和Sata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合计26 753名患者,共涉及18个影响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衰弱发生率为12%[95%CI(10%~15%];CD4细胞<200个/μL(OR=2.14,95%CI:1.69~2.71)、高龄(OR=1.13,95%CI:1.09~1.18)、抑郁(OR=1.20,95%CI:1.13~1.2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31,95%CI:1.67~3.20)、神经认知障碍(OR=2.44,95%CI:1.91~3.14)、女性(OR=1.73,95%CI:1.49~2.00)、吸烟史(OR=1.60,95%CI:1.43~1.80)是HIV/...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佑安医院门诊近年确诊的所有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未成年感染者的构成比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性病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新确诊的18岁HIV/AIDS病人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居住地、可疑传播途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等信息,并追踪记录病人是否在诊断半年内开始抗病毒治疗。结果共收集确诊18岁HIV/AIDS病人35例,占确诊感染者总数的2.1%(35/1676),均为男性,年龄7~18岁。其中15~18岁病人为33例(占94.3%),学生22例(占62.9%)。2012-2014年确诊人数分别占当年确诊病人总数的1.8%(8/441)、1.6%(9/552)和2.5%(17/683)。性途径感染32例(91.4%)中,同性性传播28例(80.0%)。17例进行了基线CD4细胞检测,CD4细胞中位数为312个/μL(217~800个/μL),7例(41.2%)基线CD4细胞数350个/μL。所有HIV/AIDS病人均因自愿咨询检测和体检发现,有37.1%例(13/35)在半年内进行了抗病毒治疗。结论佑安医院近年确诊的HIV/AIDS病人中,未成年人比例有增长趋势,主要是性传播,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宣传,及早发现和治疗感染者,切断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疗机构≥50岁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流行病学特征、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以及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分布情况,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确证的HIV-1抗体阳性成人病例,分别采用WB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病人静脉血中的HIV-1抗体和CD4细胞计数。结果共纳入新确证的HIV-1抗体阳性成人病例1 384例,其中≥50岁的老年HIV/AIDS病人345例(24.9%)。相比于18~49岁的中青年HIV/AIDS病人,老年HIV/AIDS病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比例更高(79.1%vs. 46.2%);异性性传播比例更高(63.8%vs. 39.9%);住院的比例更高(60.0%vs. 4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老年HIV/AIDS病人首次CD4细胞计数的中位数更低(103个/μL vs. 156个/μL,P=0.046);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比例更高(67.2%vs. 56.1%,P 0.001)。进一步分析345例老年HIV/AIDS病人WB带型分布发现,相比CD4细胞 200个/μL的病人,CD4细胞≤200个/μL的病人p17(25.9%vs.54.0%,P 0.001)、p24(93.1%vs. 99.1%,P=0.015)和p55(13.4%vs. 33.6%,P 0.001)带型出现率均显著更低。结论广州市老年HIV/AIDS病人文化水平较低,异性性传播为主;首次确诊感染时免疫状态更差,病情更严重,应该加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宣传和筛查工作。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gag条带缺失能否作为疾病进入AIDS期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启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HAART)后肾功能损害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06广西启动HAART的3 395例HIV合并HBV感染者,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启动治疗第12个月肾功能损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在启动HAART后第12个月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4. 76%。服用含克力芝的一线治疗方案(AOR=4. 19,95%CI=2. 76~6. 38)及启动治疗时WHO分期为3/4期(AOR=1. 86,95%CI=1. 49~2. 33)是治疗后第12个月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与启动治疗时CD4计数200个/μL者相比,启动治疗时CD4计数为200~349个/μL(AOR=0. 66,95%CI=0. 50~0. 85)、350~499个/μL(AOR=0. 54,95%CI=0. 34~0. 84)、≥500个/μL者(AOR=0. 36,95%CI=0. 18~0. 74)治疗后第12个月肾功能损害风险较低。结论 HIV合并HBV感染者应尽早启动HAART,选择含替诺福韦的一线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治疗第12个月肾功能损害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HIV/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量表得分进行潜在类别分析(LCA),探索不同类别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为降低HIV/AIDS患者人群抑郁和焦虑的发病率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感染者人数分布抽取泸州市四县三区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44份。采用LAC对HIV/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分类,对不同类别抑郁和焦虑症状组进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44名调查对象中,男性309人(69.6%),年龄为(53.38±16.93)岁,抑郁检出率为20.0%(89人),焦虑检出率为14.2%(63人)。HIV/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可分为:睡眠障碍型抑郁-焦虑高发组、躯体症状抑郁-焦虑低发组、中度抑郁/焦虑-症状高发组、无抑郁/焦虑症状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抑郁/焦虑症状组相比,最近一次CD4细胞≥500个/μL(OR=1.954,95%CI:1.043~3.662)、不吸烟(OR=2.567,95%CI:1.261~5.228)的HIV/AIDS患者属于睡眠障碍型抑郁-焦虑高发组的可能性更高;周锻炼频率≤2次(OR=1.730,95%CI:1.038~2.881)的HIV/AIDS患者属于躯体症状抑郁-焦虑低发组的可能性更高;感染时长≤2年(OR=1.995,95%CI:1.036~3.841)、最近一次CD4细胞≥500个/μL(OR=1.986,95%CI:1.128~3.495)、年龄<50岁(OR=7.150,95%CI:3.859~13.248)、月收入<1 000元(OR=2.477,95%CI:1.224~5.011)和月收入位于1 000~3 000元(OR=2.939,95%CI:1.418~6.089)的HIV/AIDS患者属于中度抑郁/焦虑-症状高发组的可能性更高。结论 HIV/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存在4种不同的潜在类别。可根据不同类别抑郁合并焦虑倾向的影响因素,对HIV/AIDS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伊宁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数据资料来源于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研究纳入2005-2015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年龄≥15岁的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抗病毒治疗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4921例研究对象的男女比为1.32∶1,15-59岁初始治疗者占98.1%,已婚/同居占63.7%,感染途径以异性性传播(43.6%)和注射吸毒(36.0%)为主。新治疗人数逐年增加,2011-2015年新治疗人数占73.5%,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200个/μL者构成比由2005-2008年的58.2%降至2015年的26.1%;基线CD4细胞计数≥350个/μL者构成比从2005-2010年的2.3%增加到2015年的43.7%。研究对象总体病死率为4.4/100人年,治疗第1年死亡数占整个观察期的37.4%。累计生存率分析显示,基线CD4细胞计数〈50个/μL、50-199个/μL、200-349个/μL和≥350个/μL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3.6%、72.7%、85.6%和89.2%;异性性行为感染和注射毒品感染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和70.5%,不同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抗病毒治疗者的病死风险高于女性,调整后[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CI)为1.65(1.19-2.29)];吸毒感染抗病毒治疗者的病死风险高于异性性行为感染者,调整后HR(95%CI)为1.55(1.09-2.21);基线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死风险高于未感染者,调整后HR(95%CI)为1.34(1.06-1.69);基线CD4细胞计数〈50个/μL、50-199个/μL和200-349个/μL者的死亡风险高于≥350个/μL者,调整后HR(95%CI)分别为4.96(3.40-7.25)、3.03(2.25-4.10)和1.58(1.16-2.15);已婚/同居是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结论伊宁市推动早期治疗有助于降低艾滋病病死率;男性、未婚/离异、吸毒感染、基线CD4细胞计数较低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死亡风险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2012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病毒(HIV)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点,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HIV检测水平和HIV感染确诊后的导医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CDC VCT门诊点MSM的HIV检测和HIV感染确诊后导医情况等相关数据,并按月份整理。删除重复检测者和既往阳性者后,收集新确诊阳性者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情况。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HIV感染确诊后CD4细胞水平和开始抗病毒治疗(ART)的相关性。结果2012年,北京市CDC VCT门诊总共检测HIV和梅毒1639人次,其中52.9%(867/1639)是MSM,142例为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新发现的HIV感染者中,4.9%(7/142)是现患梅毒,12.7%(18/142)是既往梅毒患者。90.1%(128/142)的新发现HIV感染者已进行了阳性告知,85.2%(121/142)检测了CD4细胞计数,48.8%(59/121)的CD4细胞计数350个/μL。在121名接受了CD4细胞检测的MSM中,15名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MSM开始了治疗;在40名CD4细胞计数为200~350个/μL的MSM中,有30人(75.0%)开始了治疗。结论 2012年,北京市MSM中新发现HIV感染的人数依然在增加,HIV阳性MSM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依然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