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极化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蠲痹汤加减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VAS疼痛评分、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G (IgG)、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炎症细胞因子(IL-6、IL-4、IL-10、TNF-α)。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DAS28评分,ESR、hs-CRP、IgG、RF、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IL-4、IL-10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DAS28评分,IgG、RF、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4、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可降低患者炎症... 相似文献
2.
杨宗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7):100-100
目的:观察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型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l例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有效率为76%。结论: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型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蠲痹颗粒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蠲痹颗粒治疗(45g/d);对照组采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120mg/d)。两组均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疾病疗效与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TJC28、SJC28、疼痛VAS评分、双手握力、晨僵时间、CRP、ESR、PGA、MDGA及DAS28、CDAI、SDAI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蠲痹颗粒是治疗RA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史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8,(12):87-88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类风湿关节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清热蠲痹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用药期间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热蠲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服用中药;对照组40例,单纯以甲氨喋呤治疗。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X线表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和38.8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较单纯西药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益幼蠲痹汤治疗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JR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幼蠲痹汤治疗46例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无效的JRA患者。4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3.5%。结论:益幼蠲痹汤具有清热养阴、宣痹通络的作用,对JRA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蠲痹汤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寒湿痹阻证患者的疗效。 方法 104 例均为 2018 年 8 月-2019 年 8 月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就诊的 RA 活动期患者,中医辨证为寒湿痹阻证,按照随机数x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 52 例,对照组 52 例,两组均接受来氟米特片(爱诺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理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蠲痹汤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晨僵时间、起效时间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VAS 评分、晨僵时间均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4.23%(49/52),高于对照组咱76.92%(40/52)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10, 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 CRP、RF、ESR 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蠲痹汤辅助治疗 RA 活动期(寒湿痹阻证)可减轻症状,增强疗效及改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蠲痹汤联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疗效影响。方法 纳入10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蠲痹汤联合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PR)、红细胞沉降率(ESR)、DAS28评分、VAS评分、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9%(50/54),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4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F、CPR、ESR、DAS2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晨僵时间、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均降低(P<0.05),双手平均握力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蠲痹汤联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相关症状,改善临床指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服用中药;对照组40例,单纯以甲氨喋呤治疗。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X线表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和38.8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较单纯西药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温阳蠲痹通督”灸与西药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探求一种高效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80 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温阳蠲痹通督”灸组及西药甲氨蝶呤组,每组各40例,观察各项疗效指标。“温阳蠲痹通督”灸法:取大椎穴至腰俞穴的脊柱部位,铺督灸粉进行隔姜灸。结果:灸法治疗组及西药组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VAS评分,血清RF、ESR、CRP、IgM、IgG的含量(P<0.01),且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甲氨蝶呤组(P<0.05或P<0.01)。结论:“温阳蠲痹通督”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具有显著的疗效,且疗效优于西药甲氨蝶呤。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关)病势缠绵,外罹肢节,内及脏腑,至筋挛骨损之时,每易致残.因发病机理未明,迄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故如何提高类风关治疗效果,一直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2003-01~2005-12,我们采用通络蠲痹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2例,并与西药治疗3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64例均为本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19~53岁,平均40.3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3.4年。对照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 相似文献
13.
崔世奎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2)
目的 初步评价蠲痹颗粒对寒湿痹阻和肾气虚寒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全部患者均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次,1次/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蠲痹颗粒,15g/次,3次/d;对照组口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60 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结果 ①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071,P<0.05);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32,P<0.05).②同组间疗效及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疾病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86.7%,U值分别为-5.50、-3.67,P<0.01或0.05);(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0%、80.0%,U值分别为-2.909、一3.992,P均<0.05)].③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ESR( 17.05±7.15) mrn/h、RF (32.46±14.22) U/L方面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蠲痹颗粒治疗寒湿痹阻和肾气虚寒型RA疗效确切,其中寒湿痹阻型RA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蠲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以甲氨蝶呤(10mg/周)为基础治疗,分别以蠲痹颗粒45g/天或正清风痛宁缓释片120mg/天,治疗4周。结果:2组疾病疗效总进步率分别为82.5%和67.5%(P〉0.05),治疗组在证侯疗效、关节压痛数、疼痛VAS评分及ESR、RF等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蠲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1984年以来,笔者自拟扶正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2例,疗效颇佳。
一般资料
122例中,男50例,女72例,年龄25~65岁,病程1~10年。临床症见肢体疼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僵化,筋缩肉卷,关节变形,手不能举,足不能履。脉沉弱,或滑、或细、或数。化验RF(+)。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RA),目前国内外均视为“难治之症”。我院选用自制蠲痹散从2001年10月至2003年12月,观察了31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类风湿关节炎(RA),目前国内外均视为"难治之症".我院选用自制蠲痹散从2001年10月至2003年12月,观察了31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兴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9):2524-2524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临床表现为周身小关节红肿热痛、晨僵、关节功能障碍,甚至骨质破坏、关节功能丧失。中医多按“痹证”进行治疗。临床上,笔者每遇类风湿关节炎均用我院中医科自制的蠲痹合剂Ⅱ号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蠲痹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关节炎指数(AI)、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4、IL-10水平的影响,探讨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氨喋呤对照组、蠲痹汤高/低剂量组,制备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给药组以不同剂量蠲痹汤灌胃,对照组代以生理盐水,检测AI、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4、IL-10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明显上升,IL-10、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蠲痹汤高、低剂量均能明显降低实验大鼠AI和血清TNF-α、IL-1β水平(P0.05或P0.01),对IL-4水平无影响(P0.05),蠲痹汤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模型大鼠IL-10水平(P0.01)。结论:蠲痹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TNF-α等炎症因子具有干预作用,提示蠲痹汤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的表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从而达到治疗RA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