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疗效。方法 低分子肝素 0 4ml,每天 2次 ,皮下注射 ,连用 7~ 10d。结果  30例UAP患者总有效率为 90 0 0 % ,心电图改善 6 6 6 7%。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心电图上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法简单 ,安全可靠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3/2004年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日均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发作平均持续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结论: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监测出、凝血指标,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1),改善临床症状,同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且出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阿斯匹林治疗组和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结果: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治疗7d后,心绞痛的缓解率明显优于阿斯匹林治疗组(P<0.01)。24h动态心电图检的心肌缺血次数,缺血持续时间,缺血最长时间,室性早搏,阵发性室速次数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减少,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试管法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无明显差异,血浆纤维蛋白原含理在治疗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斯匹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随机把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分为常规组和低分子肝素组,疗程1周。结果:1周后常规组疗效迷66.67%,低分子肝素组疗效为91.43%,(P<0.01),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治疗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对照组为64.8%。治疗组的血脂情况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的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张辉  赵旭兰  王凤飞  郑红梅 《临床荟萃》2004,19(11):609-6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6 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 ,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 ,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 ,监测出、凝血指标 ,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 (P <0 .0 1 ) ,改善临床症状 ,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 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对出、凝血指标影响不大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 ,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葛根素和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方法治疗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按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厦硝酸异山梨醇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根据病情选用钙拮抗刑、口受体阻滞剂、血管婿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葛根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和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葛根素加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方法治疗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服用复方丹参滴丸,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结果:观察组用药后总有效率达92.6%,对照组为68.2%。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0例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针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阿魏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加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凝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凝血、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魏酸钠注射液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扩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LMWH治疗,同时给予心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评估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9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配合有效护理,可有效控制和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伴随焦虑抑郁情绪患者102例,随机双盲平均分组,对照组51例予以常规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及心理健康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抗焦虑药物联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包括抗焦虑、抑郁药物舒乐安定20mg和百忧解15mg给予治疗,行为干预措施、放松体能训练、心理疏通辅导及生物反馈等。连续服药6周及干预半年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相关功能性药物及综合护理干预后,治疗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显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心肌缺血改善效果及心绞痛发作次数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可引发心绞痛不稳定性负面躯体化行为障碍,抗焦虑药物及综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缓解该症有良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普通肝素(H)与阿斯匹林单独及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的疗效。方法:UAP患者156例,随机分为1)阿斯匹林(ASP)组,2)阿斯匹林加普通肝素(ASP+H)组,3)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ASP+LMWH)组。疗程7天并随访观察3-6个月。结果:ASP+LMWH组心绞痛缓解率显著高于ASP组(91.8%vs58.2%,P<0.001),与ASP+H组(80.8%)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随访观察期间,ASP+LMWH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ASP组和ASP+H组(12.0%vs40.6%、40.5%)。ASP组共有7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6例猝死,ASP+H组共有2例发生出血倾向。三组药物治疗前后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斯匹林加低分子肝素较单用阿斯匹林或加用普通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更好,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对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2例对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静脉持续泵入地尔硫卓72h治疗。严格控制地尔硫卓的剂量。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ST段压低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静脉滴注地尔硫卓治疗后,心绞痛得到有效控制,总有效率9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减轻(P〈0.05);治疗后血压、心率(P〈0.05)和收缩压×心率均明显降低(P〈0.01),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地尔硫卓静脉泵入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但需严格控制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15.
王建民 《华西医学》2010,(10):1781-1785
目的评价葛根素注射液(PI)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纳入在常规治疗上加用PI和LMWH对比单纯常规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RCT,均为C级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症状疗效显效率、心电图疗效显效率和有效率指标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分别为:1.63(1.48,1.79)、1.57(1.34,1.83)及1.28(1.10,1.49)。结论基于上述证据,在常规治疗UAP上加用PI和LMWH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使用阿魏酸钠治疗前后血清中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10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魏酸钠治疗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测定用药前后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及观察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变。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ST段和T波恢复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内皮素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阿魏酸钠注射液疗效显著,能够调节内皮细胞功能,对不稳定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treatment in 121 patients who received or did not receive (65 and 56 patients, respectively) contrykal in a dose of 20,000 units as an adjuvant to standard treatment (analgetics, tranquilizers, vasodilators). All the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cardiological departments. The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the data favours contrykal infusions in emergency prehospital care of developing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The drug produces a cardioprotective effect reducing the risk of macrofoc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18.
三联抗栓药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联抗栓药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门诊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8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三联抗栓药物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及硝酸甘油用量情况。结果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三联抗栓药物治疗UAP可进一步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任向军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193-2195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86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39%(35/43),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