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颜丽 《健康大视野》2007,15(6):20-21
目的分析孕妇剖宫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剖宫产应用是否合理。方法对近年来剖宫产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社会因素占主要地位。结论减少社会因素的干扰,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医患配合的条件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685例剖宫产术指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717-1717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本文对我院68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临床指征剖宫产因素。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来该院分娩的所有产妇状况进行分析并对2006年10~12月的98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剖宫产因素调查。结果:3年间共计产妇2615例,其中剖宫产1199例,占45.85%;98例剖宫产因素临床指征占38.78%,优生考虑占25.51%,高龄产妇占11.22%,产妇怕痛占9.18%,择时占5.10%,逃避计划生育占3.06%等。结论:非临床指征剖宫产因素主要为优生考虑、舆论误导、人们法律和维权意识的提高、满足产妇及家属需要等。非临床指征剖宫产因素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肖鸿萍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33+135-133,13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2010-2012年足月分娩病例,就各年度阴道助产与具体剖宫产情况,各年度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进行比较。结果分析2010-2012年总足月分娩资料,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表现,剖宫产率表现为上升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因素、臀位、相对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为剖宫产手术主要指征,在构成比及顺序上各年度指征存有差异。结论针对诱导剖宫产率增高的因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以降低不良事件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选择剖宫产结束妊娠的孕妇逐年上升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为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提高产科质量 ,特对我院近 2年 1188例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1 资料 我院 1998年 4月~ 2 0 0 0年 3月分娩总数 4 5 82例 ,其中平产 312 6例 ,占 6 8 92 % ;难产 14 5 6例 ,占31 0 8%。难产中剖宫产 1188例。孕龄为 2 9~ 4 4周 ,平均4 0 4周 ,孕妇年龄为 18~ 4 9岁 ,平均 2 6 5岁。2 方法 对本组资料所有列出的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各项原因构成比。结  果1 剖宫因素  1188例剖宫产中产妇因素 5 6 8例 ,占4 7 81%…  相似文献   

6.
宫蕾蕾  韩君 《职业与健康》2006,22(16):1311-1312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剖宫产指征。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2月5年间山东省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产科院所有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逐年升高,从2000年的3.4%上升以到2005年的20.5%,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其中包括孕妇和医生两方面的主观意念影响,5年间上升了10.57%。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保证母婴安全的情况下,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002年为38.88%,2006年为52.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难产、社会因素和胎儿宫内窘迫。结论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区级医院剖宫产指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剖宫产指征及分析高剖宫产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年5月~2003年2月到上海市3所区级妇幼保健院做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933名基线调查对象中,剖宫产率为37.6%,居于前4位的剖宫产指征分别为胎儿宫内窘迫(36.5%)、社会因素(35.9%)、相对性头盆不称(18.5%)和妊娠合并症(6.3%)。回归分析发现,孕前体重超重、对分娩没有信心及胎儿体重在4000g以上的对象剖宫产的可能性大。结论目前上海市的剖宫产率相当高,胎儿宫内窘迫和社会因素已成为最主要的剖宫产指征,较高的剖宫产率与孕妇的心理因素和某些人口学特征(孕妇及胎儿体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蔡艳晖 《现代保健》2011,(16):82-83
目的 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对2004~2010年住院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逐年上升.结论 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超过医学指征的范围,来自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6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变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翠金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254-1255,1265
[目的]剖析近6年剖宫产率逐步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6年间某院剖宫产病例的主要手术指征的构成比及主要排序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②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的变迁因素:剖宫产构成比中,社会因素、羊水过少、巨大儿有显著升高;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有所下降;胎位异常、剖宫产再孕、骨盆狭窄变化不大。[结论]社会因素是造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要降低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率必须全社会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剖宫产率,探讨剖宫产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北京地区7个区县的9家医院,回顾性调查2009年1~9月期间在医院分娩的2 308例产妇的分娩信息,并对4家医院的24例住院产妇和12位产科医生进行定性小组访谈。结果:①2009年北京地区医院的剖宫产率为51.1%,三级医院高于一、二级医院(55.0%∶48.9%)。②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妊娠、具有本市户籍、分娩巨大儿者,其剖宫产的可能性大;与25岁组相比,34岁组、25~34岁组剖宫产的可能性增高。③小组访谈结果显示,剖宫产率偏高的原因包括医学因素和社会因素。结论:北京地区剖宫产率偏高,社会因素为主要因素之一;应从多方面着手,降低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In a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n 124 patients undergoing Caesarean section, 39 (31.5%) patients developed a total of 45 infection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fection rates between elective and emergency procedures. Five patients (4%) developed endometritis, wound infection was found in 14 (11.3%) and 18 patients (14.5%) developed a post-operativ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Pre-operative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and intraoperative swabs of the uterine cavity were not helpful in the early detection of endometritis. The risk factors predisposing to post-caesarean infection were obesity and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相似文献   

13.
上海剖宫产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妇女在怀孕不同时期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用自填问卷方式对分娩后42天内的300例妇女进行调查,用Pearson卡方、配对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上海市妇产科医院分娩妇女的剖宫产率为57.4%;影响妇女在怀孕初期选择分娩方式的因素主要是孕妇对分娩方式的认知;影响妇女在怀孕中后期对分娩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产检医生、周围亲戚朋友的建议及孕妇运动情况;影响妇女最终采取的分娩方式的因素是年龄、怀孕初期选择的分娩方式、产检医生的建议、住院分娩期间周围孕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产科医生的建议。结论: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在怀孕早期和中期主要受妇女和亲戚朋友因素影响;而住院分娩期主要受医生的建议和周围孕产妇选择的分娩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肖兰 《现代保健》2009,(16):90-9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对试验组进行整体护理,完成各项检查、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对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满意度达到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0%)。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病患满意度明显提高,并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300例社会因素剖宫产术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剖析近年来社会因素剖宫产术急剧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术的具体措施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300例于2004年1~12月在我院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进行问卷式调查。所有病例均为初产妇,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结果选择社会因素剖宫产术以26~35岁、高学历者、高收入者为主,该人群对剖宫产相关知识的认知率普遍不高。选择社会因素剖宫产术的主要原因为疼痛因素(31.7%)、母儿安全(22.8%)、没信心(13.9%)、家属意愿(12.7%)、医生因素(11.2%)。结论社会因素剖宫产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受孕产妇和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降低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率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400例剖宫产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其中观察组为存在术后感染患者,对照组为术后未发生感染者,分析患者产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分析对应的护理防范措施。结果:术后感染高危因素中包括体质量高、病房患者数量多、夏季季节、阴道检查频次高、血红蛋白水平低、胎膜早破、手术时间长、没有运用抗感染药物以及备皮后未尽快手术等。结论:导致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因素较多,要针对性相关问题做好对应的护理处理才能有效保证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1431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斌  章蕾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2):1475-1476
目的:分析2004年剖宫产指征构成及医生对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对1431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47.7%。,主要指征依此为:胎儿窘迫(12.3%)、羊水过少(10.4%)、臀位(9.9%)、巨大儿(9.4%)、头盆不称(9.2%)、脐带绕颈(9.1%)、疤痕子宫(7.7%)、产程异常(5.7%)、胎膜早破(5.2%)、要求手术(3.2%)。其中臀位的剖宫产率为97.9%,疤痕子宫的剖宫产率为97.3%,巨大儿的剖宫产率为74.0%,多胎妊娠的剖宫产率为73.9%。新生儿窒息率为1.3%。结论:应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避免剖宫产指征扩大化,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前置胎盘剖宫产时尽早缝合子宫之止血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尽早缝合子宫(A法)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时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对65例前置胎盘(含27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近5年来(A组),采用尽早缝合子宫切口法(A法)及改良B法与5年前(B组)“8”字缝扎法(B法)比较。结果:尽早缝合子宫止血法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率、输血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止血法。结论:尽早缝合子宫止血法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时是胎盘剥离面引起出血时的有效止血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高危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2007年出生于广东省内部分三甲医院、出生体重<2000g及胎龄<37周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分析ROP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在完成眼底检查的1094例早产儿中,发生ROP的患儿为139例(12.7%)。单因素分析显示,ROP的发生与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吸氧浓度、低氧血症、感染、输血等因素相关。结论:ROP的发生主要与低出生体重、小出生胎龄及吸氧浓度相关,同时低氧血症、感染及输血也对ROP的发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of social support, social factors, and maternal complications with caesarean deliveries in native and immigrant women, and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cculturation and caesarean deliveries in immigrant women in Taiwan. This prospective panel study was conducted from August 2012 through April 2014 and included 222 native and 147 immigrant pregnant women in Taiwan. Caesarean rate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native and immigrant women, including the overall caesarean rate (28.8%, 32.0%), medically indicated caesarean (22.5%, 24.5%), and caesarean without medical indications (6.3%, 7.5%). Results of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revealed that maternal complications and household activity support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aesarean deliveries. Both native and immigrant women with high levels of informational support were less likely to receive caesareans. Immigrant women who were older than 35 years, had a middle level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perceived a high level of acceptance of caesarean in Taiwan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caesarean deliveries. Informational support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caesarean delivery, whereas household activity support offered by the family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aesarean delivery. Perceived acceptance level in mainstream society could affect immigrant women’s use of caesarean deliv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