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放置前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局部雌孕激素受体变化,
以探讨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的有效性。方法观察25例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增生过长子宫内膜LNG-IUS放置
前后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变化。结果LNG-IUS放置后6个月子宫
内膜增殖受到明显抑制,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数目明显减少,腺体发育不良,间质细胞有明显的蜕膜样变。治疗前大部分腺体
上皮和间质细胞ER、PR免疫着色显示为强染。治疗后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下降,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ER、PR阳性
细胞数均明显减少。结论LNG-IUS可抑制子宫内膜增殖,降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对于治疗简单型和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过
长的患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葡聚糖-活性炭分离方法,测定了36例子宫内膜和51例子宫肌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显示:子宫内膜ER和PR都高于子宫肌。配对资料表明:增殖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ER和PR比子宫肌对应指标高。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增殖期PR高于分泌期,ER也有类似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ER和PR周期变化曲线与体内雌、孕激素变化相仿,但其高峰稍后于激素。提示子宫内膜和子宫肌的ER和PR含量与雌、孕激素在该部位作用大小和体内激素水平相平行,子宫内膜ER和PR伴随月经周期中雌、孕激素变化而呈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雌激素受体α(ERα)和孕激素受体(PR)在不同月经周期的子宫腺肌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47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米非司酮组(n=24)和未用药组(n=23);无腺肌症的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n=15).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在不同月经周期的腺上皮及间质细胞中ERα和PR水平.结果 未用药组ERα和PR在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及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均低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内膜(P<0.05).对照组及未用药组ERα和PR在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增生期高于分泌期(P<0.05),而在未用药组异位内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和PR在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米非司酮组低于未用药组(P<0.05).结论 ERα和PR在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在位子宫内膜不同;异位内膜丧失了正常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米非司酮通过下调其性激素受体(ERα和PR)含量治疗子宫腺肌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雌激素受体α(ERα)和孕激素受体(PR)在不同月经周期的子宫腺肌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47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米非司酮组(n=24)和未用药组(n=23);无腺肌症的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n=15)。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在不同月经周期的腺上皮及间质细胞中ERα和PR水平。结果未用药组ERα和PR在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及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均低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正常内膜(P<0.05)。对照组及未用药组ERα和PR在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增生期高于分泌期(P<0.05),而在未用药组异位内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和PR在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米非司酮组低于未用药组(P<0.05)。结论ERα和PR在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在位子宫内膜不同;异位内膜丧失了正常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米非司酮通过下调其性激素受体(ERα和PR)含量治疗子宫腺肌症。  相似文献   

5.
张大鹏 《中外医疗》2009,27(9):145-145
目的对不孕妇女和正常生育妇女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即ER和PR)阳性率测定,从而研究不孕妇女的雌﹑孕激素水平对受孕影响。方法将不孕妇女子宫内膜和正常生育妇女的子宫内膜分成3组进行测定阳性率。结果不孕妇女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与正常生育妇女基本相同,而孕激素受体(PR)则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生育妇女。结论在无排卵的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中ER含量也正常,而PR含量则低于正常水平,如何提高激素含量,是治疗不孕症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膜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亚型观察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研究药物流产(简称药流)、手术人工流产(简称人流)后妇女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各亚型表达,探讨各亚型的表达与出血的关系,为防治出血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药物流产和手术人工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16d妇女各15例及手术人工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10d 15例妇女的子宫内膜,应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标记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测定子宫内膜ER、PR各亚型的表达及定位情况,对药流组、人流出血组、对照组等3组ER、PR各亚型表达进行组织学积分测定。结果 3组子宫内膜:ERα、ERβ、PR—A、PR—B组织学积分分别如下:药流组为166.7(88.5)、161.5(84)、180.0(109)、136.5(119.0),对照组为306.7(45.9)、230.0(75.0)、224..2(57)、389.6(106.6)。人流出血组为109.4(114.6)、225.0(120.0)、175.5(225)、50.0(89.0)。药流组ERα、ERβ、PR—B比对照组低,人流出血组ERα、PR—B比对照组低,但ERβ的组织学积分人流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子宫内膜ERα、ERβ、PR—A和PR—B腺体/间质组织学积分比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子宫内膜ERα、PR—B、ERβ表达降低可能与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长有关。负压吸引人流后妇女子宫内膜ERα、PR-B表达降低,可能与子宫出血时间过长有关。人流后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亚型的表达变化是同步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平积汤对子宫肌瘤患者宫内膜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的影响。方法:平积汤方治疗子宫肌瘤3个月,对照组服用大黄蛰虫丸。分别于治疗前后经行期抽取子宫内膜,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以分级定量标准,测定子宫内膜中ER、PR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中ER、PR水平均有降低,提示:两组治疗后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平积汤方可通过抑制ER、PR表达来控制肌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王瑾蔚  蒋树娟  张羽 《现代医学》2009,37(4):268-270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病灶及其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38例子宫肌瘤(肌瘤组)的肌瘤病灶和在位内膜及30例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组)的腺肌病病灶和在位内膜中ER、PR的表达水平.结果 肌瘤组和腺肌病组病灶的ER、P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在位内膜组织;肌瘤组中ER、PR表达均符合增生期高于分泌期的变化规律,腺肌病组ER、PR除在位内膜PR外均丧失周期性变化规律.结论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含量的周期性变化有关,腺肌病病灶ER、PR的低表达和缺乏周期性变化及相应在位内膜ER也丧失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的低妊娠率是医学研究焦点,如何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妊娠率是关键所在。本课题通过观察滋肾凉血调周法对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方面的作用。 方法 选取宁波市中医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经腹腔镜确诊为内异症性不孕症患者130例,轻度组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空白组,中药组服用滋肾凉血调周中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3个月经周期,空白组不予治疗,观察6个月经周期;中重度组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药组,均予术后月经第1天皮下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每4周一针,共3个疗程,治疗组续服滋肾凉血调周中药3个月经周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ER、PR及VEGF表达并观察妊娠结局。 结果 ①轻度组:治疗后中药组子宫内膜ER和VEGF表达较空白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表达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②中重度组: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内膜ER、PR和VEGF表达较西药组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③中药干预的2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妊娠率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滋肾凉血调周法能有效下调子宫内膜中ER和VEGF表达;该方法与GnRH-a针联合使用后对PR也有显著性下调作用;其提高妊娠率可能与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激素受体和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化瘀散结法分期治疗对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术后患者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相关抗原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 TCRP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47例,以随机单盲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对照组,各49例,术后分别予中药化瘀散结法分期治疗、妈富隆片周期性治疗、不予任何药物治疗,疗程3个月。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ER、PR及Ki-67的表达,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ER、PR及Ki-67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中药组PR 3级表达增加(45例比30例,P0.01),Ki-67 3级表达减少(6例比25例,P0.01),且中药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R 3级:45例比36例、31例;Ki-67 3级:6例比16例、28例;P0.01),三组ER表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RP术后应用中药化瘀散结分期治疗可提升子宫内膜PR表达,抑制Ki-67表达,达到防治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选择26例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为研究组,18例萎缩型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ER、PR和增殖核抗原Ki-67在息肉和萎缩内膜中的表达。结果息肉组子宫内膜ER、PR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萎缩子宫内膜(P<0.001);Ki-67阳性细胞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内膜细胞ER、PR和Ki-67高表达可能与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联合子宫腺肌症内膜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TCR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同时期就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18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TCRE组、LNG-IUS组、联合治疗组三组,对其一般资料、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CA-125以及临床指标: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月经量、痛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疗效比较。结果:⑴三组患者VEGF、MVD、CA-125、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PBAC评分)、痛经(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子宫体积TCRE组和LNG-IUS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子宫体积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TCRE组治疗前后ER和PR无显著性差异(P>0.05),LNG-IUS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ER和PR显著下降(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月经量、痛经、CA-125和VEGF、MVD、ER、PR均显著下降(P<0.05);⑵通过线性相关分析,ER与VEGF、MVD具有正相关性(r=0.641,r=0.597),VEGF和MVD具有正相关性(r=0.623),PR与ER、VEGF、MVD相关性不显著(r=-0.234,r=0.049,r=0.073)。结论:三种治疗方式均有一定疗效,其中TCRE联合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最好,对VEGF、MVD和ER具有更显著的降调作用,能持续抑制子宫内膜的修复增生,延缓单一TCRE和LNG-IUS治疗后的疾病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探讨雌、孕激素在子宫内膜息肉(E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试图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EP患者56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切除息肉及周围内膜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EP组织和周围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水平。同时所有病例均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6项性激素。结果ER在息肉组及内膜组中腺体及间质上的表达均无差异。PR在息肉组中腺体及间质上的表达均低于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患者的血清6项性激素检测结果均属正常水平。结论EP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局部子宫内膜对周期性变化的雌、孕激素不敏感有关。PR在子宫内膜息肉组中的异常表达与EP的形成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3):1851-1854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灶生长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取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ER、PR阳性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其中增殖、凋亡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肿瘤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ER阳性组、PR阳性组肿瘤组织中增殖基因KCC1、RRM2、SRPX2、Snail mRNA的表达量分别低于ER阴性组、PR阴性组;抗凋亡基因Wip-1、Bcl-2mRNA的表达量分别低于ER阴性组、PR阴性组,促凋亡基因Bid、Bax、Fas mRNA的表达量分别高于ER阴性组、PR阴性组(P<0.01)。结论: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阳性表达者,肿瘤增殖活性较低、凋亡活性较高,恶性程度低于ER、PR阴性表达者。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在黄体功能不足患者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体功能不足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为临床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眭:对月经周期分泌早期行子宫内膜诊刮经病理证实为黄体功能不足的45例受试患者,按服药前后分为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ER、PR水平。结果:治疗前组的子宫内膜PR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组,(P〈0.05);而治疗前组的子宫内膜ER水平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黄体功能性不足与子宫内膜局部PR含量不足有关,补充外源性孕激素可使子宫内膜PR水平升高,能达到治疗的作用。(2)子宫内膜的PR可能做为黄体功能性不育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周蓉  崔恒  魏丽惠 《北京医学》2006,28(9):520-521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方法.方法 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患者71例,均接受宫腔镜下经宫颈息肉切除术(TCRP)治疗,术后未应用其他治疗.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蜡块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判定标准:计数10个高倍镜(×400)视野下的有黄染颗粒细胞个数,0个为阴性,1%~10%为( ),11%~50%为( ),>50%为( ).结果 ER和PR在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均较低,有74.6%和70.4%的患者无ER和PR的表达.而在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中ER和PR的表达水平较高,表达率分别为77.5%和69.0%,与子宫内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19和0.001).在4例曾经应用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中,3例绝经时间>5年,内膜中ER、PR均为阴性;另1例绝经2年,内膜中受体表达ER( ),PR( ),但无临床症状.结论 绝经后,ER和PR的表达水平在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息肉中不同,提示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可能同时与雌、孕激素受体水平有关,治疗时可以考虑单纯手术去除病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内膜分泌不良妇女子宫内膜胞浆雌、孕激素受体含量变化及血清雌二醇、孕酮、促卵泡成热激素及垂体泌乳素水平进行了分析讨沦,了解子宫内膜发育与雌、孕激素受体及血清有关激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内膜分泌不良组与对照组比较,雌激素受体含量明显降低(P<0.005),孕激素受体含量同时降低(P<0.05)。提示不孕妇女子宫内膜分泌不良,可能是由于组织胞浆雌、孕激素受休含量降低,使其对相应激素的反应性下降所致。建议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方案应从激素水平及受体含量两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20例黄体功能性不育的健康妇女应用烯丙雌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经子宫内膜病理证实为黄体功能不足(LutealPhasedefect,LPD)的受试患者,在分泌早期 (着床窗口期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水平并采用放免法观察血清雌二醇 (E2)、孕激素 (P)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子宫内膜PR和血清E2、P水平有显著性差别(P<0.01) ,而子宫内膜ER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烯丙雌醇作为外源性孕激素可以改善黄体功能 ,并具有一定的黄体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妇科常见疾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s,TCRP)能有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但其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如何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通过不同治疗方案对TCRP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及子宫内膜中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变化,从而探讨化瘀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宁波市中医院妇科住院符合血瘀型诊断、宫腔镜及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47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对照组,每组49例,行TCRP后分别给予中药化瘀散结法、西药妈富隆及术后不予用药3种治疗方法,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清E2、P及子宫内膜中ER、PR表达的变化及差异。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E2、P及子宫内膜ER无明显变化,中药组及西药组均可上调患者子宫内膜中PR表达,中药组PR表达上调最明显(P<0.05)。 结论 化瘀散结法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内膜血流情况,调控PR在子宫内膜的分布均衡,有效上调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内膜中PR的表达,促进内膜周期性完整脱落,从而抑制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化瘀散结法对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后患者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PR)、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Ki-67)、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宁波市中医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216例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A、B、C 3组,每组72例。A组给予化瘀散结方中药口服加外敷,B组给予妈富隆,C组不给予药物。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雌二醇(E2)、孕酮(P)、雌激素受体(ER)、PR及Ki-67、Bcl-2表达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3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治疗前后为A组(10.33±2.07)、(5.17±1.02)分(t=18.973,P=0.001)、B组(10.38±2.12)、(6.85±1.13)分(t=12.468,P=0.001)与C组(10.29±2.16)、(7.03±1.25)分(t=11.084,P=0.001),且A组低于B组与C组。A组、B组PR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A组、B组Ki-67、Bcl-2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且A组改善优于B组与C组(均P<0.05)。 结论 化瘀散结法可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化瘀散结法可提高子宫内膜PR表达,抑制子宫内膜Ki-67与Bcl-2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