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2.
用双抗夹心间接ELISA法,对23例肾移植病人进行术前后血清中SIL-2R(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观察。其正常人x值为348±40.2U/ml,而肾移植病人术前x为638±112.5U/ml,两者有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通过患者SIL-2R含量的动态追踪,可见以下规律:1.肾移植术前后SIL-2R的含量在正常水平,提示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较小。2.术前SIL-2R水平显著升高,而术后其含量持续下降,则约有15.2%出现排斥反应。3.无论术前SIL-2R水平高低,移植术后在同样的治疗条件下,SIL-2R水平非但不降反而升高者,排斥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可达75%。观察结果证实SIL-2R水平可作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监测及诊疗指标。  相似文献   

3.
检测了1例肾移植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动态水平。结果显示,sIL-2R可作为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监指标。  相似文献   

4.
检测了1例肾移植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动态水平,结果显示,sIL-2R可作为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排斥反应和移植物失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如何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排斥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到目前为止肾活检仍是诊断排斥反应的金标准,但其侵入性及潜在的并发症和取样误差限制了其临床的应用。许多学者都在寻求一种能够快速,准确而非侵入性的方法,希望在肾功能发生损害之前及时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移植物进入机体后其HLA抗原致敏机体免疫细胞,激活的免疫细胞通过识别移植物细胞,产生IL-2、IL-4、IL-6、IL-8、IL-10、IFN-γ、TNF等多种细胞因子,引起免疫排斥反应。而细胞因子常常在排斥反应早期即被释放。本实验通过监测大鼠肾移植术后外周血IL-2、IFN-γ的含量变化,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前患抗单核细胞抗体水平。方法 用微量细胞毒试验方法对抗单核细胞抗体在肾移植术前患中的水平作了检测和初步分析。结果 肾移植术前患的抗单核细胞抗体水平较抗淋巴细胞抗体水平高,其百分比分别为34.94%和26.67%;而从患初次和再次肾移植前的比较中可见,初次比再次产生的抗单核细胞抗体水平要低,其百分比分别为32.05%和59.7%;对于抗单核细胞抗体群体反应性抗体(MPRA)的强度,MPRA≥50%的只占1.87%,而50%<MPRA>10%C以及MPRA<10%的分别占17.62%和15.44%。结论 在肾移植术前检测患MPRA水平,对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能起到预测目的。  相似文献   

7.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防及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防和治疗各种排斥反应87例。结果 43例预防性应用ATG者有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4例难治性急性排斥经ATG治疗后13例逆转;17例肾小管坏死者有16例安全渡过急性肾小管坏死期;其中8例系超急性排斥反应后再次移植,经ATG治疗后仍有4例再次发生超急性排斥。结论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能够有效预防,控制急性排斥,并可逆转绝大多数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但不能预防超急性排斥反应及慢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8.
1979年Bonnard等发现激活的T淋巴细胞均能吸收白介素-2(IL-2),从而提出IL-2受体(IL-2R)的假设;1981年Robb等用同位素标记重组IL-2证实了IL-2R的存在,不久Uchiyama成功制备了抗人IL-2R的单克隆抗体(抗TacMcAb)。随着对IL-2和IL-2R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的深入研究,近几年人们注意到IL-2R在肾移植后免疫状态的监测、急性排异反应的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浆置换在控制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血浆置换控制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可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肾移植前淋巴细胞毒试验阳性患者9例与术后出现排斥反应患者10例11例次行PE治疗,并于PE前后监测sIL-2R、TNF水平。结果9例移植前淋巴细胞毒试验阳性者PE后全部转阴在利行肾移植手术,术后排斥反应低,只有1例次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抗IL-2R单克隆抗体在肾移植高危受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IL—2R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地与活化T细胞表面的IL—2Rα结合,从而竞争性封闭抑制IL—2,是IL—2/IL—2R介导T细胞增殖的强有力的抑制剂。通常静止T细胞不表达IL—2Rα,因而不受抗IL—2R单克隆抗体影响。而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体外可引起受到抗IL—2R单克隆抗体作用的T细胞发生溶解,可能为另一作用机理。其它的机理还包括:下调IL—2R的表达水平,促使受抗IL—2R单克隆抗体作用的IL—2R从T细胞表面脱落等。IL—2R单克隆抗体不影响循环淋巴细胞总数,而且由于IL—2Rα链伸入细胞浆的尾端较短,因此阻断α链并不引起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因此在临床上不会产生由于细胞因子大量释放而引起的“首剂效应”。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受者体内存在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抗体阳性既影响手术又易发生排斥反应,还能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行第3次肾移植,双侧髂窝及髂血管均遭到破坏。由于粘连重、瘢痕形成多、容易损伤血管及肠管等,所以无论是手术血管的选取还是分离均非常困难。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1例HLA抗体强阳性,2次切除移植肾行第3次肾移植患者,术中成功处理移植空间少及血管疤痕粘连等问题,避开敏感位点,运用利妥昔单抗、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及甲泼尼龙处理抗体,术后利用免疫功能检测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等。术后患者肌酐、尿量趋向平稳,随访16个月移植肾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在 PHA 诱导淋巴细胞产生 IL—2的不同时间用抗Sm 抗体与之反应,结果证实,在诱生前24h或诱生开始时加入抗 Sm,淋巴细胞分泌 IL—2的功能受到显著的抑制,在诱生24h 后加入抗 Sm,则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肾移植急性排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ELISA法检测170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L-2R浓度。肾移植患者分为肾病组(n=27),慢性肾炎组(n=137),感染组(n=6),另设正常对照组(n=20)。结果:sIL-2R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者27例,分别为肾病组12例,慢性肾炎组9例,感染组6例,27例患者术后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临床证实为急性排斥者21例,余6例因感染引起,结论:血清sIL-2R浓度可以作为肾移植排斥反应早期诊断一个有实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4.
血清IL-18、IL-10测定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IL-18、IL-10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RIA法分别检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及2周血清IL-18、IL-10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移植患者手术前IL-18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手术后1周急性排斥组与稳定组比较IL-18和IL-10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2周急性排斥组IL-18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P〈0.01).IL-10水平明显低于稳定组(P〈0.05)。结论 肾移植手术前后监测血清IL-18和IL-10水平变化,对于判断急性排斥反应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黎雄  白志明  刘振湘  黄义  梁发  张冲  吴万文 《海南医学》2007,18(3):49-49,48
目的 提高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行肾移植过程中发生的超急性排斥反应(HAR),并复习文献.结果 行移植肾切除,病理证实为超急性排斥反应.总结HAR的发生机理、危险因素、鉴别诊断及预防.结论 HAR的发生与受者体内的预存抗体有关,反复输血、多次妊娠、再次移植是HAR的诱发因素,术前系统、准确的配型有助于减少HA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联合使用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免疫抑制诱导治疗方案对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AR)发生率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2002年9月~2006年11月113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分为甲基强的松龙(MP)组(n=29)、MP+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ALG)组(n=17)、MP+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组(n=8)、MP+赛尼哌组(n=12)、MP+ATG+赛尼哌组(n=30)、MP+ALG+赛尼哌组(n=17),各组免疫抑制诱导治疗后均联合环孢素A(CsA)+吗替麦考酚酯胶囊(MMF)+泼尼松(Pred)3联维持免疫抑制治疗.进行同期队列对照,只定期随访,观察各组急性排斥发生率.结果 各组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为MP组34.5%、MP+ALG组17.6%(RR=2.456,P>0.05)、MP+ATG组2.5%( RR=3.684,P>0.05)、MP+赛尼哌组25.0%( RR=1.579,P >0.05)、MP+ATG+赛尼哌组3.3%(RR=10.526,P <0.05)、MP+ALG+赛尼哌组5.9%(RR=8.421,P <0.05).结论 联合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免疫抑制诱导治疗方案与单用MP组或单独使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治疗组比较,肾移植术后6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较低.单独使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治疗方案可减低急性排斥发生率,但与单用M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Though 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ticity (CDC)asSay is widely adopted as a standald histocompatibilitytest before haplantalon in most of the transplantationcenters in our countw, it yields unacceptably high ~ ofhypemeute rejechon (HR) Of the allograft because of itslow sensihvity[']. In some cases, even the new powerful~nosuPPressants fail to suPPress the disastIDus edejection (GR).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validity.Of Panel reactive antibodies (PRA) measmnt as a pretranSPlant h…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PRA)对于肾移植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641例肾移植患者进行PRA检测:术前570例、术后71例。结果570例术前检测PRA,阴性490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5例;弱阳性68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6例;12例阳性术后检测仍为阳性,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0例。71例术后检测PRA,阴性5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阳性1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7例。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前检测PRA有助于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姚浩  俞俊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12):2512-2513,2516
目的探讨大鼠肾脏移植后血清趋化因子MCP-1和MIP-2浓度变化的意义及环孢素A(CsA)的影响。方法对3组大鼠施行肾脏移植术,即未干预组、CsA组和同系对照组。采用ELLSA方法检测受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血清中趋化因子MCP-1和MIP-2的浓度。结果血清MCP-1的浓度在术后6h及急性排斥反应晚期两次达到峰值,应用CsA后第一峰出现延迟,但不影响其峰值浓度(P〉0.05),未出现第二峰。各实验组术后6h均出现MIP-2的浓度峰值,仅未干预组术后第9天出现第二峰值且浓度低于前一峰值(P〈0.05)。结论MCP-1和MIP-2的峰值反映移植物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CsA对MCP-1和MIP-2浓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