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前镇痛对病人血糖(Glu)、皮质醇(Cor)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及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在全麻下行胃切除病人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切皮前45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0.05mg/kg,随后以0.02mg·kg^-1·h^-1维持;B组,不予以硬膜外镇痛。术后6、12、24h随访记录镇痛效果、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分别于麻醉前、术中90min和术后6h抽血检测Glu、Cor和NO。结果A组术后6、12、24h镇痛评分及哌替啶的消耗量明显低于B组(P〈0.05);与A组同时点相比,B组术中90min时Glu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中90min和术后6hCor含量明显增高(P〈0.05);A组各时点NO含量无明显变化,B组术中90min和术后6hNO显著高于A组同时点(P〈0.05)。结论 硬膜外吗啡的合理应用可发挥超前镇痛效应,同时可缓解手术的应激反应;脊髓水平的吗啡镇痛可能通过抑制NO的生成,影响脊髓的可塑性形成, 达到超前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纯七氟醚吸入用于人工流产术的血压、心率和血浆肾素(Rn)、血管紧张素Ⅰ(A-Ⅰ)、血管紧张素Ⅱ(A-Ⅱ)、皮质醇(Cor)的变化。方法选择门诊人流术病人20例,用6%~8%七氟醚和5L/min氧流量诱导,病人入睡后继续使用2%~3%和3L/min氧流量麻醉维持。连续观察SBP、DBP、MAP、HR以及麻醉诱导前和术毕即刻的Rn、A-Ⅰ、A-Ⅱ及Cor浓度变化。结果术后SBP、MAP、HR较麻醉前有明显降低,A-Ⅰ、A-Ⅱ较麻醉前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七氟醚诱导迅速平稳,苏醒快且安全,适用于门诊人流等一些短小手术。但是单纯七氟醚吸入麻醉不能完全抑制人工流产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自控镇痛(PCRA)对围术期肩锁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患者镇痛治疗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5例拟行肩锁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患者,根据不同镇痛方式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镇痛;B组术后行PCRA;C组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测定术前、术后24、48h血浆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监测HR、BP及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肩锁关节被动活动度。结果B组及C组术后24h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值显著低于A组(P〈0.05),而B组降低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至术后48hB组仍低于A组(P〈0.05),而术后48h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及C组术后HR、SBP、DBP及VAS显著低于同期A组(P〈0.05),且B组数值更低(P〈0.01)。B组及C组术后肩锁关节被动活动度显著大于同期A组(P〈0.05),且B组术后肩锁关节被动活动度更大(P〈0.01)。结论PCRA更能有效地减轻肩锁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患者疼痛,降低患者术后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利于患者进行肩锁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的超前镇痛效果以及超前镇痛在整形美容手术中的临床作用。方法40例吸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脂组(Ⅰ组,n=20)和对照组(Ⅱ组,n=20)。麻醉前30minⅠ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采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观测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时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分析。结果手术开始时Ⅰ组与Ⅱ组两组样本t检验、结束时Ⅰ组与Ⅱ组两组样本t检验,p〈0.05,说明Ⅰ组与Ⅱ组比较,氟比洛芬酯在术中、术后具有明显减轻疼痛的效果。结论氟比洛芬酯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在整形美容手术中应用超前镇痛的作用,能使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减轻疼痛和恐惧感,提高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配合预扩容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60-80岁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传统输液组,Ⅱ组为复方乳酸钠预扩容组,Ⅲ组为6%羟乙基淀粉酶预扩容组。结果 Ⅱ、Ⅲ两组病人与Ⅰ组病人组间各时间段的SBP、CVP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与Ⅲ组在麻醉平面确定后5min、15min组间SBP、CVP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30min、45min组间SBP、CVP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老年患者配合适量预扩容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胶体比晶体预扩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连续波针刺辅助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ASA为Ⅰ~Ⅱ级的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在不同频率连续波针刺辅助结合颈丛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A.B.C三组分别选用2Hz、15Hz、100Hz连续波刺激,D组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术前,术中、术毕各时点的心率、血压、呼吸、SpO2的变化以及术中辅助用药的情况,并且评定术中的镇痛效果,同时检测血液中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结果:15Hz组镇痛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5Hz组患者在牵拉甲状腺时血浆皮质醇含量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Hz、15Hz、100Hz三组患者在牵拉甲状腺时血浆NE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5Hz连续波针刺辅助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中,麻醉效果更佳.更能抑制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种无痛技术在妇产科门诊手术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600例自愿要求应用各种无痛技术实施妇科门诊手术的患者分为3组,分别采用静脉麻醉(Ⅰ组)、宫颈注射(Ⅱ组)和宫颈表面浸润(Ⅲ组)等无痛技术,对照组无麻醉要求300例(Ⅳ组),观察各组临床镇痛效果、宫口松弛程度、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等情况。结果:Ⅰ组镇痛效果显著,有效率100%,U组镇痛效果良好,有效率77%,Ⅲ组镇痛有效54%,IV组无镇痛,各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镇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l周复查阴道出血量等与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Ⅲ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组镇痛效果显著,但对麻醉管理要求较高;Ⅱ组优于Ⅲ组,Ⅱ组和Ⅲ组镇痛效果满意,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针刺对老年腹部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全麻药用量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联合针刺组(B组),B组全麻诱导前先行针刺诱导,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麻醉前、切皮后和术毕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血糖(Glu)浓度。结果:A组气管插管后1min、切皮时、拔管毕的HR、MAP显著高于B组(P〈0.05),切皮后及术毕B组血清Cor、NE、E及Glu浓度明显降低(P〈0.05),B组术中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减少,睁眼时间、完成指令时间、定位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术后躁动发生率低(P〈0.05)。结论:全麻联合针刺应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可使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降低、全麻药用量及术后躁动例数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研究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与气管内全麻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疝手术患儿40例,年龄在1~12岁,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组(E组)和气管内插管全麻组(G组)。观察气腹前,气腹后5min,10min,15min,放气后5min的MAP,HR,SpO2,PH,PaCO2,和术毕恢复时间,比较两者麻醉的费用。结果与气腹前比较,E组MAP,HR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G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儿气腹15min后PaCO2均显著升高(P〈0.05)。停气腹后恢复至气腹前水平。E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快于G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E组麻醉费用比G组明显减少。结论硬外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腔镜疝手术中,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且经济安全,术毕苏醒时间快,苏醒质量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30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镇痛方式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哌替啶镇痛;B组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C组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毕、术后24h、术后48h血浆ET及ANP浓度;监测HR、BP及进行VAS评分。结果:B组及C组术后24h ET及ANP值显著低于A组(P<0.05),且B组降低幅度更大(P<0.01),持续时间更长,至术后48h B组仍低于A组(P<0.05),而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及C组术后HR、SBP、DBP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A(P<0.05),且B组数值更低(P<0.01)。结论:术后镇痛能有效减轻上腹部手术病人疼痛、改善循环功能、降低高血压病患者上腹部手术后ET及ANP值,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病人恢复,且PCEA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注射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缝皮前不用任何镇痛药,治疗组缝皮前10—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分别于术后1h(T1),4h(T2),8h(T3)对切口疼痛采用BCs评分标准.分为5分,当评分0分时给予哌替啶100mg肌肉内注射镇痛,记录两组术后使用哌替啶的时闻.例数及次数.咽喉疼痛发生率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术后1、4、8小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使用哌替啶的时间,例数及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咽喉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5%和360%(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除恶心呕吐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切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和不良反应,且术后苏醒迅速安全。  相似文献   

12.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口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减轻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验分级(ASA)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厄贝沙坦组)、B组(对照组),每组15例,分别于服药前、诱导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min,记录上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A组服药后,诱导前SBP下降,插管后3min,5minSBP血压无明显上升,两组SBP、DBP差异明显(P〈0.01)。A、B组麻醉诱导期HR均有所上升,但B组在诱导后3min、5min上升明显(P〈0.05),两组比较在插管后即刻有明显差异(P〈0.01)。RPP,A组在麻醉诱导前后无明显变化,B组在插管后即刻至插管后5minRPP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预防性口服厄贝沙坦可明显减轻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4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均分为两组,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和全麻组(Ⅱ组)。于麻醉前、腹内压达12mmHg后1min和30min、术毕30min监测HR、SBP、DBP的变化。并于上述时点采集血标本用放免法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管紧张素-Ⅱ(A-Ⅱ)、皮质醇(COR)、醛固酮(ALD)和血糖(BG)变化。结果(1)两组手术前后HR无明显变化,在气腹1minⅠ组HR高于Ⅱ组(P<0·01)。(2)Ⅰ组SBP在气腹30min和术毕均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Ⅱ组在气腹1min,DBP明显升高(P<0·01),SBP较高(P<0·05),DBP直到术毕仍高于麻醉前水平(P<0·05)。组间BP比较,在气腹后至术毕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3)气腹1min时两组的COR比麻醉前降低(P<0·05)。随手术时间延长,两组COR、ALD和Ⅱ组BG的升高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组间相比,气腹1minⅠ组ACTH高于Ⅱ组(P<0·01);气腹30minⅠ组的COR高于Ⅱ组(P<0·01)。结论全麻抑制激素作用较强,硬膜外麻醉能较好地消除气腹引起BP升高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龄膀胱癌患者全膀胱切除术19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985年1月至2002年1月收治高龄(≥75岁)浸润性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19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78岁。从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生存率等方而与同期202例浸润性膀胱癌(〈75岁,对照组)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高龄组平均手术时间414min,平均术中输血155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4d,对照组分别为366min,1200ml,19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和对照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分别为9例(47.4%)、28例(13.9%),P〈0.05。高龄组13例获随访,1、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8/12)、50.0%(3/6)。对照组138例获得随访,1、5年生存率分别为90.4%(113/125)、68.4%(52/76)。高龄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可以安全地应用于适当选择的高龄患者,年龄不应成为高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反应及血糖和皮质醇的影响,探讨其对ACE活性的作用。方法 125例择期手术高血压患者,ASAⅡ~Ⅲ级,PCR—RFLP法则基因型进行分组,每组25例,A、C、D三组为DD型,B、E两组为Ⅱ型,A、B、C三组采用术后间断肌注哌替啶镇痛,同时C组术后3.5、7.5、15.5、23.5h鼻腔缓慢滴注卡托普利混悬液25mg,D、E两组采用PCEA,分别于麻醉前、术后4、8、16、24h监测SBP、DBP、HR,计算RPP,并监测ECG,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定镇痛效果。结果 术后4、8、16、24h A组心血管反应及心律失常例数皆高于B、C、D组(P〈0.05,P〈0.01);血糖、皮质醇水平及VAS评分B、C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D组与A组比较及E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EA可有效抑制强烈的心血管反应.减轻应激反应,同时可降低DD型高血压患者高浓度ACE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注射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ASAI-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缝皮前不用任何镇痛药。治疗组缝皮前10-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分别于术后1h(T1),4h(T2),8h(T3)对切口疼痛采用BCS评分标准.分为5分,当评分0分时给予哌替啶100mg肌肉内注射镇痛,记录两组术后使用哌替啶的时间.例数及次数.咽喉疼痛发生率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术后1,4,8小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使用哌替啶的时间,例数及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帼喉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5%和60%(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除恶心呕吐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切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和不良反应,且术后苏醒迅速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Berman airway在经口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ASAⅠ-Ⅱ级,年龄25—55岁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A组辅用Berman airway(n=30),B组未辅用Berman airway法(n=30)。麻醉前进行气道评估分级(Ⅱ-Ⅲ级),并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1min(T3)、3min(T4)的收缩压(SBP)、心率(HR)以及声门暴露、送管、插管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A组声门暴露、送管及插管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比较:组内比较,A组SBP、HR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T2时间点SBP、HR较T1时升高(P〈0.05),与其它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B组他时SBP、HR均高于A组(P〈0.05),其余各时点比较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咽痛2例(6.7%),B组8例(2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中应用Berman airway,可缩短插管时的声门暴露时间及插管时间,使送管更加顺利,并提供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疼痛的影响以及氯诺昔康对血小板CD62p表达的影响,判定氯、稽康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Ⅰ组,n=30)和对照组(Ⅱ组,n=30),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Ⅰ组患者术前30min给予氯诺昔康16mg,Ⅱ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4mL。两组患者均在术前30min和术后6h和24h3个时相点抽取静脉血2mL,测定血小板CD62p的表达;观察术后2、6和24h时静息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48和72h引流液的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d恶心、呕吐的发生及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2、6和24h3个时相点均有差异,Ⅰ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P〈0.05);每组患者3个时点血小板CD62p的表达有差异,术后CD62p的表达明显高于术前(P〈0.05);两组间术后24h镇痛药物的需求有差异;两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的量无差异;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无差异,未发现其他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氯诺昔康单剂16mg应用并未明显影响血小板活化聚集功能,可安全瘦用于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老年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疼痛程度、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 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2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择期行全麻下单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 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氢吗啡 酮,对照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之后均行常规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结束后送入PACU复苏,统 一术后镇痛方案,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手术切皮时(T2)、手 术结束时(T3)、气管拔管时(T4)、出麻醉复苏室时(T5)、术后4h(T6)、术后8h(T7)、术后 24h(T8)]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VAS评分、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 (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血糖(Glu)水平]。结果 观察组T1~T5时间点MAP及HR 低于对照组,T5~T8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及T3时间点Glu和血清NE、E及Cor含量低于对照 组(P<0.05)。结论 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可有效减轻老年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疼痛程度、降低围术期 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波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氯诺昔康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无痛人流的可行性。方法将90例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组Ⅰ:氯诺昔康(可赛风)0.15mg/kg;组Ⅱ:芬太尼1μg/kg;组Ⅲ:氯胺酮0.4mg/kg,3组均给予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监测患者术前、扩宫颈、注射缩宫素和术毕的生命体征变化,记录丙泊酚用量、睁眼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定术中及术后10min的镇痛效果。结果3组间MAP、HR、RR、术中镇痛效果、丙泊酚用量及睁眼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Ⅰ组术后10min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Ⅱ、Ⅲ组(P〈0.05);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诺昔康复合丙泊酚麻醉可安全用于无痛人流,尤其减轻术后宫缩痛方面优于芬太尼和氯胺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